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对于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效率低的问题,从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做出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业企业创新综合效率偏低,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是导致创新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多数企业呈规模报酬递增态势,科研人员、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过少是建筑业企业规模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提高建筑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创新效率;DEA;规模收益;投影分析
所谓创新效率指企业创新活动中投入的经济资源与产出效益的比值,即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创新产出较多,就意味着创新效率较高,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反之,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保持一定的情况下产出较少,就意味着创新效率较低。也就是说,创新活动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决定了企业创新效率的高低。“十二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建筑业增速明显。“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建筑业需要加快战略调整和转型步伐。其中建筑业企业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失为重要路径之一。但是,目前建筑业技术进步步伐缓慢,对行业增长的贡献有限,技术创新效率较低。近年来,有关学者围绕建筑业技术创新开展了相关研究。薛小龙等[1]以建筑业技术创新为视角,采用趋势分析等方法,对2000年以来建筑业获得的三大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建筑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业务类型、区域平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李惠玲等[2]主要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对策。李佳等[3]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分析各省市建筑业有关技术创新的数据从而得出各省市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排名,并针对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政策建议。郭慧锋等[4]提出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协同作用机理及技术创新动力的综合模式,从而构建并阐释了我国建筑业宏观—微观双向驱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王晖等[5]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以期降低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不确定性达成更为有效、客观和准确的评价效果。金维兴等[6]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提出了建筑业技术创新体制应具备的3项基本功能,进而以权益为中心讨论了建筑业技术创新的机制与动力问题。郭伟[7]认为建筑领域企业技术创新应被视为以知识生产和应用侧重的经营过程,并利用指标体系法构建建筑领域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陈帆等[8]以描述分析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陈凯等[9]从分析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特点入手,提出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这两种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模式,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提高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张博等[10]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通过构建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龙晓华等[11]通过把建筑业和创新理念相结合提出了创新型建筑业这一新概念,构建了反映创新型建筑业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由新技术的创新投入、开发和产出能力构成的技术创新相关指标,并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相关研究多从区域经济或产业角度展开,宏观分析较多、微观研究不足;二是对建筑业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动力要素、体制机制研究,聚焦于探寻提升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办法之上,对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问题缺乏关注;三是部分学者的研究多注重于筛选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体系,使用调研数据对建筑业企业创新效率评价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不多。本文运用DEA方法,从建筑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投入产出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用的评价模型;结合调研数据,对建筑业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期在创新效率理论研究层面拓宽研究思路,丰富现有研究内容,在实际应用层面探究不同类型的建筑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并对其技术创新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建筑业企业客观把握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提升创新效率的方法和对策。
1确定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模型
1.1评价指标的确定
确定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须先辨析出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于建筑业企业创新这一复杂活动,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视角进行剖析:从社会环境宏观视角考察建筑业行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发现诸如经济建设规模、科技进步、工程建设实践、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等间接因素在发挥影响作用;从相关的社会机构这一中观视角进行考察,会发现象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乃至中介机构等辅助因素在发挥影响作用;从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建筑业企业内部这一微观视角来考察,可以发现企业自身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构成了影响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鉴于此,本文主要依据企业自身投入的要素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产出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来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运用DEA方法进行评价,需要依据决策单元的一组投入指标数据和一组产出指标数据。投入指标是指决策单元在经济活动中耗费的经济量,产出指标是指决策单元在某些投入要素的组合下产出成效的经济量。综合上述分析,具体到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指标包括建筑业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支出、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投资额和科研人员数;产出指标包括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产值、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及取得专利数量,构建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
1.2评价模型的构建
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12],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适用于解决以多输入——多输出为特征的有效性评价问题。建筑业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成果、效益可视为一种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生。因此,运用DEA方法对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2实证研究
本文运用DEA方法,利用“十二五”期间建筑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情况调研中取得的建筑业企业相关资料,经过补充和整理得到一级房建企业、特级房建企业和土木及安装企业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而后将以上三类企业作为决策单元,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等方面对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
2.1效率评价
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整体偏低,平均为0.550。其中特级房建企业最高,为0.668,其次为土木及安装企业,一级房建企业相对最低,为0.403。数据显示三类企业不仅是规模效率比同类企业的技术效率都要低,而且导致其平均规模效率同样低于平均技术效率。由此可以认为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其规模效率整体较低。
2.2有效性分析
通过DEA模型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对不同类别的企业明确其DEA有效性并加以分类和统计,得出三类企业创新有效性对比结果(见表4)。有25家企业DEA有效,仅占企业总数的9.13%。即这25家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既达到技术有效也达到规模有效。在这25家企业中,特级房建企业有13家之多,占本类企业总数的20.97%,其余为土木及安装企业、一级房建企业,分别有7家和5家,占所在类型企业总数的14.29%和3.07%。由此可见,在DEA有效的企业中特级房建企业占比最大,一级房建企业占比最小。再来看弱DEA有效的企业共有73家,占企业总数的26.64%,即这些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没有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最后是非DEA有效企业多达176家,占企业总数的64.23%。所以说接受此次调查的多数企业均需要大幅提升创新效率。特别是139家一级房建企业为非DEA有效,占比过高,急需加大力度予以改进。
2.3规模收益分析
果对企业规模收益进行分析,可知在参与调查的274家建筑业企业中有188家(占企业总数的68.61%)的规模收益递增,这其中有140家企业是一级房建企业(占一级房建企业总数的85.89%),这说明过半数企业特别是一级房建企业需要通过增加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改善企业规模效率偏低的状况。另有21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7%)规模收益递减。仅有65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3.72%)为规模收益不变,处于最优规模收益点。
2.4投影分析
如前所述,在参与调查的企业通过投影分析有176家属于非DEA有效,这些企业在对创新投入的3项指标存在投入冗余和创新产出1项指标存在产出不足的情况(见表6)。其中121家存在科研人员投入冗余、136家存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冗余、26家存在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投资额投入冗余。而科研人员、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冗余意味着企业在科研人员数量、用于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经费方面过少。由此可见,前两项创新投入冗余是造成企业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176家非DEA有效企业中,一级房建企业有136家。可见一级房建企业在科研人员、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方面需要加大投入,才能带来明显改善。
3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效率评价结果可知,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偏低,且是由规模效率偏低导致的。通过进行有效性分析发现,规模无效是造成建筑业企业弱DEA有效的主要原因,而一级房建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问题突出,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提升。对规模收益的分析表明,近七成的建筑业企业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创新投入少是导致建筑业企业规模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适当增加投入会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投影分析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数量少、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投入冗余是造成企业特别是一级房建企业非DEA有效的重要原因。结合规模收益分析结果可知,科研人员、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经费过少以及比例不合理,是导致建筑业企业创新效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根据以上分析,就切实提高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2)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可规定从工程结算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纳入企业技术进步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对引进专用先进设备的给予进口贴息资金等优惠政策。(3)通过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为企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4)促进企业开展施工技术、工艺的研究应用,编制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工法,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5)支持和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各级科研经费对建筑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示范工程。
4结语
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并就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做出评价。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到市场导向、行业政策、人才培养、企业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步伐,努力提升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必须从以上多方面入手,结合建筑行业技术创新活动实际,采取务实高效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王昭 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