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村镇两化融合2015年工作计划范文

村镇两化融合2015年工作计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村镇两化融合2015年工作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村镇两化融合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市镇在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加强E-town城镇化建设,推动全镇信息化事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融合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镇政府协调引导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以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乡镇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2、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3、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4、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三、工作思路与重点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实现我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率为导向,以提升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服务功能、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和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敢于创新,探索“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创新和发展的成功经验,闯出模式。

重点工作:创新管理、强化基础、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在2014年“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创新管理、强化基础、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创新管理就是要在过去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强化基础就是要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标准,当务之急是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搭建平台就是要结合传统行业特别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等5大重点传统行业的需求,深化行业解决方案应用,进一步推广低成本、低风险的外包服务;加强培训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不同层次和形式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管理和技术人员推进“两化融合”的意识和技术。

四、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1、打好基础,逐步现代化经济强镇

未来五年,通过两化融合的发展,促进工业产值增长,从而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将建设成现代化经济强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城镇行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基础建设。启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步伐,推行城市“光纤入户”与业务创新。开展智慧城镇试点工作,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新途径。

2、完善功能,逐步打造国际化物流中心:

以信息通信技术打造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贸易服务型物流中心。通过建设数字化红海物流园区,将物流中心融入珠三角乃至全球的配送网络和物流体系,成为珠三角东部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建设现代信息服务园,大大促进我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我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建立吸引、稳定优秀软件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软件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大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软件产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和利用最新通信与信息科技成果,组织科研、教育、工业、通信运营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现代化网络布局,促进电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市场规范条件下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IT产业的发展。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是政府信息、公共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支持金融、财税、科研、教育、文卫等各类公共部门和政府机构,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建立和完善面向专业应用的高效可靠的运行管理及社会服务信息系统;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把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改进企业管理,加速技术创新以及节能、节材、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产品加工行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资生产流通管理系统、农业节水信息系统等应用技术和系统,加快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电子标签技术(RFID)在农业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

轻工行业。轻工行业实现精益生产。加快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轻工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轻工制造业的高技术化;突出生产过程数字化,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轻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轻工业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投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贸流通和物流行业。推进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以及电子订货系统等的应用;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实现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有机结合。依托区位优势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广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扶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3、优化环境,逐步打造数字化国际宜居城镇:

基本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获取内容丰富、无语言障碍、个性化的城市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打造数字化的国际宜居城镇,使国内外客人对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并分享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生活和数字化发展机会。

因此,2015年尧初步建立起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居民需求,拓展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的延伸,将居民对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社会资源联系在一起,搭建全镇统一的数字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配套社区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基于数字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呼叫系统,实现居民安防监控、紧急求助、可视对讲、物业维修等服务,并与工商、税务、城建、交通、公安、卫生、人口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使信息化惠及全民。

4、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

以应用为基础、以考核手段、以提升为目的,通过落实信息化推进工作责任制、典型示范、组织对口帮扶等方式,实施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年内确保%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继续推进中小企业试点示范工程。按原计划继续组织第5批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树立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一步完善、推广XX个传统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挖掘、宣传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应用的成功案例。

5、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鼓励和支持有行业资源、专业优势的龙头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发展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的第三方平台,重点关注支持三一重工智能研究院的专业化服务转型;推进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发展湖南移动等运营商为面向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共平台;鼓励软件企业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支持金碟、用友等IT服务商向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发展。

6、深化“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积极探索“两化融合”高层人才培训的新路径,与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向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提供高级培训;支持科研院所建立“两化融合”研究室,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两化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五、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机构,负责全市“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加强行业协会、综合部门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统筹考虑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等“两化”融合的重点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完善项目评价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融资,加大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特别要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对“两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对列入“两化”融合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三)加强服务,加快培育各种相关中介服务机构

有效整合、配置优化社会资源,政府、社会、企业形成合力,培育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各类孵化器和研发基地。

(四)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专业队伍

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及信息化管理服务复合型人才,制定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各类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实施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强专业人才的终身培训。经过培训,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专业队伍。

(五)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应研究制订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将信息化建设成效列入乡镇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切实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信息化建设责任与权利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六)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加强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基础建设,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确保网络安全、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全面提高“两化融合”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