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党校创新主体班培训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过去几年我校主体班培训工作回顾
区委党校和区委组织部曾专门联合组织课题组开展关于干部培训工作的调研,形成了题为《关于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基础建设,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几点思考是:1.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切实落实四条措施。即,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把握因材施教。二要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缓解工学矛盾。三要创新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培训成果扩散。2.加强干部培训宏观管理,着力强化决策、服务、监督三个职能。3.建立现代干部培训制度,积极创新激励与约束两个机制。即,建立机关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实行学分考核制度以及建立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4.巩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大力加强区委党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干部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年来,我校在自身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按照以上思路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思路和内容的创新、形式和手段的改进,在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把握培训思路的时代性,根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确立了“三转变、三强化”的培训思路;二是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干部培训的课程内容,力求贴近领导干部急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贴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课题、贴近提高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三是追求培训方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类型培训班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探索了“三段”培训、异地封闭培训、集中上课与自学研讨结合等培训模式;四是强调培训方法的互动性,培训中始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突出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互动和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的互补教学。在教学中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问答点评、对抗辩论、户外拓展等互动教学形式,在交流研讨中采用了团体列名法、头脑风暴法等现代研讨方法,在学员考核中采用了分类考评、调研文章公开答辩等综合考核方式;五是注重培训成果的开放性,在电化教学、模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配套了互联网教学,在区域内建立了“组工网”、“校域网”、“远程网”、“培训班学习QQ群”、“网上干部学院”、《学习简报》、《调研报告集》和教育培训基地等多种教学载体,以此加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党校、党校与区领导、区党校与上级党校之间的沟通和连线,努力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共享。
二、目前主体班培训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运作模式上仍以经验延承为主,而规律探索不够。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重心转变滞后,依然没有从学历教育转变到全力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和战略要求上来,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大规模培训的需要。二是“传统的门朝里计划办学”和“转移阵地的开放式办学”两个极端并存。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客体,发言权和主动权不够,由“调训”向“申训”机制转变尚未实现,教与学的关系亦未理顺;由于各种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机关和部门的一些培训班次转移了干部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党校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培训内容设计上仍以满足宏观要求为主,而对微观需求重视不够。一是教学体系框架安排“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培训和轮训不同类别班次的任务分工不够明确,还不能很好地根据班次的不同类别、层次和需要,分类分级设计教学内容,培训和轮训目的的针对性不够强。二是教学专题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的倾向仍然存在。教师习惯于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讲授,联系实际往往习惯于从宏观上分析全国性数据材料或事件,或热衷于国际经验借鉴和比较,而对于本地区或部门工作中的实践问题缺乏充分调查研究从而不愿或不敢于涉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3.培训方式创新上注重于形式多样,而对实际效果的研究考评不够。为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问题,这些年来加大了教学方法创新力度,对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拓展培训等教学方法进行了试验和探索,与这些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的师资技术培训机制、教学互动考评机制、效果跟踪评析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教师对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对象、教学目的、程序规范、课堂技术要求等把握还不娴熟,又缺乏规范的实效考评机制,如果过度强调方式方法创新,就极易出现“教师为创新而创新、学员因新鲜而热情”的现象,培训实效性难以体现。
4.培训管理要求上往往强调周到服务,而忽视科学管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到党校参加培训,首先需要及时调整角色认识和转变身份。党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员之间主要是教学相长、组织管理关系,而非业务工作关系或职务职级关系,不能把“以学员为本”简单地理解为“为学员服务”,过分注重在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外出考察等诸多方面为学员的周到服务,而忽视对参训学员进行科学管理。
三、党校的办学优势与主体班培训模式的创新
