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市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动力机械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聚集,提升动力产品国际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动力谷发展现状

(一)动力谷总体情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年以来,动力机械产业快速发展。截至年,产业销售收入从516亿元增加到856亿元,年均增幅29%;规模以上企业从410家增加到572家;资产总规模从416亿元增加到650亿元。

2.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动力机械产业规模、整机产品研制和生产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民营经济在产品竞争力和配套加工能力方面也进一步提高。通过项目带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

3.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年,动力机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通过实施一拖工业园、河柴重工中高速船用柴油机产业化、中航锂电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等项目,动力谷产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4.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1)积极投入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取得明显成效。年我市30家重点动力机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2%,研发投入资金10亿元。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开发生产了大型液压挖掘机、大吨位轮式装载机、系列汽车起重机以及静液压式中小吨位和多功能装载机,大容量柴油驱动和电驱动液压挖掘机,900毫升大排量摩托车汽油发动机,新能源客车,低温双压余热发电设备,褐煤提质设备等一批产品。

(2)高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中航锂电()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技术,目前已具备年产1.8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引进高铁工程机械技术和南车集团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形成了年产城轨车辆200辆和维护城轨车辆200辆的能力;一拖公司与、等发达国家开展研发合作,进行欧Ⅳ柴油机和道路用柴油机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目前正在实施道路柴油机产业化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动力谷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分工协作有待加强。动力谷虽然建成了多个集聚区,但动力谷集聚区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形态。部分集聚区主导产品不明确、不优化,集群效应不明显;集聚区、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和良好的协同合作,甚至存在产品类同、低层次竞争现象;专业化分工协作展开不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未根本解决;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发展滞后。

2.产业布局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积聚优势。动力谷产业分布于伊滨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孟津县产业集聚区、瀍河区等。老城区(洛河以北)城市框架受洛河限制,东西跨度长,南北纵深不够,虽然相关大企业多数在涧西区较为集中,但主要集聚产业园区受交通物流影响因素仍然突出。

3.龙头企业机制不够活、发展不够快,带动力不够强。动力机械产业龙头企业少,超百亿企业只有中信重工和一拖集团,虽然“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在总体规模、产品品牌、技术创新与国内龙头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4.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动力机械制造业虽然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差,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还是“引进消化型”;研发机制相对落后,共性技术研究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技术难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研发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融资渠道较窄,政府引导资金短缺,影响了科技创新。

二、动力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建设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为目标,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发动机、电动动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及配套产业,以产业集聚、开放带动为战略,加快动力谷核心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形成一批规模效益突出、带动作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机龙头企业;以加快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为途径,提高动力机械制造水平,促进动力谷产业提升区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形成国内技术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谷。

(二)建设内容

动力谷主要建设内容为“一谷二区六大核心产业”,构筑“九大产品体系”。

一谷:动力谷。

二区:动力谷核心起步区——以伊洛工业园区为核心区;动力谷产业提升区——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孟津县产业集聚区、瀍河区等动力机械产业密集的区域为主要产业带,完善提升存量为主,着重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六大核心产业:发动机、电动动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

九大产品体系:积极构筑以高速船用大功率柴油机、道路用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等为代表的内燃动力产品体系;以新能源客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碱性电池隔膜、电池用正负极材料为代表的电动动力产品体系;以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大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农用柴油机等为主的农业机械产品体系;以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工业推土机、架桥机、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装备、非道路用柴油机、大扭矩变速箱、液压元器件、软轴及控制器等为主的工程机械产品体系;以城市轨道车辆以及车体、电机、转向架、高铁轴承、车轮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体系;以重型卡车、矿用卡车、水泥搅拌车、散装车、液罐车、环卫车、汽车变速箱、车桥等为代表的专用汽车产品体系;以褐煤提质装备、节能大型矿山设备及冶金设备、玻璃深加工设备、墙材加工设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设备、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设备、热交换器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体系;以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锻件、硅熔炼炉、大型水利发电及航空设备、风电叶片、风电轴承、风电用锁紧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品体系;以航空航天轴承、数控机床电主轴、高速重载轴承、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及变速箱用滚针轴承等为代表的动力机械基础件产品体系;形成技术先进、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动力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强力实施“113”工程,即实施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达1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把动力谷建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动力机械制造基地,中原经济区、中部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示范区,国内外动力机械龙头企业的集聚区。

经济规模:“十二五”末,全市动力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达32%。其中,截至2013年,全市动力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800亿元,年均增幅30%左右。

