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经济杂志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同行评议专家的审稿意见对医学学术期刊文章发表最终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其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很有可能会影响涉及产品论文的学术倾向性,进而影响学术内容的公正性。期刊有义务促进审稿专家在审稿过程中披露利益冲突,增强学术透明性。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1万7469位同行评议专家进行调查,了解同行评议专家人群中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及对其认知度和执行度的现状,并分析不同学科、性别及年龄区间的差异。为推动我国医学期刊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同行评议专家公开利益冲突措施进行积极探索,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利益冲突;医学期刊;同行评议
在学术出版界,利益冲突主要指作者、同行审稿专家、编委会成员及编辑出版人员因为某种次要利益(如金钱、学术声望、友情亲情、地位等),而可能会对主要利益(如研究结果、论文撰写和发表等)进行不恰当选择和评价的影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重要、最普遍的是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冲突是最容易损害期刊和科学信誉的利益冲突[1]。长期以来,学术期刊已做了很多努力来确保作者公开所有的利益冲突,但对同行评议专家中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关注较少[2-3]。近年来,医学期刊考虑在出版过程中刊登更多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所受基金资助、研究草案、统计编码,甚至原始数据[4];有些期刊也将同行评议转为公开审稿。尽管这些方面的透明性提高了,期刊的内部运作以及决策制定过程对读者及作者而言仍然是谜[5]。审稿专家因利益冲突也会影响其对稿件做出恰当的判断,产生发表偏倚[6]。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对赞助者、著者的责任和义务的规定中要求,参与同行审稿和出版过程的所有人员,必须陈述被认为有可能存在潜在经济利益冲突的全部关系[7-8]。自2010年以来,高影响力期刊都要求作者投稿时按照ICMJE利益冲突表格提交经济利益冲突,但对审稿专家披露经济利益冲突的要求各期刊执行迥异。期刊类国际组织例如ICMJE、世界医学编辑学会(WAME)、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都刊发了对利益冲突的推荐意见[9-11]。目前,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界对期刊审稿专家中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研究较少,尚未制定控制审稿专家利益冲突对发表偏倚影响的有效措施。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我国医学期刊界最具影响力的医学期刊,足以代表国内医学学术期刊最高水平。本项目利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资源,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同行评议专家中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进行调查,旨在分析现状及可行措施,推动我国医学期刊公开审稿专家利益冲突,提高论文的透明性和科学性,保障我国生物医学研究论文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1万7469位同行评议专家为调查对象,调查国内高影响力医学期刊同行评议专家在审稿过程中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情况、同行评议专家对ICMJE要求审稿人披露利益冲突的知晓及披露实施情况,并分析不同学科、性别及年龄区间的差异。
1.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8年6—9月。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面对面或电话访谈为辅。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系列杂志统一投审稿平台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中下载所有同行评议专家邮箱地址,共1万7469份。本数据库中的同行评审专家服务于94种医学期刊,专业领域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等临床学科,病理、生化等基础医学,以及检验、影像等医学辅助学科。剔除无效地址97份,通过网络平台分批次发放调查问卷,发送失败1806份,最终发送成功1万5566份。调查问卷采取匿名回复的方式,问卷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1)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及专业学科。2)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经济利益冲突(例如接受医药公司提供的研究资金、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差旅报销、担任医药公司顾问、领取额外报酬例如讲课费、咨询费等)?3)是否了解ICMJE对审稿人披露经济利益冲突的要求?4)审稿前是否会主动披露利益冲突,并避开涉及领域?5)如对披露审稿人经济利益冲突存在顾虑,原因是什么?选择5位中青年专家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同行评议专家对披露经济利益冲突的看法,以及对如何促进披露审稿专家利益冲突政策的建议。
《中国药物评价杂志》2014年第六期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两名评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交叉核对,若有分歧,讨论解决。利用Excel2003软件制定统一数据提取表(见表1)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确保提取资料的准确性。
