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区产权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提升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打造创新型城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创造和运用体系、保护体系和宣传培训体系为抓手,按照“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计划,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从“促转变、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支撑和引擎作用,着力增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大力提升区域优势地位,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保持全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居全省第一的领先地位,大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产值,使知识产权成为加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和引擎。
到2015年,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创造和运用体系、保护体系、宣传培训体系基本健全,功能完善,作用明显;社会公众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区域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升,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度增加,年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全省首位;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明显增强,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知识产权转化率逐步提高;培育30家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打造国家示范性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集聚区,核心知识产权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人才充足,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和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投入量、产出量、产业化水平居于全省领先地位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能够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示范效应和经济贡献突出。知识产权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充分显现,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产业体系和较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二、具体指标
到2015年,全区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80%,党政干部与中小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90%。拥有一支素质、数量和结构与我区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诉讼案件结案率和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80%。初步建立主导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及平台,区域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实现规范化。建成能够有效促进我区重点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形成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研究咨询、评估、交易等中介服务群。扶持知识产权转化的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提高科技投入倾斜度,理顺投资银行、信托机构、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渠道。全区专利年度申请量突破1200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占全区职务发明的9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在总申请量中的比例超过3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较大增长;专利授权量及实施率有较大提升。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超过500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省著名商标25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5个以上,省名牌产品25个以上,市名牌产品30个以上,市服务业名牌企业15家以上;全区作品版权年度登记量超过50件,其中主要门类作品产出量、软件版权年度登记量和核心版权产业产值有较大提升。区域企业在国内及国际组织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参与率有新突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拥有量、地理标志的申报量有新增长。在企业中普遍形成有较高市场价值的商业秘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增长50%,培育国家示范性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30家,知识产权对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客比重明显增长,知识产权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升。
到2020年,全区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95%,党政干部与中小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100%。拥有一支较强的知识产权管理、研发、中介服务、保护方面的人才队伍。形成运行顺畅、快捷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体系,维权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诉讼案件结案率和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90%。建成主导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预警公共平台,区域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水平和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多功能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大幅度提升企业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能力。知识产权推介、展示、交易等服务功能完善,产学研合作面不断扩大,资本进入知识产权领域的投融资渠道逐步拓宽,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专利年度申请量突破2000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占全区职务发明的9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在总申请量中的比例超过3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较快增长;专利授权量及实施率有稳步提升。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超过1000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0个以上,省著名商标5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10个以上,省名牌产品50个以上,市名牌产品70个以上,市服务业名牌企业30家以上;全区作品版权年度登记量超过100件,其中核心版权产业产值有大幅提升。优势领域的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制定参与率有较大提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拥有量、地理标志的申报量有稳步增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100%,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大幅增长,知识产权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提升。
三、战略重点(“十项重点工程”)
1、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形成协调顺畅的管理体系。
2、完善知识产权政策规章,实现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
3、建立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4、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体系,开辟企业维权绿色通道。
5、实施知识产权优势提升计划,培育50家国家示范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个行业协会、3个中介服务机构。
6、实施商标战略和品牌战略,推动品牌培育和品牌经营。
7、推进版权兴业工程,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优势文化创意示范企业。
8、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基础服务计划,设立基层工作站,帮助中小企业建制度、塑环境、抓创新。
9、建强“区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升服务功能。
10、搭建产学研合作促进平台,助推知识产权产出和产业化。
四、战略措施
一、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
1.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根据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需要,不断充实健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并落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强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职能,加强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协调有序、联动有力、齐抓共管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2.完善知识产权政策规章。制定一套包括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管理服务、激励创造、扶持转化、维权援助的政策措施,实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环境。
3.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依托“区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专利数据库和专利查询检索系统,打造专利、商标、版权、标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信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统计体系,做好各类知识产权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吸引外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区开展业务,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法律服务等业务;加快资本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引导和鼓励投资银行、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信托机构为企业转化专利技术提供投融资服务,引导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建立创业资金,搭建孵化平台,促进企业重点知识产权项目的孵化。按照实施“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工作计划,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1个融知识产权咨询、评估、信息检索、申请、技术分析、战略研究、成果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二、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1.深化全民知识产权教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并落实推进知识产权普及工作计划。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以“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等契机,开展集中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活动,满足各领域、各层面公众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组织有关知识产权专家分行业、分领域深入基层加快宣传普及,重点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定期沟通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区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举措和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提高竞争力的典型事例。创办“区知识产权网站”、办好《创新》刊物,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及时反映知识产权工作动态和成果。落实国家在中小学中开展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教育的工作要求,选定有条件的10所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启蒙教育试点,提高学生对发明创新、自由创意的意识和兴趣,从小树立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
