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工业平台布局发展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十二五”期间,市工业平台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业平台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工业平台,对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编制《市“十二五”工业平台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工业平台空间布局现状,结合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求,充分发挥我市区域产业优势,统筹考虑全市环境承载能力,有效配置资源要素,使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化、层次化,更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有利于集约节约工业用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发展基础与背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工业平台布局现状
至“十一五”末,全市共设立各类工业平台17个,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园1个、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15个。各平台分别位于全市16个乡镇街道,且主要分布于以320、33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为轴线的沿途区域,横贯东西,东起钦堂、乾潭工业功能区,中段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白沙—更楼工业功能区、经济开发区,西至大同、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基本形成了以“一区一园四区块”为主的工业空间框架。
2、工业平台建设现状
“十一五”末,全市17个工业平台已开发面积约28596亩,累计开发投入约23.6亿元。入区企业共701家,入区企业总面积约18471亩,其中竣工投产企业564家,属规上企业336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40.8%。2010年入区投产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约251亿元,约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50%。“十一五”期间,投产企业亩均销售产值214万元,入区企业亩均投资额75万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向工业平台集聚的势头日益强劲,块状特征和集群化趋势逐渐明显,工业平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凸显。主要体现在:
(1)工业平台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载体、招商引资的主平台。2008年、2009年、2010年入区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总量的44.3%、46.37%和50.4%。2007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00多亿元,到位外资近2亿美元,其中全市工业平台实际到位内资和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0%以上和50%以上。
(2)工业平台对全市城镇化进程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街道及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向城镇集中,拉开了城镇总体框架,促进了新城形成,促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融合发展。如经济开发区通过扩容提升,带动了寿昌新城发展,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带动了梅城、下涯等乡镇跨江发展,促使大城东新城的形成。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空间布局散,规模难以做大
目前,市工业平台仍按乡镇(街道)属地设置,主要分布于全市各乡镇(街道),呈现出“散而全、小而全”的结构特点,不利于全市工业集聚发展以及做大做强。
(2)特色不明显,产业集群功能弱
除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之外,其它各工业平台之间产业混居、产业同构、产品雷同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错位发展不明显;单个工业平台内产业关联度不大,产业集群效应差,特色不明显,以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基础的工业平台未成气候。
(二)工业平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1)大经济圈的构建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为市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主城区着力打造都市经济,加大“退二进三”的产业梯度转移步伐,为市承接市产业梯度转移,做大做强工业平台创造良好条件。
(2)区域交通运输格局改善
随着杭黄高铁、杭建衢铁路、临金高速、新安江—富春江—兰江航道疏浚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现,有利于市对接、温州、金华和衢州等周边经济圈,接受经济辐射,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到更多的外来企业入驻市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3)“工业强市”战略持续贯彻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工业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到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为做大做强工业平台赋予新的重任,提出更高要求。
2、不利因素
(1)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先天不良后天不足
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工业建设用地资源先天匮乏。工业平台建设受丘陵地貌土地分散这一自然特点制约,在空间拓展上难度大成本高。近年来,土地指标紧缺,土地执法趋严,对工业空间布局和平台扩容提出严峻的挑战,土地供求矛盾在“十二五”期间会更加明显。
(2)环境承载严格受控,产业调整压力巨大
市地处钱塘江流域上游,属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承担为下游群众提供优质水源的重任。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产业导向,工业项目可选范围缩小。“十一五”期间,市工业平台内入驻企业主要以能耗高污染大的建材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严重,“十二五”期间,市必然面临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
(3)周边县市快速发展,工业增长相对严峻
目前,市工业平台无论是区域规模、投入规模还是经济效益,与省、市要求以及周边兄弟县市对比,差距较大,所处排位相对偏后,现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同级开发区中名列末位。“十二五”期间,市要加快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预留足够的工业发展空间。
三、规划依据
1.市城市总体规划;
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市市域总体规划;
4.市生态功能区规划;
5.市沿高速公路产业带发展规划;
6.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8.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9.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10.市“十二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11.市各街道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各街道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
