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不仅可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而且有利于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重要的是跟踪审计侧重事前防范,兼顾中间环节,辅以事后审计,它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责权明确,环环相扣,能将审计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重要意义;审计依据;审计原则
一、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的意义
财政资金是指国家用以保证政府行使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财政资金的使用具有无偿性,其使用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国家特别要求审计机关对其使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审计监督,以确保其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经济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进行审查和监督,但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问题。譬如,有些政府投资项目受政治气候影响或个别领导私利的驱使,对投资环境不做深入的考察,对投资条件、时机和前景等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可行性论证,盲目或重复的选择投资项目,随意确定或有意高估投资金额,最终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财政资金大量流失、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不佳的严重后果。有些政府投资项目前期概预算不严谨,“三超”现象严重,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随意变更繁多,项目竣工后决算办理不及时,留下诸多后遗症。除此之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水平较低、损失浪费多、投资效益差等问题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个别政府投资领域成为“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等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要彻底改变目前财政资金使用过程混乱、使用效果不佳的现状,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跟踪审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从其资金的筹集、运用和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征地、招投标、建设、采购到竣工决算等相关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好的履行受托责任,提高投资绩效。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既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需求,又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不仅可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而且有利于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重要的是,跟踪审计侧重事前防范,兼顾中间环节,辅以事后审计。它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责权明确,环环相扣,能将审计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有利于事前介入,事中督查,防错纠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揭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发出警报,依法进行处理处罚。而且,可以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体制改革,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经营管理,防范各种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的运行质量和绩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不仅可以更加有效的对财政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进行审计监督,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跟踪审计渗透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可以扩充、丰富和完善跟踪审计的内容,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各企事业单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理念,关注民生、关注绩效和关注责任的理念。
二、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的依据
跟踪审计必须依法进行,唯有如此,才能保障跟踪审计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时,可参考和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如下。
(一)相关法律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用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要求,也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跟踪审计提供了依据。
(二)相关行政法规即由国务院及各部门制定颁布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行为处罚的暂行规定》、《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等。2016年9月,审计署出台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财政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机关需要依据上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跟踪审计。
(三)地方性法规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四川省审计厅出台的《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四川省扩大内需和灾害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试行),江苏省南通市出台的《南通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江苏省常州市出台的《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常州市审计局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云南省出台的《云南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浙江省杭州市出台的《杭州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试行),重庆市出台的《重庆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的《渝北区公共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2018年1月修正),《湖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这些制度对于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推动跟踪审计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的原则
审计原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守的规则,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圆满完成审计任务和正确使用审计方法的准绳。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依法审计原则依法审计原则,即依法接受或确定跟踪审计任务,依法执行跟踪审计程序,依法进行跟踪审计评价和出具审计报告,以及依法运用跟踪审计结果。法制社会一切都必须依法办事,跟踪审计工作也不能例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是对预算执行、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重点是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效益以及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国防和文化建设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依法审计的要求更高。坚持依法审计原则,既要防止用非法手段和方法进行跟踪审计,又要防止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的跟踪审计评价,更要防止非法运用跟踪审计结果,出卖审计原则,与被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合谋,欺骗组织、领导的违法行为。只有严格坚持依法审计原则,才能保证跟踪审计的质量,有效的防范跟踪审计风险。
(二)独立审计原则独立审计原则,即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自主,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血统上的近亲关系以及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等。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能够做到独立自主的进行审核检查,客观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刚正不阿的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涉。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又密不可分。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实质上的独立是形式上独立的目的和结果。审计人员在执行跟踪审计业务时,不仅要坚持形式上的独立,更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需要注意的是,坚持独立原则不是不要审计领导,恰恰相反,跟踪审计必须接受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惟有如此,才能发挥跟踪审计良好的效果。
(三)客观审计原则客观审计原则,即实施跟踪审计的人员对有关事项的审查、判断和意见表达等,都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粉饰,不遮掩,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被审计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所左右,在进行分析、评价和处理时,不以个人好恶、成见或偏见行事。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认真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审计判断,发表审计意见;对于查出的问题与责任的评价必须有充分、适当的证据,对审计证据不充分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对未涉及的内容和一般性问题不评价,以保证跟踪审计的结论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四)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即跟踪审计要求对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跟进,及时揭示矛盾,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例如,审计机关在对政府惠民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时,就必须从惠民工程项目立项、选址、筹资、招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和工程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审计,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惠民工程资金筹集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跟踪审计克服了传统审计功能滞后的弊端,将审计关口前移,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持续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动态审计,使审计目标更加明确,审计证据更加充分,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手段更加完善,审计的作用大大提高。
(五)成本效益原则受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的限制,跟踪审计不可能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审计,应该将审计资源用在最需要审计的环节,这样才能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益。因此,跟踪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编制审计计划,规范实施审计程序,恰当的运用审计方法,科学的选择审计重点,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正确处理重要性与可能性、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便用最低的审计成本实现跟踪审计的职能。在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跟踪审计时,要全面履行监督与评价、服务与咨询职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偏差与管理的不规范之处,合理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彪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2(06).
[2]跟踪审计的“免疫防线”:体系构建与案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1).
[3]李晗何等.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及完善建议[J].财政科学,2017(05).
作者:辛旭;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