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社局工作总结及2021工作计划范文

人社局工作总结及2021工作计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社局工作总结及2021工作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社局工作总结及2021工作计划

今年来,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就业创业取得新进展

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9103人,完成10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713人,完成138.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202人,完成127.87%;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987人,完成197.4%;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223人,完成101.36%;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827人,完成195%;引领大学生创业363人,完成165%;返乡入乡创业180人,完成90%;创业带动就业10400人,完成160%;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40笔,4373万元,分别完成240%、292%;落实支持3名返乡人员创业补贴,完成300%;申报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24个,其中认定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21个,完成200%;推荐备案“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10个,完成167%;3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分别获得市级创业大赛优胜项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完成300%;获评“2020年度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

1、大力推进宣传,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工作,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应享尽享。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的“四送”活动,为5439人开展就业专项帮扶,为1466人发放困难慰问金58.64万元。开展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或个体经营社保补贴工作,疫情期间积极进行线上申报补贴宣传工作,让居民少跑腿,为5117人进行了补贴申请,其中线上受理申请补贴信息2000余条,共审核社保补贴申请金额1291万元。

2、精准匹配对接,常态化开展“回乡就业直通车”活动。为积极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保障辖区内企业用工,依托人社基层平台,加大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共调查统计2745名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信息,联系全区已复工企业3100家,为398家有用工需求的复工企业整理并招聘信息。通过政策宣传、岗位推送、网络招聘会等形式,实现外出务工人员求职信息与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取得突出成绩,新华网、电视台、日报、“之声”公众号等媒体先后对该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3、不断研究摸索,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新模式。疫情期间,全市取消所有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我局积极鼓励定点培训机构开发线上培训课程,在全市主城区率先启动线上培训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高质高效推进就业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技能培训班33期,共培训987人。

4、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积极与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系,协同作战,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鼓励退役军人、大学生、被征地农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实施方案》,主动上门走访,共对5647名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跟踪走访16709人次,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库,实现信息化管理。在做到对就业困难人员“六清”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鼓励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2人。

5、开展专题招聘,促进“云端”就业。疫情初期,全市取消所有线下招聘活动,我局创新思路,积极开拓线上招聘新平台,促进更多求职者实现“云端”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针对退役军人、大学生、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共开展等21场大型专场招聘会,其中网络专场招聘会15场,共为1056家企业用工信息,提供用工岗位15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4000余人,搭建企业和求职者的“桥梁”,促进各类人群充分就业。

6、力求精准服务,开展“一对一”创业帮扶工作。拓宽思路,打好政策“组合拳”,为复工复产企业开展精准帮扶服务。走进辖区内多家大型商业市场,“点对点、一站式”为广大商户宣传多种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补贴类、贷款类、项目类等,实现“创业服务不打烊、线上审核不停歇”。截至目前,共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40笔,计4373万元;审核创业补贴1127人次,惠及服务类、制造类、销售类、科技信息类、教育类等多个行业领域。

7、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在辖区内9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分别建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依托服务站开展政策宣传、空岗采集、用工推送、创业培训、项目征集、政策落实等服务。在服务入驻企业的同时,解锁精准渠道搭建功能,服务满足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充分发挥“由点及面”“辐射覆盖”带动地区就业功能。

8、探索电商直播创业培训班,精准帮扶“助农增收”。根据新兴行业市场和企业培训需求,组织多家企业参加“直播带货”创业培训,目前已举办3期“SYB创业+直播带货”培训班,培训学员102人。开展“助农增收”精准帮扶活动,现场带领直播带货授课老师对“安然桃园种植农场”等多家企业“一对一”开展精准直播带货培训,同时对接扶贫助农公益平台,就产品包装、品牌效应、网络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达成合作。

9、挖掘创业项目,发挥榜样作用。举办“区第二届大学生暨返乡人员创业大赛”,推荐6个项目和6个标兵入围“第十届大学生暨返乡人员创业大赛”,最终区1名创业标兵荣获市“十佳创业标兵”,3个创业项目分别被评市“十佳创业项目”一、二、三等奖。挖掘智能设备研发、自媒体平台等多个领域的创业项目,推荐24家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参加省、市级遴选,21个被评为“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10个被评为“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数量位居各县(市)区第一。