1.2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采用16个条目的QHES量表(总分为100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见表1),如有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三方仲裁解决。根据分值将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75~100分(高质量)、50~74分(一般质量)、25~49分(低质量)、0~24分(极低质量)[4-5]。
1.3统计分析本研究对所纳入肿瘤领域研究方法学质量从2003年及以前vs.≥2004年及以后(发表时间)、CSCD收录期刊vs.非CSCD收录期刊(期刊级别)和医院vs.大学(作者单位性质)三个方面进行分层分析,并计算OR值和95%CI。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录入Excel,相关数据采用MetaAnalyst3.13和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逐个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初步纳入51篇研究通过阅读全文进行判断,排除经济性评价研究、综述性文献和会议摘要等8篇,最终纳入43篇肿瘤经济学研究。从发表时间的分布趋势来看,自1997~2012年,有关肿瘤的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从研究疾病方面来看,肺癌、胃癌和肝癌排前3位;从发表杂志来看,排在前3位的杂志是《中国药房》(7篇,16.28%)、《齐鲁护理杂志》(3篇,6.98%)、《医学信息手术分册》(2篇,4.65%)、《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篇,4.65%)、《安徽医药》(2篇,4.65%)和《药学实践杂志》(2篇,4.65%),发表在CSCD杂志的有14篇(32.56%),非CSCD杂志有29篇(67.44%);从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看,采用成本效果分析26篇(60.47%)、最小成本分析6篇(13.95%)、成本效益分析5篇(11.63%)和决策树模型4篇(9.30%);从研究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方面来看,只有4篇研究(9.30%)的作者单位为高校,其余均为医疗机构;在基金资助方面,只有1篇获得湖南省软科学项目资助外,其余研究均无基金资助。
2.2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表2显示纳入研究的16个条目总得分为62.51(标准差5.92),81.40%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分为“一般”,且其他研究为低质量,没有1篇为高质量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期刊行业的收入面临持续下滑的发展危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发行10084种期刊,相较2015年增长0.70%。从期刊种类来看,是有所增长的,但印刷数量为26.97亿册,相较2015年降低6.90%,定价总金额232.42亿元,较2015年下降4.34%。从总体来看,传统期刊无论是印刷量、发行量还是市场定价额,都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变化导致纸质媒介的需求量大幅减少,传统期刊市场逐渐萎缩也是不可逆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期刊已穷途末路,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传统期刊顺应时展趋势,借助新媒体、互联网之力,在内容创作、呈现、传播上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向服务提供转型,从单一的纸媒发行创收向多产业方向发展,更有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传统期刊纷纷试水知识服务,在知识经济发展浪潮中淌出了一条明路。
一、重视新媒体经营,媒体融合拉动传统期刊销量
笔者通过分析多家传统期刊出版社的新媒体平台,不难发现,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传统期刊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最为常见的即网站、电子期刊、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一些具有一定经济与技术实力的期刊还推出了APP,更有紧跟时展步伐的期刊推出微信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几家典型的出版传媒企业旗下的期刊都已经实现新媒体的转型融合,尤其是《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著名期刊,无论是内容还是传播能力,都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媒体融合更是带动杂志销售的一个重要策略。但媒体融合并非建立网站、开发APP、开通微博和公众号这么简单,真正的媒体融合是要从“表面一体,内在独立”的融合形态中抽出来,突破单一媒介的限制,建起立体的传播网络。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为例,其各个平台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内容构成、传播方式和营销手段紧密相连,各个产品自然连接,相互影响达到共同发展,可以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建立了一个能够自我调整的新媒体“生态圈”。在新媒体的经营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其他传统期刊相比做得比较突出的一点,便是其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保持活跃、轻松的互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的《博物》杂志就是一个很好的新媒体营销带动传统期刊销售的例子。《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2004年创刊,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杂志。《博物》杂志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协调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其他媒体平台,以独特风格的内容为中心,通过拟人化和互动的形式来推动新媒体营销。