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政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市政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政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政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严峻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调整结构、突出转型、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多策并举,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粮食总产达到76.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602.3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出口总额增长22.1%。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5亿元,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5亿元、利税211.9亿元,分别增长29.7%和26.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积极谋划推动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20%,增长40%以上。97个工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2个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居全省前列。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省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服务业完成投资386.3亿元,增长37.6%;旅游总收入77.5亿元,增长34.8%。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启动了国家千亿斤工程,完成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实施了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旱作农业示范项目等一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围绕13家产业集聚区和14家专业园区,实施“配套工程大规划、基础设施大建设、外来投资大招商、晋位升级大竞赛、工作推进大督查”五大工程,在统筹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机构队伍建设、功能集合构建、完善政策措施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编制完成了27家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区域规划及外围交通、电力、通讯、供热等专项规划。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亿元,增长6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24.5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7亿元,增长41%。中航集团、中兵集团等一批央企和行业重点企业(项目)入驻,新入驻企业达到355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理顺了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了晋位升级目标,完善了发展支持政策,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不断提升。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430个,同比增加161个,完成投资950.16亿元,增长22%。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83个,同比增加99个,完成投资331.3亿元,增长41%。128个“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完成投资157亿元,新开工项目53个、竣工项目45个。25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7.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86个项目开工建设,66个项目建成投产。金龙集团5万吨高精度铝管、中新化工40万吨甲醇等3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中兵集团百亿元光电产业园、中航集团百亿元产业基地、中国软包装百亿元软包装产业基地等19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基地型产业项目先后落地并开工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研究制订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意见》等多项措施,社区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组织编制了36个重点乡(镇、办事处)整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36个重点乡(镇、办事处)“三化”协调工作稳步推进。整合上级各类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城镇水电路气、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2.7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培育工程,卫华集团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高远装备公司等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我市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62家,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加快十大节能工程建设,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5万千瓦,建成重大节能项目11个,新增节能能力30万吨标准煤。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6%,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6.02万吨和5.5万吨,顺利完成“”减排目标。

重点改革和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持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列入全省第二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城市。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433.79万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人均15元。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天然气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居民阶梯水价和阶梯气价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单位实施了两部制热价,推进了供热计量改革。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9亿美元、市外资金223亿元,分别增长30%和26%。完成进出口总额11.34亿美元,增长8.7%;其中出口6.95亿美元,增长22.1%。与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百威英博等重点企业已签订合作协议,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528公里、大中危桥1001延米,新解决33.8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2万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了46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5个特殊教育学校和7个学前教育试点工程,改建了2个县级医院、1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16个行政村卫生室、68个乡镇文化站和全省唯一1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项目。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市、县、县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稳步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88.4万平方米。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1万人次。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752元和6241元,增长11.2%和14.9%。

今年各项工作取得的较好成效,确保了“”规划的胜利完成。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6.7%,城镇化率接近43%,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跨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发展要领深入人心,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全面铺开,全市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资金、土地等要素约束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晋位升级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依然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三是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符合调控目标,但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部分困难群众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我市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年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启动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战略的起步之年。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推动新一轮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在持续,加快发展,突出转变,强化产业、项目、区域、基础设施、体制机制、人才与科技支撑,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效益、创新、生态、和谐,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8%、15.5%和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现对主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生产总值增长12.5%。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发展需要看,加快发展始终是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就很困难。二是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提出这个增长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各方面信心,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三是这一预期目标低于“”以来实际增速,主要是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调整中求提升。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这一预期目标较上年计划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体现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统一。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税源稳定增加,完成这一预期目标是有基础的。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初步匡算,去年全市在建项目结转投资规模约645亿元。随着“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及去年以来签约的一批重大招商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投资有望持续较快增长。

(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一目标较上年计划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是考虑物价面临较多上涨因素:原材料及能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国际市场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农业生产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这一目标考虑到价格翘尾影响,并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同时,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价格预期目标将处于温和可控的范围。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今年国家、省支农惠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六)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期目标为下降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为“十二五”新增约束性指标,建议计划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

三、年全市重点项目初步安排意见

按照国家、省投资重点支持方向,经过积极争取,确定省重点项目41项,年度计划投资498.48亿元(含线形项目);上报省核备市级重点项目165项,总投资60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4亿元。全市重点项目分行业情况如下:

