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贸委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创业竞赛和“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强化“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以超常的措施、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运作,帮助企业共渡经济“寒冬”,积极推动现代流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市场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全市工业、内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跃升发展发挥挑大梁和支撑保障作用。
二、主要目标
**年经贸工作预期目标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增20%,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增18%,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率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当先作为,全力以赴保增长
把保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围绕全年目标,当先作为,有效运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要突出宣传,正面引导,鼓励企业提振信心。加强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央、省、市政府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和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营造发展氛围,凝聚攻坚克难、共克时艰的人气和力量。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及时向上反映企业及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把握开局,积极化解资金压力,利用春节消费旺季和当前要素供给充足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多接订单,扩大产能。二要加强关注、加密调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分析国家新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走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漫延趋势。更加密集地抓好工业调度,加强协调、积极争取省上支持,加大对煤电油运等要素的调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做到情况明、分析透、措施准、落实快。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和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的监测。要特别关注、重点服务事关全市保增长大局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选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规模以下企业重点扶持,力保存量稳定增长和持续做大。完善各县(市、区)经济指标考核办法,在提高科学性、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合理调度、科学配置煤、电、油、运、资金、土地等主要生产要素资源。工业总量较大的县(市、区)要加强监测分析调度,争取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打好基础。三要完善机制、注重运作,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建立与外经贸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组织推动我市企业参加省营销联盟、阿里巴巴“福建电子商务专区”以及全国、全省性重要展会,落实《省级政府招标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协调、推动重点项目、政府采购、市政工程优先采用我市名优产品。组织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工业品下乡销售,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挥下派流通助理作用,积极构建城市和农村、工业产品与农副产品双向流通,高效、畅通、有序的农村观代化流通网络。四是注重联系、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对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和省经贸委“十个专项”工作的研究、解读,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需要,选准上级政策的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有的放矢组织项目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五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树立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安全生产保障工业持续增长,以安全生产促进工业和谐发展。
(二)项目带动,拉动投资增后劲
在全市经贸系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争在大型生产性项目的策划—招商—落地—投产等环节实现大的突破。一要建立定期招商机制。围绕“保增长、增后劲、调结构、促发展”,认真遴选“四个一批”和新增长点项目,积极组织申报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以重点扶持。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对事关大局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市政府管理。建立季度招商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场以上以工业项目为主的项目招商和推介活动,分别由市直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突出重大投资工业项目、产业链空白点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项目、生物医药及创意等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技改及扩张项目的招商为主。加强与央属、省属重点企业的联合与协作。继续实行领导、科室挂点重点项目制度,挂点服务成效列入科室和干部个人绩效考评范围。二要提高项目策划的针对性。对接国家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向,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龙头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向外推介招商。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策划工作体系,充分利用项目策划中介机构的优势,建立奖励机制。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策划、招商经费和人员力量。打破科室职能界限,实行矩阵式项目工作小组制度。深化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分析项目的经济、技术、环境可行性。深化、细化173项保增长项目,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三要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来研究部署,突出主动招商、上门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实现招商工作常年化、常态化。建立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牵头,力争每季度举办一场招商引资洽谈会或项目推介会。推动股权招商,引导我市优势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央属、省属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和高位嫁接。启动民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领域,实施“回归”工程,加大对闽北籍在外客商回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整合、优化招商优惠政策,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鼓励个人招商,尽快制定、出台对个人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
(三)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打基础
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闽北工业跃升发展打牢产业基础。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节能减排、更新装备、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快“五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组织产业转型专家咨询组,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诊断。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完善扶持生物、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光泽圣农生物质发电、武夷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格局,推动休闲、养生、旅游工艺品等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引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具有闽北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三要加快产业集中集聚。继续加大“五南式”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新一轮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工作,把潜质好、后劲足的高成长型企业纳入重点企业行列予以重点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扩张,加速做大做强。建立市、县两级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资金、土地等主要要素资源,着力提高工业空间集中度。四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紧研究制定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抓住两岸实现“三通”的机遇,推出一批南台产业合作项目和台商集中投资区,加快推进台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向我市转移辐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泉南合作、对口支援,加强协作区经贸系统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要加快园区组团开发。加强与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与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沟通、配合和协作,配合市政府每2个月召开一次产业组团建设开发现场会,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浦城荣华山组团和邵武工业园区、建瓯笋竹城、光泽工业园区、浦城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和产业组团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投产服务等工作。
(四)突出重点,持续创新强素质
一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依托行业协会,组建行业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在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培育产业发展孵化器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基地。二要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层次。围绕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编制《**市**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积极帮助企业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力争全年列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0项。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积极组织企业参加“6.18”等项目成果对接活动。跟踪国内外工业技术发展动态,筛选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技术创新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三要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加强政企互动,支持更多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家级、省级品牌。实施茶产业品牌振兴战略,提升闽北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整体竞争力。力争全年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著名商标15件、福建名牌产品15个。鼓励品牌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扩大产能,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效益、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要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按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研究和开发,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省地方标准制(修)定,扩大市场话语权。五要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开展创业辅导、精细管理、企业高级管理提升等企业成长培训,计划培训1200人。建立企业现代管理示范点,通过专家诊断、学习借鉴,逐步规范企业基础管理和战略管理。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稳妥细致地处理好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直属企业改革。