《博物》杂志设定了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博物君,并将该形象从微博转移到微信公众号,同时也放在直播平台和纸质媒体上使用。在互动性上,《博物》杂志采用新颖的互动问答策略为“博物杂志”公众号带来大量的粉丝。在营销过程中,《博物》杂志始终把与杂志主题相贴合的内容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为用户传播科普知识作为营销重心。目前,该杂志形成微博重物种鉴定、微信重长篇科普的营运模式。《博物》杂志利用微博、微信为用户答疑解惑,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通过多元中心效应扩大传播范围,利用幽默态度与渊博学识积累口碑,实现了科学传播和杂志营销双赢的效果——“博物杂志”迅速走红,《博物》杂志销量逆市上涨。媒体融合发展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也非常突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建立的“少年儿童出版智能采编系统”,将所有的素材放入系统进行统一编辑加工,形成在语言和知识上没有错误的半成品,然后由产品编辑根据属性将半成品分发到报刊、微博、微信、图书等渠道,以便快速便捷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内容采集渠道的便捷让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新媒体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共有27个微信公众号,形成实力强大的微信矩阵群。其中,“中国卡通杂志”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已突破100万人,“中国红领巾”在上线的短短4个月就积累了40万名粉丝,新媒体的壮大不仅形成了新的知识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同时还反哺了传统的纸媒杂志。目前,《中国卡通》的平均月销量为50万份,销量在全国同类型期刊中排在前五名。
二、“内容+服务”延伸品牌价值,打造产业生态圈
如果说传统纸质期刊提供的是有限的内容,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技术,传统期刊除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还能够给用户提供其他相关服务。一方面,这些服务能够增加传统期刊用户的黏性,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另一方面,这些服务本身具有可行的盈利模式,进而延伸传统期刊的品牌价值。而各大传统期刊根据自身的内容与资源的不同,在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也各有特色,但都不外乎以下三种模式。第一,寻找用户痛点,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表现为服务本身不具备盈利条件,仅作为带动产品(传统纸质期刊)销售的辅助。譬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幼儿画报》,其读者对象为3—7岁的幼儿及其家长。以往《幼儿画报》仅仅局限于利用纸质期刊为读者提供优质内容,而从2016年开始,期刊开始为用户提供新媒体形式的增值服务——电子刊。除了通过声音、互动游戏、动画、录像等多媒介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幼儿画报》针对用户的痛点,为用户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当前,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绘本的作用,但幼儿园缺乏绘本教材,《幼儿画报》在2016年的每一期都增设一辑绘本,并在绘本上印制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够进入微课堂,看专家详细讲解绘本。这一增值服务给期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2016年《幼儿画报》的年定价从252元涨到360元,虽然定价大幅提高了,但销量反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正是《幼儿画报》发现用户的痛点之后,充分调动资源、满足用户需求所带来的价值。第二,高效合理利用IP,拓展品牌价值。当前,已有众多期刊开始深度挖掘自身IP的价值,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众多财经时政类期刊不是靠期刊的发行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如《瞭望东方周刊》《南风窗》等,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建立专业领域的智库,目前已发展成相关领域的专业智库专家。一些商业杂志所举办的商业活动也形成品牌影响力,如商界传媒集团,就基于自身在商业领域的IP价值,举办了“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中国产品创新高峰论坛”等众多知名论坛、峰会、活动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每年都会开展各种线下品牌活动,仅2017年就举办了数十场活动,包括“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校园行知客”“博物课堂”等。这些线下活动不仅拉近了杂志与读者的距离,提升了全民的素养,更是形成了新的盈利模式,借助杂志自有IP增加品牌价值。事实上,传统期刊的IP经营,或是品牌经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尤其是关于教育、饮食、健康等杂志,都可以和新媒体属性深度融合,明确定位自身IP优势,紧紧围绕IP不断丰富强化内涵,进而拓展品牌价值。第三,走电商路径,“粉丝”经济变现。经过以淘宝、京东、当当等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十余年的发展,电商已经是全民熟悉的事物,出版行业进军电商领域已是普遍现象。但这里所指的电商路径,并非单纯地将出版物搬到互联网上售卖,也并非“线上报刊亭”的思维,而是结合自身所处行业以及优势,在电商领域开辟新的市场。如《博物》杂志与许多以时髦、年轻为定位的平台(如豆瓣、百词斩)一样,成立文化创意产品工作室,同时,在淘宝网推出“博物小馆自然市集”,以自然好物为主题,销售原创的文创产品。南方报业集团的《城市画报》,同样是经过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基于微信公众号建设电商平台“城买买”,主要围绕“给你更好的生活方式”销售产品。除了在电商平台进行精准定位的特色产品销售,实现“粉丝”经济变现,一些传统期刊还通过杂志的影响力以产品推介等形式进行广告变现或利润分成。譬如《知味》杂志,除了经营杂志本身,还极大地延伸IP的价值,如长期举办“葡萄酒课程”和极具影响力的“风土大会”等活动。在杂志的微信公众号上,每周二它们都会进行产品推荐进而实现价值变现。事实上,注重内容、服务已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行业的重要发展原则,传统期刊充分挖掘自身品牌优势打造产业生态圈,已成为传统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发展之路。