(二)社会保障取得新突破

1、率先在全市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整改工作。根据省委巡视组、市委市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整改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协调区资规局、住建局、财政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确保人员资金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应参保9360人,已参保9360人,参保率100%;筹集资金81805万元,资金到位率99.4%,有望年底高质高效完成两年全部整改任务,该项工作位列全市第一位次。

2、科学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区16-59周岁参保1.8万人,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养老金人员1.76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2903万元,发放率100%。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共发放待遇7034人,共发放资金2110万元。根据省93号令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累计参保12894人,共发放养老金4975万元。

3、着力居民医疗保险普及。扎实落实为民办实事工程,为辖区内9家困难关闭国有集体企业的218名退休职工缴纳2020年度城镇职工医保费73.3万元。重点推进学生新参保和续保缴费,积极加强与辖区高校和中小学校的联系,其中区属中小学参保2万人,大学参保3.8万人,缴费率98%以上。新城区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9万人,其中被征地农民3.68万人全部参保,做到应保尽保。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缴费21.25万人,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完成28.2万人,完成94%,在主城区位列第一位次。

4、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受疫情影响,我局依托网、微信﹑QQ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社保政策宣传活动,为全面参保登记工作奠定了基础。10月23日,市局下达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维护任务130人,我局认真周密部署,加紧工作节奏,目前已完成入户登记75人,完成58%,确保年底完成全部动态维护任务。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作风建设,高效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经办工作,共办理个体社保业务18947件,接待来电咨询24631人次,群众满意率100%,社保经办窗口连续多次被市局评为“优秀社保服务窗口”。

5、稳步推进机保工作。目前,我区177家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均已参保,完成在职征缴3829人,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3330人,完成在职征缴任务的106.4%。高效完成符合条件“中人”待遇核定、计发,2018年12月31日前“中人”为557人,待遇核定与计发503人,完成90.3%;2019年退休“中人”138人,已信息审核126人,完成91.3%,该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厅、市局通报表扬。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稳步开展,已开具《参保缴费凭证》36人,办理转出业务32件,转入业务29件,在全市领先。

6、深化工伤认定工作。向辖区内大中型重点企业及高危企业认真宣传《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普及安全生产工伤预防、工伤待遇赔付等知识,组织辖区内一线大型企业参加“徐工杯”市第一届工伤预防知识竞赛海选活动。严格把握工伤认定标准和程序,对重大工伤事故、工亡事故、上下班交通事故等调查率达到100%。今年来,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73件,认定221件,程序办理中52件,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实现工伤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7、扎实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共认证45084人,完成100%。该项工作为历年来全市首家完成,取得认证率100%的历史性突破。认真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通过电子扫描档案,实现“一人一号”,方便群众查档,今年来,共接收6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接收与管理,共接收档案55000份。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人社、财政、卫生等多部门联合,创新举措,推进企业退休人员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体检时间从2020年7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三)人才工作迈出新步伐

1、优化服务流程,吸引高校毕业生来徐发展。落实《市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及时受理大学生招引补贴申请,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提升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申请大学生招引补贴,已发放141人次,发放补贴资金333.22万元。

2、实施就业见习办法,提升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就业能力。制定《区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就业见习实施办法》,开展区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申报工作。经单位自愿申报、区人社局审核认定,确定36家单位为区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目前已有23家基地共72人符合就业见习补贴政策。

3、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的“双主体”作用,推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省技师学院开展培训合作。2月起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培训中级工站务员100人。

4、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规范职业培训学校办学,强化培训质量。依托民办培训学校,对辖区企业职工、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宣传线上培训政策。鼓励引导辖区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面向职工开展线上技能提升培训。共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9776人,完成122.2%。

