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2014年文广局工作要点6篇范文

2014年文广局工作要点6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4年文广局工作要点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14年文广局工作要点6篇

第一篇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之年。全市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断规范繁荣文化市场,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实现公益性文化设施三级全覆盖。即100%镇建有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100%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中心),每个村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00%镇、社区和市文化馆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年新建10个图书分馆,图书馆新增图书不低于19万册,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不少于12个。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年内完成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启动建设名人馆,进一步提升文化整体形象。以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政策为着力点,创新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办馆思路和运作机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编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服务内容和量化指标,积极开展“阅读节”、“科普宣传周”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各类活动。(3)加大艺术精品生产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市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等题材,组织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举办各艺术门类的创作培训班,抓好文艺社团建设。百团大展演的自创节目达60%以上,力争在国家、省和市级各类精品创作中实现新的突破。(4)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继续开展“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公共财政采购文化产品,组织开展“送书、送戏、送展览、送电影”下基层,进村、社区和家庭。举办第二届“吴晓邦杯”国际标准舞大赛和纪念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出版发行动画电影《少年吴健雄》和连环画《吴健雄传》。(5)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在《日报》办好《娄东文化》专版,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文化宣传。继续推进“一镇一品”、“一镇多品”和“一村(社区)一品”文化建设,做好龙狮、民乐、舞蹈、书画、江南丝竹等特色文化的宣传推介,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活动。通过在深圳举办“新娄东画派”画展和参加中国书画名家馆年会等活动,扩大“新娄东画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积极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文化等部门联手、专家委员会参与,联络员网络体系协作、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支撑的“五位一体”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精神,配齐、配强镇、村(社区)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落实镇、村(社区)文化人员、活动经费的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公众普遍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

二、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1)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创意产业园尽早开工建设,加大对创意产业园、科教新城科技信息产业园、软件园二期等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加快提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与核心推动力。(2)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利用香港文化产业招商活动、深圳文博会、文创会等平台进行文化产品展示和文化产业推介。在2012年我市金秋经贸月期间继续举办文化产业活动节,加大文化产业接轨上海工作,加大在上海的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落户我市。(3)探索文化企业融资新途径。探索发挥财政、银行、社会三方力量,加快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发适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解决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推动中小文化企业快速发展。(4)加大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力度。按照《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作用。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申报省、市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加大产业人才工作力度。落实好各类人才扶持政策,评选一批我市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月”工作,举办大学生设计大赛,加大文化产业人才招聘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带技术或带项目,技术、项目规模和投资效益在本行业列前茅的文化产业人才。(6)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指标口径范围和汇总测算方法,探索建立责任明确、科学有效地工作机制,提高文化产业各类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推动文化市场繁荣。

(1)加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创新文化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强化指导、协调、组织、监管四大功能。通过强化市场稽查与加强从业人员督促指导相结合,日常巡查与重点时段督查相结合,常规项目检查与场所专项检查相结合,着力提升文化市场规范经营、文明经营程度。(2)强化行政服务工作。抓好文化市场各行业年检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准,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按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要求做好审批服务工作。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规范化工作,提高案卷质量。(3)促进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加强有证网吧的规范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游艺娱乐场所机型机种准入和市场规范工作。继续开展文化市场“绿叶行动”和全市“扫黄打非”工作。强化文化市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努力抓好乡镇文化市场协管队伍和“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建立与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定期会商、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完善群众举报快速反应查处机制。(4)维护新闻出版行业良好秩序。开展印刷复制业、出版物发行、音像制品等经营单位年检工作,进一步加强印刷出版市场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和登记工作,抓好“4.26知识产权日”等宣传活动,切实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积极探索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星级农家书屋”创建活动。(5)做好对广播影视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加强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监听监看和重要播出期的安全播出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告播出管理,取消电视剧中插播广告,整治违规电视购物短片广告、虚假违法资讯广告等;准确把握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运作规律,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可管可控的全媒体服务管理方法,建立完善新媒体单位数据库;抓好“小耳朵”专项整治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源头清理工作;加强对各影院的行业管理。

