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设局2014年工作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更是市全面启动“四城”建设的首战之年,区将进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挑战将前所未有。围绕区委、区政府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全局各项工作的实际,2010年全局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是:
㈠总体思路
按照“统筹兼顾、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全面统领全年各项工作。围绕“紧扣项目、规范运作”,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围绕“放量开工,主动服务”,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设;围绕“深化管理、打造精品”,着力强化建筑市场管理;围绕“达标创建、完善机制”,努力提升控源截污成效;围绕“长期准备、平战结合”,奋力促进人民防空工作;围绕“总量提升、保源增税”,尽力做优做强局属经济;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保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㈡目标任务
1、征地拆迁工作——全年拆除各类建筑3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市、区重点工程和安置房建设顺利实施。
2、安置房建设工作——确保开工建设安置房500万平方米、竣工(含结转项目)300万平方米,安置全过渡户12000户以上。
3、建筑市场管理工作——施工图审查率100%,施工许可证发证率80%,竣工备案率80%,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一般性事故。
4、控源截污工作——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以上,排水达标区累计通过正式验收90%以上,完成马山、胡埭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力争投入试运行。
5、城乡建设工作——完成内环以内剩余81.4万平方米的改造拆迁工作,完成60个自然村居民住宅撤并工作。
6、经济发展工作——全局年度纳税销售收入必保指标为?亿元,奋斗目标?亿元;地税入库必保指标?万元,奋斗目标?万元;财政收入总量?万元。
㈢工作重点
1、统筹兼顾,全面加快城乡建设。紧贴未来城市核心区定位,紧扣“四城”建设脉搏,抢占新一轮建设发展制高点,狠抓重点,兼顾一般,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城乡建设事业跨越发展。一要加大全面攻坚力度。征地拆迁工作要立足强力推进,重点把握领导关注、群众关心、事关和谐发展的重大项目的推进;安置房建设工作要立足放量开工,重点推动太湖城、山水城区域内安置房建设,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提供有力保障;控源截污工作要立足提升成效,重点抓好达标区创建,推动直湖港、梁溪河、贡湖水源地等重点地区的控源截污工作,完善控源截污正常运行机制;建筑市场管理工作要立足规范管理,重点做好建筑市场的标准化管理,打造一流建筑市场环境;人防工作要以人防军事斗争准备由应急向常态化转变为牵引,打造特色亮点,实现由重数量规模向重科学配套转变。二要加大综合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上沟通,确保市级重点项目配套拆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土地指标的协调和拆迁手续的到位,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通过自身的主动工作,求得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协调裁决力度,保障重点项目拆迁进度。三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按照“超前建设,放量开工,加快安置”的工作思路,全面统筹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按看后3-5年长远眼光,超前做好建设计划,加快安置定点,加大项目报批力度,争得地块建设主动权,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设空间;把腾地拆迁作为加快安置房建设的首要条件抓紧抓好,为安置房建设扫清障碍;树立统筹兼顾的系统意识,破除重建设、轻管理,重资金、轻现场,重进度、轻手续的片面思想。四要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全力服务基层,配强工作力量,深入基层建设一线,及时了解掌握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排查基层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对上沟通,对下协调,为各单位建设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大力开展建设管理业务培训,主动上门服务,使基层和建设单位有关工作人员成为安置房建设管理的行家里手,控源截污的技术骨干,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建管、技术队伍。
2、开拓创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实现城乡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一要构建控源截污监管平台。按照管理全覆盖的要求,构建好区级污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行业管理标准制定、日常监管考核等行业管理职能和上下沟通衔接的工作协调作用,通过加强区、镇(开发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管理网络建设,努力实现“网格式”管理要求和全区污水设施管理的无缝对接。二要规范拆迁安置运作机制。深化落实“八公开一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拆迁政策,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拆迁工作阳光操作;探索非住宅裁决工作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动,突破重点、难点、节点,保障各类重点项目建设;推行安置房建设总承包制度,实施安置房建设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开展安置房巡视巡查,进一步健全完善安置房考核办法,以规范化管理,促进安置房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三要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模式。改变以往“单打一”的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数字化监管网络,结合多种监管方式,加强多部门联动,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市场调节、经济制衡”的综合管理模式,力争使我区的监管水平领先于全市、领先于同行。四要加大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平战结合”的总体思路,抓好人防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切实做好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平时功能;抓好中学人防教育基地二期建设,打造人防的新亮点;继续抓好区指挥通信网建设和区指挥所建设,努力提高战备水平;按要求做好有关民防工作,努力实现平时与战时、防空与防灾相结合。