5、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项目申报。贯彻落实“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持续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战略,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意见》(苏办发〔2017〕43号)精神,积极组织协助5人进行申报,经评审,2人入选省第二批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培养对象。

6、加强民办培训学校监管。健全区、街道、村(社区)疫情防控三级网络,对全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学校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辖区自主申请恢复线下集中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公示,切实保障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开展2019年度办学情况评估检查,对辖区2018年12月31日前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采取现场检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逐项对照、据实打分,推动了我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四)人事管理更加规范

1、事业单位科员级人员2019年度考核圆满完成。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及有关考核政策规定,制定、下发了我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文件。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平时考核情况,认真开展考核工作,圆满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任务。2019年全区共考核科员级及以下人员3159人。通过严格细致的程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共评定优秀等次人员470人,未定等次120人,未参加考核29人,不合格1人,其余2539人为合格等次。

2、事业单位招录严格有序。为了充实和优化全区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单位发展和岗位需求,全年共计划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批次349人,其中计划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人,目前已按照招聘流程完成招聘工作,人员已到岗工作;计划公开招聘教师300人,按照大市统一报名、自主考试的模式,目前已有296人到岗工作(另有4人因怀孕推迟体检);计划招聘医务人员19人,经过报名、笔试、面试等环节,目前有2人进入政审考察环节,预计年底能够到岗工作。

3、工资审批管理规范有序。完成全区116家机关事业单位4132名在职工作人员工资晋升审批;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调入调出人员130人次工资核定;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务、岗位、职称变动,工资核定共计207人次;共办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82人次,去世人员丧葬费、抚恤金56人次,遗属生活补助审核3人次。

4、职称评审及工考工作扎实有效。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精心组织实施,有序梯次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有11个机关事业单位的29人通过资格审查,其中初级2人、中级5、高级16、技师2人、高级技师4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350人,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41人。

5、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完成档案成册工作。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精神,扎实做好科员级人员档案的整理工作,使人事档案材料逐步达到内容完善、材料精练、规格统一,共完成2300余份人事档案成册工作。做好档案专审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质量水平,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认真做好档案的审核工作,并对缺少的档案材料进行详细记录,重点审核档案中“三龄一历”及档案材料的完善情况,并对缺少的档案材料进行详细记录。目前,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全覆盖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五)劳动关系调处形成新格局

1、创新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疫情期间主动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运用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以网络审查为主要形式的监察执法,及时协调处置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对因疫情防控引发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开通快速受理、快速裁决的“绿色服务通道”,疫情期间,指导帮助195家复工企业规范工资支付及用工管理;以调解方式解决87家公司的劳动纠纷,帮助以上企业减少诉讼成本300余万元。

2、“治欠保支”工作进步明显。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今年春节和元旦期间未发生一起群体性讨薪事件。对我区职业介绍场所和用人单位的招用工行为开展全面清查,共检查职介场所和用人单位6家,取缔“黑职介”1家,销毁虚假和非法广告4件,促进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改善和招用工行为的规范。“双随机”执法检查用人单位数343家,完成142.9%,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书面审查完成1780家,完成119%;矛盾调处案件126件,调处成功率100%;处理日常举报投诉案件345件,立案136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达100%。

3、仲裁调解效能进一步提升。以“重基层、重源头、重调解”为基本方针,以“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案件质量”为工作重点,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49件,结案249件,其中案前调解69件,调解撤诉结案169件,裁决结案11件,共为劳动者争取经济利益近400万元。各类调解组织调解结案69件,达成调解协议59件,调解成功率为85.5%,为劳动者争取经济利益102.3万元。严格规范案件的处理流程,规范仲裁案卷制作,及时上传案件信息。仲裁委按期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终结率93.89%,无集体争议引发群体性事件,有力保障了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4、积极应对劳动关系调整。开展薪酬调查工作,深入相关企业开展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专项调查,分别为制造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共计51户,调查职工6000余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5、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今年来,共审批劳务派遣业务许可企业10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企业17家。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经营劳务派遣许可企业31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企业36家。制订“我要办人力资源行政许可”“我要办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等2件“一件事”申请和审批的流程以及程序,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