四、完善文化遗产保护。

(1)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抓好文物保护单位的抢修和维修工作,提高文物完好率。启动“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签订“十二五”期间文物保护责任书。做好海运仓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完善维新遗址、吴晓邦故居、新毛粮仓、宋文治旧居等4处省保单位“四有资料”。(2)加大文物宣传力度。公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出版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文物古迹》。举办文物遗存展、文物普查成果展、文物法规宣传展等,提高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主动性。(3)提高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抓好博物馆安防工作,确保博物馆通过三级安防风险单位检测和验收,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申办博物馆,加强民办博物馆管理。(4)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指导。指导沙溪古镇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监管沙溪雕花厅的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协调浏河古镇制定保护规划。(5)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思路,所有“非遗”项目全部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公布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合理利用“非遗”特殊优势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我市“非遗”资源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度。根据文化部即将出台的“非遗”数据库建设标准,筹建市“非遗”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出版《徐士龙演唱双凤山歌集》和《群众性江南丝竹自创曲目集》,开展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展示等活动。

五、深化机关作风建设。

(1)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党委、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主要内容,结合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等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做好党组织、党员履行服务承诺的督促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促进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2)探索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模式,在创新文化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机制上下功夫。(3)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举办廉洁文化专题演出,倡导勤政廉政良好风尚,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文明城市、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信访办理和工会、青年、妇女等群团工作。(4)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强化文化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开展机关干部挂文化企业、文化辅导干部挂文艺社团活动,抓好文化宣传,增强文化工作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扩大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

第二篇

2014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和实现文化繁荣的关键之年。今年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文化建设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规范繁荣文化市场,逐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我市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最佳宜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一、提升惠民举措,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按城镇化和人口发展要求,镇、管理区、村(社区)实现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完善已达标建设阵地功能及布局。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和市基层文化标准化建设创建活动,健全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2)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围绕建党90周年主题,继续开展“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公共财政采购文化产品,组织开展“送书、送戏、送展览、送电影”下基层,策划组织首届中国·郑和国际航海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的内部管理,进一步探索并完善新馆的运行机制。图书馆新增图书不低于10万册,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不少于8个,依托新馆平台,积极开展“阅读节”、“科普宣传周”等各类活动。加强镇、村文化队伍培训辅导,抓好文艺社团建设。(4)繁荣艺术精品生产。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组织好专业和群众艺术各个门类的艺术创作,百团大展演的自创节目达60%以上,力争在国家、省和市级各类精品创作中实现重大突破。(5)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做好龙狮、民乐、舞蹈、书画、江南丝竹等特色文化的宣传推介,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性民俗活动。通过在南京举办“新娄东画派”画展和参加中国书画名家馆年会、长三角名家作品展等活动,扩大“新娄东画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抓好新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公益性文化设施规划,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精神,配齐、配强镇、村(社区)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落实镇、村(社区)文化人员、活动经费的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加大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力度。按照《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使用好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申报省、市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大对LOFT创意创业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和科教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服务力度,重点扶持全市“十大创新工程”之一的LOFT创意创业园“快速成型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提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探索新兴文化产业交易、版权抵押、融资等平台。(3)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利用台湾、香港文化产业招商活动、深圳文交会和杭州动漫节等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在2014年我市金秋经贸月期间继续举办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争取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加快引进一批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性项目,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好跟踪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向外输出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我市优势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空间。(4)加大产业人才工作力度。落实好各类人才扶持政策,评选一批我市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举办文化产业人才招聘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带技术或带项目,技术、项目规模和投资效益在本行业列前茅的文化产业人才。建立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库,引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紧缺人才。(5)探索文化企业融资新途径。探索发挥财政、银行、社会三方力量,加快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发适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解决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推动中小文化企业快速发展。(6)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指标口径范围和汇总测算方法,探索建立责任明确、科学有效地工作机制,提高文化产业各类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推进文化市场繁荣迈上新台阶。

