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区教育业工作规划范文

市区教育业工作规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区教育业工作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区教育业工作规划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促进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发展规划。本《规划》基期为年,规划期为—2015年。

一、发展基础

期间,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性发展,“双高普九”目标如期实现,十中、十一中分别通过省一级、三级达标验收。具体如下:

1、普及程度。全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6.8%,幼儿入园率达89.6%,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达97.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3.4%。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或超过专项规划目标。

2、教育投入。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制范围,从2008年起正式按年度编制农村中小学预算。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目标。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等各项资金全部纳入预算,按时拨付到位。期间,区财政教育拨款12.31亿元(含区级配套资金7434万元),其中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资金17309.54万元(含区级配套资金4494.57万元)。兑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和医社保补助经费等政策性福利待遇,教师工资实现与市内兄弟县区同工同酬。全面完成6656.86万元农村“普九”债务化解任务。发动民间资金捐资3193.96万元用于办学。

3、办学条件。大力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期间,全区共投入资金15094万元,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3个,新增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危房改造项目14个,改造校舍面积1.72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项目72个,改造校舍面积10.82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条件装备工作,投入资金2194.7万元,为农村中小学添置课桌椅、电脑、图书及教学仪器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农村远程技术教育工程,配备了农村远程教育技术设施,强化“堂堂用”意识,最大限度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努力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撤并小学(教学点)12个,成立了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审批设立民办幼儿园15所,改制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小学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4、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教师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进修,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83.2%,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1.8%。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全区现有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988人,占中小学专任教师15%以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登记制度,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深入开展教师支教挂教和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新编制标准,公开招聘补充中小学教师职工359人。

5、素质教育。坚持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定实施《区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建立兼职教育督导员队伍,不断规范学校治校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小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学常规和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检查,积极推进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中小学教育研究与管理季度研讨制度,大力实施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开展办学特色创建活动,坚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根本,要求每所学校深挖学校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全区确定办学特色创建区级示范学校72所,十一中地震科普、土头中学手工制作、东峤上塘小学小公民道德建设等创建项目已初显成效。

以来,我区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还不相适应;学前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素质教育实施工作还需要做得更实、更细、更具体、更到位;名师数量偏少;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育投入总体不足;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

二、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区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跨越发展、实现引领、新城崛起”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我区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实现“教育强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各类教育总量基本满足需求,在规模、速度、效益、质量上实现协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优质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学习型社会初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1、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建立以“区为主统筹建设,乡镇依法管理”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区财政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到2015年,规划新建幼儿园32所,扩建幼儿园4所,迁建幼儿园1所,整合附设园54所,实现“100%的乡镇、街道建成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基本满足3~5周岁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4%。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切实做到幼儿园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园,或由教育部门通过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推进幼儿园办园标准化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2所,建成办学水平较高的区实验幼儿园,“入好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重视0~3周岁婴幼儿教育,建立健全早教指导服务网络。

2、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加大幼儿教师补充力度,逐步缓解幼儿园教师紧缺状况,规范幼儿园园长任职条件,全面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辐射作用,充实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力量,建立片区教研网络,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强化政府职责,明确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完善控辍保学报告制度、监测制度,落实“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督促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义务教育待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重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到2015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全部按时入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

2、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中小学校舍建设,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城区学校扩容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学校有符合办学规模要求的教学用房,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活动空间和场所,保证寄宿生在校的基本生活条件。加快实验室、图书馆(室)、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体育卫生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保证实验和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至2015年,实现全区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本标准,让每一位适龄儿童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

3、促进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城镇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组织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学点)之间合理流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各级各类评先表彰给予农村学校适当倾斜,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改善住宿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任教。

4、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提高中小学管理水平,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新秩序。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列入综合督导内容,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常规督导和随机督导的重点。继续扎实开展办学特色创建活动,学校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初步形成办学特色。建立城区“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探索研究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

1、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布局结构,普通高中向城区和中心集镇集中办学。根据高中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城镇化建设进程,控制高中新布点,转轨个别规模小、质量低、效应差的薄弱高中,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普通高中建设,到2015年,全区优质高中比例达到75%,在优质高中就读的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85%左右,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建成省二级达标高中1所、三级达标高中2所。

2、推进普通高中有特色发展。坚持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相结合,鼓励普通高中走内涵发展道路,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开设职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逐步建立完善高中办学水平评估办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总结和推广高中特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在特色办学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到2015年,十中、十一中、大丘中学建成3个特色发展项目。

(四)职业教育突破发展

1、加快区级职教中心标准化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整合笏石职业中学和丙仑中学职业办学资源创建区职业技术学校,到2015年建成区职教中心办学主体校,实现区职教中心的标准化建设,辐射其他职业学校和乡镇文技校。加快东庄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园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所。至2015年,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

