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展产业集群发展工作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会展业范围的界定
会展活动在国际上主要有两个含义:(1)狭义的会展定义,认为会展是会议和展览的综合。在欧洲被称为C&E或者M&E。(2)广义的会展定义,就是通常说所的MICE(包括会晤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travel、会议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
会展产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展活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贸易达成,并利用会展业的扩散效应促进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广告业等其他行业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一般涵盖四个层面的产业类型:核心行业、延伸行业、辅助行业与支持组织;按有关分析研究的一般看法,我国现有会展产业构成主要包括
核心行业: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会展展览设计和搭建公司;
延伸行业:会展策划、会展广告、会展物流、新闻出版;
辅助行业:会展社会服务业、公共公司、行销整合公司、媒体制造业、会展设备业等;
支持组织:旅游业、运输业、餐饮、会展信息、会展咨询等会展服务的周边厂家。
在本规划中,我们采取了广义的会展定义。我们认为会展产业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综合,其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围绕一定的特定主题,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性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活动;其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大中型会议、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庙会活动等。由于奖励旅游和体育赛事、演艺的特殊性质,同时考虑到区和市的实际,为使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延续性,本规划所探讨的主要集中在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等方面。
二、区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我区作为市中心城区,会展业在全市会展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承载着会展业的角色作用;可以说会展业的发展史,就是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年以来,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标志,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石材展等一批与本地产业紧密相关的展会应运而生,蓄势成长、展览的规模和数量连年增长,显示强劲的发展势头(详见附件一)。另一方面,近年来,等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商协会及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把各种工作会议、研讨会、订货会放到召开。年,在我区辖区内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68场,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外来会议1316场,参加会议总人数达23.1万人次。
(二)龙头企业
截止年底,我区涉及会展业务的公司有111家,总收入2.3亿元。按照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会展业前5名的企业是:励诚会展有限公司,2553.6万元;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2252.6万元;契合展览服务有限公司,2064.3万元;市凤凰创意发展服务有限公司,1341.6万元;兴华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1219.1万元。此外,会展中心场租收入近1亿元。
(三)发展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是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商务营运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区是市的政治、经济、商贸、金融、文化、教育的中心,辖区内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设施齐备,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相对密集,是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随着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深化及两岸“大三通”的全面启动,会展业与台湾互补合作空间巨大,完全可以在新一轮发展中“水涨船高”。同样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关系,我市与港澳及东南亚也有着长期的经贸往来。
2.旅游资源优势。是我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拥有“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具有旅游度假、举办会展的良好城市环境。区集中了全市绝大多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资源的聚集地,接待功能齐全,旅游环境渐趋完善。
3.交通港口及通讯优势。是全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口岸、航空港和海港口岸、国际邮轮主要口岸,与港澳、东南亚、东亚的主要城市都有直接通航,空港海港的吞吐量名列前茅,铁路、高速公路发达,交通便利。同时,口岸具有外国人就地办理特区旅游签证或访问签证和台胞落地签证等较为宽松的出入境政策。信息港建设已初步完成,是国内首个3G无线城市。
4.经济实力及产业优势。在全国同类型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中的经济排位靠前;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光电、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商贸、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商务营运中心、区域性总部经济中心初步显现。
