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区科技发展安排规划范文

市区科技发展安排规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区科技发展安排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区科技发展安排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实现新一轮跃升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根据《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区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努力下,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完成提出的规划任务,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为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科技进步工作成效显著。期间,我区连续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工作考核,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实现了“四连冠”;被省科协授予“省科普先进区”,实现了“三连冠”。

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强化农村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农村科技型企业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打造星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及技术综合示范和交流合作平台,较大幅度地提升我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区主要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一批成套技术和设备,转化应用一批成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科技贡献率较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和示范区域建设成效显著。建设马甲镇、河市镇等2个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马甲镇彭殊村、前垵村和河市镇南塘村、厝斗村等4个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以及20个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户;新建3家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市级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新建4家市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基地;建立远程科技培训示范点7个,累计完成科技培训20万人次;建立了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家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5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示范基地,确定了5家区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重点支持阳光国际等20家农业科技示范企业,实施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级区域重大科技项目1项,省级星火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级重点科技项目8项,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4项,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6项。支持阳光国际集团组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度,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以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安园为载体,主动承接市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辐射和示范,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大力扶持技术密集型企业,培植通讯电子、医药化工、生物环保等新兴行业,开展电子通信、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工艺、新型电源、涂料等新技术产品的研发,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新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组织实施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24项,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

4、科技成果管理取得较大突破。全区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9个,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6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0个,投入本级科技三项费用达1200多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我区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管理,组织开展项目评审鉴定工作,有18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17个。

尽管我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创新型城区建设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科技创新投入虽逐年增加但力度仍显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日益增长的需求;重规模扩大轻科技含量提升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仍须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有待健全完善;创新人才相对匮乏,人才集聚度低,具备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短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特别是发明专利占比仍然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还不快,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有待进一步加大应用和创新的力度。这些制约我区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亟需在“十二五”期间有针对性地重点攻坚,以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

(二)发展形势

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为我区科技发展迎来历史机遇。

1、自主创新战略确立科技优先发展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优先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根据目前我区经济发展形势,确立科技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形成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全力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已经成为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2、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创新步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危机标本兼治的重要措施;当前,面对省内外一些城市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力量,抢占转型先机的新一轮发展竞争浪潮,要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紧盯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潮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引领作用,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才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3、海西发展机遇扩大科技创新作为空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赋予先行先试政策,为加快集聚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生效为我区进一步发挥“五缘”优势,推进台科技、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们必须立足我区创新资源、区域优势、产业特点等特色优势,增强创新系统和资源要素的联动效应,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对外、对台科技交流合作为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进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与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整体

与局部的关系,统筹产业特色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三次产业科技发展重点,加强整合集成,实现重点突破。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导向作用,加大对科技工作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协作攻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企业科技创新、广大农民技术推广运用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坚持引进应用与自主创新并举,以引进创新为主,把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再创研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坚持招才引智与普及推广。坚持把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高学识、高技术的科技人才相结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科普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宣传培训工作体系与格局,大力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提升全社会的科技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发展总体布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市前列,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区。

——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经费投入的年增长速度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5%以上。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R&D经费)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并大力发展环保、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品。到2015年,实施科技项目200项,通过省新产品鉴定4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

——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全区50%以上规模企业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构建1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10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专利水平与层次实现新的提升。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到2015年,8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培训普及率达80%以上,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12%、1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省、市专利(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6家。

——合理配置科技人力资源要素。提高科技人力资源在实施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科技人力资源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到2015年,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1.5万人左右,按高、中、初的比例为9:38:53。

——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推广网络。培育科技型特色支柱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到2015年,建立1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40项。

——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创建和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8万人次,全民科技创新意识有较大提高。加大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2015年区级财政对科普经费达到人均1.5元。

