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加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鉴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立足点。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成为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涉及多方面的要素。既包括硬件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也包括软环境条件的营造;既包括对传统农业农村发展经验的继承,也包括创新性农业经营和农村发展方式的推陈出新。从硬件设施条件来考察:
第一,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做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型农业,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确保旱涝保收,对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第二,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是有效增加农产品数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等等,都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办法,改造中低产田,对增加农业生产单位产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至关重要。
第三,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用现代实用科技武装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业科技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应用先进的耕作及栽培技术,使用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等等,缺一不可。
第四,从农业农村发展软环境条件的营造入手,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科教及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经营管理过程、农资生产经营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提供信息服务。随着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的不断完善与延伸,加快了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了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农民因获得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快了思想观念转变,增强了市场意识,促进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前提是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民工人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集约化、社会化程度,逐步实现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克服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变为商品生产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人才培养是关键。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形式,培养和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人才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必由之路。
山多地少,资源有限,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意义重大。多年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做到村村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话和通电信网络,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二是农业生产手段日益现代化,机械耕作、渔用机动船舶、水利工程建设、化肥农药供应等水平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增强。
三是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作物育种、畜禽、水产等良种培育取得突破,林产加工、畜牧业科研成果得到新进展。
四是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在沿海、闽东南、闽西北形成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了畜牧、水产、林产、园艺等主导产业和一批重点特色农产品。
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速推进,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种养业示范基地,扩大了农业企业经营规模,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现有的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条件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营方式仍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农民科技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全民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强,全社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的财政引导及扶持不够,认识不到位,发展步伐缓慢,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为此,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工程措施解决缺水问题,开展节水改造、流域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积极推进以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蔬果茶生产从育种、种植、经营、采收、加工到包装运输,实行全程有效监控。
加强环境保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强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强农村节能减排,推进发展循环农业,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整治农村面源污染。从完善工程技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入手,抓好重大疫情及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提高农业灾害预防和治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和服务支撑能力。着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依托“6·18”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入户、科普惠农兴村、星火计划和巾帼科技致富、阳光工程,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新型服务组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粮食、林业、水产、水果、食用菌、茶叶、烟叶、花卉、蔬菜、甘蔗、畜禽、珍稀养殖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试验,在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方面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技术。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扶持,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培育农村要素市场等方面下工夫。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稳定、完善承包关系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形市场,按照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搭建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妥善处置乡村债务,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