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4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1、指导思想
2014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转型升级的攻关之年,我们将坚持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打造科技”的既定思路不动摇,更加注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科技竞争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工作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38亿元,增长30%,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0亿元,增长25%
---新增高新企业15家,新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150家
---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资金3000万元
---申请专利4000件,其中发明申请1000件
---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技术合作协议金额超过3000万;
---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研发平台10个.
3、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进一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产业集聚步伐。
对全区现有75家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通过这些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全区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集聚工作,并建立30家左右的候选高新技术企业动态数据库,帮助这些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开展申报认定工作。加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发展基础。
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一是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比例;二是通过担保和贴息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三是通过资金配套等方式支持研发与科技创新;四是对自主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实行补助或奖励。借助政府扶持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确保201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不低于12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增长不低于20%,从而实现新增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不少于100个,为全区增加80亿元左右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量。
--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税收优惠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落实科技优惠政策联动机制,在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用足各项科技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开拓渠道,做好企业的“政策向导”,在为企业传达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税收优惠政策先期辅导流程,对基本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条件的企业先期介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研发费归结台账。二是集中优势,做好企业的“信息参谋”。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熟悉经济运行各环节的优势,在全区100家重点企业建立科技政策咨询专家队伍,通过专题培训、对口咨询等手段一对一的进行辅导,逐步扩大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高企业所得税减征等政策的享受面。三是跟踪辅导,当好企业的“知心朋友”。通过定期走访、现场办公、跟踪服务等方式,对科技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以及纳税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企业提供税收筹划,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税收问题。
---进一步深化科技对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继续大力组织开展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确保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50项以上;组织企业与“两院”院士和重点高校有关专家开展经常性的联系和项目合作;积极组织、定期召开与合作院校科研主管部门的协调交流会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正式签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扶持力度,直接支持产学研结合。借助市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机构,探索建立促进全区产学研结合的服务机构,在科技创业园等创新载体中建立产学研合作企业(项目)聚集区,为产学研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集成服务。酝酿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立发展,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和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新建3--5个产学研战略联盟,帮助联盟成员企业互通资源、集成研发,从而降低研发和产业化成本。
---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的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一是加强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提高全程服务能力。二是加强集成技术支撑,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系统外包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
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培训与就业、社保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一是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二是加强融合网络技术攻关,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技术手段,培育社会化公共服务业。四是加强新技术与新模式研究,引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产业化,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一是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二是发展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三是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提高投融资服务能力。四是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业,提升科技咨询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培育知识产权体系
以“提升创新度、突出产业化”为主要目标,推动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以专利申请为基础,以专利授权为关键,以专利成果转化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专利授权率,确保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过程中,企业均拥有数量合格、质量上乘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企业调研,努力发掘好的知识产权成果,在申报专利产业化项目、产学研对接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推荐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咨询机构(专家)进行点对点的上门培训工作,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专利贯标”、“知识产权工程师”等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基本完成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库建库工作和2—3个重点产品群的知识产权行业预警分析。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护航能力。重点抓好维权援助工作,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专利监督员队伍,切实开展打击专利假冒侵权行动。进一步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减少普通专利申请奖励比重,增加发明专利申请奖励比重;增加专利授权尤其是发明专利授权奖励比重;增加PCT专利奖励政策;
---进一步搭建平台载体,加快引进创新资源
加快以“一室两站三中心”为代表的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开放式配置海外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外商资本在设立外资研发机构。明年全区将建设和完善20家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依托重点企业和在常高等院校现有的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技术为重点、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技术平台,向社会和中小企业开放,提供研发、中试、检测等技术服务。对获得国家、省级立项支持的重大科技产业技术共享平台给予资金匹配。鼓励大型设备仪器共享,对设备仪器开放共享的单位给予补贴。
加快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的功能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在孵企业200家的规模。高水平建设科技创业街区,全区形成超过50万平方米的研发、孵化面积。积极推进南京联创集团、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业街区进驻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感知信息技术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实施,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新阵地。
---进一步学习先进理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自身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与时俱进、重视全局同志的理论与业务素质的提高;二是注重调研、掌握全区科技创新的第一手资料;三是统筹兼顾,促进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四是活跃思维、鼓励全局同志创新工作特色;五是狠抓效能、提升部门工作形象。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提高,打造一支精干务实、业务熟练的科技管理人员团队。