四、发展任务

(一)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引进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支持开发核心关键技术,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外引内联和产学研结合,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开发机械机电、精密五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5类高新技术产品。以铁拓机械、凹凸机械、众志金刚石、琪祥电子、科奥生物、信和涂料等成长型企业为重点,加大培植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1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跟踪国内外同行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和我区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推动传统行业和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促进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重点改造五金机电、纺织树脂等传统产业。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环保与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使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区的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的平台上长足发展。

3、积极实施高新技术项目。做好项目对接,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区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集中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不断壮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全区将重点组织实施生物医药、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200个高新技术项目。

4、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的原则,把握项目、企业、基地三个关键环节,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引导我区民营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创建科技型民营企业。到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新增省、市专利(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6家。

(二)现代农业科技领域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重点开展信息、网络、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再创新,突出引进和培育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开展保健栽培、健康养殖、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社会培养出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重点开发应用一批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共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河市田格里拉、双阳花鸟市场等为龙头,着力发展农家乐、科普、观光等休闲农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1、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改良技术。引进和推广优势、特色农作物,林果、畜禽、水产新品种,加强新品种选育,加快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与品种更新速度。

2、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建立花卉、蔬菜、林果、中草药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节肥、节能技术,推行中低产田改良技术。

3、畜禽现代饲养管理技术。加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引进推广,保护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加强畜禽疫病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畜牧业养殖小区。

4、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加快花卉、蔬菜、畜禽等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保鲜、贮运技术引进与推广,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开发优质名牌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5、探索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推广工作,促进生产技术集成化、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使我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组建完成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主要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建立健全我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一支拥有30名科技特派员的高素质团队,服务30家企业;建设10个市、区级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实施10个重点科技项目,培育壮大5个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社;培育50名农民技术员,完成各类科技骨干培训1000人次。

(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激活科技要素,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每个重点骨干企业挂靠1所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研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不断推出科研开发成果,提高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能力。新增10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构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推广应用平台,以科技咨询与评估、技术市场为主体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以银行融资、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建立完善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和完善各类科技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支持和鼓励创新发明,完善资助办法,加快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社会发展事业领域

1、环境与资源保护。重点抓好一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工程建设。在农业方面,抓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做好大气、土壤和环境监测,采用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开发,提高农业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工业方面,通过加快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企业“三废”的循环使用,推动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2、医药卫生计划生育。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攻克疑难病的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防治技术。加强公共卫生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抵御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加强医疗保健、卫生常识的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健身防病意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3、其它方面。加强教育、文化、体育、公安、交通、邮电、社会安全、劳动保护、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科技工作。继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认真抓好防震减灾工作,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全区防震减灾水平。加快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科技信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我区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优化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制度,把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列入干部任期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从项目、资金的微观管理,转向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的宏观管理,着力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问题。按照科研工作规律和市场竞争要求,推动科技资源优化整合,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分配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倾斜。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依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科技工作基础。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一要采取办好职业技术学校、与高校联合培训、派出深造等办法,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二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课题攻关、知识入股、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灵活有效的方式,吸引区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区献智出力。三要建立和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和“能多能少”的分配制度,推行科技人员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主要科技人员年薪制以及股权、期权奖励等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科技人员培训进修、子女入学就业、医疗保险等提供优惠和服务,努力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3、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一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将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吸收转化科技成果。二要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横向科技协作联合,积极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园、中试基地等科研生产联合体,继续发挥“农科教”、“产学研”等各种科技经济联合体的作用。三要充分发挥本区及外地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领办镇村企业,培育和创建一批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搞好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专利申请、技术合同仲裁等社会化技术服务,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基本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

4、创新投融资机制,切实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一要发挥好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区科技、财政、发改、经贸、环保等部门要全力争取上级项目经费支持,切实把准资金投向,精心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行重点投入,集中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督促项目单位的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要发挥好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8%以上;企业的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40%以上。三要发挥好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各金融机构要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为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

5、落实行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完善全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科技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全民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新机制;加强科普阵地和科普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科普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努力向公众广泛传播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知识,让公众的生产、生活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起来。要结合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重要对象,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加强对广大职工的科学知识培训,搞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为载体,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切实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