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院十二五发展工作思路范文

医院十二五发展工作思路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院十二五发展工作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医院十二五发展工作思路

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动中医医院及中医药事业新一轮“五年”发展目标为蓝本。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确保医院“创国先”、“达二甲”验收达标和在五年内实现医院全面建设跨越发展目标,推动青川县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壮大,更好地为青川县经济社会服务,更好地为青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健服务,特制订中医院及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青川县中医院成立于年10月,是一所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中医院。承担着全县防病治病、预防保健和中医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多项工作,是全县医疗保险、新农合、伤残鉴定、交通急救、行业性体检及机动车辆驾驶员体检定点医院。年建成国家二级乙等中医院,年实现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特色化道路。在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医院遭受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青川受灾最严重的单位之一,却承担了全县抗震救灾医疗救治指挥部的医疗救治、接诊、转诊任务。灾后重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县各级主管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台湾同胞的无私援助下,新医院占地面积5175.62平方米,建筑面积7373平方米,购置医疗设备1000余台(件),价值3000余万元,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基本达到“脱胎换骨”新要求,“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也基本实现。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中医为主办院方向,坚持继承创新工作方针,实施“三名三进”(名医名科名院与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和“科教兴院”发展战略。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适应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龙头”单位和青川中医药“基地”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为提高青川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青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方略,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持走医、教、研相结合、“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专科发展道路。以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条例》。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医疗服务能力为主线、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为主题、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作用为中心,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的,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创建和谐医院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中医“创国先”、“达二甲”创建目标,把医院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综合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龙头、基地作用进一步凸显,能够承担指导全县中医医疗、康复、科研、教学的现代化中医院和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中医院。

四、医疗指标及发展规划

(一)业务指标与质量指标

医院在未来五年期间,重点从制度管人、育人,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蓝本,坚持中医为主办院方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开展各项临床诊疗服务。以“两个效益”双赢为目标,切实推行“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切实加强医疗业务质量指标管理,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确保医院病历甲级率>90%,治愈好转率>9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病床使用率>90%,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3%,麻醉死亡率0.02%,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辨证论证优良率9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病房中医治疗率70%,门诊中医治疗率>8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急重症中医治疗率>3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70%,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大于3项,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55%,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平均住院日小于21天,择期手术患者前平均住院日3天,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急诊留观时间小于48小时。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CT检查阳性率70%,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时间30分钟,成份输血率85%,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处方合格率100%,急诊中药调剂煎煮2小时,中药饮片调剂分剂量误差±5%。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中药饮片调剂等候时间<20分钟,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85%。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系统学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大于95%,全院开放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1:0.4,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症患者护理合格率90%。职工对医院管理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务人员对后勤服务满意率>90%。确保“十二五”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服务便捷高效,各项综合数据指标合格,实现医院“创国先”、“二甲”升级达标的目标任务。

(二)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发展规划

秉承中医传统,弘扬中医文化,突出中医特色。一是巩固和发展针灸、肛肠和中医妇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积极创建1个省级重点针灸专科、1个市级重点骨伤专科建设;二是以中医药治未病、慢性病、疑难病、老年病和中医药预防保健为重点,发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三是建立健全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优势病种考核奖惩机制,坚持量化指标,严格绩效考核,逗硬奖惩,严格执行,促进专科专病发展。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操作,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实现中医“创国先”、“达二甲”目标任务。

1、中医药特色指标。为了加强“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必须加大医院中医药人才培养。逐年引进本科以上中、西医临床人员,确保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技人员比例大于60%;中医临床科室数大于中医类医师占医师比例>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60%,领导班子中医药专业人才占班子成员比例>60%;重点中医专科大于3个,中医专病门诊大于10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22项。每个临床科室及专科制定特色优势病种2个以上的诊疗方案,单病种1-2个,实行临床路径管理1-2个。

2、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我院已创建针灸康复科、妇产科、肛肠科三个市级重点专科。由于地震灾害创建专科学科带头人遇难,灾后专科人员流失较大,使专科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五年内,把精力聚焦到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上来,集人力、物力、财力于一体,搞好重点专科的科室设置、病房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建设。通过广开渠道,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点专科专病人员重点配备,设备重点投入、条件重点发送、分配重点倾斜,确保专科一定突出一个“专”字,要具有科学性的诊疗技术,真正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方。开设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风湿病专科、骨病科、脾胃病专科、老年病科、预防保健科(治未病科),肿瘤科、针灸理疗康复及非药物治疗等中医药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在巩固和发展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妇产科,按重点专科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针灸康复科为省重点专科和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专科。每个专科制定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方案3个,单病种2个,推行临床路径2个。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专科专病诊疗技术水平,扩大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效益向毗邻地区的辐射范围。期末实现专科年门诊人次达到8万人次/年,收治病人1800人次/年,业务总收入800万元/年。