企业发展:“十二五”末,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以上,其中以一拖集团、中信重工实现超300亿元,100至300亿元企业3家,50至100亿元企业3家,20至50亿元企业10家、10至2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重点产品:“十二五”末,专用汽车、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大中马力拖拉机、工程机械、大型矿山冶金装备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大中马力柴油机、锂电子电池、摩托车、齿轮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收获机械、玻璃加工设备、轨道交通用铝型材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其中,截至2013年,轴承、轨道交通车辆、专用汽车、大型矿山冶金成套装备、大中型拖拉机等产品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装备、玻璃加工设备、锂电子电池、柴油机、工程机械等产品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技术创新:“十二五”末,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争取达到5%以上;其中,截至2013年,达到4%以上。“十二五”末,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家以上,其中:新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新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新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0个;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三、动力谷产业发展重点

(一)发动机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内燃机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我国内燃动力行业受制于内燃发动机的制造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但整体落后于西方两代技术标准。无论是道路用还是非道路用发动机,都呈现出了向大功率、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的技术特征。目前潍柴、上柴、锡柴、玉柴、大柴、康明斯等已经开发出电控柴油机并小批量生产,电控主要与博世、电装合作开发电控单体组合泵、高压共轨系统。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将在3-5年内得到迅速应用。由于农机、工程机械、汽车、船舶、发电等行业的拉动,发动机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出口增速加快;排放标准将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和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预计多缸柴油机国内需求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2013年将达到480万台,2020年有望达到700万台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抓住内燃机行业面临的技术升级和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有利机遇,利用一拖集团、河柴重工、北方易初、北企集团现有生产研发平台和品牌技术资源,重点发展高中速船用柴油机、道路用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大功率陆用发电机组和气体发电机组。加快非道路柴油机产品研发,提高其装备和制造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在建设高端道路用柴油机项目。

重要零部件:利用机械加工生产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发动机缸体、缸盖、活塞等关键配套零部件,以吸引主机厂家入驻。

关键技术:加强与()西南研究院、大学、威特合作,重点突破高效洁净内燃机技术,代用燃料发动机系统匹配、高稳定性燃料制取技术,电控柴油机设计匹配技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尾气处理、总体集成、发动机连杆逆向设计等柴油机核心技术,建成功率系列品种齐全的内燃机产业集群。加快发动机技术的消化、吸收、产业化进程。

2013年实现年产各类柴油发动机、车用发动机150万台,销售收入80亿元;2015年达到28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农机、工程机械、船舶用发动机生产基地。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85亿元,主要项目有一拖集团大功率柴油机(二期)、轻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升级改造,百成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只气缸套,河柴重工船用高速柴油机生产能力及产业化升级,古城机械有限公司缸体、缸盖生产线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年产30万台大功率道路柴油发动机项目、与法国李斯特等专业内燃机设计公司合作建设新一代高速内燃机产业化、与()西南研究院、大学联合攻关开发高压油泵及共轨技术、控制系统等战略合作和重大研发项目。

(二)电动动力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动力电池向大容量应用领域扩展,超级电容器向大容量高功率发展,动力电池应用范围向汽车、机车、船舶、电站储能等领域不断拓展。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分别达到10亿安时、180万只、2万辆,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50亿安时和3000万只、20万辆。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依托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凯迈嘉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锂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控系统;以中集凌宇为重点,积极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新能源客车等产品,积极引进广汽本田等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规划建设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重要零部件:依托科高公司、矿业集团、钨业公司,大力发展隔膜、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电池关键材料;加大与南车株洲电机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等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商和合作力度,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推进锂离子电池材料、超级电容、电机规模化生产,形成新能源汽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碱性电池隔膜、电池用正负极材料等应用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动动力产业集群。

关键技术:重点推进中航锂电公司与瑞拓公司合作研发的具有均衡充放电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系统等,形成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建立国家级大容量锂电池及模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锂电池检测中心。

到2013年,形成年产新能源客车1000台、锂离子动力电池12亿安时、超级电容器100万只、动力总成5万套、电源管理系统15万套、充电设备15万台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到2015年,电动汽车整车实现规模化生产,关键零部件形成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10万台套电动汽车用电机、200万只超级电容器、1万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以上。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59亿元,主要项目有中航锂电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电池、年产5万套动力总成、年产15万套电源管理系统,中集凌宇有限公司年产1000辆新能源客车项目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广汽本田公司年产10万辆纯电动微型轿车、兵装集团电动汽车、南车株洲电机公司年产300万台永磁无刷电机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推进系统研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三)农业机械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农业机械向大马力、多功能方向发展。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将加快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支农补贴逐渐加大,预计我国农机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大中轮拖、收获机械国内市场需求分别为32万台和38万台。2020年,大中轮拖、收获机械市场需求分别为40万台和60万台。由于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对我国农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农业机械将保持20%左右增速。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大规模农业化种植为契机,依托一拖公司、中收公司、福格森公司,引进克拉斯、芬兰维美德、意大利卡配罗公司、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AVL)、卡摩拉•罗克兰有限公司等农机行业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重点发展200~30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无级变速器(CVT)重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节能环保型中马力拖拉机、橡胶履带拖拉机、大喂入量的小麦机,智能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带静液压驱动装置的水稻机和液压驱动装置的玉米机产品,8行自走式玉米机、8行玉米籽粒收获机、甘蔗联合收获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甜菜联合收获机和大型通用自走式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

