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动物防疫的实施打算范文

动物防疫的实施打算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动物防疫的实施打算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动物防疫的实施打算

构建动物防疫检疫长效机制,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计划》国发〔〕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民继续稳定增收,现就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计划。

一、努力提高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㈠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应对严峻防疫形势的需要。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复杂,一些重大动物疫病频繁发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如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势必威胁农业生产可继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严重引发社会动荡,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妨碍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㈡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大支农力度,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维护稳定和公共服务上来。推进乡镇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服务“三农”重大举措,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

㈢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继续增收的需要。动物防疫检疫体系承担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为畜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重要职责,对培育发达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市生猪、肉(奶)牛、家禽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强化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有关强化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的政策规定,切实推进乡镇动物防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促进畜牧兽医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证。

二、明确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㈠明确体系建设目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应本着“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进一步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逐步建立起制度健全、管理科学、业务熟练、保证有力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促进畜牧业继续、协调、健康发展。

㈡科学界定畜牧兽医机构职能。保管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将其定为县(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权、财权、物权和业务归县(区)主管部门管理。明确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及其他公益性工作的责任机构,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数内配备专职动物防检员及其他畜牧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工作人员。各县(区)原则上依照乡镇规模大小配置13人的规范,确定全县(区)专职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编制总数。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动物防疫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受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实施国家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和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演讲、控制和扑灭,受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委托开展动物防疫监督、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种畜禽管理、兽药饲料管理、动物诊疗行业管理、动物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以及相关生产统计等公益性职能。动物诊疗、畜禽阉割等经营性服务工作,全面推向社会,实行市场化运作。

㈢专职乡镇动物防检员和公益性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根据核定的编制数,优先从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内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实行两年一聘。今后补充动物防检员和公益性工作人员,一律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从有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录用,严禁非专业人员进入乡镇畜牧兽医站。

㈣加强经费保证和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动物防疫检疫费,并全部上交县(区)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县(区)级财政预算。

㈤妥善安排改革分流人员和退休人员。安排资金由县(区)财政拨一点、业务主管部门筹一点、盘活原有资产变现一点解决。安排分流人员后的剩余资产及站房应予保留,作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办公用房。对兽医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证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料理其社会平安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安全的衔接工作,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㈠加强目标考核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由所在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方法由各县(区)自行制定。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称职者,由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解聘计划;出现严重工作失职,致使重大动物疫病蔓延,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予以辞退。

㈡强化政府领导和部门协调。各级政府应对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农业、财政、编制、人事、发展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形成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