2.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采取自主培养与合作培养、系统培养与分类培养、长期培养与短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区级机关、区域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区委党校和机关干部学法用法课程,重点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实务操作人才和中介服务人才,尽快解决在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咨询、诉讼、专利检索等方面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按照实施“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培训计划,加大企业决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用3年时间,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聘请省内知识产权研究和实务专家,建立“区知识产权专家库”,为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3.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将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对相关单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考核评价依据;在重大项目立项、验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职称评聘等管理工作中,增加技术知识产权评价指标。设立重大专利发明奖,对于获得国家、省、市优势专利奖的企业给予奖励。设立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奖,对于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家、省、市专利评奖,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专利奖励制度。
4.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支持省内外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开展业务。开辟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创新合作途径,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开展产业项目的联合攻关,通过合作创新推进我区的自主创新。不定期与省内外知识产权界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学者互访和短期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引导和支持区域企业主动参与国内的科技、文化、经贸展会及各种交流活动,拓展区域的知识产权创新、技术合作和技术贸易空间。
三、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激发各类知识产权创造活力。注重各类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将各类知识产权申报(登记)纳入政府资助范畴,加大非职务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鼓励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著作权登记、地理标志开发和申请、植物新品种培育和申报,指导和帮助企业提高保护商业秘密的认识和能力。对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一次性给予不低于2万元的资助。对获得美国、日本或欧洲等专利的,每件给予5万元的资助。对以专利技术为支撑、起草和制定待业重大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企业,给予5-10万元的资助。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一奖两酬”制度,加大对发明创造的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其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基础服务计划,设立基层工作站,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业务管理、研发工作、维权援助等实施分类指导和服务,引导中小企业从“外围专利”向“核心专利”、“离散专利”向“组合专利”转变,促进专利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增长。对大型企业实行直通车服务,组织有关专家或机构上门提供知识产权创造的指导及服务,提升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
2.扶持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引导企业将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对具有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和领域进行检索分析,研究竞争对手,确定产业化目标和方向,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制定商标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品牌经营。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推动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以及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创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产业品牌和全国性品牌。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境外商标注册,打造国际品牌。优选条件成熟的10家中小企业,指导和扶持建立专利数据库和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3.发展旅游服务特色品牌。引导区内旅游企业和有关各方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爽爽的”避暑旅游度假休闲产品及相关产业服务品牌的培育,引导和扶持旅游传统工艺品实施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著作权保护和地理标志保护,鼓励旅游企业和组织将知名旅游商标扩展注册为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食品等旅游产品商标,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品牌。贯彻实施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完善旅游服务地方标准,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旅游服务的品牌企业。
4.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选定10至20家基础较好的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优势企业的人才培养、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力度,提升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效益。引导优势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产生、申报、管理、利用、保护的制度和流程,鼓励优势企业在产品立项、研发、生产、销售(进出口)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帮助优势企业建立与本企业技术和产品相关的专利文献数据库,引导其重视专利战略研究,不断拓展研发空间。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拥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增强研发动力,实现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
5.培育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充分挖掘版权资源,大力发展出版业、传媒业、广告业、信息网络业、音像制品业、计算机软件业、文艺创作与表演业等核心版权产业,着力培育创意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印刷、出版、美术、嵌入式软件、网络软件、数据库、游戏、影视音像等优势版权领域,扶持一批优势文化创意骨干版权企业,扶持若干家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版权产业链,形成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版权产业群。采用资助版权登记、扶持版权产业化等办法,鼓励版权创作。通过原始创作、委托创作、合作创作、演绎创作心脏版权贸易、独立许可等方式,加快积累版权资源。
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1.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的推介服务。按照实施“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区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为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推介平台,区政府每年举办一次知识产权研讨及专利推介活动,组织省内知识产权教育、研发、中介服务、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机构和区内企业、专利发明人开展知识产权研讨和专利成果推介,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定期编印区内专利成果推介手册,及时向区内外推介。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国家举办的专利展示交易活动,引导和推荐区内企业进入国内专利技术网上交易市场,加快专利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事业单位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联盟等方式,挖掘和提升知识产权价值。
2.重视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按照实施“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获得各级对参与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扶持,并注重发挥本级财政资金对激励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有效整合和利用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财力资源,对具有同行业技术优势、符合生态产业发展需要、市场前景良好的专利技术转化实行重点扶持,推进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生态产业的形成。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优先采购政策,通过工程设计、预算控制、招标投标等形式,引导和推荐政府采购人员依法优先采购本区知识产权附加值的产品,努力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建立产学研联合推动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高新技术研究和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或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通过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推动专利技术转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携带个人持有的专利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成果来我区兴办科技实业。
4.拓宽专利技术产业化融资渠道。吸引省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信托机构、投资银行等和其他资本进入我区知识产权领域,引导和支持金融和风险投资加大对知识产权实施和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金融服务信息,充分运用市商业银行宏达支行、市建设银行城北支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优惠政策及金融信贷产品,为区内专利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创造融资条件,引导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和支持区内知识产权作价、质押、信托、拍卖,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和转化途径。
五、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由区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区知识产权局牵头,区内各知识产权有关部门共同建立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制度、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及案件线索移送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办案制度、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互通情报信息,凝聚执法力量,构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协作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专利、专利侵权、专利诈骗、商业侵权、侵犯著作权、窃取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2.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依托区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设立“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区内知识产权权益人提供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平台。制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办法,协调争取司法部门的支持,组织实施无偿或低偿法律援助;对经济困难的维权人,给予适当的维权资助;对需要协调相关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办理的案件,及时提供协办促办服务。从而,有效降低知识产权权益人的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益。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牵头,协同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选定一批区内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企业,结成维权援助帮扶对子,开通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援助服务。
3.指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援助服务功能,及时为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指导和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纠纷防御和救助策略等配套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建立本行业的专利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引导企业重视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重点领域和产生的结果做好预警分析,实时监测国内外行业的专利动态变化,提升应对专利纠纷的能力,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准确把握研发方向,避免重复投入,提高研究起点,增强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协会等组织,强化合作与自律,提升中小企业集聚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