重要零部件:重点发展大中马力节能环保型农机用柴油机、换挡变速箱、静液压驱动装置、大转角拖拉机前驱动桥、电液自动控制系统与元件、大型农机用齿轮、曲轴、半轴、链轮等关键部件。

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农机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节能环保型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故障检测及作业性能检测技术、动力换挡及CVT变速技术、电液自动控制技术、农机可靠性技术研究等技术。

到“十二五”末,形成大轮拖76000台、中轮拖90000台、小轮拖55000台、履带变型4000台、玉米收获机10000台。各种农机用柴油机60万台。至2013年,全市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至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其中大中轮拖市场占有率为50%以上。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98亿元,主要有一拖集团新型轮式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大型农机具、车桥项目(二期)、博马农机拖拉机驾驶室,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联合收割机产能和品质快速提升、大型智能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产业化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克拉斯公司联合收获机械、芬兰维美德拖拉机有限公司大功率拖拉机项目、与AVL公司联合研发新一代160~200马力轮式拖拉机、与西南研究院联合研发柴油机电控、废气再循环(EGR)技术、与AVL公司联合研发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制造技术等等战略合作和重大研发项目。

(四)工程机械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工程机械产品向环保型、低耗型发展;作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可靠性、舒适性、美观性、高性价比的要求日趋强烈。具有机电液一体化功能的大型推土机需求更大,用户对推土机性能、功能方面的要求相对提高。叉车产品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品多元化、个性化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农村工程机械产品目前的技术水平低,行业将逐步向高技术水平发展。

随着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措施的实施,国内铁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开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国际市场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优势工程机械出口呈现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量在3000亿元,国际需求将会超过38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20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量在6000亿元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以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一拖集团、路通公司为依托,重点开发生产30吨及以上液压挖掘机、320马力及以上推土机、10吨及以上液压振动压路机、大吨位轮式装载机以及静液压式中小吨位和多功能装载机、大吨位叉车、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装备,加快与卡特皮勒、龙工、三一重工、晋工、山东临工、徐工等国内外工程机械知名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发展工程机械整机产业。

重要零部件:重点发展大马力工程机械用柴油机、装载机嵌入式智能操纵装置、液压变速箱、油缸、大型工程机械用变速箱、轴承、半轴。

重点技术:加快与小松、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开发超高压托泵、液压电控一体化、工程变速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到“十二五”末,形成各类工程机械4万台生产能力,工程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至2013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00亿元,主要项目有国机重工产业园、路通挖掘机、凯迈机电液力缓速器、凯迈机电液力缓速器高动态变速箱台架、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嵌入式智能操纵装置及扩大产能、LYC大型工程机械及石化装备用轴承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乌克兰矿用自卸车、三一重工、海力克斯公司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与小松、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开发超高压托泵、液压电控一体化、工程变速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战略合作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五)交通装备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环保、智能、节油成为汽车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轻重卡市场需求旺盛。预计2013年,轻重卡国内市场需求分别为100万辆和65万辆左右,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20年,轻、重卡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80万辆和120万辆。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电动汽车达到2万辆,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20万辆。预计年,摩托车市场需求为2800万辆。2020年,摩托车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80万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轨建设政策的放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作用下,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当前,轨道交通装备正在向高速化、电气化发展。其中,动车组向轻量化、长编组发展,城轨地铁车辆向公交化、品种多样化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安全性和舒适性。2020年,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动车组总需求约800列,国产化水平达到75%以上;地铁和城轨车辆总计需求约在1万辆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依托一拖集团、中集凌宇、机车厂、城轨车辆公司等整机企业,引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的重型卡车、矿用卡车、水泥搅拌车、散装车、液罐车、环卫车、冷藏车、校车、低地板客车、城轨车辆等。

重要零部件:依托孟津华冠齿轮厂、沃德福、兰迪玻璃等本地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引进相关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变速箱、车桥、汽车玻璃等零部件,积极为整车配套,以利整车企业的进驻;依托市铝产业基础和南车机车有限公司、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洛玻、LYC轴承、轴研科技等企业,发展城市轨道车体、电机、转向架、高铁轴承、车轮、车辆齿轮箱、减速玻璃,牵引电机、受电弓等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产品。

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城轨、地铁、新型机车制造等关键技术以及动车组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等。