5.城区服务聚集优势。区正在着力增强城区辐射力和集聚力;辖区内会展专业队伍呈现多方位、多层次相结合的格局,已建立了一套包括招展、组展、展览工程、展场租赁、会议管理等在内的会展服务体系,可以为重大会展节庆活动提供完善、高效的综合协调保障。理工学院会展专业是省内唯一的本科会展专业,国际会展职业学院是全国最早的会展专业院校,可为会展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6.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优势。目前,我市拥有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人民会堂等15多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会展设施。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会展设施之一;作为传统旅游城市和沿海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拥有69家星级酒店,可以为会展活动的举办提供完善的条件。其中90%以上的展览面积和酒店在我区辖区内(详见附件二)
7、经验保障及政策优势。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成功举办了“台交会”、“投洽会”、“中加论坛”、“国际马拉松”、“全国帆船冠军赛”等大型活动,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城市综合保障能力强。年市制订了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扶持政策和办展机制。区于年在省率先出台了12条扶持高端服务业的措施,加大对11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高端旅游、品牌会展在内的扶持力度。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城市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限制了展览业发展的空间。虽然我市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产业门类分布较广,但产业集群较小,支撑展览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同时我市地处东南一隅,远离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中心,铁路、公路等内陆交通网络还不够顺畅,对内陆地区的产业带动性不足,对内经济辐射能力较弱。
2.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会展资源匮乏。工业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尚未完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弱,信息、咨询、会计、律师等中介服务的比重较低,造成了与会展业相关的服务中介力量严重不足;同时,会展专业人才和机构,尤其是高端会展专业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了会展组织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会展的国际化、社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足。从展览上看,总体规模小,品牌会展少,展览公司的整体实力不足,市场化程度较低。现有办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难以承办大型会展活动。从会议上看,起步晚,知名度不高,比较少有大型国际性、专业性会议在(我区)举行。节庆活动零散,缺乏整合性发展,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较小。
4.城市知名度不高,缺乏与国际会展市场的互动。我市目前还没有策划组织面向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城市整体宣传推介;目的地营销工作、城区营销等都只是处于初始的阶段。城区国际知名度不高,缺乏有针对性的会议展览市场开拓。
5.周边地区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政府也开始重视会展业的集群效应,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会展软硬环境;同时,市内各区对于会展业的定位、客源市场同化明显,竞争日益激烈。
6.会展发展规划与管理不到位。长久以来,我市的会展业由市级统一管理,区一级会展发展情况归入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中,因此无法对全区会展产业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完整的统计,管理和规划上存在一定难度。
7.行业协作联动力度不够。行业间的各相关企业特别是与会展活动举办有关的航空公司、会展场馆单位、宾馆饭店、景区(点)和旅行社业之间无法在会展活动的招徕、承办中形成合力、发挥出整体联动效应。
三、区会展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为指导,以打造“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消费购物中心、商务营运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为目标,以适度优先发展会展业作为我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点,以更准确的定位、更高的起点和更可行的目标,更强的执行力度,突出“”优势和特色,先行先试,适度超前,培育和完善会展服务产业链,不断拓展会展业发展的空间和规模,巩固并优化我区重要会展名城区和商务旅游会展中心的优势地位。
(二)基本原则
立足,服务周边,链接东岸,面向世界,突出“国际性、涉台性、消费性、商务性”特色,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为目标集约经营,以“品牌项目”加速会展市场培育,做大会议业,做强展览业。同时通过办展办会,宣传企业、宣传、宣传,引导投资,宣传企业产品,促进产品销售,使企业之间建立经济关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努力营造发展会展业的良好氛围,带动人气、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推动区经济快步发展。
(三)发展重点
1.会议业以申办招揽国际性会议、大型国内会议为主,自主培育举办为辅,以奖励旅游和国际性会议为重点;展览业以自主培育专业展览为主,招揽引进为辅,尽量扩大国际性和对台性的展览会规模,适度举办对内消费类的展览展销,以扩大内需。
2.积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细化旅游市场,加强会展旅游产品促销和开发力度,完善会展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会展和旅游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强化会展和旅游、文化、商贸、体育等产业的互动,形成完善的有机集成体系。