3、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门诊急诊急救、门诊医疗及病区医疗建设。一是坚持不分中西原则,以现代急诊医学技术为主导,运用中医药技术,进一步拓展急诊急救业务,设置相对稳固的急诊急救队伍,实施逐年轮岗培训,逐步完善运行监控程序,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不断改善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把急诊科建成反应快速,救治有序有效,环节便捷畅通的“急救中心”,融入广元市急诊急救中心,逐步形成院前(120)——急诊——ICU(手术或病区)的急诊急救体系;二是重视专科专病门诊和老中医门诊的设置,逐步建设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和门诊手术室,逐步完善病区医疗学科细分、落实专科人员的培训和护理人员的引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急诊专科。

(三)人才队伍建设及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

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实施战略。一方面,学科发展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人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充分把握十二发展机遇,拓宽渠道、增加投入,以提高学科的医、教、研能力为目的,加快人才引进与储备,大力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

1、加强继教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造就一批高素质队伍,是中医药工作的保障,也是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把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与重要学科、学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教、科研学术理论水平。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医院编制人数由97人扩至130人,全院职工达到150人,高级职称由6人增至12人,中级职称由28人增至38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及卫技人员比例达到标准要求。一是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选拔优秀专业人才30人;二是招纳有一技之长的专科人才3名;三是根据医院的发展需求,招聘应届毕业生20人;四是选派医院各科专业骨干30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深造,提高业务技术能力;五是就地医院培养人才,以老带新,做好名医带徒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负责带徒5人,全面各方位加强人才培养。

3、加强“三基三严”知识培训,严格四部经典考试考核,注重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特别是西学中的培训任务,护理人员的中医药临床护理技术水平。

4、结合我县老、边、穷就医环境,认真分析综合实力,充分发掘发展潜力,依靠县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支持,借助浙川智力援助平台,坚持走医、教、研相结合的特色专科发展道路。主动开展与广元、绵阳、成都、浙江、宁波等大医院的技术协作、远程视频会诊、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渠道,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和成果创新,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做好创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发展优势病种工作,做大做响名老中医工作室,开设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医诊疗中心和治未病中心。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挥名医名科名院优势,综合完善各项功能,通过五年努力,把我院建成一所现代化、创新型中医院。

(四)药事发展规划

积极推行、严格执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坚持《四川省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利润“零”销售;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施网上阳光采购,严格采购程序、严禁购销领域贿赂行为和临床药品销售行为,完成药品网上招标采购任务;加强处方点评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严格依法执业,严禁超范围执业和不合理用药。执行“基药”及单病种记费规范,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让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更方便为老百姓生命健康及保健服务。

1、建立管理体系、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科室管理,促进科室发展,完善质控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把各项工作分解,并岗位化到人头,使每个人都受到制度和职责的牵制,自觉地做好其本职工作;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运用及培训;

(3)规范、完善“四房”建设,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要求,开发中药饮片、制剂;

(4)完成市级科研项目工程,按要求程序全面完成申报、结题、结论成果等工作项目;

(5)加强临床用药及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健全临床合理用药考评机制;

2、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促进药品规范化、网络化管理

(1)做好医院药品药品及HIS信息系统,协助医院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药学操作系统,使其具备真正的统计便捷、方便质控、实时查询等功能;建立并有效实施临床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处方点评、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相关制度,健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用药、咨询教育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做好合理用药监测,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和数量,坚决查处大处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达到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提高患者满意度。到年底,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在45%以内。

(2)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理顺药品购销关系,制定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质控和质量评价体系,达到药品规范化,保证药品质量。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使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合理。

(3)严格处方书写管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的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印制中药饮片处方。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加强临床医师规范开具中药处方的培训,切实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并加强考核,严加落实,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

(4)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率。医院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率对医院发展的作用,把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医院发展的大事来抓紧抓好,努力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率。

3、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

人才问题是核心问题。我院药学人员少、底子薄、基础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力争在未来的1-2年内引进药学专业人才3-4人,充实我院药学队伍,拓展我院中医药发展空间。

(1)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学习和新进人员进行的业务培训,确保中医药人员结构比例。鼓励在职药剂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对每个药剂人员来说,接受药学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特别是药师及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承担科室及医院相关药学知识讲座,每月科室开展1次以上专题讲课;鼓励药剂人员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考核、执业资格考核;不断提升我院药学服务水平。

(2)做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指派专人跟师带徒,经验学术继承;

(3)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做好处方点评工作;

(4)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中医药学术会一次,出版三本论文专辑,在省级医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以科教研带动医院专科化发展。

(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五年期间,达到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目标,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逐步完成开展中心整体护理工作、重症监护病房、中医护理诊疗方案。

1、护士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2、实现护理垂直管理体制,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人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运作顺畅、政令通达、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