二、2021年工作重点

(一)立足民生为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1、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根据全市《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生效,不断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用发展带动就业创业,用就业创业更好地促进发展,实现“保增长”与“保就业”的良性互动。

2、夯实政策基础,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在“稳就业、保用工”上下功夫,继续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摆在突出位置,结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名企招聘会等活动,开辟就业帮扶“零障碍通道”,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对去产能失业人员、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3、常态化开展“回乡就业直通车活动”。建立健全全区劳动年龄内人员数据管理库,实现“五个清”,即劳动力资源存量清、素质能力清、求职(创业)意愿请、培训意愿清、就业援助需求清,掌握人员流向,特别是关注新城区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进一步发挥好人力资源机构牵线搭桥的作用,满足辖区企业及求职者的双向需求。

4、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多层次招聘平台。打造“云招聘”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力,为求职与用工构建新的媒体开放空间,通过网络招聘会、招聘直播间、抖音招聘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招聘。与辖区内高校开展联动招聘,推进政校企合作,通过政校企三方资源共享,实现就业资源与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对接。搭建双选平台,建立企业用工需求管理库与求职就业需求库,实现供需服务“三精准”,即“求职人员信息精准登记、企业岗位精准推送,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5、发挥带动作用,巩固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聚力打造“区域覆盖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全力开展就业创业、人才引进、社保经办、劳动关系等人社综合政策宣传,结合市场需要,服务满足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需求,为辖区内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人社综合服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由点及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区域板块的就业创业活力,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二)立足全面保障,推动经办服务优质高效

1、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吃透省、市人社局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精神,理清工作思路,巩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成果,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能力,不断健全完善区级工伤认定管理体系。

2、多措并举推进全民参保。进一步完善社保窗口服务体系,拓宽服务内容,简化办事程序;继续加强与辖区高校及中小学校的联系,进入校园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在校生居民医保缴费率保持在98%以上;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利用立体式宣传模式做好政策解读,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及续费工作。

3、稳中求进确保待遇发放到位。及时、准确做好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调标工作;积极做好与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居民待遇每月按时发放到位。

(三)立足创新驱动,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有力提升

1、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相关要求,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对于已经完成的单位,有序推进岗位晋升审批工作,对于仍未完成的单位,做好督促和跟进指导,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系统,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的岗位动态管理。

2、集聚高层次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梳理资源,结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高技能人才项目”等项目,深入各园区重点企业,助力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及时与省市部门保持联系,多沟通多协调,增加获批成功率,助推全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3、扎实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职业培训学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大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和技能提升培训,同时职业院校紧贴企业需求,加强密切合作,共同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时传递到企业,将涉企的优惠政策更好落实到位。同时会同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走访企业,更多的了解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对接,开展订单式、委培式、储备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4、全面优化服务体验。根据全区人社工作及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基地”建设,满足创业就业、职业介绍、人才引进、技能培训等一系列职能需要,以区政府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全面打造“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居民、企业提供最直接、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体验。

(四)立足预防调解,推动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1、加快建设“两网化”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区、中队、社区三级网格管理,逐步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全覆盖监管。不断拓宽群众的举报投诉渠道,实现对用人单位有效的动态监管,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被动监察逐步转向为主动监管服务。

2、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工作中,坚持“提早介入,教育疏导,快速处理,就地解决”的原则,对特殊案件进行优先处理,提早判断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和状态,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

3、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强化仲裁队伍建设,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质效,妥善处理疑难和集体性劳动争议,确保无突发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维护全区和谐劳动关系。

(五)立足便民惠民,推动行风作风建设不断优化

1、以推行“综合柜员制”为契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力推行人社业务经办综合柜员制,按照“三级六同”和统一标准梳理业务事项,做好公开公示工作。采用“前台+后台”“线上+线下”“政通+银联”三大创新服务路径,推出人社业务贯通式服务,优化办事流程,缩短等待周期,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就近办、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目标。

