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解决地区停车难问题的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区是市的中心区,路地区又是区的中心区,其鲜明的特点表现在:这里既是省委、省政府机关部门的密集区,又是名学校、名幼儿园的密集区;既是历史遗留下来民国建筑的密集区,又是现今政府官员及中高收入人群居住的密集区。她环境幽雅,交通、生活、读书便利,是人们长久以来十分羡慕的居住地段。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马路上奔跑的各种车辆越来越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标志,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行车和停车难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老城区一半的车辆都处于没位可停的状况。尤其是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汽车。于是,作为我市政治、文化中心的路地区又形成了新的特点:民国建筑虽典雅却无大型停车场,机关、学校大门虽宽敞却外来车不能进,居民虽有钱买车却没地停车,道路虽绿荫郁葱却因成了私家车的停车场越发狭窄难行。目前市的现状是停车场的建设远远落后于车辆增加的速度,据了解,机动车若按每年3万辆的速度增长,按照1:1.3泊位配比,每年需要新增4万个机动车泊位,才能满足每年新增车辆的停车问题。”据路派出所调查统计,、周边现有车位在350个,实际需求量却至少是500个。另一组数据也显示了区停车难的“痛处”:在该区近19000平方米的老小区内,年代初的规划是每100户15辆车(路面),但这一车位配置比例如今已远远不够。
近年来,虽经政府有关部门多番努力,将狭窄的街道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拓宽,但私家车如同蝗虫般蚕食着大街小巷,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车堵为患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如今有人说:“停车难,难于上青天。”
城市停车难,是世界性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努力解决。我认为,单就路地区很难谈这个问题,必须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谈。不过还是偏重于路这个特殊地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我的观点: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远着眼、近处着手。
大处着眼:大力发展停车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外解决城市停车难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空中发展建立体停车楼,要么向地下发展建地下停车场。市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题,已实行超前规划、强制配套、让利建设、产业化发展停车业等举措,以保证小区停车场的建筑量。可我们路地区,新小区的建设毕竟有限,更多的难题是由于主干道和老社区原有的街道布局局限,老建筑很难实行改建和扩建。而建设占地小、容量大的立体停车楼,不失为解决路地区停车难的有效办法。当年我在日本考察时,看到立体停车楼在日本就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他们考虑如何使现有的空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比我们超前得多。立体停车楼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等诸多优势。日本政府还积极倡导“小而分散”的原则,不主张停车场的“扎堆”设立。因此我们经常看见,在日本一些老式居民住宅旁有一个小型立体停车楼(架),只有三四个或七八个车位,就解决了附近几户居民的停车问题。可以为我们一些无法改建和扩建大停车场的老街区所参考。当然,这是一项规划工程,费用也不低,必须通过缜密调研,慎重决策,政府也不妨考虑给投资者一些政策性补贴。同时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出台合理的停车收费政策,逐步放开,使停车经营真正市场化,吸引单位和个人投资经营停车场。还可以学习国外政府鼓励引导私营停车场,对私营停车场实行减免税的政策。
小处着手:进一步提高路边临时车位的有效利用。
近年来,迫于机动车增长压力,在一时无法全部解决停车场问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已采取应急措施,开辟便道停车位、路边停车位,不失为权宜之计。但往往因种种原因,又加剧了白天道路的阻塞,警方难管,老百姓埋怨。为此提两点小建议,也许能有些改观:
马路牙子变斜坡。绝大多数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那条被称为“马路牙子”的15厘米高的台阶在国外很多城市都已经是过时的产物了,意大利早已没有行人道的台阶,而是改成为斜坡,并都划有两条明显的停车黄线。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停车面积,也减少了道路占用面积,缓解过往行车难度。
不同地段、不同时间,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在道路较宽、车流量较小的路段设置的路边临时停车位,白天停车最长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晚上及周日整天这些停车位则可以免费。在道路较窄、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的临时停车位,白天必须按时计费,还得梯度式涨价,以加大停车周转频率;晚上停车也得收费,可以比较优惠,但天亮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开走,否则罚款或计分。
应该承认,路边临时车位对缺少固定停车场的地段,确实能够起到缓解停车压力的作用。但必须严加实行法规化管理。
长远着眼:从长远角度看,政府应采取措施控制小汽车的使用。
现阶段,市民的购车需求不能遏制,但如何使用小汽车却大有讲究。应该鼓励市民私家车主要用于驾车旅游、探亲,却尽可能不用来上下班、短距离购物。即政府要进一步发展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合理布局,增设站点,辅以优惠的收费,以减少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北京地铁票费降价,带来了如今北京市民纷纷弃小车改乘地铁的效应,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同时,提高闹市区、车流量大的地段停车位费率,以此调节小汽车的出行和道路的交通负荷,引导人们放弃使用小汽车作为“通勤”的交通方式,减少小汽车在市中心区的使用。这样既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又缓解了主干道行车、停车难,还实现了“节能减排”,岂不是三赢?
近处着手:目前,政府应积极协调社会资源向停车位建设流动,让有限的车位发挥最大的效率。
我们路地区机关、学校、大企事业单位多,应发挥这个优势,鼓励机关、学校、大企事业单位,甚至有些大型酒店宾馆的停车场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允许经营性免税收费,但须明码标价,双方都有得益。一些政府机关在有停车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前来办事的车辆进入大院规定的地点停车,既提高办事效率,又减少路边停车,还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这也是三赢!
停车难不是哪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有个严格执法管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城建、交通、公安、公共事业、城管等各个部门,在充分的调查和测算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共同拿出办法,还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从这个方面说,停车难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达到群众完全满意的程度。城市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只有把停车问题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加速市场化的进程,才是解决之道。
再者,解决停车难问题,尤其是在老城区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所有的社会人一起努力解决,单靠政府,企业,或是哪个人都是行不通的。政府已把停车难当作改善民生问题来抓,我们老百姓也要支持政府的决策,企业的建设。同时,也要对有车一族发出呼吁:自觉遵守停车规定,文明停车,是我们每一个市民应尽的责任。路地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区的形象、市的形象。维护城市形象,共创美好家园,我们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