(1)加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指导、协调、组织、监管四大功能。通过强化市场监管与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督促指导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时段督查相结合,拓展执法覆盖面与提高办案数相促进,着力提升文化市场规范经营、文明经营程度。(2)推动文化市场规模化发展。深入推动我市网吧行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积极实施全市网吧连锁管理,制定和完善我市网吧和电子游艺市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电影院线、出版发行业、歌舞娱乐业、游艺业、演艺业、涉外演出业、动漫网游业、艺术品经营业等,积极拓展农村文化市场。(3)促进平安文化市场建设。继续抓好文化市场各行业年检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加强有证网吧的规范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游艺娱乐场所机型机种准入和市场规范工作。继续开展文化市场绿叶行动和全市“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加强印刷出版市场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强化文化市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4)完善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加快推进文化市场数据管理中心平台、网吧监管平台和广播电视监听监视平台等监管平台建设。努力抓好乡镇文化市场监管队伍和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建立与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定期会商、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完善群众举报快速反应查处机制。加强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整治和管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5)维护新闻出版行业良好秩序。支持印刷企业进行数字化印刷和绿色环保印刷改造,组织有条件印刷企业参加产品展销。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和登记工作,抓好“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切实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加强歌舞娱乐场所歌曲点播系统、网吧影视服务器等的检查。开展“星级农家书屋”创建活动。

四、提升保护力度,努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1)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抓好文物保护单位的抢修和维修工作,提高文物完好率。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消防规范手册,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检查制度。(2)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普查总结报告、资料汇编和数据库建设,编撰文物地图集和文物资源辞典。公布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做好海运仓遗址南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保留部分海运仓仓基遗迹,建设海运仓主题公园。(3)加强古镇和古街区指导。继续做好对沙溪古镇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指导工作,力争沙溪古镇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完成历史文化名镇普查工作。做好致河塘、新浏河塘两个历史文化片区建设的规划和论证。(4)积极提高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继续强化博物馆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民办博物馆发展,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指导、引导和扶持,进一步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5)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真学习宣传即将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做好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公布和省级非遗代表名录、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五、提升责任意识,努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1)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党支部、党委,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主要内容,结合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做好党组织、党员履行服务承诺的督促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2)探索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模式,在创新文化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机制上下功夫。(3)大力推进文化理论创新。抓好文化课题研究,拟定“十二五”期间“文化繁荣”的相关指标体系,提升文化科研水平。抓好文化宣传,开通文化网站,不断扩大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4)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文明城市、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信访办理和工会、青年、妇女等群团工作。(5)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开展机关干部挂文化企业、文化辅导干部挂文艺社团活动,增强文化工作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为全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营造团结奋进、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

第三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一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深刻认识和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与考验,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上狠下功夫,全面构建文化建设和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普惠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逐步完善文化产业体系,继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品牌文化建设,更好地保障城乡群众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扎实推进图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建设。9月份完成工程主体结构,确保明年10月正式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抓紧做好新馆的布馆方案,确保与工程建设顺利衔接,加强调研,积极探索并形成新馆的运行机制。(2)加快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镇、管理区和村级文化设施达标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对照省、市的要求,出台乡镇文化工作的管理意见,规范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活动场所惠民功能。(3)健全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努力发挥图书馆共享工程县(市)级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致力于服务基层,全面实现市、镇文化信息资源的互通互享;做好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年内新增图书10万册,并以城区分馆建设为契机,完善图书馆分馆运行模式,真正发挥分馆功能。(4)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文化服务网络。创新举措、统筹协调,确保基层文化阵地人员、经费的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强镇、村文化队伍培训辅导,进一步抓好文艺社团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强化精品意识,抓好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

