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夯实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文化体育强省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扎实的文化底蕴和广泛开展的群众文体活动为依托,以深化文体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创造文化精品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重点,以发展文体产业为支撑,以加强对外文体交流与合作为契机,以建设人才队伍为保证,打造特色文体事业。
二、总体目标
深化文体体制改革,大力繁荣文体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体产业,发展具有“三乡文化”特色的文体事业,提高文体综合实力,为构建和谐做贡献。
(一)文体事业发展目标
组建企业、社会、社区的文体团队(协会),形成多层次文化体育人才群体;创作优秀文学艺术精品,争取更多的奖牌;大力发展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兴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体设施;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文体设施和文体服务网络体系,使人均拥有公共文体设施的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文体产业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的文体企业,实现文体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文体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引进和改造,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品牌,形成文化娱乐、文体商品产销、民间民俗工艺开发、体育健身、文体培训、网络文化等产业;到年,文化消费有大幅度的提高;文体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网络建设
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健全,农村文化投入逐年增加,农村文化设施得到改善,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并形成特色,农民自办文化呈上升趋势,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1、群众文化网络
年前初步建成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80%以上行政村有文化室或农民之家,基层文化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建成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群众文化阵地的网络体系。即:有一个文体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新兴的文化示范区、一个群众文化人才培训中心、一个群众文艺创作与研究基地。
2、图书馆(室)网络
大力发展乡镇农民图书馆,到等4个集镇要建成藏书量1万册以上的农民图书馆。其余乡镇都建有藏书量超过0.2万册的农民图书馆。
3、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建立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特别是要送到边远的贫困山村,切实解决村一级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4、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抓好农村文化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保证文化协管员在农村文化工作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1、文艺作品创作。继续组织实施《省繁荣文化创作的百花计划》,以创作为重心,多出精品创作。带动文艺创作的普遍繁荣,形成阵容强大、门类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创作群体。进一步繁荣音乐、舞蹈、书法、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艺术门类的创作,力争在这些门类中取得新的突破。做好参加省、龙岩市各级比赛的准备工作。争取在各项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到年,形成弘扬主旋律、具有鲜明地方地域特色的文艺创作群体。
2、艺术活动和演出。繁荣艺术舞台,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精心组织好重大的文化艺术活动和重要的节庆文化活动。
(1)加强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逐步形成导向性强、特色鲜明、相对固定的文化艺术活动,精心组织好重大的节庆文化活动和纪念性文艺活动。
(2)演出市场。积极拓展和培育城乡演出市场,培养观念,增加演出收入。在稳定农村演出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城市演出,培育贫困地区的演出市场。到年,基本形成繁荣有序、布局比较合理的演出市场。
3、“三乡”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我市地处闽南金三角边缘的地域优势,做强做大我市独具特色的“三乡”文化,指导和扶持各行各业办文化,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使“三乡”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等社会文化有效结合,遍地开花。
(三)人才的培养和艺术、体育教育
加强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形成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行当齐全、梯次配备的文化艺术队伍;造就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艺术人才。
加强各类文化艺术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和职后再教育,大幅度提高我市文化系统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到年,全市文化系统在职人员3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力争在各门类专业人员和管理干部中造就优秀人才。
实施体育人才培养战略,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巩固原有优势项目,拓展新的优势项目,改善训练条件,完善竞赛及奖励制度,促进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少儿文化工作,努力提高少儿文艺活动的质量,丰富和活跃少儿文化生活,保持和发展少儿文化工作在全区的领先位置。组建富有特色、具有一定水平的少儿艺术团。
鼓励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社会生活,建立艺术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机制,使艺术创作人员深入生活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业务骨干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四)文物、博物事业
“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切实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现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建立完善“四有”档案。做好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居、古墓葬、古遗址等普查论证,完备相关资料。积极申报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加大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探索文物保护新体制,摆正旧城改造与文物保护关系,继续做好文物法规宣传、非物质遗产保护等各项工作,加强对传统文化珍品、精品的征集和收藏。以发掘我市地域文化、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展现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文化为出发点,构建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或示范教育基地。城区以开发公园为重点,加强文庙的修缮保护工作,形成一批风格鲜明、特色独具、品味高雅的文化景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同时,与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王景弘故里、历史文化名镇、灵地泰安堡等历史人文景观链接,赋予山水自然景观以人文灵气,促进旅游观光和文化消费,辅之以地方特色的“三乡”文化,努力挖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
(五)全面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社会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职能。
1、娱乐市场
逐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地区特色的娱乐场所。综合运用税收、信贷、价格等手段,优化娱乐场所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文化娱乐产业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严厉打击娱乐场所的色情活动和赌博活动。
2、音像市场
继续推行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方针,改变音像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
3、网络文化市场
坚持从严审批、从严管理、从严控制总量、从严打击色情经营的原则,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宏观调控和执法力度,加强技术监管,不断改进和完善网吧监管系统,探索实施长效管理机制。整顿经营行为,继续把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作为监管和打击重点,加强对利用互联网从事音像、网络游戏等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市场整合,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4、新闻出版市场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规范印刷市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积极探索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截源堵流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重点监控、区域联防、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相关措施,着力构建多方投入、齐抓共管、统一协调、联合执法的协调机制。