近几年来,我校干部培训工作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在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毫无疑问,这些尝试都是有益的、有效的。但是,随着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提高和对干部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上述一系列尝试还不能真正满足学员的现实需求,各种培训手段还未形成系统的内在联系。怎样才能把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整合起来,使之成为系统的、直接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工具,从而使党校教学既具有生动活泼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党校的教育培训改革就是要从党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党校的办学优势,从而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党校的办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践性优势。党校主体班学员一般都是本单位的骨干,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主体班的培训中,要设置特定的教学课程,有效发掘学员的实践经验,使学员通过经验分享,提高素质;通过经验升华,提升理性认识的境界。把培训变为贯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一个重要环节。
2.实效性优势。实效性优势是党校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最终目的,它是指党校培训要紧密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进行。在培训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学员带着问题学习,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研讨,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群体组合优势。群体组合优势是指党校主体班学员的个体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当他们组合在一起时,思维相互碰撞,经验相互交流,就形成了1+1>2的群体组合结构优势。这一优势是一般院校所不具备的,是党校特有的资源。党校应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学员的智慧、经验和能力的集合优势,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现代培训方法,使学员通过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形成“熔炉效应”,既熔铸被培训者,同时也熔铸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或方案。
发挥党校办学优势的具体形式是构建“研究问题式”的培训模式。年,笔者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与时俱进,提高中青年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提出了“带着问题学习”的培训思路。近年来,本市的一些兄弟党校在实践中对“带着问题学”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笔者认为,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研究问题式”的培训模式,是深化党校干部培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研究问题式”的教学,是发挥党校办学优势,不断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带着问题来—围绕课题学—形成思路走。构成这一模式的基本运作程序和教学环节是:
第一、周密调研,搜集“问题”。在开班前,根据培训目标深入实际进行周密调研,精心选择、筛选相关“问题”。“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委或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中心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或长期关注思考过的希望能在培训中得到解决的问题;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第二、梳理归纳,形成课题。在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将搜集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筛选若干“问题”作为培训期间要研究的课题。
第三、分析课题,制定计划。以“课题”为核心,详细分析课题中蕴含的理论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设置相关专题课程,使之贴近学员需求。培训方法上综合运用观摩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使此类教学方法为“问题”所串联,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服务。
第四、课题分组,按需施教。开班之初将学员按其担任工作的性质、特点分成若干课题小组,每个小组明确2-3个研究课题。党校选派一名骨干教师作为小组的指导教师,起牵头、协调、引导等作用。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党校组织教员围绕课题进行专题理论授课。学员带着问题听课、个人研读思考,容易产生互动和共鸣,有效的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案例研讨,形成思路。为提升学员解决现实工作问题的能力,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在实施教学中可引入结构化研讨方法。即,按培训计划精选的案例组织学员分课题小组进行研讨。在研讨中,小组讨论由召集人掌控研讨进程,全员参与,体现学员的中心作用,教学管理人员仅起催化作用。针对研讨课题,从研究现象提炼问题,从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根据原因寻求对策,分阶段进行结构化研讨。研讨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交替运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六副眼镜法,在各个阶段进行发散、聚焦,各种观点相互激荡,最后达成小组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或思路。
第六、调研反馈,升华认识。在专题理论教学环节完成后,学员对相关课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思路或方案,此时可安排调研环节,让学员在调研过程中加深对专题讲授的理解,验证自己的思路或方案,这是一个经验升华,提升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员根据本组的课题,结合自己学习的心得,运用调研的成果,写出一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
第七、答辩考核,分享成果。为了更客观地考察学员的学习成果,采用公开答辩的方式对学员的调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考评是一种好方法。答辩经过调研文章评阅、答辩陈述、即席回答评委提问、评委点评等环节,由答辩评审组综合评定学员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员分享大家的培训成果,并把评委的经验和思考传达给学员,对学员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收获更大。
总之,“研究问题式”培训模式突出了以学员的需要为导向,从干部当前最缺的是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上动脑筋,找准了“供”与“需”的结合点。同时把各类培训方法与手段有机的串联起来,能够有效的改变因过度强调方式方法创新而出现的花架子、走过场现象。按照这一模式的思路,传统的培训模式、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都将发生变革,即以调研、交流为主要培训方式,以拿出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解决“问题”思路或方案为主要培训成果,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综合素质以及拓宽知识面,并以此来评估学员的成绩和培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