3、年前,我院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通过岗位管理实现住院病人包干的护士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到年,优质护理从住院病人向所有病人拓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4、年前,全院护士长取得市级以上岗位培训证书;护理部主任取得省级岗位培训证书。

5、年前,护理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临床广泛应用。

6、到年,发展省级专科护士2~4个临床专业。积极参加省、市级护士专业化培训,并在部分高危科室(ICU、急诊、血透、新生儿、产科、手术室等)建立专科准入制度。

7、到年底,我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80%。

8、到年底,我院病区平均患护比达到1:0.4,各专科护士人力配比符合省厅要求,全院一线护士占总护士数95%。

9、中医医疗机构(含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率达到100%,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以上,二级以上中医院每个临床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六)医院内涵建设发展规划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创建“医德好、质量好、服务好、群众满意”放心医院,持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成本核算,规范医院服务和收费行为,努力降低医疗费用,通过控制人均处方额、限制大处方、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等办法减轻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惠及青川百姓,努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创建节约型和谐医院。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健全完善医院各项医疗服务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形成科学、规范的服务和管理体系。认真执行落实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重点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2、创新机制和体制。在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岗位职责、风险系数、医德医风等要素对职工进行全面考核,拉开分配差距。同时,逐步缩小编内、编外职工待遇差别,以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3、加大宣传力度。对当前国家中医药政策、法律、法规要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我院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对我院名科、名医、名方、名药及其名医、名科建设情况进行宣传;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宣传,鼓励群众使用中医药和医生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疾病。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坚定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弘扬中医国粹、发展中医文化、秉承中医药传统,突出中医药特色,积极打造医院中医药文化人文、和谐环境氛围,弘扬中医药文化精神,向社会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拓展医院发展空间,修建中医院文化长廊、楼阁、山水和历史名医塑像。

2、充分发挥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基地的平台优势,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三个红旗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和细胞,提高全院职工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人文环境,真正做到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承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精神,传播中医药健康理念,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3、拓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建立内容详实、制作精美、生动活泼的文化基地网站,按时更新;整理、编撰与基地相关的中医药名人典故、历史传说、轶闻逸事及中医药科普宣传作品;开发具有当地显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制作本基地对外宣传的影视资料。

4、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培养。以中医药文化基地为载体,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中医药文化基地讲解员队伍,定期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专题培训、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的素质。

5、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中医药文化科普公益性活动,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传统,发展中医药事业。

(八)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规划

不断拓展、完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与县政府、主管局及省市网络平台及大医院信息网络合作建设,实现网络会诊。进一步完善医院门诊急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病房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临床检验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和病人咨询服务系统、收费系统等网络软件信息管理平台,做到各系统之间数据资源共享。

(九)医院编制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面对医院编制短缺、技术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和现有建设规模小、业务用房紧缺、科室设置不规范、流程布局不合理,医疗功能不完善,难以达到“创国先”、“达二甲”医院建设标准要求的现实处境。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与邻边土地的协商事宜,修建医疗辅助用房,完善医疗功能

2、解决编制短缺现状,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持续、和谐发展,扩充人员编制达150人,床位编制达150张。

3、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环境氛围打造,修建中医药文化楼阁、亭院的建修,秉承和发展中医药传统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

4、争取政府协调解决医院用地困难,启动医院已立项目及二期工程扩建4000平方米,修建医疗辅助用房、库房,完善医疗服务功能,加强“四房”建设。

5、十二五期末,实现医院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实行行政、门诊与住院病区功能分区,建立病人食堂,增设临床科室6个,功能科室3个,建筑总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彻底改变功能分区不合理,业务用房紧缺,医疗流程不规范、医疗功能不完善,难“创国先”、难“达二甲”,制约医院长远发展的“瓶颈”。

(十)医院能力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市县级中医医院民族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突出重点、填平补齐、工作必备、适当提高”的要求。通过五年建设发展,进一步改善市县级中医医院的医疗设备条件,实行阳光采购,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配备和医院自身的设备更新及维修改造建设,确保中医医疗设备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医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政策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行动,认真研究落实划建设项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明确分工、职责,强化院、科、组三级管理,层层负责制,严格目标量化考核,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加强的思想道德和感恩教育,以国家及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平台,以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系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为动力,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主题活动,秉承中医药传统,弘扬中医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构建和谐、平安医院。

3、规范管理,注重效能与质量。切实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以质量、效益、效率为目标寻求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科自己的优势,形竞争机制,通过改革创新和规范管理,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

4、注重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从人才、资金、设备给予倾斜,提高中医在急危重症中的参与量与参与层次。

5、注重医疗安全,形成服务品牌。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技术改进理念。

6、加大资金投入,寻求规模拓展。一方面增收节支,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积极争取资金,多渠道筹措规划建设经费,扩大医院建设规模,完善医疗功能、规范医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