2、加强信息建设,提高人社综合服务水平。着力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业务“一窗”分类受理。重点开展“好差评”工作,完善规范事项和办事指南,畅通政务服务评价渠道,加大企业群众监督力度。通过系列信息化、集成化创新工作,打造“升级版”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

3、依托“互联网+”,助力“不见面”成为新常态。以“智慧社区”等网上办事平台为媒介,提供全业务、多渠道的人社公共服务,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能自助办理的业务随时办,能不出门的业务在家办”要求,进一步深化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让居民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三、“十三五”时期亮点工作

2016年以来,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在推动全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工作开展中亮点不断。

(一)创新思维,做好就业创业

“十三五”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城镇新增就业3.8人的目标任务,扎实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工作,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1、重点打造“1+3”就业融合服务,加快新城区人才战略新高地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全力应对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加快推进区特别是新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发展步伐,以“护航‘六稳’‘六保’造福新城市民”大型专场招聘会为契机,重点打造“1+3”就业融合服务,现场除设有传统的求职招聘区之外,还创新增设就业技能培训互动区、创业成果展示区、就业服务“绿色通道”等区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就业融合服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此次招聘会共150余家知名企业参会,提供岗位1217个,进场求职人员达到1100余人,6000位求职者通过直播参与了本次活动,达成就业意向760余人。电视台、《日报》对此次招聘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2、创新工作举措,多角度提升就业技能培训工作质效。一是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新模式。疫情期间,全市取消所有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我局积极鼓励定点培训机构开发线上培训课程,在全市主城区率先启动线上培训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高质高效推进就业培训工作。今年来,共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技能培训班33期,共培训987人。二是积极探索拓宽培训种类。充分发挥政府在开展技能培训中的引导作用,鼓励有资质民办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模式,发挥自身优势,有侧重点地开展品牌培训,在原有育婴师、茶艺师、面点师、美容师等项目基础上,增批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心理咨询师等培训项目。三是根据培训意愿,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开展培训。针对失业妇女,重点开展茶艺、育婴师、中西式面点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帮助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针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失业人员,侧重开展电商、计算机、电工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获得就业机会;针对被征地农民,重点开展低技术、热行业的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3、力求精准服务,以资金扶持推动全区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联合邮储银行共同开发“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视频,在各创业孵化基地、居民小区及企业密集地区循环播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区居民对富民创业贷款政策加深了解。二是精准开展“一对一”创业帮扶工作,走进辖区内多家大型商业市场,“点对点、一站式”为广大商户宣传多种创业扶持政策,实现“创业服务不打烊、线上审核不停歇”。2018年来,共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20笔,共计8598万元,审核创业补贴1127人次,打造了高效、快捷的贷款融资“绿色通道”,全力帮助创业人员破解创业资金难题。

4、搭建多功能创业就业扶持新平台。一是在辖区内9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全部分别建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依托服务站开展政策宣传、空岗采集、用工推送、创业培训、项目征集、政策落实等服务。在服务入驻企业的同时,解锁精准渠道搭建功能,服务满足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充分发挥“由点及面”“辐射覆盖”带动地区就业功能。二是创新打造综合服务基地。在全市主城区首家正式成立区级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基地——区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基地。该服务基地划分5大功能区,创新融合了培训、招聘、就业、创业、人才引进“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市民就业创业能力,为全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市民提供“一站式”指导与服务,为英才汇聚全力打造的人社服务新业态。三是构建网格化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搭建网格化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机制,设置了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典型、创业培训、用工招聘、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7个创业就业服务项目。四是设置“退役军人创业指导站”。为激发退役军人创业活力,特设立“退役军人创业指导站”,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创业退役军人机制,提供“点对点”指导、“管家式”服务,开辟注册办证、信贷担保、税收减免等“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提供政策支持。在“退役军人创业指导站”的有序运作下,我区已有5名退役军人成功实现创业。五是建立“巾帼创业帮扶点”。为推进下岗妇女创业,在紫金东郡等社区设立“巾帼创业帮扶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个性化帮扶措施,结合她们的学历、经历、能力、年龄等特点,为每位有创业意愿的妇女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并免费推荐创业项目,给予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多项创业服务,已帮扶8人成功创业。