四、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建设大平台、扶持大产业、狠抓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为抓手,坚持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整合“一区一园四区块”空间布局,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要素,努力形成主导功能明确、产业特色彰显、区域联动发展、基础配套完善的工业空间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平台集群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注重衔接,统筹协调。加强与省、市以及市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工业平台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统筹协调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建设资金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等问题,妥善解决工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矛盾,使全市工业与其他产业、城镇社会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2、突出重点,完善配套。以“一区一园四区块”为工业空间布局重点区域,集中土地、资金等有限资源要素向重点平台倾斜,在全市搭建产业布局合理、地位主次分明、建设规划有序的工业空间结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工业平台;同时,充分考虑未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需求,培育提升具有潜在发展力的工业平台。
3、生态优先,集约用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集聚区域。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坚持挖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加强亩均产出、投资强度、容积率等企业用地指标考核,提高土地、水、矿产、电力等资源的利用率和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4、彰显特色,错位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化园区,推动各园区之间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关系,避免产业“同构”现象,在全市逐步形成既统一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产业层次分明呈梯度化发展的工业网络体系,增强工业平台的产业集聚集群能力和全市工业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通过工业平台布局规划,调整优化工业用地空间。“十二五”期间,争取新增工业用地不少于1100公顷(即16500亩);新增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新增入区企业200家以上,其中至少新增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50家;入区企业亩均投资额达160万元以上。到2015年,争取工业平台销售产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70%以上,亩均销售产值不低于380万元。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框架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空间结构,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以经济开发区和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龙头,由白沙—更楼、乾潭、大同、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共同组成的“一区一园四区块”的工业空间布局主体框架。进一步明确各类工业平台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初步建成产业层次分明、特色彰显、联动协作的工业空间格局,有效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二)发展路径
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方向,以产业链、产品上下游的产业联系为纽带,顺应现有“一纵两点”的产业格局,全面实施“中优、东融、西拓、南延”策略,引导产业加快向“一区一园四区块”集聚集群,做大做强主平台大平台,做精做专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形成市块状经济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空间。
一纵:以境内320国道为主线,加速提升该线中心段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优化白沙—更楼工业功能区,积极拓展东西两端的乾潭和大同工业功能区,培育挖掘杨村桥工业功能区空间潜力,沿该线向东、西两端扩展,分别与乾潭、下涯工业功能区相衔接,初步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建构一条“纵向”的工业分布带。
两点:分别沿330国道和规划中的临金高速公路两条短横线,重点打造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助推大洋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建构市西南部和东南部两个工业分布“点”。
中优——优化“一纵”的中段区域,该区域包括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白沙—更楼、洋溪及航头工业功能区,属重点打造的产业集聚高地,成为体现产业优势,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经济增长极。
以新安江主城区为中心,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的城市新型工业;航头工业功能区向东扩展逐步融入经济开发区,加大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积极落实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规划,形成开发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成市工业主平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
东融——深化“一纵”的东端乾潭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为承载市产业梯度转移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做好杨村桥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工作,沿320国道逐步向东发展,初步形成与乾潭工业功能区衔接一体的态势。
西拓——推进“一纵”西端大同工业功能区的扩容进度,成为西部工业大平台,对接温金衢经济圈。
南延——延伸西南和东南“两点”,建立与金华商圈联动的纽带关系。利用临近义乌经济圈优势,加快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市西南部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抓住临金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契机,做好大洋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预备打造东南工业发展新领地。
六、发展重点
根据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及策略,优化整合全市17个工业平台。将整个工业空间划分为三大层次:一是重点提升平台,即“一区一园四区块”。这类平台在“十二五”期间要求加快推进空间扩容,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完善配套服务体系,高标准高规格打造工业主平台形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培育开发平台,即杨村桥、航头、大洋工业功能区。这类平台空间发展潜力大,在“十二五”期间作为培育对象,是着眼于市未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为后续工业经济增长提供空间保障;三是一般发展平台,即梅城、下涯、洋溪、三都、钦堂、李家、莲花工业功能区。原则上对这类平台不作空间扩容要求,以现有产业为主,强调产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重点完善园区配套建设,美化园区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各层次空间建设规划如下表所示:
“十二五”期间市工业平台分类及建设重点规划一览表
园区类别园区名称功能定位主导产业规划范围“十二五”建设重点总规划面积
(公顷)其中:
工业
用地
(公顷)“十二五”新增工业用地(公顷)涉及地域基础设施投入
(亿元)2015年入区企业累计数
(家)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主要建设内容
一、重点提升类(6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示范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机械)制造、日用轻工、建材冶金53601167300寿昌镇、更楼街道和航头镇部分区域1010080园区主干道、青田畈主干道、110KV卜家蓬变、铁路货运站迁建工程、寿昌江和童家溪整治工程、滩下路、机场路、江滨路改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卜家蓬及青田畈区块建设马南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国家级试点基地(拓展区)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电子电器、轻工制造、生物工程1352592220马目、五马洲、南峰10100220建设8公里主次干道、五马洲大桥、110KV马目变及到园区企业专线、五马洲污水厂二期、工业集中供水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白沙—更楼功能区新安江区都市工业集聚区、水产业基地水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28026740新蓬、朱家埠13530有机硅区块三期和水产业基础基础设施主干道、水、电、污管建设,环境绿化提升。更楼区91072540后塘、湖岑畈、黄岙、新市、张家(于合)12825调整相应区块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园区控制性详规,完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10KV更楼变建设。乾潭功能区东部窗口工业主战场、机械制造及五金工具特色园区轻工机械、五金工具、家纺667533133新程村、万龙村、乾一村、陵上新村、沛市村、后山村220090五金工业功能区扩容500亩,城中工业区扩容4392亩。自来水厂主干道延伸工程及绿化和路灯安装;各区内道路工程、绿化、路灯、管网建设。大同功能区西部工业发展大平台碳酸钙、农产品深加工350300120草坪山26050“三横三纵”园区路网建设约6800米,并配套自来水、雨水、污水管网6800米;园区绿化约200亩。大慈岩功能区西南部工业发展主阵地建材、粉末治金、轻工机械630417120湖塘、檀村25030完成园区内道路建设,总长3500米;完成石柱源水厂及供水工程,管网长12公里;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长10公里;完成园区给排水、污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站和排污管道)、通信、燃气、照明、河道改造等等
二、培育开发类(3个)杨村桥功能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区和新兴区机械制造、家纺、水产业33222060绪塘村、上山村、官路村、杨村桥、岭源村、十里埠0.85040建设园区道路2600米、排污管网3000至5000米,防洪坝1000米、桥梁一座。大洋功能区化工产业拓展区精细化工、家纺53014616大洋村、胡店、三河0.253040新建园区道路1000米,路面硬化1500米,自来水、污水管网各500米,路灯安装。航头功能区先进机械制造业基地先进机械制造13711533大店口、彭家0.253027大店口区块2000米道路建设;排污及供水管道延伸,污水处理站建设。
三、一般发展类(7个)梅城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低压电器、家纺150080033顾家、龙溪0.33025征地和平整300亩,道路500米,及排水排污管道500米下涯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碳酸钙、化工、建材、橡胶、低压电器、印刷1501500下涯、乌驹市、春秋村0.350100区内道路、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完善洋溪功能区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研发、文创、农副产品深加工20014720友谊村0.94030农产品园区杆线迁移,自来水工程建设,堤坝建设1000米;新建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道路3650米。三都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钢铁铸造、电器开关、家具家纺、食品加工、伞架加工1331336松口村0.25020园区内水、电、污管网建设、环境绿化提升钦堂功能区碳酸钙产业基地碳酸钙、PVC管材1209010谢田村蒲田村和大溪边0.16015征地和平整150亩,道路300米,石坎800米,排水排污1500米,高压电缆300米李家功能区轻质碳酸钙基地碳酸钙、建材100833上前山0.12018道路硬化600米,排污管道400米,路灯安装,厂区周边环境治理等莲花功能区一般工业集聚点碳酸钙、家纺50503昂畈村、莲花村、戴家村0.1405莲花村功能区内盛华路至莲花溪的道路建设、路灯安装、厂区周边环境治理。合计128015935115731.3973845注:规划范围中的“总规划面积”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是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长远性规划面积,不是指“十二五”期间的规划面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充分认识工业平台空间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改、经发、外经、国土、建设、环保、林业等部门各负其职,做好入区项目立项报批审核和选址引导等各项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防止无序布局。财政负责监督市级财政投入和融资资金,建设、环保、交通、供电负责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乡镇(街道)抓好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工作,凡新建项目一律按照空间布局规划定点选址。
(二)树立全局观念,加快空间布局调整
各乡镇(街道)树立全局观念,探索联动机制,统筹考虑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共享的工业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联合开发建设,减少“散、小”工业区块数量,加速空间布局整体规划调整。既扩大市工业平台总体规模,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又降低工业平台建设成本。
(三)落实扶持政策,保障资源要素供给
制定和完善资金、用地、人才引进、技术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专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保障财力、人力、地力等资源要素供给,支撑工业平台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在节能技改、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土地指标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四)明确准入标准,提高集群产业层次
根据各级各类工业平台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市级各部门与乡镇(街道)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设计关和建设关,集中力量引进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关联度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和大企业。明确入区工业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产业要求及产出效益,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严格禁止引入不符合产业导向及布局要求的项目。不断优化各级各类工业平台的产业结构,提升集群产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