2014年的科技创新工作任务多、担子重,为此我们将加强学习力度。一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理念,拓宽工作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企业和基层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二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技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项目管理系统和动态数据库等先进手段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机制,充分保护和激励全局同志参与管理和创新的积极性,建设学习型机关,确保工作的高效有序。
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更是攻关之年,我们将坚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科技”既定目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更加注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科技竞争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2014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达到40亿元,占工业投入的比重力争达到70%;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力争超过65%;
---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20%;
---申请专利2000件,授权专利1200件;
---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协议金额超过5000万;
---引进领军型创业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20名,重点做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千人计划项目和人才的引进工作;
---新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外资研发机构等企业研发平台20个;
---推进区“612”工程,重点培育12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新增国家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5家;研发高新技术产品200只、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0只;新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家;
---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超过120项。其中“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项;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省创新资金计划”和“省外资研发机构”等省级项目30项,“常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70项,力争获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000万元。
三、主要措施
2014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优化”、五“培育”:
---优化服务企业举措,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计划引导、落实政策、产学研对接等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通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打造完整产业链。以行业协会、特色产业基地为纽带,尝试联合攻关,实现设备、人才和技术的共享,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培育拓展自主创新源头。
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3--5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10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15省级科技支撑项目、10项市重点科技发展项目、50项产学研对接项目和5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优化孵化载体架构,培育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以申报“一室两站三中心”为契机,引导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对科技创业园、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建设的扶持,引导新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运河5号创意设计产业园加强软硬件建设。引导、扶持、建设好输变电设备、复合新材料和感知信息三个科技产业园。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14年,全区专利申请力争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同时,我们将开展知识产权四大工程,即专利质量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专利质押贷款融资工程,给予企业集成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培育高层创新人才梯队。
在总结全区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团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产业特点、符合经济实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重点是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运作能力较强的科技创业人才。
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是“十一五”的收尾之年,更是攻关之年,我们将坚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动摇,坚持“三大建设”的既定思路不动摇,坚持实施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不动摇,更加注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科技竞争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工作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达到41.5亿元;
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0亿元;
3、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18亿元;
4、申报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高新技术产品30只;新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30家以上;
5、申请专利1200件,授权专利750件;
6、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5项;
7、新建企业研发平台5个以上、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
8、新引进海归创业人才(团队)10个,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60名;
9、立项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000万元;
10、全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5000万元。
三、主要举措
1、优化服务企业举措,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为目标,通过计划引导、落实政策、产学研对接等工作,逐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以申报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为契机,帮助50家左右的重点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管理体系,通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完善产业链。并以行业协会、特色产业基地为纽带,尝试联合攻关,实现设备、人才和技术的初步共享,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2、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培育拓展自主创新源头;
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是创新创业的抓手、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体。2014年,我们将重点推进8--10项对行业上下游产品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左右风险投资项目和30项产学研对接项目,汲取“双百双千”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项目经理”的形式,由全局人员分头负责,一包到底,帮助企业积极向上衔接,争取国家、省和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形成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现场监控设备、输变电设备、高分子复合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等一批战略目标产品。
3、优化孵化载体架构,培育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现有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开展绩效评估,对运转良好、成果明显的予以滚动扶持。在此基础上,新建5个企业创新平台,其中先进装备制造领域3个;电子信息和新材料领域各1个。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配合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进行玉龙路科技创业园区建设。帮助新闸科技工业园孵化基地软硬件改造,争取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4、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企业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和目标,因此,我们将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作为创新环境优化工作的重点之一。2014年,全区专利申请将力争在2009年完成1100件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同时,我们将专利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的含金量、专利战略研究等一揽子工作与创新项目推进工作一起开展,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优化海归引进模式,培育高层创新人才团队;
在总结1—5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应产业特点、符合经济实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重点是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运作能力的科技创业人才。依托与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常高校技术资源,帮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迅速提高工程化、产业化能力,以项目做强企业、以企业带动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源头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