三、顺应趋势拥抱知识付费,开启发展新方向
知识付费是近两年来深受资本追捧的领域,知识付费成为广大互联网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行业快速崛起驱动着知识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7年,我国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这一数量约占据中国网民总数的一半。随着知识付费的不断发展,知识付费的模式也从单纯的“知识内容交付”逐渐向“知识服务”转型,而服务则意味着更专业、更便捷、更优质。面对以互联网企业为中心的知识付费滚滚浪潮,传统期刊是否有机会进入该领域?事实上,传统出版社,尤其是一些以专业知识见长的传统期刊,无疑具备知识付费的天然基因。第一,传统期刊具有优质内容生产的资源,有知识生产评价系统,内容生产更专业,具备知识付费的优势,尤其是专业知识类,如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第二,传统期刊具有自身的品牌效应和读者用户积累,具备良好的二次转化与变现的基础。近年来,一些走在前列的出版社已经在知识资源数据库以及知识服务平台上布局。如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信平台、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国激光杂志社的中国激光移动知识服务平台等。而借助第三方知识付费平台进行知识变现的传统期刊也不在少数。文化生活类、文学艺术类、学术理论类等知识性期刊,都通过进驻蜻蜓FM、喜马拉雅FM、千聊等知识服务平台,在知识经济浪潮中抢占一席之地。如《中国国家地理》《故事会》《青年文摘》《意林》等期刊纷纷入驻喜马拉雅FM,以有声书形式发行数字化内容。传统期刊进军知识付费领域,不得不提《三联生活周刊》,除了进驻喜马拉雅FM等第三方平台,2017年第一季度,《三联生活周刊》还推出了自己的知识付费平台“中读”。这一平台内容体系完善,订阅内容分为“中读专栏”“中读小课”“封面故事”。其中,“中读小课”是一系列特定主题的课程,有音频和图文,用户听完课程后可以在评论区进行提问与讨论。“封面故事”和“中读专栏”是将《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报道、部分专栏以及作者推荐的文章放到线上进行灵活销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订阅购买。“中读”上线一个月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用户购买内容达到12801次,月充值12万元。而2018年初,《三联生活周刊》在朋友圈信息:“中读”APP会员年卡通过采用三级分销模式进行销售,原价368元的会员年卡,限时特价68元,每邀请一位好友加入活动,还能获得34元奖励金,当好友的好友再加入,继续获得17元奖励金。不仅如此,当5位好友完成购买时,用户还可以获得170元额外的现金奖励。这一活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收获,截止到活动结束,购买人数为54352人,这意味着“中读”APP一天就卖掉5万多张会员卡,总金额超过360万元。虽然“中读”成绩与大型知识付费产品不能相提并论,但却是传统期刊在知识付费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值得传统期刊借鉴。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让传统期刊行业面临持续下滑的困境。然而,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同样给期刊产业的变革带来新的能量,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只有拥抱新技术,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一、期刊的定义
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由多位作者的多篇文章编辑而成,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期刊主要是从英文"magzine"、"periodical"、"journal"三个词翻译过来,periodical的含义比较广,通常包括报纸(newspaper)与杂志。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连续出版物(serials),magzine一词来源于阿拉伯文"makhazin",原义为仓库。
二、杂志的定义
“杂志”,又称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物,有固定名称,并用期号连续不断的形式,间隔地、不断的出版。“杂志”的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
“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三、期刊与杂志的区别
杂志属于期刊,期刊包含杂志,期刊的含义更大;杂志是生活方面的,杂志是杂记,期刊是学术方面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读者一般认为是杂志。
管理科学杂志
《管理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管理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也是管理学院重要的学术阵地。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曾三次获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为“百家期刊”评为最受欢迎的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管理学报杂志
《管理学报》(月刊)创刊于2004年7月(2009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4所高校联办的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编辑部在逐渐深入认识我国管理学术界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办刊的3个关键词——“中国”、“实践”、“文化”。依据现有资源与实力,从“中国”这一关键词入手,历经“中国管理论坛”、“学术探索”、“中国管理理论介绍”、“中国管理学派园地”等探索阶段,逐渐定格于“管理学在中国”(特色栏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第六,七,八届湖北省优秀期刊。