3.充分利用我区现有会展平台,发展会展业。一是充分利用市里组织举办的各种会展活动,组织企业参与,扩大企业及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参展人员,尽量在区完成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二是充分利用市会展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等设施,争取市政府的支持。积极引进全国性专业展,如糖、烟、酒类,副食品类、鞋类、体育用品类,医疗器械等。
4.充分利用我区总部经济资源优势,依托总部企业龙头及优势产业的带动效应,摸清现有总部企业每年办展办会需求,引导鼓励我区总部企业在我区举办各种产品订货会,展销会、研讨会、企业高层年会等活动,支持产业的各种行业会议、技术会议和培训会等。
四、区会展业发展目标
(一)规划期限
区会展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期限分近、中、远三期
(二)发展具体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年底,全区举办展览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30.8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0.98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21.6亿元。
2.中期发展目标:2013年底,全区举办展览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37.28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4.53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28.8亿元。
3.远期发展目标:2015年底,全区举办展览总面积达70.4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45.12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9.22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40亿元。
——争取在区定点举办的大型会展与节庆活动25个以上,其中全国性或国际性大型展会10个以上。
——争取举办全国性重大商务会议或国际专业会议10个以上,会议场次和与会者数量平均增加15%以上。
——争取会议收入占主要酒店、宾馆收入的比例提高25%。
(三)总体布局
以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大学及各星级酒店为基础,加大功能整合,做好规划提升,错位发展。不断完善这些区域在商务、通讯、展示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按照会展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对这些区域在宾馆、会议中心、商务楼、餐饮以及相关休闲娱乐业态等商务配套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规划引导。
1.会展中心区形成大型国际性综合会展集中区;
2.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区形成文化艺术展览、群众性互动性节庆活动集中区;
3.北路——轮渡——大学形成学术性、商务型会议集中带;
4.推进中山、富山、会展商圈的建设,使之成为商贸型展销活动的主要区域。
五、政策举措
根据区会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在政府机制、项目培育、人才引进、配套设施、产业链打造等层面开展工作:
(一)协调领导,优化环境造氛围
1.加强组织领导。参照市政府鼓励会展业的组织体制,成立区发展会展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促进会展产业的发展,包括会展集中区周边配套规划和土地控制、产业政策制定、会展业中长期行动计划拟定;同时完善与市级重大会展活动对接制度,专人对接市里重大会展项目,建立大型会展专题会议制度,对我市重大会展活动的保障、配合进行统一部署。
2.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在参照《市鼓励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适用管理办法》奖励标准基础上来制定操作性强、有力度的扶持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新引进的会展项目、会展企业,新培育的会展品牌项目、企业、个人的扶持奖励,特别是大型国际国内展会和国际性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专项资金和配套支持,与市里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局面。
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辖区内所有可提供会展服务的酒店、旅行社等场所的建设管理,完善各种硬件设施;继续发挥现有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展酒店等专业场所作用,加大对其他大型文体场所、酒店的开发利用,作为举办小型会议、展览的重要补充;鼓励星级酒店对展览设施特别是会议设施的配备和升级,为我区会议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协助市政府加强会展集聚区业态配套研究和建设,加大会展商务区(含观音山商务区)的建设,如餐饮、娱乐、停车泊位、交通等与旅游、会展相关的配套。
4.完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1)建立会展统计指标和评估体系,加强会展业的统计和分析;将统计指标纳入区经济社会年鉴中,为品牌展会的培育、扩大宣传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政策、加强领导提供依据。(2)探索建立会展旅游商标注册、品牌认证体系、安全保障机制、评价会展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会展行业统计标准体系以及会展项目后置管理社会化的分工责任主体,规范市场运作管理规范和竞争秩序。(3)研究出台会展服务业集聚区域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会展相关配套企业(广告、公关、搭建、物流、咨询等)入驻,形成集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5.强化社会参与,提升会展人文环境。把会展活动作为节事来办,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增加居民和群众对会展事件的关注和支持,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同时,通过“好客运动”、“志愿者活动”的形式,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培育良好的好客环境,从而全面提升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明确定位,差异发展求特色
