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业拓展的工作规划范文

中医业拓展的工作规划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医业拓展的工作规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医业拓展的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指导思想

依照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西医偏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走出有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保证人民健康为宗旨。

㈡工作目标

健全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0%以上;将市中医院(以下简称市中医院)建设成为省特色中医院,年。县中医院(以下简称县中医院)争创全省县级中医院先进,县成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创立6个省级中医专科(专病)和10个市级中医专科(专病)培养造就一批中医名医;中医药科研与创新效果显著,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我市的中医药事业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主要任务

㈠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及其能力建设

1健全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依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中医科及中医诊所为网点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功能完善的中医服务体系,使中医药成为我市卫生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2加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市、县级中医院是中医服务网络的骨干力量。与同级西医综合医院同等对待。切实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政策扶持和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办医条件。年前完成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和县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

3着力抓好中医院内涵建设。中医医院要坚持正确的办院宗旨。以不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和中医医疗保健需求为目标,创新管理方法,加强科学管理,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服务质量高的省、市级专科(专病)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中医。

4坚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医院应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服务方向。尤其要在慢性病、疑难病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优势。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特色,积极开展亚健康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和保健服务。要鼓励和支持中医人员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防治疾病,运用中医药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5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要加强西医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建设。市、县级西医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中医科,并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要充分利用西医综合医院的人才、设备优势,努力做好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

㈡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1抓好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创建国家和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载体。切实抓好农村中医工作。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人员,中心卫生院及有条件的一般卫生院应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村卫生所(室)要有一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鼓励支持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按有关规定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对专科(专病)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纳入乡村医生范围进行管理,通过有关考核合格后,允许其参与执业医师考试。

2大力加强农村中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全面提升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基层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县级中医院要充分发挥中医医教科研的中心和龙头作用,年,使全市乡村医生掌握并运用防治罕见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3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年,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㈢实施“三名”战略。

1培养造就名中医群体。要采取综合措施。实行动态管理。使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临床技能过硬、医德高尚、群众信赖、社会尊重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有志者奋发努力,不时进取,培养和造就名中医群体。

针对不同的对象,要尊重维护名老中医、继承发扬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退休名老中医要尊重其本人的意愿。配备助手,协助其整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要从政治上、工作上、身体和生活等方面给予照顾,适当提高他待遇,愿意留用的则留用,尽可能地发挥他作用。

2培育打造中医名科。根据我市中医“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要求。年前培养和引进中医药硕士研究生510名,博士研究生12名。造就和引进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中医药领军人物,承担中医专科(专病)和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做大做强已建成的省级中医专科,加大创建省、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力度,年前,完成6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任务,市、县中医院要初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格局。

3努力建设中医特色名院。加大创建力度。年将市中医院建设成为省现代化的特色中医院,县中医院跨入全省县级中医院先进行列。

4抓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级中医药教育资源。组织不同层次的职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员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年,重点培训一批县级中医医院管理人员、专科(专病)技术骨干、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全面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继续教育使一批应用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取得中医药中专以上学历,造就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医药管理人才和中医药类别的全科医生。

㈣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1坚持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各地各单位要遵循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创新优势规划好创新目标,确定好创新重点,搭建好创新平台,组织好创新团队,落实好创新政策,编制好课题立项,安排好科研创新经费,计划好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要把创新工作的关键环节落到实处,切实抓出成效。市、县中医院要按业务收入的1%提取科研基金,用于中医药科研创新。

2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规范中医诊疗技术,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罕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方案,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扶持我市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大宗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规范中药炮制,全面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鼓励和支持研制中药新药,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名优中成药。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体系与现代科技同步发展。

3加强中药制剂的研制开发与利用。中药制剂是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改革剂型和研制开发新药的基础和前提,要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人员继承创新中医药激进剂型,发明条件支持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中心和县中医院中药制剂室的建设,对安全有效的激进名方和名中医的经验方,自制成中药的膏、丹、丸、散等普通制剂,方便群众使用,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

三、政策措施

1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宏观调控和规划制定,认真研究并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发展中医药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推进中医药发展。县(区)政府要根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中医药发展目标和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贯彻意见和配套政策,落实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证措施,为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明良好的条件。

2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医药政策。国家对中医药的总体方针政策是发展激进医药。维护优先,遵循规律,发挥特色优势,中西医偏重,促进发展。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中医药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省发展中医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医药事业负有重要责任,要认真落实中西医偏重的方针,发展思路上要创新、思想上要重视、工作上要加强。

3完善弥补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于扶持中医药事业。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合作、合资等形式,发展中医事业。要重视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医院的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必要的投入。建设用地划拨、拆迁协调、基建立项、规费减免及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安排相应的经费。

4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医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规划和宏观指导。发展改革部门对中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予以支持。劳动和社会保证部门要将中医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要充分考虑中医医院的实际,给予政策倾斜。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公益事业用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按公益性用地方式取得。财政部门要确保中医药事业的各项弥补和投入经费足额拨付。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支持中医院院内制剂中心的建设,对报批的院内中药制剂,减化手续、减免相关费用。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相应价格政策,合理调整名中医诊疗费和中医治疗手段等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人事机构编制部门在审批进人计划时,要考虑中医药人才比例,对急需引进的中医药人才要适度给予政策倾斜。科技部门在安排科研计划中要考虑更多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立项。其他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支持中医事业发展。

5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发展中医药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要利用各种传媒,采取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在保证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宣传中医药工作的新进展、新动向,宣传中医药行业的好典型、好经验,努力形成全社会相信中医药、应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