5、不断提升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能力。制定《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全区754名被征地农民就业需求档案库。结合企业用工和市场需要,对被征地农民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在社区基层人社服务平台设立“就业超市”,不定期组织多场大型失地农民招聘活动。今年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精准推荐岗位、加大政策扶持等方式,共帮扶1342名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兜牢底线,完善社会保障

1、2018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工伤认定管理体系。市级工伤认定业务下沉区级机构后,区人社局在全市首家正式成立工伤保险科,建立了逐级审批制度、集体讨论制度,制定了简易流程图和一次性告知单,完善了文书的送达和签收流程,开辟独立的办公场所,建立专门的工伤接待区域,为工伤职工及用人单位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三年来,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00余件,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工伤认定管理体系已在全市率先建立完成。

2、2019年,区人社局积极争取省级改革试点,实现全省首家全面发放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待遇,标志着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里程碑。区人社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一直以来规范扎实,表现突出,屡获佳绩,2019年11月下旬,区人社局被省人社厅选定为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首家试点单位,是全省仅有两家试点单位之一,市唯一一家试点单位。两年来,共为符合“中人”待遇核定的600余人审核、发放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省厅、市局相继发出《感谢信》,对区率先实现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待遇全面发放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表扬。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成效突出,率先在全市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整改工作。自2019年开始,根据省委巡视组、市委市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整改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协调区资规局、住建局、财政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确保人员资金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应参保9360人,已参保9360人,参保率100%;筹集资金81805万元,资金到位率99.4%,有望年底高质高效完成两年全部整改任务,该项工作位列全市第一位次。

4、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2020年,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新增“纳入社区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完成率100%”的指标,我局主动作为,排除万难,采取电话通知、上门走访、联合多部门多渠道查找等方式,最终实现认证率100%,共认证45084人。该项工作为历年来全市首家首次完成,取得认证率100%的历史性突破。

(三)稳扎稳打,助推人事人才工作

1、创新打造“四结合”选人用人体系,荣获2019年“区创新奖”参评项目优秀奖。区人社局积极研究分析全区人才队伍现状,稳步推进,大胆创新,采用“内部选拔与外部招录、编内补充与编外聘用、综合调剂与适岗锻炼、结构工资与年薪工资相结合”的“四结合”选人用人体系,在区内实现良性人才流动1000余人次。“四结合”体系坚持内部挖掘,激活沉淀,发挥现有人员的积极作用;坚持人才适任,重点补充,实施部分岗位公开遴选;坚持灵活吸纳,创新模式,采取特需专业技术人员编外聘用;坚持人岗匹配,跟踪调查,推动形式多样的综合调剂;坚持聚焦精英,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引。通过实施“四结合”选人用人体系,区人社局着力探索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路径,全方位构建引才、育才、留才工作体系,确保招进来、用得好、留得住,充分发挥人才的释放功效,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优化效能,维护劳动关系

1、全市率先召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现场观摩会,得到了市农民工领导小组的表扬推广。2019年11月,区人社局协调区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领导小组召集全区36家在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劳资人员召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现场观摩会。会议强调,要加强治欠保支“四项制度”的落实和监管,进一步明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企业要与职能部门携手担当,从源头预防欠薪案件发生。与会人员集体观摩了佳泰雅园安置房示范点,听取工作人员介绍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指导和示范效果,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创新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疫情期间主动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运用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以网络审查为主要形式的监察执法,及时协调处置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对因疫情防控引发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开通快速受理、快速裁决的“绿色服务通道”,疫情期间,指导帮助195家复工企业规范工资支付及用工管理;以调解方式解决87家公司的劳动纠纷,帮助以上企业减少诉讼成本300余万元。

