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强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等。就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省的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热议纷纷。
统筹兼顾,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正确把握城乡发展关系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刘同志说。
他介绍说,近年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被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前列,改造升级农村公路3282.6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9.5%,2条快速铁路动工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一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区、沙县同城化及其与永安市的一体化有序推进,城镇化率由年的42.1%上升到年的53%。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医疗保险……
刘同志说,“十二五”是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要把握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推进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首先,认识要统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要素集聚,拓展发展空间,构筑联动平台,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其次,城乡规划要统筹。将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县域城市、重点镇、一般乡镇、村五级城乡统筹架构,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强化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加快推进区、沙县的同城化及其与永安市的一体化,将中心城市周边乡镇纳入“大三明”都市区,提升中心城市的空间承载力和辐射能力;以县域城市为基础,统筹周边乡镇及周边村,打造“县域城市(县城)+中心乡镇”的城镇体系;加强小城镇纽带功能,加快提升中心乡镇基础设施水平,近距离辐射农村地区,引领共同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要统筹。通过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通过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效益提高。在区域布局上,既壮大五大主导产业、三大传统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又注重发展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力争到年建成一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工业产业和2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基地。在产业融合上,做好绿色生态文章,围绕林产工业、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拉长特色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在龙头带动上,加快培育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大企业和30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
第四,资金投向要统筹。继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性资金更多地向“三农”倾斜,重点投向水利设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构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社会保障要统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力争年全市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
小城镇发展需要创新举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我省把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列入五大战役,就是为了推进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全国政协委员、市副市长陈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符合中央精神,具有创新意义。
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于去年月全面启动,经过努力,第一批试点镇年度目标顺利完成,共实施780个项目,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在继续抓好第一批试点镇的基础上,全省再增加20个试点镇,全年要实施1100个项目以上,完成投资570亿元以上。
“作为后发地区,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对来说,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陈同志说,的城镇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更需要真抓实干,迎头赶上。“去年,有两个省级试点镇共生成53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3亿元,超额完成任务。”陈同志认为,后发地区有后发优势,即有先进地区的经验可学习借鉴,少走弯路。
“今年,市又新增了两个省级试点镇。四个小城镇试点将启动137个项目,总投资157亿元,年内确保完成投资37亿元。”陈同志说,此外,市级试点镇还有17个,启动项目165个,总投资81亿元,年内确保完成投资17亿元。
如何更好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打好小城镇发展战役?
“首先要高起点规划。”陈同志说,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既要从当下实际出发,又要着眼未来。
“其次要有产业支撑。”陈同志认为,产业支撑是实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只有农民在小城镇里顺利实现就业,生活过得下去,小城镇才会兴旺发达。“比如赛岐镇,将依托原有的电机、船舶等产业基础,通过助推这些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才能吸引更多农民就业。预计到年,将实现集聚25万人口的目标。”
“第三,要探索农村住宅抵押贷款的做法,以解决农民到小城镇创办企业、修建购置自住房屋的资金来源问题。”陈同志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后,必然要面对住房、自主创业等问题,钱从哪里来?比较好的办法是允许农民以农村的自住房进行抵押贷款。
“在这方面,我省可进行先期探索,助推小城镇建设。”他说,目前,等地已制定相关政策,允许农民以农村自住房抵押贷款。“今年两会,我专门提交提案,建议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到调研,尽快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
在岛内外一体化中坚持民生优先
“风头水尾,土地贫瘠,人口稠密,财力薄弱,这是过去说起时最先想到的。但现在,我们是厦门最有空间、最有潜力的行政区域。”谈起新区近年来的发展,区区长柯志敏一脸自豪。建区7年多来,从起步最晚的经济弱区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区转变。“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6%,多项指标增幅居市首位。
去年,提出岛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这给岛外各区特别是起步晚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柯同志说。谈及今年和“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柯同志表示,区仍将坚持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双轮驱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
产业发展方面,“十二五”期间,将坚持“二三产共推进”,着力培育形成年产值1000亿元的光电产业链,和电子信息、电力电工、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4个年产值100亿元的产业集群。通过工业发展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同时优化升级第一产业。
“目前,新城核心区的规划已四易其稿,新城发展的定位和思路越来越清晰。”柯同志说,新城建设将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组团推进、建管并举”的原则,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旅游度假,具有现代气派的高品位滨海新市区。
柯志敏介绍说,区这几年征地较多,建区到现在征地近6万亩,海域退养7万多亩。如何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尤其是保障失地失海农民的生活,对区来说尤为重要。“十一五”期间,累计支出28亿元投向民生工程,办好办妥了一批惠民实事;出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创业富民的一系列扶持措施,转移农村劳动力36684人;建立健全了“三保(低保、医保、社保)两救两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村村通硬质化道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柯同志还透露,为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区正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使本地没有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源,可免费进入职校学习,在提高学历的同时也掌握新技术,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这一做法今年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