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一)促进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化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职能,加快城乡教育统筹,使得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发达、教育机会更加充分,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二)优质育人。坚持育人为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人才强教,着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革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着力推进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积极创教育体制、工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
(四)统筹协调。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
三、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三均衡一优化”,即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管理。
(二)工作任务
1.学校建设标准化。通过实施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工程,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为全县15所学校修建音乐教室及准备室26间,共1820平方米;科学教室及准备室17间,共1581平方米;美术教室13间,共1300平方米;计算机教室及准备室8间,共70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及准备室12间,共1320平方米;远程教育教室13间,共845平方米;图书室9间,共1197平方米;卫生保健室13间,共390平方米;传达值班室5间,共165平方米;学生宿舍共14406平方米;食堂共2947平方米;开水房13间,共169平方米;浴室13间,共351平方米;教职工厕所共13个,共169平方米;学生厕所1个,85平方米。共计建筑面积27445平方米。(具体需求情况见附表1、2)
2.教育装备现代化。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均衡配置仪器设备、图书等公共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全县17所中小学配备计算机2298台,图书226101册,电子图书22套,体育器材18套,音乐器材18套,美术器材18套,实验仪器设备18套,卫生设备18套,劳动设备18套。共计人民币1469万元。(具体需求情况见附表3)
3.教师队伍专业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进一步创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一线服务。继续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每五年一个周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以农村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为重点,培训覆盖全县农村骨干教师。实施教师培训项目,对40岁以下的民族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双语培训。实施天水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支教”和“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教师)。探索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使农村教师享受公平优质的教师教育,促进城乡教师教育协同并进、均衡发展。三年共需招聘专任教师153人,卫生技术人员15人。到2014年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100%,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化程度达86%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化程度达70%以上。
4.学校管理规范化。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强化安全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5.教育质量优质化。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
(三)工作步骤
1.2012年完成县一小、县三小、县一中、县中、东城中心学校、中心学校、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任务。
2.2013年完成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博斯坦中心学校、大石头寄宿制学校、白杨河中心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任务。
3.2014年完成学校、武警春蕾学校、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任务。
4.2012年需招聘教师8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人;2013年招聘教师4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人;2014年招聘教师3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人。
四、工作要求
(一)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于2014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全部按照标准配备,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2.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加固改造工程。认真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制定加固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到2015年,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任务,提高中小学校舍抗震及综合防灾能力。
3.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15年,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城域网接入。推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室、中小学双语教育“班班通”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及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的监督和评议。同时,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组织开展教师技能大赛,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配齐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按标准逐步配齐教师,并通过建立核增编制、调配、流动等机制,优先补充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适当增加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逐步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绩效工资水平。
3.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流动机制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确定一定比例的城乡校长、骨干教师进行定期交流,均衡师资,实现城乡教师捆绑式发展。
4.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制定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力争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支名师和名校长队伍。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培训,五年内对全县教师轮训一遍。通过组织“名师讲学团”“送课下乡”、“送培到校”等活动,定期到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教研和培训工作,加强与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间的交流,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薄弱学校教师快速成长。
5.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强校本研修,开展“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建立导向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创,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完善教师交流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各科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并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
(三)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1.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倡导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理念,完善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增强学校管理能力。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完善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对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延伸,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同时强化县直学校与农牧区学校的对口支援,提高农牧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2012年起全县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
3.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不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义务教育学校要按政策规定招生,不得进行选拔性招生,不得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课,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
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确保减负实效。
5.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水平,实现“班班通、堂堂用”,拓展义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距离。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创。
6.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双语教育。要因地制宜在将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要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的方针,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育队伍。要坚持把大力推进双语教育作为突破口,把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与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厅转发的《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政办发[]62号)的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后的教育服务和管理。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积极实施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在校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3.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主动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使他们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4.完善学生帮扶制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关爱、帮助、转化品行有缺点的学生,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开除未成年学生,努力消除辍学现象。2012年起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要力争达到100%。
5.推进义务教育过程的公平。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辅导措施,努力使这些学生学有所获、思有所进、能有所长。对于基础较好、潜能较大的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创造既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又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贯彻国家、区、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人事、编制、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资源监督、审计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加强联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制定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要结合本县的实际,认真制定推进规划,明确本县域、分阶段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线路图,确保本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三)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三个增长”。按照规定征足、管好、用好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义务教育,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四)开展督导评估。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通报制度,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县政府奖惩的主要依据和对其有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或者有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定行为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