(1)围绕建国60周年,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开展全市青年歌手大奖赛、市合唱音乐会、第二届业余文艺社团“百团大展演”、“建国6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引导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并在国庆前后形成高潮,为全市营造浓厚的节庆气氛。(2)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表演人才资源库和文化活动资料库建设,促进舞台艺术精品和群众文化活动节目的创作生产;打造“吴利明音乐工作室”和“蔡萌萌美术工作室”,放大名人效应,加大文艺作品的包装和宣传力度。(3)加强文艺交流。创新演出机制,进一步抓好大型沪剧《金桂飘香》等优秀文艺节目的完善提高,加强对外交流演出,力争走出,走向全国;积极参与各级文艺作品的参展评比活动,努力做好2015年上海世博会“周”的对接工作。(4)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继续围绕“文化百村行”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扩大文化的参与面和服务面;办好“张晓峰从艺60周年作品音乐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国·江南丝竹国际音乐节”等系列文化活动。(5)扩大数字电影放映覆盖范围。有效发挥数字电影放映的宣传作用,落实数字电影放映补贴政策,全年放映数力争突破1200场。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进一步抓好文物保护。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做好文物普查资料整理、录入和上报工作;抓好文物维修保护,配合市政府出台《市文物维修引导和奖励办法》,确保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好率100%,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到80%;抓紧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为博物馆新馆布馆提供更多的元素;加强沟通,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张溥故居和王锡爵故居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完成张溥宅第、石拱桥两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协调做好天妃宫申报国保单位工作。(2)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面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入选省级以上名录,同时落实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3)打造娄东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江南丝竹品牌,筹办江南丝竹音乐节;健全和完善江南丝竹、娄东画派、地方方志数据库等资源库建设,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加强娄东文化和郑和文化研究,运用多种宣传展示形式,拓展娄东文化品牌影响力。(4)进一步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广泛宣传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艺术特色,做好龙狮、民乐、舞蹈、书画、江南丝竹等特色文化的宣传推介;打造七夕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发掘以“乞巧节”、“庙会”等为代表的本土民俗节庆文化,丰富其内涵,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性民俗活动,扩大影响力度。(5)结合宋文治先生诞辰90周年,宋文治艺术馆建馆20周年开展纪念活动,办好在我市召开的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第十四届年会。

四、规范繁荣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1)抓好文化市场规划建设。组织实施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和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市场惩防体系,并做好网吧总量布局规划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发挥市文化市场行业协会、网吧协会、印刷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健全和开展各类研讨交流等活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抓好行政执法、文化经营、社会监督队伍建设,推进文化经营场所规范化建设,强化网吧、电子游戏等社会热点问题整治和日常监管,加强美术市场、出版物市场和演出市场登记管理和日常稽查;做好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各经营单位法规培训和年检登记工作;坚持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城乡文化市场;加强沟通协调,完善部门信息互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整治和管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3)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健全学习和案例分析制度;推进自由裁量权规范工作,按期实施行政处罚网上运行,做好台帐记录,抓好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案卷质量。(4)努力拓展文化产业。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做好《市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加快灵狮文化创意园、中科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影视制作、演艺会展、数码动漫和文化旅游等多种类型的新兴市场,引导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形成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额。

五、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考验,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思想认识和文化理论水平。(2)探索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模式,在创新文化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机制上下功夫。(3)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城市、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等工作,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增强文化工作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营造团结奋进、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

第四篇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完成之年,全市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服务发展”核心主题,不断强化“敢担当、重落实、求创新、优服务、尚廉洁”核心共识,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力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继续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确保顺利通过创建检查验收。

2.启动公共文化服务“政社互动”,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资源,制定并市公共文化服务菜单,根据村、社区、企业以及广大市民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3.以“家在·文化惠民大行动”为统领,开展第六届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文化礼包送万家”、“欢乐百村(社区)行”、“文化百企行”、“数字电影村村放”等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发挥娄东大讲堂、流动图书馆和流动演出车等作用,积极实施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