2015年,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形成15万辆汽车整车(其中重中轻型货车10万辆、客车2万辆、各类专用车和改装车3万辆)、200万辆摩托车、600辆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能力。至2013年,全市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305亿元,主要项目有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建设、轴研科技飞机和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用离合器组件轴承、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车辆轴承,LYC城市轨道交通轮轴轴承改造、汽车变速箱、离合器、张紧轮用轴承及轮毂轴承改造、航空轴承研发条件建设,双瑞轨道交通用橡塑制品产业化,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高速铁路轴承及精密轴承建设,安轮铝制品有限公司240万只汽车铝合金轮毂毛坯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川崎重工动车组相关技术,建立新型机车制造及维修基地、引进二汽/中国重汽集团年产10万台重卡、动车组转向架、电力机车传动装置集成系统生产和城轨、地铁、新型机车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动车组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开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六)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日趋严格的环境和资源约束,使节能环保成为装备制造业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余热发电在水泥工业节能效果显著,是重点推广的方向。从国内设计、加工和施工的现有能力分析,余热发电装备的市场需求预计今后每年将投产运行80-100条左右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全世界的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近40%。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已有探明褐煤保有储量1300亿吨,由于其结构疏松,富含水分,导致热值偏低,不能作为电煤使用,属于煤炭资源里的劣质煤,褐煤提质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十多年间,我国褐煤提质生产线平均年需求量将高达10套以上。目前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城市垃圾每年产生近1.5亿吨。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新型实用技术和装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我国开展城市垃圾处理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风电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世界发达国家如、、丹麦、西班牙等国家风力发电装机达到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我国仅陆上风资源可开发量就达2.53亿千瓦,但风电装机仅有450兆瓦(并网403兆瓦),仅占电力总装机的千分之六。目前,风电机组技术向大单机容量、竖轮、变速变桨技术发展,国内企业自主化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企业在样机试制或试运行阶段,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未来五年间,我国风电装机年均增速在50%左右,到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000兆瓦。到2020年,将达到5000兆瓦,占发电总量的2-3%。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发挥中信重工在褐煤提质装备、余热发电设备、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设备、节能大型矿山设备及冶金设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北玻和兰迪在玻璃深加工设备、墙材加工设备领域已有的管理、品牌、技术、装备等产业基础优势,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技术层次,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适度拓宽行业领域,整合资源,在锅炉窑炉、余热利用、电机及拖动、节能监测、生活垃圾分选和垃圾资源综合等领域的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取得新进展,实施大型化、成套化、机电液一体化战略,形成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大型成套装备的生产基地。

重要零部件:引进国外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大力发展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锻件、硅熔炼炉、大型水利发电设备、风电叶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轴承、高效高可靠性发电机、风电轴承、风电齿轮箱、风电用锁紧盘等,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建立完整的新能源装备产品链。

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变频控制系统、齿轮增速器、风电叶片成套设计技术等。

至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1200亿元;大型矿用磨机、提升机等矿山设备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装备等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至2013年,全市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275亿元,主要项目有中信重工新能源装备产业化、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高端矿山冶金装备、高端重载齿轮传动装备制造,中色科技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二期扩建工程,金诺年产600台人工晶体设备暨中试基地,LYC轴承公司三兆瓦直驱风机发电机轴承及5兆瓦偏航、变桨、主轴轴承建设,轴研科技三兆瓦风电机组配套轴承产业化,兰迪新型中空玻璃产品及设备产业化,大华大型智能化破磨机械生产线,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轴承建设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2兆瓦以上大型风电齿轮箱、风电机组感应发电机和低温饱和蒸汽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回转窑处理城市垃圾领域技术及装备研发、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研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四、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市里成立市动力谷领导小组,负责动力谷建设重大事情决策和问题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动力谷产业规划和发展、项目谋划和实施,政策制定和落实。

加大对重点动力装备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装备企业以新发或增发股票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在信贷投放、纳税减免、出口退税、土地等方面进一步优惠。按照《关于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鼓励外来投资投向重点产业项目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动力谷重大项目进行补助或贴息。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技术支撑体系。

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动力装备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对于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市产业优化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三)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培育和扶持优势企业。

加大环境服务建设,加强对重点动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大型国有装备企业改革改制,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配套关系,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多种途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成套设备、安装工程和售后服务转变。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向辅机配件专业生产厂商转型。

(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把加快产业集聚、引导核心产业集聚发展作为推进动力谷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动力谷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和重点产业提升区建设。在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动力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和鼓励企业引进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鼓励提升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提升。

依托动力谷核心区和提升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动力谷项目招商工作力度,要瞄准动力机械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行业前3名企业,积极进行市领导带队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切实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积极推动我市动力机械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