(五)夯实基础,节能降耗促转型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突出项目带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一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项目。认真研究国家、省上节能减排政策,立足我市资源、能源节约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发挥资源生态优势,策划、生成、实施一批重大节能改造项目,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等建筑节能材料推广应用。二要健全节能工作体制机制。继续强化节能指标硬约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积极履行市节能办职能,发挥市能源监测中心作用,加强市、县两级节能管理机构建设,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装备,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开展节能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完善能源统计分析和计量检测体系。三要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重新筛选确定市级50家重点耗能企业,继续实行“三色管理”。建立健全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季度报告制度。开展省、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审计工作,计划安排10家市重点耗能企业编制能源审计报告。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重点项目,建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积极发展具有闽北特色的“木材三废料——造纸——刨花板”、“石粉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导入循环经济“3r”理念,优化工业园区、产业组团产业布局。五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省上要求,合理安排、周密部署,继续加快淘汰矿产、竹木、氢氟酸等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加强与环保等部门协调、协作,坚决取缔、关停“十五小”、“新五小”工业。
(六)工贸结合,搞活流通拓市场
积极推动工贸、工农紧密结合,以工促贸,以贸助工,构筑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培育流通龙头企业,拓展和激活城乡商品市场,实现多方双赢、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商贸流通网络。继续推进商贸中心区建设。新建一批商业中心、大中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电子商务、高星级宾馆等商贸服务项目。培育专业市场。重点抓好亿发商贸城、天新果蔬批发市场二期扩建、东岭品牌车交易、家具批发市场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用2年时间,完成延平区12个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发展城乡新型商业社区。建设20个新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完成20个新型乡镇商业区改造和建设。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建设,发展100家日用品农家店示范店。推进“信福工程”建设,新建5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培训300名农村信息员。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兴办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力争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1000个。二是培育流通龙头企业。支持流通企业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方式,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支持流通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发展销售和物流网络。加快内、外贸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山海协作的领域和途径,有效地利用外资,引入境外大型连锁流通企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建瓯闽浙超市配送中心、建瓯现代物流园、武夷山三青物流园二期、浦城武夷物流中心、顺昌柑桔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建设。编制并组织实施《**市现代物流业专项发展规划》,加快西芹物流园区、闽北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邵武物流园区、建瓯笋竹城物流园区、荣华山组团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商业服务品牌建设。组织申报一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商业重镇、特色商业街和“老字号”商贸品牌。三是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结构调整与业态创新相结合,促进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层次清晰的商贸网络框架。加强信息服务、创意服务、服务外包、上市辅导、检测检疫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加强市场供应保障。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建设8-10个省、市级蔬菜和蛋品无公害基地项目。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和监测体系,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的分析、监测、统计等工作。办好“空中菜篮子”节目,定期商品供求和食品安全信息。做好生猪活体储备工作,逐步建立食盐、糖等生活必需品商业代储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平抑市场、抢险救灾以及应对其它突发事件应急商品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市场供应。抓好粮、油、肉、蔬菜等百姓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节日市场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五是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加强典当、拍卖、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行业的监管。加大危险化学品和民用爆炸物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力度。加强成品油管理,打击无证经营等不法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推进酒类流通登记制、酒类流通溯源制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生猪、家禽屠宰整治工作。整顿乡镇集中屠宰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屠工制度。打击生猪、牛羊私屠滥宰特别是宰杀病死猪的违法行为。加快牲畜定点屠宰企业迁建或升级改造步伐。积极推行禽类集中屠宰。在做好建瓯市省级禽类定点屠宰试点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在9个县(市、区)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六是扎实做好整规工作。重点抓好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农资市场、房地产市场、矿产开发、价格秩序、环境污染、串通投标违法行为、推进保护知识产权等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抓好商贸领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
(七)重心下移,提升服务促发展
继续强化“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在内容、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体现“主动、积极、超常、实效”,重心下移、靠前服务,认真办好事关企业发展的每一件事。
一要提高审核审批质量和效率。对我委主办的26项审核审批事项,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进一步加快节奏、提高效率。设立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审核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随到随办、即事即办。完善网上审核审批机制建设,凡是能够上网审核审批的事项,一律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办理。二要优化融资服务体系。实行政银企三方定期会商制度,加强三方信息沟通、交流,争取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政银企会商活动,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内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支持扩大应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金融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加强信用担保机构信用建设,规范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发挥省、市风险补偿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鼓励创建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投资机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密切关注龙头企业资金链运转情况,用好市级龙头企业资金链保障基金,严防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三要整合社会力量,合力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协调、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服务企业发展。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企业用工、用地、用电、用水、通讯等方面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完善中小企业联动服务、创业培训、政银企电子信息网、**经贸信息网、工业企业服务网等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改革行业协会组织机构,推动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与行政机关分离,构建行业自主管理、行业自律、规范运作的模式,着力增强行业协会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功能。
(八)围绕中心,加强建设树形象
紧紧围绕经贸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各级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证。
一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强化领导、精心组织,集中半年时间,组织经贸委所属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紧扣工作实际,切实解决观念不新、思路不清、作风不实、办法不多等突出问题。做到学习促进工作,实践丰富学习。二要继续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打造学习型机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好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继续实行由领导干部上党课作辅导及机关干部集体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开展“法律进机关”学习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打造“创先型”机关,激发党组织内在活力。继续开展机关党建“三级联创”和“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建立委机关党支部(科室)挂钩联系县(市、区)经贸局党组织工作制度。牵头抓好“平安企业”和党建第七片区的联系协调工作。打造服务型机关,提升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机制”,争取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根据企业需要,在行政机关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担任项目官员,实行“双向选择”。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党务、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做好机关内设科室人员岗位轮换工作,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廉洁型机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集体决策、议事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党政班子联席会、廉政工作分析会制度。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积极开展企业减负工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打造和谐型机关,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征集“**经贸精神”活动,促进机关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支前保障和互动联动、共建带创和人口计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