4.加强舞台文艺精品创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整合内外部资源,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力争有更多文艺作品在省市级以上获奖。围绕撤县建市二十周年,创作一批与时代相结合的美术、舞蹈、音乐等文艺精品,展现现代化建设新成果。

5.继续开展“文化繁星奖”、星级文艺团队评比、江南丝竹演奏比赛和百姓戏曲演唱赛等文化赛事活动。参加省农家书屋星级评定工作。

6.开展文广新局与区镇的共建工作,加大服务区镇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支持区镇特色文化发展,全力支持“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

7.加大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业文化干部。

二、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加强载体建设。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娄东文化、温泉度假休闲文化、浏河古镇文化、郑和航海文化、江海河三鲜美食文化、渔人码头等文化旅游资源,助推长江口江海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整合()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科技信息产业园、张江信息产业园、海运堤美食休闲文化产业一条街等载体,助推天镜湖文化科技园区建设;研究新区德资工业园、莱茵广场、金仓湖德国风情小镇建设,探索中德文化合作,今年争取江南丝竹参加德国日演出。

2.努力搭建平台,继续组织载体和企业参加文创会、深圳文博会等,加大文化产业接轨上海力度,举办“创意·活力家园”文化产业活动节、上海文化产业推介会,推介文化产业发展载体、文化企业产品。

3.加大文化产业研究力度,研究和落实好各项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对上汇报争取,深入文化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争取和落实好奖励扶持政策。

4.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和融资体系,探索发挥财政、银行、社会三方力量,开发适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5.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评选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

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1.围绕我市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东门街文化一条街建设研究,整合名人纪念馆、名人工作室,民间博物馆、民间收藏室,书画交易市场、拍卖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龙狮、滚灯、麦秸画等)等文化元素,与名人馆、宋文治艺术馆形成一体,推动宋氏美术馆建设,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增添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内涵。

2.整合社会资源,成立“娄东文化研究中心”,对娄东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深入研究,着力培育和提高娄东文化的知晓率、认同度和影响力。

3.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根据统一部署,启动我市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张溥宅第和石拱桥两个国保单位规划编制的立项申请、经费申请及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国保单位石拱桥--金鸡桥抢修的方案制作、经费申请和抢修施工工作。抓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龚氏雕花厅、浏河天妃宫的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启动海运仓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毛粮仓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的方案并上报。完成全市现有省保、市保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强管理和保护。

4.加大文博管理和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专题博物馆、纪念馆,鼓励个人兴办民办博物馆,认真抓好博物馆、纪念馆安全工作,做好文博单位安全检查工作。结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日和世界博物馆日等开展巡回讲座、展览等活动。

5.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公布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保护规划。

6.利用“娄东文化”官方微博和各类媒体,扩大娄东文化宣传。出版《文化遗产丛书·文物卷》、《文化遗产丛书·非遗卷》、《名人》、《娄东画派--历代绘画精品集》等书籍。

7.继续打造新娄东画派,赴安徽举办“新娄东画派山水画展”。

四、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1.创新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执法信息化监管平台作用,发挥“五老”义务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引导广大市民开展社会监督。

2.继续开展文化市场“绿叶行动”和全市“扫黄打非”工作,强化文化市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深入开展网络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等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3.进一步加强印刷出版市场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和登记工作,切实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争创省版权示范县(市)。

4.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广播电视广告和户外大屏幕播出监管,加大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各影院的行业管理。

5.围绕理顺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1.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化建设的各项部署上来。

2.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以及我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若干规定要求,着力实现作风再改进、效能再提升、服务再优化。要认清形势,廉洁自律,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浪费。模范遵守政治纪律、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管好身边的人和事。

3.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精神,配齐、配强镇、村(社区)文化干部队伍。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发掘、扶持、培育机制,形成重能力、重水平、重贡献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

4.完善文化工作考核体系,健全区、镇科学发展观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制度,细化考核指标,保障考核工作科学有效。

