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县对台合作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对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及《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贯彻“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决策部署,对接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发挥对台“五缘”优势,用足用活对台政策措施,突出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试,全面推动对台交流合作深入发展。
一、发展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对台交流合作的基本情况
1、台产业合作奠定了较好基础。全县现有台资企业20家,包括工艺陶瓷、卫浴陶瓷、竹塑建材、箱包伞业、运动器材、林木加工、农业开发等。利用“6.18”、“9.8”重大经贸活动,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会,入台开展“走亲访友做生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了年两岸()佛手禅茶高峰会,加强两岸茶业交流与合作。组建了县台协联谊会,抓好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
2、台农业合作积累了良好经验。实施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计划,开展两岸农业合作;成立了县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加强两岸农业交流,规划实施“两个中心、十个产业合作区”,“两岸()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示范基地”被列入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外山乡建立了茶叶、台湾甜柿合作基地;利用举办两岸佛手禅茶高峰会,加强与台湾茶协会的交流对接。
3、台文化交流日趋活跃。随着“三通”的实现,台交流从民间人员往来向文化交流不断拓展,在白鹤拳传统武术、纸织画、南音、摄影、乒乓球、游泳等方面的交流日趋活跃,台往来交流团组达80多个。承办了台“情”摄影展,相继举办了第一、二届白鹤拳文化节,与台湾拳武术总会签订了武术交流合作协议;承接第一、二届论坛活动,360多位台湾武术人士来我县参加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首届旅游论坛,承办了海西生态健康游文化旅游节,80多位台湾旅行商参加对接活动;民俗宗教活动不断,往来交流频繁。
4、对台联络工作不断加强。成立了台民间交流协会,加强与台湾同乡会、中南部民众、台湾新生代的联系,做好联络联谊工作。台民间交流协会访问团多次赴台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南文化节、展会庆典等加强与寓台同乡会、旅台乡亲的恳亲联谊、交流对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台湾南部农会访问团来我县参加两岸佛手禅茶高峰会;桃城镇与台北县三重市签订《关于开展对流加强两地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旅台乡亲热心家乡公益,捐资784.7万元。
5、对台服务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健全县委台湾工作领导组,成立了五个对台工作小组,加强对涉台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挂钩联系台资企业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县台商投诉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和涉台纠纷处理协调协作机制,协调处理台商投诉案件,保障台商合法权益;加强涉台教育宣传,落实涉台优惠政策,优化服务质量。
(二)“十二五”时期对台交流合作环境前瞻
当前,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但两岸固有的矛盾和重大的分歧尚未解决,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从实际情况看,预期未来五年的对台交流合作可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催生两岸“一日生活圈”的形成,使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愈益密切。二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推动两岸经贸关系逐步迈向正常化、制度化,有助于两岸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台产业的紧密对接合作。三是台湾精致农业发达,台农业合作有基础,在自然条件方面与台湾十分相近,为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促进台农业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我县以“多彩山林,旅游”为特色,以发展侨乡生态文化娱乐旅游、温养生康体休闲旅游为重点,打造海西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省优秀旅游强县,可进一步加强台旅游的交流与对接,共推台旅游精品线路;五是伴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不断发展,我县作为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交流合作优势明显,将在推进台两地经济对接合作与文化认同上继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及来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对台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立足我县优势,积极先行先试,持续拓展深化,全面推进台大交流大合作,为建设西岸经济区、推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目标,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着力在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农业、旅游业等领域努力构建两岸合作的紧密区域,推进台产业对接;着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促进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地文化的认同;着力建设两岸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增进两地人民密切交往和情感融合;着力推行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试,推动对台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发展。
(三)主要任务
1、推进台经贸合作。把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发展“六个一”(做好一片叶、做活一颗果、做大一盒药、做精一瓶水、练好一套拳、做强一体游)产业工程,推进台在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生态旅游、精品农业、商贸物流等重要领域的合作发展,努力打造海西绿色生态健康产业重要基地。
