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数据资源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发挥数据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做好区疫情分析监测系统运维保障,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开发区疫情分析监测系统,运用大数据建模比对,进行数据分析,为区领导研判疫情形势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推广社区疫情防控系统应用,助力社区常态化战“疫”。在全市率先推出社区疫情防控系统。在紫云府等多个小区部署,打造“无接触式生活”。三是扎实做好“安康码”推广应用工作。做好全区“安康码”推广应用,与市大数据公司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试点部署“安康码”核验一体机系统,助力各类应用场景人员核验;推动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互联互通,实现公共场所“一码通行”。四是做好企业信息平台录入工作,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夯实全区企业法人库数据基础,助力复工复业。目前,平台累记录入企业5150家。
(二)拓展数据能力,助推“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发展。一是做好政务服务地图上线工作。落实省政府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部署要求,目前全区窗口端办理事项与服务地图关联度达100%,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二是做好“皖事通”“通”推广工作。推进“皖事通”移动端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守护皖美田园,光盘打卡”活动,打造“通”“服务专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预约、排队、服务、评价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方便市民办事。
(三)培育数据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是开展大数据企业认定和区级大数据企业备案工作。目前市认定的大数据企业已达9家,区级备案9家。二是做好大数据企业政策修订和政策兑现工作。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以及疫情期间帮扶中小微企业政策资金合计43万元,助力大数据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较好完成市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申报工作。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主观分在全市13个县(市)区排名第一;协助物联网科技产业服务管理中心成功申报市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园区。四是推进5G站点建设。协调配合三大运营商,不断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数字经济发展打造高速公路。截至11月30日上旬,已建成5G基站约700座。在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建成5G应用展示厅。
(四)统筹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数字建设。一是高标准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和深化对“数字、智慧新城”发展的研究,启动《市区“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区“十四五”数字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编制工作。二是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强力推进“数字”信息化项目建设。做好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梳理汇总全区2020年信息化项目,编制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目前(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招标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下一步做好招标需求编制工作。三是推进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室升级改造及公文流转优化工作。研究改造和优化方案,协调市信息中心,优化并拓展平台公文处理模块,打造无纸化智能会议系统、优化电子公文移动办公系统,实现区委、区政府公文线上流转。
(五)发挥阵地作用,管好用好电子政务外网。一是推进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提质进位。全面提升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和运维水平,拟制《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考核办法(暂行)》,落实网站信息报送三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区政府网站在全省政府网站考核中排名跻身前列。二是强化电子政务外网管理。结合全区社区调整,全面梳理区直各单位、镇、街、开发区(含原有的90个社居委)电子政务外网运行情况,协调市信息中心和电信分公司撤销社区电子政务外网13家、迁移和新增电子政务外15家。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数据资源汇聚不足、开放不够、共享度低,制约智慧城市发展;二是全区信息化项目深层次统筹依然不够,区级尚无跨领域跨系统综合性平台,少数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缺乏前瞻性;三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业依然不足。
二、“十四五”工作谋划
(一)提升数据基础能力。结合数据资源整体提升行动,立足长远,抓好布局,夯实数据基础。一是推进数据进一步汇聚。按照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推进100%的政务数据和60%的社会数据汇聚工作的要求,以创优营商环境为重点,依据基层数据整合的需求,配合民政等部门梳理基层数据整合清单,实现政务数据应汇尽汇。二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以基础库、主题库建设为主要内容,协调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加快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建设;围绕应用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营商环境、交通、金融、医疗、环保等主题库建设。利用数据质量工单,督促部门提高数据质量,及时更新数据。
(二)推进“数字,智慧新城”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大潮中,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以建设“城市大脑”为龙头,以多行业智慧应用场景为基础,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信息调度、趋势研判、综合指挥、应急处置等作用,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数字城市之路。到2025年,数字架构基本成型,硬件、软件和数据基础逐步夯实,并推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运行基本体征指标体系,直观反映城市运行的宏观态势,初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三)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立足区特色与比较优势,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深化数字经济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改造,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培育新形势下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优势。积极推进大数据企业认定工作,深入推广数字企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工作,努力夯实“数字、智慧新城”的科创产业基础。
(四)推进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全区新建应用系统和平台在统一政务云平台直接部署、存量应用逐步向统一政务云平台迁移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工作,为人工智能试验区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推动5G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应用,配合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到2025年前实现全区全覆盖。强化保障信息安全。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推进数据风险管控项目建设,完善安全体系。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加快建设数字,助力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区委“12345”发展战略,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汇总、全面展示、统一指挥、快速调度”的原则建设城市大脑,以数字建设推进城市数字治理变革,强化数据协同,不断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绘制“全区态势一张图”,基本实现“一个平台管全区”。
(二)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力争形成数据要素活力迸发、基础设施高度配置、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核心产业提速发展、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场景应用开放创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建成省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试验高地、应用示范高地、产业集聚高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开展大数据企业认定,以物联网产业园为依托,培育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等领域数字化平台型企业。三是加强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培育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搭建面向深度学习、密集计算、数据分析的公共计算平台,支撑大数据分析挖掘、人工智能训练和行业应用开发。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鼓励产业集聚。
(三)科学统筹谋划,推进全区信息化建设。一是建设全区统一大数据平台,推动各单位已建系统逐步向区级平台迁移或与区级平台互联互通工作,推进全区各单位和企业相关系统和存储“上云”。二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采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做到安全防护工作与信息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三是加快推进5G站点布局。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基本建成贯通全区主要地段的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二环内全覆盖。
(四)持续发力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一是继续利用大数据进行建模比对,及时汇集、分析、下发疫情相关数据,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做好“安康码”应用场景推广和转码工作,实现对人员健康情况溯源管控,助力全区疫情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