管理世界杂志
《管理世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经济管理理论刊物。对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介绍有关研究成果,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与借鉴,以及环境、社会、科技等方面。读者对象为政府决策部门、科研机构的管理者、管理理论研究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有英文目次。
领导科学论坛杂志
《领导科学论坛》杂志(双月刊)是反映我国教育界研究领导科学理论、实践科学领导最新成果的综合性期刊。中国高校领导科学第一刊,名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由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湖北省高等学校领导科学研究会主办。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传领导科学理论,传递领导科学学术信息,推进领导科学学科建设,提供领导实践的经验教训,研究领导工作的文韬武略,探索领导人才的成败得失,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科学领导。既有前沿理论探讨,又使读者喜闻乐见。注重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实践性,力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准。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看一个人阅览报纸的书刊,便知道他是哪一类人。
所以有些学问深的人,不喜欢别人参观他的书房,知道他收藏、阅读哪类书籍,惟恐因此而暴露了本身的内心世界或思想倾向。
秘书作为一名办公室的人员,在办公室放置(或者说是布置)什么书刊是一门大学问,它们可以成为他的“工具”,在别人心目中造成印象或错觉,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1、禁忌。即使阁下是一位风流人物,亦切不可在办公室内放置像《花花公子》这类裸子杂志。一般人对色迷迷的人士都不会产生好感,假若进入办公室的人是一名女士,所感自然更大,对你的印象大找折扣。像这类杂志只适宜留在家里,不可带到工作地方。
2、哪些杂志、报纸、书籍最为合适,亦可“装门面”?如果你懂得英文的话(不懂也不要紧,因为杂志、报纸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之用),大可在案头放一份《金融时报》或《华尔街日报》,表示你是一位十分关经济、金融事务的行政人员;中文报章方面的《信报》《香港经济日报》够显分量;杂志方面,英文的《经济学人》、《今日管理》、《财富》;中文的《经贸纵横》、《资本》、《君子》等等。
由于格调高,水准够,均能使阁下的“目标”对你另眼相看,相信你是个有料之人。
书本方面也很重要,虽然我知道有不少主管根本没有时间或完全不喜欢阅读书籍,但相信他们亦不会反对把书籍用作道具。因此,在选择书籍时应当花点心思。新晨
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成为困扰全球各国政府的社会问题。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及各国生活质量、保健意识、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就业、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及养老等领域。美国人口普查局出台的《老龄化世界:2015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未来几十年,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到2050年,将会有4.38亿中国人的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3倍。[1]一方面是人口红利逐渐衰退,严重制约了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但另一方面,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又给老年相关产业提供了机遇。面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作为媒体之一的老年期刊,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那么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成为全世界老年期刊所面临的课题。
一、中国老年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老年期刊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应该说在缓解离退休老同志失落感,陪伴老同志安度晚年,启发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虽然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办刊理念过于陈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老年期刊原有的办刊理念已经不太适应今天老年读者的需要。很多老年期刊都由各省的老干部局主办,使杂志成为其所在省市的老年工作及会议的宣传窗口。这样的期刊虽然在内容上凸显了政治性,但生活指导性和趣味性明显不足;虽然在行政发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读者群有限,一旦脱离老干部局走向市场,生存就可能出现问题。
2.区域性限制。从刊名上看,有些老年期刊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山西老年》《山东老年》等。有些老年期刊即使在刊名上看不出地域性,也是仅限于本省发行。期刊的地域性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本土读者认同,但也会制约期刊的发展空间。
3.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随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期刊在生存上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有些期刊已经被市场淘汰。老年期刊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除了《老同志之友》《老人春秋》《银潮》等影响力比较大的期刊外,不少期刊不同程度地面临经济困境。
