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路径范文

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路径

《财经科学杂志》2015年第十期

一、引言

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大,社会分配也越公平。在我国初次分配格局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已成为既定事实,而劳动收入份额过高或过低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因此适度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迫在眉睫。本文是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研究如何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水平增长问题。Harrison认为全球化降低发达国家劳动收入份额。Guscina证实经济全球化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zlemOnaran认为贸易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BrunoDe-creuse和PaulMarrek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收入份额呈U型关系。Acemoglu和Guerrier认为资本深化进程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Bai证实产业结构转型降低总体劳动收入份额。Young认为产业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呈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Bentolila和Saint-Paul认为技术进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赵俊康认为产业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李稻葵认为产业层次偏向第一、三产业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偏向第二产业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白重恩和钱震杰认为产业内和产业间劳动收入份额共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方文全认为产业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不显著。张良认为服务业发展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单德朋认为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全国及中西部劳动收入份额且第二产业负向效应更大。池振合和杨宜勇认为产业结构导致1978—2004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是缺少规范性分析,实证研究基于产业数据研究的较少,缺少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量化措施。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利用夹逼法测算劳动收入份额适度区间,从产业层次视角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及原因,并用实证模型检验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程度及大小。

二、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测度

劳动收入份额测算主要涉及数据质量,而提高数据质量涉及改进核算内容和方法,并且修正余地有限。但部分问题尤其是自我雇佣经营收入的划分,国际上已给出调整方法。鉴于中国目前发展阶段和自我雇佣者收入情况,自我雇佣者就业人数统计不充分且缺乏数据,所以选择Gollin第二种调整方法划分中国自我雇佣者经营收入中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收入。

(一)中国OSPUE中国所有自我雇佣劳动者收入总和来自所有城镇和农村自我雇佣者收入。由于国家统计局未提供农村和城镇自我雇佣者经营收入,本文采用近似方法获取数据。农村和城镇自我雇佣者经营收入分别分解为农村和城镇居民年均经营收入与年平均人口的乘积,两项指标源于农村和城镇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调查。

(二)劳动收入份额测算本文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直接计算上限,并把自我雇佣者收入全部从劳动者报酬中减去则得到下限。Gollin第二种修正方法假设一个经济体分为自我雇佣劳动和剩余部分,OPSUE劳动收入份额与剩余部分经济相等。根据表2,劳动收入份额曲线落在劳动收入份额适度区间,说明测算方法合理可行。有了合理劳动收入份额测算结果再进行变动趋势和原因分析,才更贴合实际。

(三)不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时序演变趋势全国劳动收入份额总体呈“一升两降”特征,第一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第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先升后降”,三大产业间劳动收入份额差距呈“先降后升”趋势。从产业内看,第二产业内工业和建筑业劳动收入份额整体下降,工业劳动收入份额始终低于建筑业,两者差异逐步缩小。第三产业内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排名前三,均值分别高达66.06%、34.93%、34.57%,表明第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源自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及其他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减少。因此,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三、基于产业面板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利用1993—2014年产业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将三大产业重新划分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取其相关统计数据。指标说明:劳均固定资产投资,指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人员比重,是控制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指标,是对技术进步的一种衡量,它的正负符号说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若符号为负,说明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反之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用来控制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和劳动者对资本的谈判能力。行业增加值比重代表控制产业结构的指标。行业就业比重代表控制产业结构的指标。行业税后利润率,指行业税后营业利润与税前营业利润比值,预计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收入分配政策哑变量、金融危机哑变量、预计金融危机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以上指标原始数据来自统计年鉴,其中不同产业增加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城镇劳动报酬、从业人数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二)估计结果在回归1中,模型整体检验和各变量的t检验都显著,劳均固定资产投资、产值比重、税后利润率和金融危机哑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平均劳动报酬、收入分配政策哑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正相关,回归结果与预期估计一致。回归2用就业比重替换产业比重以衡量产业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就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正相关,但t检验不显著,这是由于第一、二产业就业效应负相关。此外,指标变化后劳均固定资产投资和税后利润率t检验不显著。回归3选取在产业结构指标中显著的产业比重,去掉控制要素相对价格变动的平均劳动报酬,结果DW值提高,除产值比重和税后利润率两个指标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四、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产业路径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每增加1%,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98%。鉴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作为劳动收入份额提升适度水平的基准,运用1993—2014年数据及灰色模型预测方法。首先选择Verhulst模型所用数据维度,结合模型预测精度和误差、历史趋势、发展现状及预测需要,选取13维、17维、18维、19维、20维及全部维度数据作为预测基准数据,建立Verhulst模型进行预测。2015—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预测:第三行数据表示预测所得与2015年实际数据相对误差绝对值,相对误差控制在3%之内,表明预测较为合理。其中,17维预测误差最小,对应2020年和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0.4389和0.4294。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水平的预测:对上述模型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动进行计算,进一步结合劳动收入份额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的长期关系,推算各种模型对应2020年和2025年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适度水平。由表6可知,17维预测结果较为理想,相比2015年,2020年和2025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降低3.05%、5.15%,劳动收入份额变动12.38%和20.90%,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水别提升至52.48%和56.46%。在收入分配改革阶段性目标中,第一阶段(2011—2015年)目标是遏制收入分配格局恶化趋势,“十二五”期末劳动收入份额达50%左右;第二阶段(2016—2020年)目标为持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可见本文测算结果符合我国政策要求。

五、结论

通过改进的Golliri修正方法测算中国劳动收人份额波动区间,选取产业层次视角分析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现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程度及大小。运用Verhulst模型预测产业层次进而提升劳动收人份额水平,结果证实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别提升至52.48%和56.46%。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推进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劳动收入份额暂时性下降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产业层次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应逐渐回升。从实现路径上,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转型,首先从农业转向工业,然后转向服务业。中国背景下传统农业剩余劳动供给格局发生改变,劳动力供给约束将提高三次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成本,提升总劳动收人份额。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变动效应都影响国民经济要素分配状况:前者代表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后者代表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由于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相互联系,劳动收入份额与服务业比重相互影响。为提升劳动收人份额,需要注重产业层次优化提升。经济发展决定产业结构变动,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结构递进。经济发展从供需两方面决定产业结构演进,产业结构演进又标志着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应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产业内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规模经济”与“竞争”之间的难题。此外,优化产业结构要特别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因而在加快发展速度、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和地位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及其影响力发展。政府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其监管与协调作用,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法律和行业规范及良好的制度保障。

作者:吴振华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