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推进社区扁平化管治工作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以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通过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及模式,全面落实政府下移到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事务,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种类需求,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需求,把服务城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创新机制,提高效率。依托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社区行政事务信息平台,建立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使社区服务和管理更加优质高效。
(三)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各类现有资源,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建成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效用和服务管理功能最大化。
(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城乡社区不同类型和特点,从贴近居民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创出特色,打造品牌。
三、总体目标
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是市、区政府重点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各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在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在已建成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的村(社区)中,城镇社区基本实现扁平化管理全覆盖,80%以上的农村社区争创达标;全区城乡社区总体基本实现扁平化管理全覆盖。
四、重点内容
实施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应落实三个重点工作机制:
(一)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是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前提。围绕这一前提,要建立健全八项制度:一是岗位兼容制。通过岗位交流、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实行A、B角制和定期轮岗制,做到“窗口受理,内部交办”,达到“岗位兼容、多能全能”的目标。二是错时工作制。在“八小时制”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灵活的错时安排工作日上班时间,适当提前上班时间和延迟下班时间,实现全时段服务,以方便“上班族”居民办事。三是节假日值班制。在节假日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值班,调整工作人员休息时间并公示,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四是“一门”受理制。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统一归并在社区服务中心受理,人员、岗位等由社区服务中心统一调配,统一管理,达到“开一扇门、办千家事”工作目标。五是服务承诺制。结合社区实际,按制定的服务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等事项,向社区居民作出公开承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承诺事项的落实,并公开服务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六是首问责任制。对来电、上门咨询、办事的居民,工作人员不分业务,不分岗位,由第一受理人负责接待、登记、答复、办理。不能及时办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和办理的途径方式,并及时与主办人员进行协调,及时处理。七是限时办结制。对寻求服务的居民,若手续完备,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若手续不完备,一次性告知其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的文书材料,不拖延推诿。八是预约服务制。社区居民因工作需求或者特殊情况,通过登记或电话预约,需要社区服务中心人员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某一时间为其提供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按预约时间给予办理,实现与居民需求的全对接。
(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是社区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划片包干。按照“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的原则,根据社区地域面积、村组、楼栋、人口数量,科学合理地划分服务中心人员的包干片区(一般按300户左右划定),明确其工作范畴、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二是落实责任。片区负责人是所包干片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包干区居民的政务办理及服务需求的受理。同时,要定期不定期深入片区了解社情民意(一般每月不少于30户),通过片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长(楼组长)熟悉和掌握片区各类人员、辖区单位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人头熟、情况明。三是强化管理。通过向居民发放居民服务手册、分片服务卡,建立社情民意日记、工作写实表、服务登记本,张挂分片包干公示栏(牌),设置居民意见箱,设立社区网(站)和QQ群、“民声”热线等方式,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接受居民的监督,使社区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基础,实施三方面的整合:一是整合社区物质资源。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改建、置换、调剂等形式,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动员和鼓励社区辖区单位公共服务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把社区中潜在的静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动态资源,实现辖区内文化、体育场所等资源的共享共用。二是整合社区人力资源。通过招聘社会工作者、组织志愿者队伍、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联系等措施,充分发掘、整合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三是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配备计算机等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充分利用“社区行政事务工作平台”,认真做好社区人口数据等基础信息的录入与更新,建立完善“社区政务统一数据库”。注重“社区行政事务工作平台”及“社区政务统一数据库”在日常社区工作中的运用,做到各业务系统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形成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网的社区服务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是新时期社区建设的创新工作举措和重点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公共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党建、民政(老龄)、残联、文教体育、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劳动和就业保障等方面。各相关部门必须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精心谋划,制定本辖区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方案,周密组织实施。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履行好牵头、督促、指导、协调职责,确保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落实。各有关责任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加强指导,确保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二)理顺工作关系。进入社区服务中心的行政事务工作,以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认定的“社区工作指引”为依据。凡是准予进入的工作,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相应的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条件;凡属各级党政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不得随意转嫁给社区服务中心。按政办发〔181号文件要求,各级条线部门一般不另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专门机构。
(三)完善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是城乡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平台。各镇(街道)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开展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设施,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有条件的社区要在服务中心配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设施。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尤其要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方面加以指导,为实施社区扁平化管理提供便利。
(四)注重整体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是全新的社区工作机制,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体要抓好“五个结合”:一要与社区党建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扁平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二要与村(居)民自治相结合,片区负责人要紧密联系村(居)民小组长开展村(居)组自治、片区自治,促进社区民主自治。三要注重内外结合,处理好“一站式”服务与分片包干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的关系。四要注重前与后的结合,处理好前台一门受理与后台协同办理的关系。五要注重上与下的结合,在整体推进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城镇、农村不同类型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搞好分类指导,从细节着手,在精细、实效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五)强化基础保障。围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保障功能,加大对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各镇(街道)要充分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加强高素质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要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一批较高素质的社工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具有社会工作师和助理工作师资格的要优先录用。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牵头组织综合性培训考察,区、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项业务培训,提倡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六)落实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杠杆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推进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村(居)民及相关业务部门对社区服务中心的考核评议制度以及社区服务中心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将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与补贴、报酬以及人员的任用和续聘等紧密挂钩,畅通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社区干部队伍进出渠道,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