工业方面。抓好中航工业航空高科技园、煤业集团永金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乙二醇、豫飞重工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园等续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百威英博百万吨啤酒生产基地、中国电波科技城、日升数控轴承装备公司数控轴承成套装备柔性制造产业化等项目。

交通方面。重点抓好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段)、至月山铁路增建第二双线、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铁路及共建部分)、块村营至营盘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

能源方面。确保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华电渠东2×30万千瓦热电机组等项目建成投运,开工建设新中益2×60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

农林水利方面。重点抓好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南水北调中线(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配套工程、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方面。重点抓好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二期、市二院市骨科医院病房楼、第一荣康医院荣军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

城建及其它方面。重点抓好中粮()现代粮食产业化基地(一期)、农商新天地¡中部农产品现货交易基地、贾屯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

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坚持“重在持续、加快发展、突出转变”的总体要求,围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提供示范性经验,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坚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准确研判运行态势,及时提出措施建议。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监控,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协调,提高要素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把人民生活和农业农村用电需要放在首位,全力给予保障。二是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工作。落实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加强产销对接,稳定和开拓市场。加强银企对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信贷支持。支持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力争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加强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工作。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实现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价格监测分析制度,健全物资储备、调节基金、临时干预、市场检查等机制。保障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加强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拓宽群众价格诉求渠道,继续开展农资、医药、教育等价格收费检查,严厉打击不正当价格行为。健全价格舆情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二)促进三大需求协调增长。一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三级联动的项目推进机制,责任明确、信息互通的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例会、市县两级联审联批和“两级三层”等制度,重点加快项目前期审批,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争取中央投资目标责任制,抓紧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前期,组织好项目筛选上报,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债券规模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国家、省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教育、娱乐、养老、家政、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三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央企合作和对外招商工作,深入推进与中国医药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央企的战略合作,围绕我市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支撑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寻求新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培育出口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售价。加快推进口岸作业区项目建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承接转移、增量带动与改造提升、存量调整相结合,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产品结构即期适应性调整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高质、高端、高效”,努力实现产品由中低端为主向终高端为主转变,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产业效率由高耗低效为主向低耗高效为主转变。二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破解先导产业技术瓶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形成和壮大一批新兴先导产业与产业集群。围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以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企业研发中心。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组建带动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积极培育和开发农村物流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开发旅游新业态,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人数均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推进市及县、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载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按照城市标准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承载能力,各级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亿元。突出抓好平原新区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以上。做好项目引进工作,围绕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基地型项目,围绕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链条式的产业集群。加快功能集合构建。推进和郑州大学、驻新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加快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竞赛升级活动,明确晋位升级目标及阶段性任务,争取集聚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五)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52个示范社区建设为重点,全年完成投资65亿元,新入住农户4万户。充分发挥城镇、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平台作用,实现48万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改革试验。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围绕“十二五”期间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目标,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石武高铁车站广场及周边三纵三横道路,开工建设新月铁路第二双线,强力推进郑州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小火电机组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加快完善信息网络。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市容环境,争创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市。

(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整合千亿斤工程、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资源。开展大宗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高产示范区。建设优质小麦产业园、原阳100万亩优质大米项目和中国优质小麦种子基地。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总产达到80亿斤以上。发展粮食深加工,打造国家级粮油食品产业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总产达达到41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林果、蔬菜、苗木花卉等生态高效农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6%以上。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立体支撑能力,建设高科技农业产业带。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质量检测、良种繁育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七)加快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以重点改革推动全局改革,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市场准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税费、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全面进入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健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异地投资税收分享机制落实,完善产业集聚区综合评价、激励机制,对产业集聚区进行综合评价、动态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产业、人口和要素集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力争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国企改革。启动局(委)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实现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推进国有产权(股权)市场化运作,盘活国有企业有效资产。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居民生活阶梯水价、气价改革,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政策。同时,深入推进警务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提供典型示范经验。

(八)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能。全面启动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加快推进孟庄、小店、平原新区、贾屯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收水率和处理能力。推进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和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暨低碳经济,全面推进规划项目实施,抓好新亚集团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确保5个省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90%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5%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助资金,争取新开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89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和1.5万平方米。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完成各类棚户区拆迁6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将领取养老保险金的退休人员和高校在校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提高城镇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低保保障补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加强孤儿救助保障并发放基本生活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中小学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提高中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县(区)有1所达标的县级医院和2—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村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社区有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