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作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发展”总体要求,加快提升我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省、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科技强区和创新型城区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不断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制造产业信息化,进一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使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功创建成为省科技强区,并为在全市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实现“一个转变”、“三个突破”、“五个翻番”的目标。
“一个转变”,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1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三个突破”,就是要在建立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区上有新突破;在建立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上有新突破;在与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合作上有新突破。
“五个翻番”:
一是科技投入翻番。全社会科技投入从2007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亿元以上;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其中科技三项经费占50%以上。
二是科技活动人员翻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2007年的2200人增加到2012年的6000人以上。其中R&D人员达到2500人年;新引进在省内同行业处于较高水平的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人以上。
三是发明专利翻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2007年的45件和6件提高到2012年的300件和50件。
四是新产品销售收入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29.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00亿元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左右。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7年的13.9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1、着力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传统支柱产业,以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以信息技术提升产业效率,以节能环保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社会生态成本。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生物与新医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到2012年两大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0%以上。推进制造产业信息化,全面推进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等的应用,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力发展以三一重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电力机械、皮革机械、农业机械等为重点,发展壮大特色机械产业集群,到2012年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着力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产业领航企业4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60家。(由区科技局会同区发改经贸局牵头,区统计局、区招商局、区国土分局等参与)
2、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贯彻落实省级社会主义实验示范区建设“1381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企业15家以上。着力建设十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农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农业生物、种子种苗选育技术的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建立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5个,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累计引进100个农业新品种,培育10个主导品种。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生物技术研发和新型农业设施应用等,促进龟鳖、蔬菜、温氏肉鸡、笋竹和花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优,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例提高到70%。深入开展科技示范乡镇、村和示范户创建活动。(区科技局会同区农林局牵头,区新农办、区水利局等参与)
3、着力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实施一批服务业科技攻关项目,大力推进3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百亿工程)行动计划项目,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动漫产业,扎实推进新长宁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推进商贸、金融、交通、教育、卫生、房地产等服务产业的信息化。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和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积极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经贸活动,促进技术成果引进和转化。到2011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1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7%;到2012年,实现织里童装市场上市,基本建立浙北领先、全省有地位、长三角有特色的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区发改经贸局会同区科技局牵头,区文体局、区招商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区卫计局、区统计局、区民政局、区工商分局等参与)
(二)大力提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和健康安全领域的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攻克和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工艺及产品,实施百个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等节能降耗八大行动。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煤、节材、节地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1.1%的约束性指标,其中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7%;2011年-2012年,年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大于全市平均下降幅度5%,五年形成相对节能量50万吨标煤。(区发改经贸局牵头,区科技局、区环保分局、区建设局、区水利局等参与)
2、组织实施资源与环境技术科技攻关。重点实施工业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六大工程,攻克一批“三废”排放削减、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着力深化印染、化工、医药、电镀、热电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结合行业特点推广一批成熟的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到2010年,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4%和6.1%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到2012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处于全市前列,达到省级以上生态区建设标准,并力争建成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区环保分局会同区发改经贸局牵头,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水利局、区农林局等参与)
3、组织实施疾病防治、应急处置等科技攻关。重点攻克一批疾病防治、医学保健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和快速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卫生技术,提高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水平。(区科技局牵头,区卫生计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分局、区公安分局等参与)
(三)大力提升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创造能力
1、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专利技术。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的发明人给予一定奖励,并鼓励企业对专利发明人给予与其实际贡献相当的报酬和股权收益。大力培育专利示范企业,对被列为省级、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的给予奖励。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到2012年,国内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达到1500件和1000件,专利实施率达到80%以上。(区科技局牵头,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等参与)
2、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制订和使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重点培育具有为主制订、修订国家标准能力的标准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区质监分局牵头,区发改经贸局、区科技局等参与)
