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夯实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析范文

夯实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夯实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夯实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析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提高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促进统计信息的共享,提高统计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统计解放生产力、实现传统统计向现代统计转变的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是统计系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当前,随着统计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的加快,对统计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统计信息化已融入统计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成为保证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按照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统计信息化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

在区政府和市统计局的重视、支持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统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区统计局建成30平方米的专业机房,配备8小时6kvaUPS不间断电源,服务器共2台,全区统计系统拥有计算机达到人均1台。区局与市局利用租用的10兆远程光纤联网,区局和乡镇采用VPN技术实现联网,数据上传下达的通道全面开通,实现了统计系统“三级联网”,为全区统计系统实现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计信息外网于年开始建成运行,网站经过不断的充实完善,逐步成为统计数据的重要交流平台;统计信息内网建设成绩斐然,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

目前,统计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方式已逐步成为统计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主要途径;统计信息网站已逐步成为统计部门信息交流和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网络的统计信息在数量上、质量上和时效性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在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及常规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继续提高,软件规范化工作初见成效;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了尝试性探索,在提高统计政务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总之,统计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继续提高,统计信息化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在应用推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尽管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信息化对统计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统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十五”、“十一五”统计信息化项目未能立项实施,导致我区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慢,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装备水平相对较低;统计手段落后,还有相当部分报表报送手段采用纸介质、传真、电子邮件等,影响了统计报送的有效性;统计处理软件应用环境尚不统一,可兼容性、可移植性差;数据库系统建设尚处于起步状态,信息服务系统不完善,无论是从服务内容和时效上还与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存在差距;统计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物理层面的维护上,机房建设标准低,网络规划、信息安全、软件维护相对欠缺;复合型人才匮乏,统计队伍中缺乏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统计信息化发展框架下,结合实际,紧紧围绕统计事业发展大局,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造传统统计工作方式,以信息化推动统计体制机制、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创新,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共享统计信息,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统计信息服务。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是:统筹规划,共同发展;资源共享,优质服务;规范流程,整合资源;务求实效、安全可靠。

(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统筹规划全区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正确处理各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明确重点、协同实施。信息化建设与统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协同配套,与部门联动机制的推进协同配套,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区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及数据资源,保证统计信息系统的高度一致性。加强与电子政务建设重点项目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资源共享,优质服务。与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以提高统计整体功能为目标,满足统计业务和政务管理应用需求为导向,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通过强化统计信息资源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统计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规范流程,整合资源。强化统计设计的“龙头”作用,制定和遵循相关业务、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推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建设和资源整合,规范统计业务工作流程,提高标准化水平,提高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四)务求实效、安全可靠。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数据资源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务求实效,以成本、效益及有效需求为尺度,稳步推进。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完善统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配置,确保统计信息资源和运行环境的安全。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是:按照市统计系统“三大平台”(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应用平台)、“两大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预警监测中心)的建设布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规范的统计报表一体化体系、统计业务流程、统计信息标准为基础,以管理机制和工作规章为保证,通过信息化建设,有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统计数据资源建设和系统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一个面向统计调查对象、统计工作者、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统计信息系统,推动和促进统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重点完成以下五项建设任务:

(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中心建设

运用成熟的理论模型、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补充、完善、规范并优化现有统计工作流程,对政府综合统计基础数据实行集中、全集、全程的管理,建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以统计数据规划和元数据为核心标准,以存储备份系统和专用机房为基础支撑,以完备的统计信息内容审计、用户权限管理机制为安全保障,为综合应用提供准确、系统、丰富、权威、可靠的基础数据集、主题数据集和数据应用目录,主要包括基本单位名录库、普查数据库、专项调查数据库、定年报数据库五个数据库。

在完善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开发数据分析系统。一是基本统计分析。通过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了解指标间的相关因素和统计分布规律,构造各类宏观经济模型,揭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供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需要。二是企业微观分析。利用数据中心有关企业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企业进行判别和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复合指标,了解企业发展基本要素和内在规律。三是区域经济分析。利用数据中心积累的各镇乡街道、国民经济各行业信息资料,评价区域经济状况,特别是对小康社会、三峡库区、市第二大城市建设成就的反映,提升为区委区府宏观决策服务的水平。

(二)统计信息网站建设

按照信息门户网站的基本规范,整合信息访问机制,进一步完善现有统计网站系统,建立内容板块丰富、功能模块完整、管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性高、人机界面友好,支持统计业务、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具有标准架构和定制规范的统计门户网站框架。按照“内外并重”的原则,切实建设和维护好内网门户网站和外网门户网站,统计信息、宣传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公信力、增强统计权威性。

(三)统计办公自动化建设

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统计系统内网的结合,规范接口,在功能上逐步成为内部业务门户网的组成部分。探索区统计局与镇乡街道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有条件连接。

(四)统计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分级进行国家统计信息主干网的延伸和网管中心建设,建成以区局节点为中心,依托统计虚拟专网VPN,不断完善升级,将全部镇乡街道统计管理办公室纳入到统计信息系统中,最终实现国家、市、区、镇乡街道及调查队网络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远程网络视频会议、网上直报、网上教育等应用子系统。

建立健全网络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外网、内网等实现隔离运行,保证网络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改进和规范统计局现有机房,配备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中心、统计信息网站和办公自动化所必需的各类服务器、PC终端、硬件防火墙、具有路由功能的三层交换机等设备。

(五)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区统计局的信息化机构建设,按照工作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机制,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加强人才培养,采取区内组织培训、送出去学习等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专业技术水平。树立全员参与统计信息化建设观念,注重信息化技术与统计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提高信息化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全区各级统计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符合现代统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统计干部队伍。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略)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领域,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是当前和今后统计部门的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区统计局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统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建设规划、重大项目的决策管理。建立健全与“数据中心”、统计信息网站、统计办公自动化功能对应的业务岗位或职能机构,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

(二)健全机制,科学管理。加强预算管理、招投标、政府采购、外包、托管等知识学习,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合同管理、技术咨询顾问等管理制度,建立统计信息化建设监督机制,监督检查相关规划方案、标准规范、政府采购和项目合同的执行,受理相关质疑、举报。充分保护公共资产,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执行力,降低工作成本,提高项目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