1.大力发展国际性会议业。加强会议经济研究,建立完善制定发展会议经济的扶持政策、优惠措施及扶持体系;加强与国际会议组织和商务会议公司的沟通联系,申办、合办或自办国际性专业会议、商务会议,比如论坛、奖励会议、采购会议、产品推介会等,尤其是争取和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国际协会联盟(UIA)等国际会议组织机构建立联系,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落户我区。展览会期间,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策划举办相关的配套会议,带动会议业的专业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2.加强对接台湾会展业。一是加强现有展览的合作,重点加强“台交会”、“旅博会”、“文博会”、“图书展”、“食博会”、“汽博会”等现有项目合作办展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和台湾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广泛邀请参与“游艇展”、“素食养生展”等新展会的主办或协办,打造会展和相关产业合作的平台。二是利用大陆广阔市场和地缘优势及良好办展办会环境,争取和台湾相关机构合作举办新的展览或承接台湾品牌展会,吸引大企业来我区举办年会、论坛等会议活动。三是从更高层面上,加强与台湾展会的深层对接(-年仅台北国际专业展就有39个),充分挖掘和共享两岸会展资源。
3.整合培育特色节庆文化。一是整合辖区内现有节庆资源,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区会、展、赛、演、节等资源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主题比较分散,缺乏强烈的特色,因此需要从更高的战略角度进行整合,以适当的主题、时间、文化等方式进行归口分类管理,呈现节庆主题化和活动系列化的发展格局,强化节庆包装和项目营销,形成品牌效应,如凤凰花旅游节、元宵灯会、博饼节、郑成功文化节等。二是创新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利用特色商业街举办商贸节、结合展览展示以及增加消费娱乐体验活动的项目等方式,做到“月月有活动,次次都精彩”,努力打造“到过节去”的会展旅游品牌形象。
4.积极拓展省外和国外市场,实施会展业“走出去”战略。倡导和扶持优势项目走出,如支持佛事展拓展港澳台、东南亚市场;办好两岸图书交流会等。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优秀会展企业走出,参与省内国内的竞争,不断提升我区会展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其他地区同行业机构的沟通联系,透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互为或共同主办,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三)引育并举,凝聚力量铸品牌
1.支持各类会议机构积极申办、招揽各类会议前来我区举办。特别针对我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大力引进企业订货会、年会等,做大以服务我省各地优势产业发展为主的会议市场,增加会议数量和规模。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落户对当地会展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应大力鼓励引进。
2.加强与台湾知名会展机构的合作,特别是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全面启动,我区会展业与台湾有互补合作的大空间,通过台湾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联系,以申办、引进、合作等方式,联手创办一些可轮流在两岸举办的展览和会议,以“”主题挖掘会展题材,共同打造“”展会品牌。
3.培育新展览项目,选取省、尤其是南地区集聚度高的产业,集中力量举办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为优势产业提供一个贸易洽谈、新产品开发、信息交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平台,促进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
4.推动会展和旅游、商贸、体育、文化等相关行业的有机结合。精心策划和组织如元宵灯会、中秋博饼文化节、南文化艺术节、凤凰花旅游节、三角梅旅游节、全国帆船冠军赛等各类大型节庆、赛事等大型活动;发挥“”先行优势,创新对台旅游政策,争取以“特例个案”的形式,考虑开发“、金门、澎湖跨越之旅”、“金门一日游”等旅游产品,以此作为卖点,既可吸引内地会展机构来我区办展,又可使台湾参展商更方便参加大陆展会;拓展南文化旅游项目和品牌,推动有本地特色旅游纪念产品等衍生品的开发,提高旅游收益。
(四)内外兼修,市场竞争育主体
1.提升会展主体规模和质量。明确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做好会展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宣传推介工作,营造会展发展的软环境。政府主导型会展通过招标或评议方式交给会展企业承办,形成一批会展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等企业主体,增加会展主体数量,提高会展主体的策划、组织、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2.加大会展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在企业集团和有实力的旅游公司积极参与会展活动,通过入股、收购、合并等形式,组建大型会展企业,从政策扶持、项目培育、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提高会展企业的策划、组织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3.挖掘新的会展题材。宣传辖区创业导向,壮大产业基础,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引导会展企业挖掘新的会展题材。如近年来,在推进总部经济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鼓励企业参与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沙滩文化节,国际动漫节、全国帆船冠军邀请赛、论坛、郑成功文化节等。通过节庆展销活动,促进商品消费,带动相关行业消费,如国际食品展、房车展、养生素食展等关系民生的商贸型会展,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
4.精心策划和培育重大节事活动。包括“同根?同庆”春节系列节庆活动(元宵灯会、两岸同庆元宵晚会、两岸同放烟花节)、中秋博饼文化节、花车巡游、旅游购物节、南茶文化节、啤酒狂欢节、南文化艺术节、国际风筝节、七月流火摄影大赛、重大体育赛事(马拉松、全国沙滩排球)、论坛(论坛、南语论坛)等。鼓励辖区街道等部门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时机举办促销活动,开展独具特色的节庆展览活动,成为新的办展主体。延伸参会者消费范围,促进本地商贸业发展。继续支持“一街一节”活动,请专家进行评估,对于有特色、有潜力的节庆活动,也可享受与品牌会展同等的扶持政策。
5.共享资源,建立会展联盟。提高政府资源的透明度,如城区经济发展蓝图、支柱产业的量化诉求、未来投资的方向和规模、外来投资和国际合作的领域等。与市内周边城区紧密合作,在会展资源上共享,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与经济区周边的城市,甚至东岸地区的城区建立会展业的战略联盟,推进区间会展、会议的合作,共谋发展。
