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四五工作规划范文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四五工作规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四五工作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突出就业创业重点帮扶,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事工资管理体系,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积极提升人社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就业创业局势稳中向好

自2016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46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7423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291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126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4597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792人。目前已全面实现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的目标任务。

一是发挥政策实效,就业援助工作成效显著。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6114人次,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119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9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5521人,为8878人发放困难补贴金355.16万元。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级做到就业政策一口清,让居民少跑腿。鼓励失业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主就业,积极开展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工作,共为11219人办理社保补贴,补贴金额达到9728.95万元。

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失业人员就业技能。采取多种措施宣传免费技能培训政策,通过全区“智慧社区”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居民对免费技能培训的关注度与知晓度。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加强培训班管理、建立随堂监查、培训机构准入等制度,确保培训质量。整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推出电梯维修、西点制作、营养配餐、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共51期,培训失业人员2090人次。

三是全程优化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开通人力资源招聘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由专人负责更新维护,每日推送企业最新用工信息,确保企业和求职者间的“线上”交流渠道信息真实、可靠。夯实线下特色招聘平台,对辖区企业开展调研,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先后开展了农民工、巾帼筑梦、名企、军嫂、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复工复产等不同类别的专场招聘会60场,进场招聘企业2407个、提供岗位31057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7894人。在主城区率先建成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7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

四是突出重点群体,多措并举开展帮扶工作。开通失地农民专属微信平台,即时招聘会信息、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搜集整理适合失地农民的岗位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他们手中,共信息3085条。走进大龙湖办事处,开展社区“就业超市”“送岗直通车”等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共为失地农民用工信息21000余条,接待求职人员6000余人,求职成功2300余人。开办计算机、电商、面点、电梯维修等十余个培训专业,培训失地农民1053名。印发2000份《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各社区,将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尽最大全力帮扶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创业。

五是完善服务平台,激发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创新打造区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基地,充分释放培训、招聘、就业、创业、人才引进“五位一体”功能。2016年至今,共协助创业者申请富民创业贴息贷款9961万元,发放创业补贴144.46万元。我区7家单位被评为省级创业型街道、社区。积极推进电商产业园、峰化广告产业园、智慧产业园等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吸引城镇失业人员入驻创业,共建成区级创业孵化基地15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市级创业实训基地3家。营造浓厚创业氛围,举办了29场创业政策宣讲活动,发放《大众创业指导手册》等宣传资料18000余份,提供咨询4000余人次。在全区内组织“创业典型”评选活动,王娟等50余名创业典型脱颖而出,获得了表彰并授予证书。

六是打造“创客栖息地”,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园。制定共建框架协议,梳理、汇编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手册,对在园及即将出园企业开展走访,制定专门的帮扶计划。组织大学生优秀项目参加市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推荐创业项目50个。推荐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已推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大学生优秀创业企业成功入驻市大学生创业园。

(二)社保改革步伐加快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得到稳步提高。截至目前,已实现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的目标任务。

一是科学推进城乡居保工作。按照“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完善制度、健全体系”的工作思路,着重在创新机制上挖潜力,在完善制度中求发展,努力实现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待遇发放率、续保率核心指标为重点,有序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自2016年以来,完成16-59周岁参保缴费任务5.1万人次,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养老金人员共1.7万人,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11394万元,发放率达到100%。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7147人,累计发放资金11573万元。

二是着力居民医保普及。重点推进学生新参保和续保缴费,积极加强与辖区高校和中小学校的联系,确保学校缴费率在98%以上。通过目标考核、宣传引导、资金扶持、规范服务等工作的落实,完成新城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9129人,其中失地农民3.68万人全部参保,未失地农民做到应保尽保。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缴费81.59万人次,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完成28.2万人。全面开展了社保卡邮寄服务工作,切实实现了让群众“再少跑一趟”。

三是全力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及扩面征缴工作。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等措施,强力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维护工作。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全民参保登记考核办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参保登记过程中按照“逐户梳理、逐人登记、逐项填写”的要求,做到“查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自2016年开始,社会保险业务经办58542人次。完成全民参保登记104747人,完成率达到100%。针对306521名已参保未交费人员,通过短信温馨提示、电话访问、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征缴催费,收到良好效果.历年在主城区排名领先位次。

四是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通过“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策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各项工作在市区名列前茅。截至2020年5月,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70家,在职征缴3870人,退休发放3301人,总计7171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07.5%。2019年底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我区定为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人”职业年金首次发放试点单位。符合“中人”待遇核定的487人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全部审核、补发放完毕,受到了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市机改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

五是扎实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为方便广大退休人员,通过使用”人社”手机软件自助进行自助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对高龄、重病、等原因不能现场办理认证的,经本人申请,区、社区工作人员可提供上门认证;对居住异地的企业退休人员,使用手机认证,无法使用手机认证的,可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下载打印资格认证个人信息表,到当地社保机构盖章确认后,连同5寸照片及身份证复印件寄回。今年4月1号认证开展开始了,到目前共认证21200人次。做好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整理、装订、编号入库,累计共接收档案52045份,同时做好查档、借档接待工作。

(三)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新时代人才配备选用机制。2018年创新采用“内部选拔与外部招录结合、编内补充与编外聘用结合、综合调剂与适岗锻炼结合、结构工资与年薪工资结合”的“四结合”人才选用配备模式,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今年来已在区内实现良性人才流动374人次。