5.制定和完善各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检查考核,提高抓落实的质量和成效。

6.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社会管理、平安建设、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信访办理和工会、青年、妇女等工作。

第五篇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文化工作实现新突破的一年。我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市场体系,逐步构建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品牌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城乡群众文化权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加紧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图博中心两工程的立项、设计、功能和布局等前期工作,图博中心力争8月份开工建设。(2)努力健全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成乡镇文化中心达标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达标;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市图书馆共享工程县(市)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力争完成80%,基本实现市、镇资源互通。(3)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网络。加强与各镇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编在岗在位,村级活动室配备相应的人员;抓好市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的实施,确保文化站人员和正常活动经费,实现“两个高于”政策的落实到位。(4)抓好运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强化镇、村文化队伍培训,进一步抓好文艺社团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抓好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

(1)强化精品创作。建立文艺创作、表演人才资源库,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促进舞台艺术精品和群众文化活动节目的创作生产,力争有2~3个表演类节目获省级以上奖项。(2)抓好大型沪剧《金桂飘香》的完善提高。精心打磨,锻造精品,创新演出机制,加强对外交流演出,力争走出,走向市场。(3)精心组织以节庆文化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文化百村行”等文化惠民活动,办好“中国航海日”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全市业余文艺社团“百团大展演”、市民课堂系列讲座等活动。(4)实现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增加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提高放映补贴,全年放映数力争突破1000场。(5)加强公益文化阵地建设。增强文化产品供给,创新文化展示形式和传播方式,满足多层次文化需求,新增图书2.8万册,各类广场文艺52场,各类展览8个。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1)进一步抓好文物保护。认真组织开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地上、地下、水下文物展开实地调查登记;抓好文物维修保护,确保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好率100%,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70%;完成张溥宅第、石拱桥两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做好“港城之星”郑和纪念馆布馆和天妃宫申报国保单位工作。(2)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命名公布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公布我市第三批名录,争取有2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1个项目进入国家名录。(3)打造娄东文化品牌。今年起与上海评弹团联袂,在上海每月举办一场《月月雅韵·江南丝竹》演出,进一步打造江南丝竹品牌;建立江南丝竹、娄东画派、地方方志数据库等资源库,加强娄东文化和郑和文化研究,组织出版娄东文化系列丛书,运用多种宣传展示形式,拓展我市郑和航海起锚地、江南丝竹发源地、娄东画派发祥地、牛郎织女降生地文化品牌影响力。(4)进一步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争取舞蹈、江南丝竹和牛郎织女等3个项目进入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行列,创建省级特色文化乡镇1个、市级特色文化乡镇2个。(5)结合宋文治先生诞辰90周年,宋文治艺术馆建馆20周年纪念活动,认真抓好2015年在我市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年会各项筹备工作。

四、努力构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体系。

(1)抓好文化市场规划建设。组织实施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完善文化市场惩防体系,制定网吧管理工作规程,出台引导我市电子游戏、印刷等产业繁荣发展政策措施,培育和发展文化中介市场。(2)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抓好行政执法、文化经营、社会监督队伍建设,强化网吧、电子游戏等社会热点问题整治和日常监管,加强美术市场、演出市场登记管理和日常稽查,加强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整治,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3)努力拓展文化产业。完成《市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中优势形成三大休闲娱乐产业集聚中心,整合资源建设“三大文化走廊”,发挥特色打造“三大文化节”,积极引进文化企业集团,促进拉斯漫创梦园建设,做好牛郎织女降生地开发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扶持星光印刷等骨干印刷企业和南洋广场、宝龙广场等文化休闲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公园弄文化一条街”建设,逐步建立文化产业数据资源库,协同市有关部门加紧建立我市文化产业指标统计办法,切实推进我市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500万元。做好接轨上海相关工作,确定“周”参演节目,协调长三角“友谊日”文化活动。