3、争先创优,打造一流精品工程。全面加快太湖新城、园区建设、环境工程、片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前期拆迁,做足提前量,统筹拆按匹配,放量建设安置房,立足长远,用发展的眼光打造一流精品工程。一要定位高。树立打造建设工程精品意识,与核心区、生态区的定位相匹配,与科技城、宜居城的功能相吻合,与国际化、现代化的要求相一致,用长远的眼光、一流的水准、高超的管理,推进区域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从建设质量“终身制”的角度出发,以中央、省、市两年内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增强各级做好建筑市场管理的责任感,变“要我管质量安全”为“我要管质量安全”。二要队伍好。引进高水平的施工、监理企业,坚持总承包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规范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时序进度和质量安全;把监管力量向基层延伸,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搭建高效率的区级执法平台,探索成立相应的建筑市场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大建设行政执法力度,力促我区建筑市场更加规范。三要管理精。把监管力量向基层延伸,实施条块联动,加强层级管理,建立信息总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分类管理,推行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改验收制为巡查制,突出重大危险源预控,抓两头,促平衡,以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建设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做好安置房分户验收,防止质量通病,不留后遗症,提高和完善配套标准,避免出现“尾巴”工程,争创更多的优质、精品工程;狠抓排水达标区创建方案制订、设施完善、整改施工和达标验收等重点工作环节,统筹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按时、按质、超额完成创建任务。
4、全面提升,塑造良好机关形象。全面加强机关干群素质,管好干部,带好队伍,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品质,落实岗位责任,在机关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促使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成为工作的推进者、业绩的创造者、形象的塑造者。一要提升素质。催生机关争先创优的内动力,加强岗位练兵,凝聚机关合力,感染、指导和鼓励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向先进看齐,在机关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促进机关干群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二要树立形象。以局机关搬迁为新的起点,注重自身形象,在全局确立“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思想理念,做到精神上振奋、行为上规范、能力上提高、形象上创优。三要不断学习。提升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在全局树立要学习、想学习、爱学习的良好风气,鼓励年纪轻、有条件、懂专业的同志参加各类专业理论考试,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四要提升效能。以全区机关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职能,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效能建设,做到思想不松,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全力做好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5、整合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明年宏观政策的大方向。局属经济要按照“整合优势、提升总量、拓展载体、增源扩税”的发展思路,以提升局有收益为目标,牢牢抓住大建设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局属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一要转理念。充分利用局资源平台优势,对历年来完成利税好的重点企业单位,要会同他们一起,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深挖潜力,找准路子,创新发展,为进一步壮大局属经济发展多挑一些担子、多作一些贡献。二要抓服务。充分发挥全局综合管理优势,在人才引进、资质升级、业务拓展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协调工作,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积极探索各单位之间的互助合作机制,向外延伸业务,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保障全局经济协调发展。三要增后劲。把引资引企作为加快局属经济加快发展的一条有效捷径,加强地税型企业的引进力度,依靠建设局管理资源,大力引进建筑类分公司,加强后续服务,确保税收应征不漏;利用市政二公司办公大楼、神洲大厦,还有建苑大厦这个载体,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积极引进优质企业,确保税源长期、稳定。四要树品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树立品牌意识,这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奋争一流的品牌意识,否则必然被社会无情淘汰,这是市场法则的必然选择。尤其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企业只有立足自身,抢抓机遇,加强管理,锻炼队伍,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保证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