二、发达国家老年期刊发展状况
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期刊的发展历史比较早,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刊、经营、品牌打造的经验,如《福布斯》《国家地理》《时尚》《时代周刊》《滚石》等享誉全球的老牌期刊。尽管如此,国外的期刊同样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遭遇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缩水等困境,进而不得不进行转型或重组。那么,国外的老年期刊又发展得如何呢?美国老年期刊发展成熟。美国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老年期刊《美国退休者协会》(简称《AARP》)由美国老人退休协会(AARP)主办,2002年由《现代老年》(《ModernMaturity》)与《我们这一代人》(《MyGeneration》)杂志合并而来,号称美国和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AARP》为大型综合性双月刊,期刊全方位渗透了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内容,包括饮食、工作、时政、娱乐、理财、健康、旅游等。[2]英国老年期刊发展态势良好。《Saga》杂志是由英国Saga公司1984年创办的,以50岁以上老年人为读者群的月刊。在女性期刊和电视节目周刊主导的英国期刊市场,《Saga》杂志依然拥有不错的份额。[3]日本中老年期刊独具特色。日本作为期刊大国,同样面临着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日本的中老年期刊也有很多。而日本的老年期刊,善于将老年人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进一步定位和细化。很多老年的时尚期刊也十分抢眼。“50后”的女性原本就对时尚杂志情有独钟,创刊不久的《éclat》的读者群体为这些“50”后中老年女士,主打美容、时尚、消费等女性元素,深得“50后”女性的欢迎,创刊号的发行量即达8.3万册。
一、概述
意大利设计期刊的创新机制与成功转型,提升了意大利设计和文化在全球设计界的持续影响力。意大利设计期刊通过内容的国际化,在全球范围组建编辑团队以及与国际传媒机构合作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保证了刊物的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杂志通过跨界交流促进设计资源的整合与创新,聘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编辑人才保证了杂志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大众媒体为设计杂志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迅速的数字化转型保证了杂志持续的创新性和影响力。“意大利设计”和“意大利制造”作为意大利国家品牌形象,为意大利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声誉。意大利国家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其先进的国家设计创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设计传播与推广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如血管一样将设计养料传播到“意大利设计”和“意大利制造”的每一个角落,保证意大利国家品牌形象的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设计传播与推广体系中,设计类期刊一直是中坚主导力量。
意大利制造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分化为大型、中型、小型和极小型,第二次世界大战毁掉了意大利的工业基础,重建后的工业设备全面革新,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离开了手工工作室,纷纷进入欧丽维帝(Olivetti)、倍耐力(Pirelli)、菲亚特(Fiat)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而卡特尔(Kartel)和阿忒鲁斯(Arteluce)这样的小型公司则更注重设计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卡西纳(Cassina)或慕拉诺(Murano)等传统玻璃等产业这样的老资格工坊,则由新世代管理;整个社会对设计格外重视,在家具、家居用品这样的设计领域之外,一群独立的汽车制造商也在“汽车设计”方面进行了研发,平尼(Pinin)、法拉利(Ferrari)等汽车品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广为人知,战后,随着设计、材料、技术以及资本市场的崛起和美国大陆的需求,汽车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一流设计师和企业家,他们是贾克萨(Giacosa)、乔治亚罗(Giugiaro)、约施卡(Ruschka)等。意大利除了优秀的汽车设计,自行车、摩托车的设计也得到了发展。在设计领域受益的工业品还包括:工具、电机设备、大型机械、火车、飞机、游轮、自动化设备……要了解意大利设计,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三位哲学家,他们的评论对意大利设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帕奇(Paci)、安契斯奇(Anceschi)、马尔多纳多(Maldonado),他们为意大利工业美学确立了新的标准。他们常常在阿尔伯托•罗赛(Rosselli)主编的《工业阶梯》(StileIndustria)等报刊上对作品进行严苛的批评(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开始建立国际声誉时,这本期刊出版了一段时间。刊物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报道、批评、辩论,以及设计在美学和当代技术之间的对话)。1969年意大利550万产业工人卷入罢工,11月更爆发了全国2000万工人总罢工,意大利工人的这一斗争,延续至70年代,随之而来的是棘手的环境问题,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至1980年)成为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但是在意大利,人们靠设计和美学支撑了下来,这些大的经济事件使得意大利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单一的美学是其它经济事件不能动摇的。然而,新的设计师们并不满足于美这样一个单一的概念,他们在人体工学、机能结构上进行革新,并且攻击原有的意大利设计观念。