(五)整合营销,宣传推介展形象
1.积极参与市级相关部门开展的城市整体宣传推介。推动宣传部门在各级主流媒体进行整体宣传推介,提高城区的知名度,加大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力度,共同策划、组织会展与旅游的整体宣传推介,形成以旅游促进会展,以会展带动旅游的良好发展态势。
2.注重传播工具选择,拓展宣传平台。要充实和加大会展业宣传平台建设,整合建设会议展览专业网站,特别是加强对国内外著名会展机构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积极以申办、引进、合作等方式,招揽全国性、国际性巡回展览。
3.协助会展企业邀请买方组织。在政府招商引资、整体宣传城市品牌中,积极帮助会展企业邀请潜在顾客和买家,考虑以国外相关产业公、协会为对象,鼓励他们组团前来,特别是在“品牌会展项目发展扶持基金”上可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卖家的邀请、组织和接待。
4.重视会展行业机构招商。重点引进专业会议服务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广告及文化策划公司等。建立会展项目信息库,把会展业对外招商列入政府组织对外展商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主题招商。
5.盘活资源,整合营销传播。树立品牌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对每一个项目策划、整合与营销工作,从项目的定位、市场调研、配套服务、品牌促销、人员策略、发展策略、品牌移植策略到发展名牌组织者等入手,最大限度盘活专业协会、领导型企业、第三方认证机构、有影响力的媒体等资源,为展览项目运作和管理服务。
(六)多管齐下,合作共赢育人才
1.引进高层次会展人才。鼓励协助会展企业引进各种会展紧缺人才,尤其是要从城区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大高级会展策划人才与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行业队伍;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人才信息库,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
2.加强政产学研结合。从研究、政策、规划、建设等方面,推进政产学研的结合,加强对城市与会展经济及其管理方面的研究。积极扶持辖区内高等院校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建议与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会展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推进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策划应用能力。
3.强化专业培训。加强与境内外会展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会展协会、专业院校等专业机构力量,积极开展各类会展专业培训、交流与调研,推动会展策划等会展从业人员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工作的开展,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七)促进融合,完善会展经济产业链条
1.加大会展业和旅游业合作,成立专门协调机构,统一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出台旅游会展扶持办法,强化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事旅游等,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融合。
2.加强会议设施的建设、会议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会议、奖励旅游,形成以会议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会议的良性互动的模式。
3.积极鼓励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为壮大会议和展览业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4.从旅游产品、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相关服务行业协作等方面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提高社会化协作效率,进而推动会展业与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和信息服务业等其他服务行业的融合,推动产业链延伸。
说明:
一、会展产业定义
为行文方便,以“会展业”简称之。
二、数据来源
1.本文中所有涉及市会展数据主要从《市会展产业集群-2015年发展规划》中获得;
2.由于目前缺乏区辖区内会展产业相关数据的完整统计,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区级数据及发展目标阐述暂时按照相关市级数据乘以80%进行估算,待未来的统计评估体系建立后再作进一步修正;
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85场,展览面积62.67万平方米;外来会议1644场,参加会议总人数达28.9万人次。
会展产业发展总体目标:(1)年发展目标: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72.5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38.5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3.73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27亿元。(2)2013年发展目标:2013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46.6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8.16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36亿元。(3)2015年发展目标:2015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88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56.4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24.02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50亿元。
三、认定国际会议的标准
1.国际会议协会ICCA认定条件:必须符合50人以上参加、定期举行、至少在3个以上国家以上举办过;
2.国际会议联盟UIA认定条件:与会人员来自5个国家以上,与会人员达到100人以上,国外人士占与会人数40%或8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