5、电影市场
深化电影业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普及率,吸纳民间资本运营电影业,加快我市“两院一公司”的重组和运营。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鼓励和支持面向农村、面向少儿、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演出。加强对民间剧团和演艺人员的管理,打击违法违规演出活动。
6、运用灵活手段对文体市场实行宏观调控
加强政府和行业的信息引导,对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预警机制,重大政策调整实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探索建立文化市场处罚和刑事处罚相衔接的机制。推广网吧行业协会管理经验,支持行业维权活动,发挥协会“桥梁与纽带”作用。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制度,推广“五老”监督网吧的经验。推行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使经营者依法、守法经营。
7、大力推进文体产业发展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体产业格局。规划培育一批文体产业,扶持有优势、有潜力的重点文体企业和重大文体产业项目,形成有“三乡”文化特色的文体产业,使文体产业的运行质量与效益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相适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六)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建立健全体育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体育队伍,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全市体育人口比率、市民体质合格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等指标达到标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竞技体育跨入龙岩市先进行列,建成比较完善的竞技人才训练体系和优秀运动队训练基地,建立一支优秀运动员队伍。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市场,体育消费不断增加,建设完善的体育中心,从而具备举办省级或龙岩市单项和综合性运动会的条件;全力提高我市体育事业,为建设文化体育强省作贡献。
1、全民健身
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丰富市民体育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增强人民体质。全市每年开展市级以上的体育活动不少于50项次,其中参加有组织的活动者达到10万人次以上。到年,我市体育人口达到42%以上;成年人体质合格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抓好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00人;到年,全市各乡镇、街道安装2个以上健身场所。
2、竞技体育
高度重视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努力改善业余训练条件,建立和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以备战龙岩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为目标,加强体校的管理,提高训练效益,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拓宽训练项目。结合我市特点,增设武术散手、跆拳道两个项目做为重点发展项目。争取向上级体育训练单位输送更多优质的体育后备人才。
3、大力加强体育馆场设施建设
建成市体育中心综合馆、网球场、完善体育中心足球场的设施建设,场馆设施符合承办高级别赛事的标准。乡镇、社区体育场地基本实现“两场一室”要求,即有一个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一个门球场和4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全市人均占有0.80—0.85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场所,体育场馆利用率达98%以上。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实施“百镇千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街道基本建成具有乡镇特色的科技文体中心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
(二)年底完成“影视文化娱乐中心”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较高的需求。
(三)年前完善体育中心运动综合馆和校处活动中心建设,达到承接省级、省级以上赛事的要求。
(四)年前完成市博物馆搬迁建设工作,以及航海家王景弘纪念馆、历史陈列馆;知青馆、陈性初纪念馆、“三乡文化”馆等建设。
(五)年前逐步进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长青楼、灵地泰安堡的修缮维护工作。
(六)年前继续完善体育中心建设,建成体育宾馆、运动场看台、少体校住训大楼等为一体的较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
五、具体措施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文体体制改革。一是加强对国有文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二是加大投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体事业单位,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三是新培育新型文体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推进经营性文体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体企业。四是加快文体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国有文体资源合理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文体产业集中度,推动文体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促进文体产业升级。五是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从减免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增加文体事业的经费投入
市、乡两级财政都应要积极支持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财力实际情况较大幅度地增加文化体育事业经费,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形成对文化体育事业的多渠道投入体制。
(三)加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市城建部门要把文体基础设施作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中公共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人口比例确定规格和数量,并对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性倾斜,减免各种收费。市发改、财政、文体等部门要重点向上争取资金和文体设施,用于农村、社区文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四)妥善安排文体设施的建设用地槐;
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做好社会事业设施的保护工作。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新区建设中,保证文体设施的用地需要;确保文体建设用地和文体设施在新区建设中所占的面积和位置。
(五)大力实施“人才兴文体”战略,加强人才的培养
1、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建立文体人才信息库,通过人才市场广泛吸纳和引进省内外专业人才,优化全市文体人才队伍结构。引进高水平文化艺术及体育人才。
2、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文体人才,不断提升文体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多层次的文体人才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经营、富于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各种层次的文体专业人才。二是积极拓展市外培训渠道,选拔推荐优秀文体人才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参加省内外文体交流活动。
3、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文体人才的合理和优化配置,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环境,完善文体人才引进政策及有关具体措施,增强吸引力,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重奖。
(六)加强文体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和文体产业发展、保障公民文体权益。健全文体市场法制。积极探索和实践文体市场行政执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建立以文体部门为主的文体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文化体育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完善文体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群众举报监督制度等。强化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社会公示、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