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卫健委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2020年工作情况
2020年区卫健委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对区重点考核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各项指标在主城区的争先进位。
一是综合医改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组织市肿瘤医院与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民营二级专科医院建立心脑血管、慢病管理、肿瘤、乳腺等4个专科联盟。当前正在组织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通过信息化支撑,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实现线上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依托全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推动签约模式创新,把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配置到各社区网格,任务分配到各街道办事处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发网上签约服务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和街道社区网格员力量,联合推进签约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积极推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依托市立医院眼科大力开展“AI赋能关爱视觉健康专项行动”,把市级优质资源下引到基层医疗机构,方便居民看病就医。积极开展互联网处方流转和智慧药房建设,方便群众看病用药,《市区创新实践“互联网+药”新模式》被省医改动态刊发。
二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辖区7个中心、26个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12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全面建成。琵琶中心通过省级二级医院能力建设验收,辖区中医馆覆率、远程协作覆盖率均达到100%,妇幼规范化门诊建成率达到71%。协调徐医附院在九里中心托管老年病科、康复科、中医科等科室,在铜沛中心设置心血管内科、眩晕、中医名医工作室,协调市中医院在丰财中心联合建设中医康复科,区域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北区股份制医院、晓东心血管医院投入运营,海格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企鹅医生、深睿博联远程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中心、医科汇美美容整形医院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辖区医疗服务资源不断丰富完善。
三是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能作用,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区肺炎防控预案》,迅速启动卫生应急机制,建全应急组织领导机构,搭建应急指挥网络,为区委区政府迅速展开各项防控措施争取了时间。疫情发生以来,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19例,核酸检测1968人2262份,抗体检查313余份,排查各类密切接触者207人(本区病例产生169人,区外转来38人),组织终末消毒11万㎡,累计集中隔离人数631人,收治发热病人2957人次、留观437人,转运境外返徐人员359人,开展肺炎诊疗培训13批次、300余人,处置各类医疗废物30余吨。组织医疗机构院感防护培训10批次、3000余人,采购发放疫情防控物资500余万元。组织对全区商场超市、各类专业市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工业企业、养老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2900余人次,开展冷链食品检测11批次230余份,组织复工复产复学防控技术指导1139批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252家、2000余人次,检查公共卫生场所1500余家、学校55个,下达监督整改意见书137份,印制各类场所疫情防控宣传传单30万份,制作系列宣传画报98000张,有力促进了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落实。疫情发生以来,辖区共发现确诊病例3例,在市主城区当中,发生确诊病例最少、进入低风险地区最早。
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不断优化。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截止目前,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0%以上,安康关爱保险推广率达到80%以上,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稳步推进,免费婚孕检、产前检查、预防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37%,报告患病率为3.97‰,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审核率均达到100%,新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达到95%以上,政策符合率接近100%,计划生育奖扶、特扶资金足额按时发放。
五是健康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为契机,全面加强健康城市建设。今年以来,组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17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健康支持工具500余套,受益群众近8万人。根据市、区统一部署,对照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全面抓好各项复审迎检工作落实。截止当前,组织区级暗访考核3次,开展巡查督导21批次,下发交办单39份,交办事项261项,各项迎检工作顺利推进。截止当前,辖区健康社区创建率达到87%,健康学校创建率达到74%,健康企业创建率达到到50%以上,健康单元创建率在全市各县区位列第一。
六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综合监管。全面执行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决议,积极办理回应人大代表建议,全面加强放管服改革,正规执法监督,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结合全区行政审批改革,将3个行政审批项移交到区行政审批局,13项为民服务事项开通网上办理业务,今年还承接省卫健委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试点,全面加强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年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400余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100余份,完成双随机检查76件次,检查公共场所1200余家,下达监督意见书500余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0件,罚没款金额40万余元,辖区医疗机构与公共场所卫生秩序明显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缺乏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辖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布局结构失衡的局面仍未改变,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比例不足10%,不能满足群众看大病需求。
二是分级诊疗制度尚未真正形成。基层人才队伍老化严重、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数不多,检查检验设备陈旧,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基层中心对患者吸附能力进一步减弱,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压力较大。
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基层中心人员老化严重,对信息化建设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中心对启用新的基层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医疗版块不积极、不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市级各类信息平台的融合进程。
四是辖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足,有2个中心目前还是租用其他单位房屋,辖区老旧小区、企业宿舍多,无法提供独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业务用房,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工作产生较大影。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设施设备不达标,亟需提升完善。
三、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的开门红。
(一)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全面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针对疫情有可能反弹和流感多发实际,全力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进一步加大重点地区来徐人员排查力度和核酸检测力度,做到不漏一人、应检尽检;进一步配合、指导相关部门抓好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学校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控,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分区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切实把好医疗机构入口关;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辖区群众克服麻痹思想,全面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遵守各项防控规定,严防集聚性疫情传播发生。同时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力争年内新建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3500平方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面积、设施设备及相关功能科室的全面达标,不断提升辖区卫生应急服务能力提升。
(二)持续推进深化医改工作落实。推进区域城市医疗集团实质化运转,组织各成员单位在已建立4个专科联盟的基础上,成立城市医疗集团互联网医院,促进医疗集团实现线上统一管理运营。进一步加强与各市级三级医院的院府合作关系,协调医附院进一步加强与九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合作关系,协助九里中心老年病科、康复科和中医科全面争创市级以上特色科室。全面加强远程诊疗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把市级优质资源下引到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方便辖区居民看病就医。
(三)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大社区”试点,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加强部门协调,全面打牢基层公共卫生建设基础,力争2021年完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全区妇幼规范化门诊、卫生应急规范化社区及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成率全部达到100%,,辖区再新增一家社区医院、2-3个市级以上特色科室,新建发热门诊和二级检测实验室各1个。
(四)全力推进卫生城市复评审工作。全力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落实,严格对照标准,查漏补缺,抓整改、抓规范、抓巩固、抓提升。组织各相关单位进一步优化本单位、本部门的长效监管方案,确保长效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严防前期整治问题反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部门职能作用,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精力抓好暗访督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催办、交办单,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移交督查组督办、问责,全面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准备工作,确保在国家测评考核中不丢分、得高分。
(五)全面抓好共公卫生服务。加强政府财政供给和项目考核调度,确保14大类55项基本公卫服务落实到位。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进一步规范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全面启用疫苗接种管理信息系统,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严防疫苗接种出现因管理不当出现安全隐患。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惠老政策。持续推进安康关爱行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
(六)不断加强行业综合监管。深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行风整治,全面打造卫健系统风清气正良好环境。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法治建设,加强对医疗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健康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监管,进一步正规行业秩序。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管控和新闻宣传力度,增强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应对能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网上不见面审批工作,不断优化健康产业营商环境;全面抓好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深化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认真抓好行业信访矛盾化解,切实维护好行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