争论无休无止,若干年后,回顾过去,我们往往发现许多公司一头扎进了“后现代”之中,这是多么不幸的事情,诗意、文学性和美被抛到了角落。幸好,反思是人类的本能,对于各种风格、材料上有分寸的把握再度成为意大利设计的重点。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制造国家的崛起,以家具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开始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005年中国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家具出口国,但是经过10年的发展,意大利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并没有相对衰落,而是通过持续的创新发展,在家具设计和高端家具制造领域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这得益于其强大的设计创新体系,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大利设计杂志的创新机制与成功转型。在意大利设计领域存在着广泛的跨界与国际化合作,设计杂志亦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设计与时尚杂志都会关注意大利的优势产业——家具产业,因此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意大利家具设计杂志代表着意大利设计杂志。在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意大利设计杂志的创新机制与转型之路,为中国设计杂志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多层次的国际化办刊理念保证刊物的持续创新
意大利家具设计类杂志往往通过多层次的国际化办刊理念保证刊物的持续创新。意大利家具设计杂志中的文章、作品、案例、访谈内容来自全球设计界,特别是来自欧洲、北美以及亚洲新兴国家的设计师作品、访谈,保证了杂志内容的广泛性和国际化。通过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主编、编辑、美术编辑以及专业人才,保证了编辑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以及对设计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持续关注。通过发行多语言版本的杂志以及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土设计媒体合作,使意大利家具设计杂志成功渗透到全球设计市场,也为意大利家具设计杂志从全球设计市场获取资源提供了渠道和便利。
(一)刊物内容的国际化
《多莫斯》(Domus)杂志作为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家具设计类杂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杂志内容就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二战后,受到战争迫害的人们陆续回到家园并开始重建工作,这时意大利人面临着房屋、家具短缺的问题,《多莫斯》杂志在此时复刊并为设计师提供了高质量的国外建筑、室内、家具设计案例,杂志刊发文章讨论“意大利风格的住宅”如何进化成“新时代人们居住的房屋”。20世纪50~60年代在意大利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多莫斯》杂志全力传播国际设计趋势、设计风格、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并大力宣传国际新锐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当时杂志成为意大利设计师洞察各种国际设计、艺术趋势的重要参考。20世纪70年代最经典的栏目就是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的旅行日记《奶油回忆录》和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皮埃尔•雷斯塔尼(PierreRestany)的来自艺术世界的“家书”,杂志内容的国际化层度进一步提升。2006年住宅出版社(Domus)出版了有关国际建筑师工作的年度特刊《住宅特刊》(DomusCopyright),第一本特刊聚焦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在《美丽的家》(CASABELLA)杂志发展历史中,与国际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是杂志成功的关键,这些大师的文章和作品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引领着每个时代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发展,同时这些国际大师们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也通过《美丽的家》杂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例如佛朗哥•阿尔比尼(FrancoAlbini)、盖•奥伦蒂(GaeAulenti)和马克•扎努索(MarcoZanuso)等建筑、设计大师经常在杂志发表文章和评论。一方面,他们的文章和评论引起业界对设计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关注和讨论中意大利设计界不断反思前行,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和特色的意大利设计,使意大利设计在世界建筑和产品制造领域成为优质设计的代名词,同时也促进了“意大利制造”现象的形成。另一方面,这些大师的文章和评论增强了杂志的影响力,使杂志成为世界建筑、设计领域的先锋媒体。《美丽的家》杂志也与国际著名的普利兹克奖(PritzkerPrize)保持着密切联系,普利兹克奖从1979年诞生至今,已经有39位建筑师获此殊荣,而其中24位建筑师都曾在《美丽的家》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或作品。这些文章和作品代表了每年世界建筑界最新发展趋势和创新理念,而意大利设计师能够通过《美丽的家》杂志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这些新动向,并将这些新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意大利家具设计之中,使意大利家具设计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同时却不失与国际主流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