二是做好招才引智交流服务工作。积组织辖区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与多个国际先进人才、技术面对面对接,初步形成项目洽谈意向。同时,组织数十家企业赴西安、南京及本地高校参加省、市人社部门开展的免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百企名校行”、“高校专场招聘会”等各类大型人才交流招聘活动。引进外国专家32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27人。

三是稳妥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原则,激励重点群体富民,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一方面缓解我区毕业生就业矛盾和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实现我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认真扎实地做好了高校就业见习工作任务的落实。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数309个,申报市见习基地23家,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8人。

四是扎实做好引智项目申报等人才服务工作。上报3个“双创博士”创业类项目,新增高技能人才数200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520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人数17760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17人。

(四)人事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稳步向前。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相关文件精神,分另制定、下发了我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文件。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平时考核情况,认真开展考核工作,圆满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各年度考核任务。自2016年以来,全区共考核科员级及以下人员11263人次。通过严格细致的程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共建议优秀等次1881人次,未定等次113人次,未参加考核20人次,不称职7人次,9238人次被评为为称职等次。完成公务员培训1068人次,完成苏南苏北公务员对口培训9人次,组织全区干部职工49人参加经典管理格局培训。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严格有序。为了充实和优化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根据单位发展和岗位需求,共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2名,其中公务员(参公事业人员)38人,事业人员74人。按照区人才需求,高标准完成了16名工作人员公开遴选工作。根据全区老师队伍发展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全区小学、幼儿园招聘278名老师。

三是职称评审及工考工作扎实有效。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精心组织实施,有序梯次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组织评审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材料48份、一级材料89份、初定中级材料29份、初定初级材料1411份。完成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771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1599人。

四是工资审批管理规范有序。根据考核结果,对全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档次的结果进行工资晋升。合计审核全区116家机关事业单位,累计14826人次正常晋升工资审批。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公积金、房贴审批,累计人员7234人次。审批完成全区公务员2941人考核奖,全区事业人员10216人绩效浮动。

五是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科员级干部及以下人员档案共计2300余份的专项整理工作,维护更新个人档案2500人次,审核、归档材料27355份,累计接待档案查阅1854人次。为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质量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推进开展全区科员级个人档案专项审核工作。

(五)劳动关系总体平稳

一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举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讲会20余场,为全区700余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劳资人提供了劳动法律法规宣讲服务,切实增强了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向劳动者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累计接受群众咨询1万余人次,指导督促企业为2600余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对4000余家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查处和纠正300余家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接待举报投诉案件583件,依法受理473件,办结473件,依法为82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共计1000余万元,按时结案率达100%。

二是不断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完善裁调对接机制,推行监察、仲裁联动机制,坚持调解建议书制度。严格规范案件的处理流程,规范仲裁案卷制作,及时上传案件信息。仲裁委立案处理案件结案率100%,仲裁管理信息系统按期运行率100%,全面完成省、市考核指标。无集体争议引发群体性事件,有力保障了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是深化“两法衔接”工作及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从案件办理程序上设定了制约机制,使案件办理从立案到结案要经过授权、核审及处罚后的审核等环节,做到调查、核审、处罚三分离,有效地杜绝了以罚代刑现象的发生。对劳动监察重大行政执法案件进行法制审核,重大行政执法案件审核率达到100%,全面落实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是全市率先建成工伤认定管理体系。自2017年12月市级工伤认定业务下沉区级机构,区人社局严格按照《市工伤认定分级管理办法》精神,紧紧围绕民生为本工作主线,扎实开展工伤业务学习,积极落实工作任务,于全市率先建立完成工伤认定服务体系,确保工伤认定分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全市工伤保险业务工作会议在区顺利召开。自承接业务以来,工伤保险科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674件,认定552件,中止43件,终止24件,补正20件,程序办理中35件,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

二、存在问题

就业创业方面,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大居民对就业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招工求职“两难”情况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

社会保障方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失地农民增多,大部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过低,且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人才引进方面,我区技能人才总量约2.2万人,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维修、美容美发、生活照护、餐饮服务等行业,大中型高端企业较少,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高层次人才数量少、引进难,而现有的高层次人才总量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显然不具有竞争优势。

劳动监察与仲裁工作方面,部分企业和职工对劳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对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存在抵触心理,加上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影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等原因,直接加大了执法难度。

在公共服务方面,人力资源服务自主交流平台还需进一步开发功能,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互联网+”应用还需进一步推广。

三、“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

就业创业方面,健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以解决用工供需结构性矛盾为突破点,以创业促就业等为抓手,统筹做好城乡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克服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稳定就业预期。

社会保障方面,一是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持续对电商、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二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提标调整机制,参照城市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并随城市低保调整同步调整,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地见效。

人才引进方面,一是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将柔性引才和留住人才结合起来。二是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双主体”作用,精准培育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劳动监察与仲裁工作方面,一是加快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建立市、街道、社区三级网格管理,逐步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全覆盖监管,重点保障农民工“治欠保支”工作。二是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创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加强劳动仲裁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仲裁员、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仲裁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在公共服务方面,一是聚力推行人社业务经办“综合柜员制”,按照“三级六同”和统一标准梳理业务事项,做好公开公示工作。优化办事流程,缩短等待周期,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就近办、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目标。二是依托“互联网+”,助力“不见面”成为新常态。加强“智慧社区”“人社APP”等“互联网+人社”平台基层建设,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能自助办理的业务随时办,能不出门的业务在家办”要求,进一步深化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让居民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