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委科技发展规划范文

区委科技发展规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委科技发展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区委科技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三区三城”建设,深入落实“文化为本、科技为用、商业为体、旅游为形”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建成创新型城区的工作目标,根据《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平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平江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企业规模和总量逐步壮大,科技人才加快集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日益显现。

(一)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十一五”以来,区级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达2230多万元。设置区级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项目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软件设计、新型医疗器械、智能电子仪器、新能源等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开发。积极把握区域政策优惠向产业政策优惠转变的契机,全力推进财政优先采购政策,江海通讯、法泰电器、晓松科技等企业的科技产品被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建成区科技服务中心,培育成立2家科技测试服务中介机构,其中电子产品检验所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为国家级检测机构。

(二)企业自主创新扎实推进。全区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1家,高新技术产品11个,软件企业3家,科技服务中介机构1家。2家企业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建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企业建有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承担省、市级科技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43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7.13%;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0.5亿元,同比增长10.64%。

(三)孵化载体建设全面加快。通过实施“腾笼换凤”战略,有效盘活了一批“退二进三”闲置厂房,先后建成了平江、创元、创新、博济、桃花坞文化创意、创元婚庆、蜗牛电子和卓展五金等8家产业园,容创意、工坊1755、品阁家居、创元科技(三期)和苏大平江科技园等5家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其中与大学合作建设的苏大平江科技园是古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产业园,规划建成为集成果转化、技术贸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人才、产业集群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广场”。全区初步形成了13家产业园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的产业园集群。“十一五”期末,省级科技创业园达4家,总数已跃居古城区首位。

(四)产学研合作卓有成效。先后有11家企业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0多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项目双向互动机制,14个项目列入产学研合作计划。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省产学研联合先进集体”称号,其与美国科研机构共同研制的变色折叠式疏水性丙烯酸脂人工晶体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云制造”环境中智能生产执行系统项目,以其拥有制造云、发现和协作能力的可视化生产执行系统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回顾“十一五”,我区的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兄弟城区的水平相比、与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比、与建设“三区三城”和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强化,缺少规模型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创新人才质量有待提高,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科研领军型人才偏少;创新环境有待优化,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十二五”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文化为本、科技为用、商业为体、旅游为形”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和服务民生关注点,以优化科技发展创新环境为基础,以加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推动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科技项目攻关为抓手,充分发挥全区文化优势、人居优势、服务优势,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谋求新跨越,打造新平江”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基本建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提升区内特色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医疗器械、海上通讯、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电气设备等领域形成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引领新兴产业实现重点跨越。

2.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围绕创新型城区建设和“文化为本、科技为用、商业为体、旅游为形”的发展思路,根据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科技发展水平和“一区两城、三纵四横”的城区格局,围绕本地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商贸、旅游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组织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

3.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加强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利用,集中政策、集中力量,扶持具备核心竞争力和领先技术的优势产业及企业集聚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创业园加快发展。进一步突出创业园的先行和辐射带动作用,把苏大平江科技园作为提升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策源地和聚集地,构建平江科技发展新优势。

4.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以人才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团队的倍增效应。完善引才载体,建设人性化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发挥区科技企业协会、博士联谊会的作用,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区。初步形成“新兴产业引领、高端人才集聚”的转型升级先行优势,将我区建设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区本级财政性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2%,确保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同区域平均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末达到3%。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家,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50家,累计争取各级各类科技经费900万元以上。“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0%。

——科技载体与创新创业环境更趋完善

“十二五”期间,力争累计建成公共技术开发服务平台4~5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处,培育壮大5家科技骨干服务机构,累计建成5家省级以上科技创业载体。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末,实现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00人,力争引进1~2个由院士、博士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