(1)突出加强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产业对接。抓好生物医药成果和技术项目的征集、对接等工作;抓紧省生物医药公共服务(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两岸高端生物技术交流与转化平台;采取合作研发、技术转移、吸引资金等方式,加强引进台湾生物医药技术与项目,在传统中医药、保健品方面开展与台湾的交流对接;利用台湾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争取与台湾食品饮料企业对接合作。
(2)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壮大。在财税、用地、用工和融资等方面落实台商投资优惠政策,支持台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与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对台资企业跟踪与服务力度,促进工艺陶瓷、卫浴陶瓷、箱包雨具、运动器材等台资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和品牌创建工作。
(3)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签署为两岸投资贸易带来的自由和便利,请进来走出去,创新招商方式,紧盯台湾100大企业、品牌企业和上市企业,策划一批与台湾产业外移相对接的招商项目,主动对接台湾生物技术、食品饮料、轻纺鞋服、轻工机械、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大台在物流、服务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对接;抓好台商投资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条件;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台商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设立服务台胞台商机构,发挥台资企业协会联谊会及招商代表的作用;利用9.8投洽会和各种台交会,建立与台湾有关同业公会、商会的交流渠道,加强项目对接,力争对台招商引资有较大的突破。
2、提升农业合作。抓好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把发展精品农业作为对台农业合作的重点,不断拓宽对台农业合作领域,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1)加强对台精品农业合作。继续实施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规划,加强与台湾现代农业科技优化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种养加技术设备、优良品种和资金,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建立台精品农业水果苗木种植试验区,引入台湾的优质水果和花卉苗木品种,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应用台湾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对芦柑、佛手茶、枇杷、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加强与台湾茶协会的对接,不断深化与台湾在茶产业及茶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在玉斗、苏坑等乡镇建设好佛手示范基地,打造“佛手”品牌。
(2)促进台农业交流合作与发展。继续抓好“两岸()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柑桔黄龙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合作,巩固台芦柑改进计划成果;吸引台商以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参股、收购的方式投资农业领域;组织参加“农博会”、“茶博会”,“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参与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加大与台湾农民产销班、农会和农业合作社的交流力度。
3、加强旅游对接。借势两岸“三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接两岸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构建海西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1)打响对台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我县优势的旅游资源,规划布局、生成一批台合作开发的旅游项目,在森林休闲旅游、精品农业旅游、特色乡村旅游等项目上先行先试。特别是加快牛姆林生态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提升呈祥雪山—东溪大峡谷、外山云河谷景区品位,打造旅游精品乡;规划建设北溪风景区、小湖洋生态旅游项目;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挖掘白鹤拳、古民居、佛手、老醋等乡土文化和宗教及民间信仰旅游文化资源,形成对台多元文化旅游品牌。
(2)加强对台旅游推介与对接。借鉴文化旅游节经验,创新旅游宣传,加强旅游推介,共同举办绿色生态旅游、武术文化交流等旅游推介活动,拓展台湾客源市场。进一步加强台两地旅行商的交流与对接,共推台旅游精品线路;实施“1+4”旅游发展战略,形成县城旅游接待中心,以及西部森林氧吧休闲娱乐度假区、东部风情小镇和休闲娱乐度假区、中部峡谷探险朝圣疗养度假区和县城周边武术文化温娱乐度假区等四个重点旅游片区,打造“多彩山林,旅游”品牌,建设海西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3)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探索台旅游交流和合作的新方式,建立台旅游合作新平台。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在开发建设、引资融资、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人才交流等方面,拓宽旅游合作领域;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台商台资参与我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运动休闲开发,投建四星级以上酒店以及组建集旅行社、酒店、旅游车队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机构。
4、深化台文化交流。努力形成以白鹤拳等传统文化为主导,常态双向交流为方式,情感融合为目的的对台文化交流新格局。拓展台文化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层次,策划和推动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对台交流项目。
(1)打造白鹤拳传统文化对台交流品牌。发挥白鹤拳的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培育传统文化对台交流品牌;创造条件推动五里街镇大羽村创建台武术交流村,结合规划建设武术大观园设立台传统武术交流中心,构建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发挥拳协会作用,继续举办“白鹤拳文化节”,利用“论坛”和“南文化节”,开展两岸白鹤拳演武、武术文化论坛、拜师学艺等活动;加强与台湾拳协会等武术团体的联系,推动武术团组入岛交流。