3、大力培育知名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积极引导织里童装产业走区域名牌的新路子,力争织里童装产业列入省级区域品牌产品。到2012年,全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5个,省名牌产品45个,市名牌产品80个;驰名商标20件,省著名商标50件,市著名商标130件。(区发改经贸局会同区质监分局、区工商分局牵头,区农林局、区招商局等参与)
(四)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支撑能力
1、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研发机构,确保全区产值超10亿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规模以上企业拥有与产业技术相匹配的专业技术队伍,切实使科技创新有空间、有载体、有平台。到2012年,争取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3家、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20家;与全国前10位的知名高校院所至少有一半建立合作关系。(区科技局牵头,区发改经贸局、区人力资源局、区财政局等参与)
2、加快科技创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体系配套,不断增强创业园孵化创新机能。到2012年,有10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常驻孵化,在孵和毕业企业年销售额力争达到20亿元,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区科技局牵头,区发改经贸局、区人力资源局、区财政局等参与)
3、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南太湖农业科技孵化器、织里童装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食品加工园检测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主要行业和重点区域技术创新,建设好LED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南太湖果蔬区域创新服务中心、龟鳖养殖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到2012年,省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达到5家。(区科技局牵头,区发改经贸局、区财政局、区农林局等参与)
(五)大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1、创新引才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步伐。紧紧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突出企业引才主体,拓展引才途径方式,不断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坚持以市“南太湖精英计划”为抓手,每年吸引5名高科技创新型人才来创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四百工程”,每年规划和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改项目,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强化人才与项目的对接。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院所进行项目合作,采取人才与项目捆绑引进的形式,吸引相关领域的人才智力联合开发或攻关,扎实推进高校院所的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在的转化。(区委组织部会同区人力资源局牵头,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参与)
2、加大培育力度,提升创新型人才能力素质。紧紧围绕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明确培育目标,实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骨干队伍分类培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12年,培育10名领军人才,其中4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6人列入市“5155”产业英才建设工程;形成10个左右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学科领域,选拔1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3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后备人选、60名创业创新骨干,形成100名左右的中青年创业创新骨干人才队伍,实行分类梯度选拔,落实专业培养措施,着力建设一支创新型骨干人才队伍。(区人力资源局牵头,区人才办、区科技局参与)
3、健全评价体系,激发创新型人才创新活力。研究创新型人才考核评价办法,强化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和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着力激发人才自主创新活力和热情。研究出台《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考核评价办法》。完善政府奖励制度,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奖”、“产学研合作技术带头人”等评比表彰活动。引导企业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与人才业绩密切挂钩的多元化分配体系。鼓励企业允许创新型人才以智力支出作为技术开发费投入,通过合约明确投智者和投资者各自享有的专利发明权益,逐步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机制。(区人力资源局牵头,区科技局、区发改经贸局、区财政局参与)
4、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各类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创作,经常开展全区性大型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宣传科技,着力提高全市公民尤其是农民、未成年人、企业职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到2012年,全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4%左右,全社会用于科普活动经费人均达到1.5元以上。(区科技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财政局等参与)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创新评估
扎实推进政府创新。政府创新是其它所有社会创新的核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稳步推进政府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按照“坚定、清醒、有作为”的要求,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提高政府效能。要始终树立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抓难碰硬,真正用创新的理念来抓好科技工作,用创新的举措来推进自主创新,用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来激发全民创新活力。
坚持党政一把手对本地区和部门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负总责,坚持完善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各级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科技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区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动态。加快科技强区建设和创新型城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积极创建科技强乡镇。
(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科技局牵头,区财政局、区统计局等部门参与)
(二)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抓好国家、省科技法律法规和扶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与督促检查,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创业创新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重点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府优先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加强舆论宣传,发展创新文化,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坚决摒弃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陈规陋习,充分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迸发创新智慧,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方法的大创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大提升。要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误”的创新环境。
(区科技局会同区财政局、区委宣传部牵头,区国税分局、区地税分局、区人力资源局等参与)
(三)加强科技投入,激活创新资金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进一步集中资金,加大科技环境、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农业、节能减排等公益性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同时引导全社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鼓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尽快建立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积极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的力度,对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培育上市。
(区财政局会同区科技局牵头,区发改经贸局、各类金融机构等参与)
(四)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强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和完善动力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落实知识产权等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入分配政策,推行期权期股,推进知识资本化,进一步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强化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科技人才四百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技术合作。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以股份制等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评选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