(五)创新举措,优化政务服务

1、“三大路径”创新打造就业创业社保综合服务供给新模式,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10月,区人社局就业创业社保综合服务窗口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全新办事大厅,以全新服务形象,携“前台+后台”“线上+线下”“政通+银联”三大创新服务路径,通过集中办公、优化流程、健全体系等措施,在全市各县(市)区首推就业创业社保“贯通式”服务。导入智慧应用、配套叫号、查询及自助打印、服务评价等智能化系统设施,智慧化解了企业、居民办事多头跑、手续繁、时间久等问题,10余项业务有效缩短办节时间,其中,初创企业申请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由原承诺1周办结的直接合并为1个工作日办结,有效营造了“亲民、便民”的人社服务环境。

四、“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计划

1、夯实政策基础,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开辟就业帮扶“零障碍通道”,对去产能失业人员、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到位。重点关注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建立“实训见习、云招聘、就业入职、创业扶持”一站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开展电商带货、地摊经济等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兴就业技能培训,吸引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就业。

2、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多层次招聘平台。打造“云招聘”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力,为求职与用工构建新的媒体开放空间,通过网络招聘会、招聘直播间、抖音招聘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招聘。与辖区内高校开展联动招聘,推进政校企合作,通过政校企三方资源共享,实现就业资源与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对接。搭建双选平台,建立企业用工需求管理库与求职就业需求库,实现供需服务“三精准”,即“求职人员信息精准登记、企业岗位精准推送,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3、发挥带动作用,巩固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聚力打造“区域覆盖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全力开展就业创业、人才引进、社保经办、劳动关系等人社综合政策宣传,结合市场需要,服务满足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需求,为辖区内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人社综合服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由点及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区域板块的就业创业活力,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4、聚力社保覆盖,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功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100%,重点做好新地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即征即保”。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

5、搭建优质平台,加速人才引进培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加强高技能培育载体建设。积极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载体,指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搭建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互通桥梁。贴近产业需求,努力实现“云对接、精准荐”,为重点企业和高技能人才搭建精准、高效的“屏对屏”沟通交流平台,为重点企业提供不断线的高端人才寻访服务。

6、立足规范有序,稳步推动人事工作。规范做好事业单位招聘及各类人才补充工作。全力推动区“双百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四结合”人才选用配备模式,加大对新城区新成立事业单位及急需人才单位的人员补充力度,在编制使用审批的基础上,做好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补充工作,配合需求单位做好各类合同制人员的招聘和补充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7、加强信息建设,提高人社综合服务水平。在已有的“内部+外部”“前台+后台”“线上+线下”创新服务模式下,主动向“综合柜员制”模式靠拢,进一步整合资源,培养业务全面手,提升人社服务质效。着力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一窗”分类受理。重点开展“好差评”工作,完善规范事项和办事指南,畅通政务服务评价渠道,加大企业群众监督力度。通过系列信息化、集成化创新工作,打造“升级版”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

8、完善应急机制,精确实施劳动用工服务。加强劳动关系矛盾源头治理,优化劳动用工指导服务,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实体化建设为契机,完善劳动关系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做好重点人员、特殊人员的开导、疏解工作,全面提升劳动关系应急管理及突发性事件处置能力,适应当前劳动关系的多变性,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用工环境。

五、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和荣誉称号

1、2019年,被省人社厅表彰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十个县市区唯一被表彰。

2、2020年,荣获市人社局颁发的第十届大学生暨返乡人员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3、2019年,被市人社局表彰为市创建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园区工作先进集体。

4、2019年,由区人社局派员组成的区代表队在全市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业务技能比武决赛中荣获三等奖,在主城区位列第一。

5、2018年、2019年,被市人社局表彰为全市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6、2018年、2019年,被市人社局表彰为市发展家庭服务业先进集体。

7、2018年、2019年,荣获市人社局授予的市区社保经办服务窗口优质社保服务“流动红旗”;

8、2018年,被市人社局表彰为2018年度人社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9、2016年,被市司法局、市综治办表彰为2016年度优秀人民调解共建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