2、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积极组织动员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和农民工、退役士兵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拓宽职业学校生源渠道。加大校企联办力度,重点培养木材加工、珠宝、石化、水产养殖等我区急需人才,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落实中职学校助学制度,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工作。

(五)特殊教育同步发展

1、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在巩固普及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15年,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基本接受义务教育。扩大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到2015年,学生达70人。探索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

2、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落实省定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教教师津贴,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长,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3年,区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加强特殊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区教师进修学校配备专、兼职特殊教育研究人员,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综合研究。

(六)民办教育有序发展

积极促进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以多种投入方式,形成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形式,建立公办、民办学校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力争到2015年,新增民办完中1所,民办中职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10所,1所民办高中建成省三级达标中学。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实行对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教学、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民办学校联合执法机制,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坚决打击无证办学行为。

(七)终身教育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终身教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室和自学考试等平台的作用,提供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形式。继续开展扫盲教育,到2015年,成人文盲率降低到6%以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左右,初步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年初预算以及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把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渠道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征收,并全额投入教育。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比例计提教育资金,足额投入教育设施建设。学校收取预算外资金足额回拨。妥善处置闲置校舍,盘活国有资产,其收益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全额用于发展教育。

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学生数和不低于省定基准定额标准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核拨公用经费,在核定的公用经费总量内,向农村薄弱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倾斜,提升中小学校经费保障能力。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它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投入机制,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以及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它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机制,落实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的要求。完善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配置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在坚持教育财政主渠道投入的前提下,广泛发动和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办(助)学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同时,科学管理教育经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健全固定资产和预算管理制度,依法理财,加强学校内部稽核。

(二)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1、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以区为主”教师管理体制,公办学校教职工实行“区管校用”,2013年起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健全教师准入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组织参加全省统一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认定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落实各级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学科建设,重点补充学前教育和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2012年底前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基本配备到位。推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和全员聘用制,健全教师转岗任教机制,引导富余学科教师转岗担任其他工作。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与工作实绩紧密联系、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学校分配制度。定期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优教师。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设立奖教基金,加大奖教力度,吸引优人才立根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培训机构专项经费预算制度,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培训方式。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强化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研功能以及在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全员培训,到2012年对农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强化校本培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聘请名校长、名师授课,异地办班培训,实地学习考察,拓宽教师视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强化区级、教研学片(中心小学)、学校(学片)、教研组(基层小学)四级教研网络建设,营造全员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研修水平。坚持学用一致的原则,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2015年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85%左右;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提升。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选拔培养一批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骨干校长,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培养2—4名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名师、名校长。到2015年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20%以上。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60%以上。

3、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师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聘用)、评优评先的首要依据,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三)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建设

1、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把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与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推进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至2013年,全面完成重建15.61万平方米、加固26.27万平方米。切实加大校舍安全工程投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筹措资金。加强对校安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建立以区为主的招投标制度、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及专项审计制度。进一步落实校舍安全工程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快项目立项和各项审批进度,提高审批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健全责任机制,实行“直接责任人终身负责制”,落实“质量问责制”,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评估有管护”。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隔离教学区和施工区,坚决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校舍安全工程信息建设,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排查鉴定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进一步加快校舍档案室的规范化建设。

2、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造条件开展活动,发现、培养学生的特长,加强体育、艺术和科普教育,继续开展办学特色创建活动,提升全区学校办学水平。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和方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观摩研讨、送教下乡、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大力开展片区教研、集体备课等工作,开展小课题研究,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论坛,加大对农村课改工作的扶持与指导。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区、校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完善生源学业起点水平普查和学年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健全学困生转化工作制度,继续开展小学阶段素质检测和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效果随机检测评价活动。

3、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科学测算新增城市居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结合校安工程,合理布局,推进城区和乡镇中心学校扩容建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及人口流动的发展需求。“十二五”期间,改扩建城区3所中学、4所小学,规划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在稳定城区教育资源存量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扩容,新增学位满足就学需求,消除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

4、实施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把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延伸辐射至行政村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及教师资源等,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15年,建成区实验幼儿园,全区7个乡镇建有独立设置的中心幼儿园,每个行政村建有1所幼儿园或在小学(教学点)附设学前班(幼儿班)。

(四)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党委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

2、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青年教师、优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3、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法律的宣传学习力度,将全社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教育法律的宣传与实施,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加强学生普法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积极开展教育执法检查,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教育政务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让公众对教育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全面实施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继续开展中小学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性随即督导,严格落实问责制。

4、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和完善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学校、绿色校园和“平安先行学校”活动,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消除和化解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加强校园网络引导、监控和管理工作,巩固和夯实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长效机制,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学校综合防灾能力,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和演练,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