五、努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1)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努力提高文化工作者思想认识和文化理论水平,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深入开展“高扬主旋律、争创新辉煌”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工作督办督查,努力提升文化工作水平,在创新文化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机制上下功夫。(2)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加快建立文艺辅导员注册登记制度。(3)强化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案件审核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依法履行政府职能。(4)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城市、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等工作,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队伍培养,增强文化工作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

第六篇

2014年是我市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2014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要求,突出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主题,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建设更具特色和魅力的现代文化,打造高品位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快发展,迅速崛起”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重点抓好以下六大工程: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筑工程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基础性作用。今年一是重点抓好市区公益性文化设施提挡升级,加快推进集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会展中心、文化休闲广场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完成宋文治艺术馆改造建设,抓紧维新遗址陈列馆布展和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完成包括西侧碑廊和东侧娄东画派纪念馆在内的王锡爵故居改造工程。二是加快实施镇村文化设施达标工程。年内完成璜泾、双凤、浮桥、城厢四镇文化中心达标建设,启动浏河镇文化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全市40%以上行政村年内达标,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管理网络。配齐配优文化站管理人员,确保人员到位、编制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选配好村(社区)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抓好农村业余文艺团队、业余文艺辅导员、文艺骨干的培训,提高文艺社团组织化程度和群文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加快建设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各镇图书分馆联动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文化进村工程

继续组织开展以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百村行”活动,并在提高质量、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文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是专题创作排练一台反映新农村生活的文艺节目,深入农村巡回演出。二是通过送书下乡,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发挥其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中的积极作用和效能。三是组织开展“青年歌手大奖赛”、“江南丝竹邀请赛”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并认真抓好文化活动项目推介工作,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四是增加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扩大农村电影放映覆盖面,数字电影放映不少于300场次。五是制作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版报到农村巡回展出。六是开展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不断拓展演出内容,组织广场演出不少于60场。加强文艺团队建设,促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广泛开展。七是各镇结合节庆和文化进村抓好镇、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精品创作工程

继续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发展基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制定鼓励精品创作的有关政策措施,鼓励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繁荣各门类文艺创作。继续组织开展全市文艺节目汇演,在各镇调演基础上,选调全市优秀创作节目进行展演。完善创作激励机制,鼓励推新人、出新作,推动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力争有2—3件以上的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节目资源。

(四)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增加文化产业在全市服务业中的比重,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0万元。一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抓好文化资源的包装宣传和产品开发,推进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发展策划、咨询、经纪和各类等文化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文化新兴产业。三是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加强对城乡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综合执法的力度,强化对网吧、电子游戏、音像市场等热点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政审批规范化操作规程,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网络,确保文化市场繁荣健康、规范有序。加强广播电视管理,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五)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围绕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进一步树立城市的文化形象。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构建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按照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要求,组织开展全市文物培训普查工作。继续抓好文物宣传,编辑出版文化系列丛书《民间文学》和《文物精华》。二是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政策,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并公布第一批市级名录。三是提升“四大文化品牌”效应。对已初步形成的郑和航海起锚地、娄东画派发祥地、江南丝竹发源地、牛郎织女降生地四大文化品牌,将进一步丰富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四大文化品牌的数字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四是在《日报》开设每周一期的“娄东文化”专版,全面介绍悠久的娄东文化,宣传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五是通过征集市歌市徽活动,不断弘扬“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增强建设和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六是拓展特色品牌,大力推进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历史文化名镇、优秀文艺团队、特色文化学校、文化标兵等的申报创建工作。

(六)人才兴文工程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不断适应建设现代文化、打造文化的需要。一是开展“高扬主旋律,争创新辉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二是结合创新用人机制。努力推进用人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探索建立镇村文化管理人员社会招聘机制,为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三是重视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采取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努力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引进短缺文化专业人才,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和积蓄人力资源。四是完善激励制度。努力打破“大锅饭”,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健全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完善业绩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文化自身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