(2)拓展文化交流领域。发挥两地语言、文化、民俗、宗教等同宗同源优势,拓宽台在文化、科技、教育、艺术、体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渠道;规划建设余光中文学馆,利用余光中在两岸文学、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宣传,推介;组织参加“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加强与台湾文化产业对接,推动特色文化入岛交流展示;继续拓展纸织画、乒乓球、游泳、南音、摄影、民俗等文体及民间交流活动;切实加强余光中旧居、白鹤拳史馆、狮峰岩佛手茶保护和示范基地等涉台交流展示基地建设;抓好族谱对接工作,加强涉台文物保护,开展宗教和民间信仰交流。
5、密切两岸人员往来。发挥台民间交流协会作用,积极运用岛内同乡会等人脉资源,加强联络联谊,密切人员往来,激发祖地认同,累积民间情感。
(1)推动建立对流。按照“向下沉,向南移”的要求,面向岛内“五中群体”,采取地方对地方、行业对行业、团体对团体、学校对学校、宗亲对宗亲的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流;加强乡镇对接力度,积极推动桃城、五里街和湖洋等乡镇与台湾有关乡镇建立对流,促进招商经贸、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继续加强台民间交流协会、台属联谊会及芦柑、茶叶、白鹤拳、摄影、南音、游泳、旅游等协会与台湾相应协会组织的对口联络交流;推动工青妇、科协、文联等界别,与台湾相应界别开展对流,扩大与台湾中南部交流的覆盖面。
(2)加强台民间社团联络联谊。加强与台北市同乡会的联系,开展两地民俗文化、寻根谒祖、族谱对接、宗祠保护、宗亲联谊等民间交流交往活动,进一步激发旅台乡亲支持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台胞参与侨乡新城、侨创业园建设;利用台北市同乡会轮值“世联”和活动在台湾举办,促进台交流进一步深化;继续发挥金联会的组织优势,加强与金门的联络联谊。
(3)继续做好青少年工作。建立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进一步加强台青少年的交流往来,活跃联谊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凸显同根同源主题,组织开展回乡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文体联谊和访问交流活动;重视加强与新生代的联系,不断培植对台联络工作的新资源和“支撑点”。
6、完善台胞公共服务机制。落实惠台服务,提高台胞台商投诉协调和信访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依法维护台胞台商合法权益,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台胞应急工作形成比较规范的运行机制。
(1)加强惠台公共服务。积极落实惠台政策,在就学、就业、就医、投资、贸易、兴业、融资、招工、旅游、投诉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台胞、台商办实事、办好事,主动帮助台胞、台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良好人文环境。
(2)发挥涉台协调制度作用。逐步完善台商投诉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台商投诉案件;进一步完善涉台纠纷处理协调协作机制,做好涉台纠纷诉讼前的共同化解、审理中的邀请或委托调解、诉讼后的答疑解惑等工作;建立台胞台商法律援助和法律顾问服务制度,完善涉台纠纷多元调处机制,为台交流合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本着“协调好、服务好、联络好”原则,帮助台胞台属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来信来访工作,严格依法维护台胞台商台属的合法权益。完善工作预案,加强防范,妥善应对和处理涉台突发事件,加强与各应急工作部门的联系沟通,切实维护台胞台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把加强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纳入各部门、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紧抓好。县委台湾工作领导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县五个对台工作小组要切实负起牵头抓落实责任,明确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支持对台工作,对重大项目、重要活动,要提供有力的人员和物质保障。要加强督促检查,促进专项规划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载体建设,构筑对接平台。
要进一步构筑台商投资创业基地、招商经贸、农业科技交流、旅游推介对接、文化交流、科教交流、社团民间交流、青少年交流、宣传互动、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载体平台建设,为大交流、大对接和大合作创造更好条件。要以亲情、乡情和友情为纽带,加强文化交流、社团联谊和民间往来,扎实做好对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各项工作。
(三)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交流合作。
形成县委台湾工作领导组领导、五个对台工作小组牵头组织和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各部门、各乡镇要广泛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主动做好对台工作;台办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管理、协调”的作用,涉台协会组织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对台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对重大、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组织涉台交流活动和邀请台湾重要人士来要加强请示。
(四)扩大对台宣传,营造对接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扩大宣传造势,着力营造交流合作的舆论环境。发挥对台宣传载体的作用,积极创新对台网络宣传的形式和渠道,在宣传重点对象上突出台湾基层民众和台湾南部民众;在方法上突出入岛宣传,加强与台湾媒体的互动,邀请台湾主流媒体来我县采访,借助新闻媒体及乡会和联谊会活动,稳妥有序地开展对台宣传。
(五)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要把对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宣传教育、组织协调、责任分解、督促检查等工作机制,加强五个对台工作小组的沟通联系、交流会商和协调配合,推动协调协作,共同做好对台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要为对台工作干部学习深造、交流锻炼和日常工作创造条件。涉台干部要加强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台湾情况的学习与研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甘于奉献,积极有为,努力在实践中先行先试,投身于我县跨越发展,服务于海西建设,忠诚于祖国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