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政印发全县科技发展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科技发展回顾
“”期间,我县科技工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了科技投入,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1、科技投入增长明显。“”期间,县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达到1569万元,费用增长比例高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占县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已达到年的1.27%。全县工业系统“”期间累计投入开发经费2.35亿元,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
2、工业科技进步显著。“”期间,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新产品。共完成国家、省、市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18项,组织实施县级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76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5项。
3、科技兴农步伐加快。“”期间,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大力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和推广新品种38项,优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利用各种渠道科技信息580余条,举办科技讲座126期。利用科技宣传周及科技下乡的有利时机,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次,培训人数20万人次,散发各类资料、明白纸10余万份。
4、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期间,以企业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企业集团。“雪花梨”成功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我县梨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5、防震减灾工作取得进展。“”期间,积极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完善了全县各级应急预案,在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及281个行政村建立了“三网一员”预防体系,做到了县、乡、村互通互联。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简化抗震设防审批程序。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全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发展目标与任务,以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服务水平为保障,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三、“十二五”任务目标及重点工作
(一)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科技经费增长的比例
继续保持并增加全县科技研发和能力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做强我县支柱产业,促进全县经济增长。今后五年内,在年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的基数上,每年递增50万元,到年,财政科技拨款争取达到财政支出的3%。成立科技创新投资公司,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争取到年未,年投入科技创新基金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
(二)加快孵化器建设,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
建设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玉米生物、纺织印染、造纸包装、医药化工、食品调味品、机械制造六大产业为重点,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和优惠政策,实现资源共享,争取更多企业加入到孵化器中来,在孵化器成长、毕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年,建成1家综合性孵化器并使建设基本完善,进住企业达到5-10家。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特色农业区建设
1、切实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围绕粮食、梨果、畜禽等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重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型实用技术,研究新的耕作技术和推广新的种养模式,扩大设施栽培面积。
2、加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建设,。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集成示范,开展高产、稳产种植模式和节水技术研究。到年未,主要农作物、梨果、畜禽水产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达到90%,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率达到90%以上。在全县建成4个市级科技示范村,100个县级科技示范村,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活动。
3、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县财政设立科技特派员工程专项补助经费,落实科技特派员优惠政策,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围绕全县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重点乡镇、特色村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派驻科技特派员,具体负责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将从事不同专业技术的科技特派员,按产业或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到年未,科技特派员要达到100名。
(四)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1、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的联合与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到年,全县创建科研开发中心2-3家。
2、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科技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服务职能,为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引线搭桥,重点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善于资本市场运作的金融人才,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和拥有资金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资金装备水平。年未,全县年开发新产品10个,引进高新技术50项,拥有长住高级技术人员100名。
(五)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力度,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加快科技网络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运用适用技术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知识新、技能精、学科全、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科技队伍。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协会、文化技术学校、农科教培训基地等组织和阵地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定期组织送技术下乡活动,提农民技术和文化素质。到年未,全县30%农民骨干成为农业技术的带头人,户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提高专利技术实施力度
引导和帮助企业、研发机构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研究开发项目要进行专利信息分析、研究,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立项和成果验收的重要指标,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发专利技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奖励。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专利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整体素质。同时,健全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良好法制和市场环境。到年未,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3家,年专利申请增长率达到10%。
(七)加强抗震设防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分析和预报,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发挥广大群众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工作的管理,将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纳入抗震设防审批工作的管理范围,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震防设施监测及监督检查,实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前置审批、前置审批单位联合审图和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灾害来临时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到年未,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率及监测监督率达到100%。
(八)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家园
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广新型墙体建筑、复式建筑技术,开发防水、隔热、隔音、节能材料,综合利用太阳能技术,建立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经济模式。到年未,全县建成1-2个科技型综合节能示范住宅小区。
四、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我县“十二五”科技规划任务顺利完成,必须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和支撑条件,进一步促进科技长入经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一)加强和改善科技管理工作
按照“营造环境、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工作思路,加强和改善科技管理工作,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研究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坚持重大项目先论证后决策的程序。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建立科技发展与运行的监测、评估系统。
(二)严格落实科技政策法规
围绕我县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以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关键和突出问题为原则,加强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保护措施,加速人才、技术的引进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培养一支素质高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杠杆,促进技术创新。
(三)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确保我县财政科技投入水平符合法定要求,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和科技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坚持科技三项经费有偿与无偿使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基金的杠杆作用,做到科学事业费要为科研提供保障,并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担当科技投入的主体。“十二五”期间,一般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要达到1%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
(四)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重点建设研究开发、科技企业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的带头人队伍。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实行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人事管理办法,实行人才评价社会化、人才配置市场化、单位用人自主化。加强科技人才信息网络和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推进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
按照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深化奖励、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以政府奖励为引导、市场化分配为主的科技激励机制,推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推动技术市场的发展,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