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新区应急管理系统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发展贯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全过程,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二)工作目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进一步提高,风险监测预警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持续下降,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新型应急管理“六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二、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三)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情况,进一步完善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物质技术保障体系。按期完成新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全面加强自然灾害能力建设“两个实施方案”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新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水平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并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四)提升应急管理治理水平。按照省上《关于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征用补偿办法》要求,制定落实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督促各层级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完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行动方案、应急手册纵横贯通、紧密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办公室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响应程序和机制,提升应急联动工作效能。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调查制度》,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为安全生产决策部署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撑。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检查,落实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一体化监管要求。
(五)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制定《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整合新区、各园区危化品,烟花爆竹、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组建新区、园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并实行“局队合一”体制,以委托执法的形式,赋予园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执法权限,指导镇(中心社区)承接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监管执法体制。制定分类分级监管执法办法,厘清新区各层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不同层级的执法范围、执法重点和执法内容,落实新区、园区两级执法职责,避免多头多层重复执法。
(六)健全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协调联动、快速响应、能力评估、考核激励等应急机制。建立应急救援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重点行业部门、重点企业、驻区部队、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参加的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化应急演练,不断磨合完善各类应急机制。突出重大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以预警监测、研判决策、力量调动、应急抢险、应急保障、灾情评估等为重点,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七)改进和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结合省上《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对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推动各行业部门落实危化品各环节监管职责,建立危险化学品全链条监管体系。加强“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监管,严格安全准入,持续组织省厅派驻化工园区安全咨询专家组开展巡查检查。督促秦川园区、石投集团等单位加快实现化工园区封闭式管理及专精特新厂房一体化管理,建立化工园区企业全员培训机制,开展好化工园区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安全管理团队和本地专家队伍。督促秦川园区、石投集团建成化工园区应急智慧平台,确保园区生产企业监测监控数据100%接入平台。协调相关单位加快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建设进度。力争新区化工园区第一批达标D级低风险园区。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八)进一步织密安全责任体系。认真落实《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新区、园区、镇(中心社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并将两个清单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述职考核等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行业监管责任,制定出台《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厘清能源、油气长输管道、危险废物管理、物流仓储等安全职责交叉领域的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能,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严格事前事中各环节监管,依法依规落实事后追责。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主动报告制度。加大《刑法修正案(十一)》宣贯落实力度,加大对拒不整改隐患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打击曝光力度,倒逼企业责任落实。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社会化治理走深走实。
(九)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利用“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直报系统”,持续更新“两个清单”,分析研究问题隐患,科学谋划防控重大风险、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制度性、根本性对策措施,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工作任务落实。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团队建设、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使用、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继续实施全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发挥新区安委办在三年行动中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开展各行业各层次专项督查检查和“回头看”,综合运用警示提醒、约谈通报、绩效考核、三级督办等手段,督促各园区安委会和新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倒逼工作落实。
(十)全面落实“两抓一推”。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突出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废物、油气长输管道、特种设备、商贸流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行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按照“一企一策”要求,组织重点行业企业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配置、现场管理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开展隐患排查,“一企一档”建立“两个清单”,对突出问题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完善企业自查自报、部门挂牌督办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企业、监管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贯通的工作平台,实现风险隐患动态和闭环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抓好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省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管理暂行规定》,规范新区安全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和培训活动,提升安全培训考试质量水平。加快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开展高危企业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危化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化工装置或储运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均达到100%,危化品生产企业可燃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紧急切断、自动化系统装备率和有效投用率达到100%。
(十一)加快建设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制定重点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指南,细化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内容和标准,发挥危化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其他行业领域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督促企业培育“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开展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健全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实施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加大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属冶炼、建材、机械、轻工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力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促进标准化建设的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
(十二)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启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主动对接省上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普查经费。加强普查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协调督导各园区、各部门共同做好普查工作。扎实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全面建立新区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林草火灾风险数据库,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探索普查成果运用,总结推广新区经验,为保障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十三)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协调自然资源、农林水、各园区等单位联合开展重要时间节点综合监测预警。建立完善新区四级预警预报统一平台,畅通灾害预警预报途径。协调各专业部门选用新设备、推广新技术,优化预警指标,细化预警范围,建立全覆盖预警、精准预警、靶向预警相结合的预警体系,为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提供科学依据。
(十四)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职能发挥,加强专业化人员力量配备,与省市气象局建立气象服务工作机制,将新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学校、政府机关单位等主要负责人纳入mas短信发送平台,及时向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单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启动新区气象灾害防御项目建设,搭建完善核心城区气象监测站网,增加气象数据采集源,提升新区天气预报、灾害性气象预警准确度。
(十五)统筹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省地震局,加快推进韧性城乡示范建设。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成果应用,推广使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手机APP,引导、支持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地震小区划科学设防,运用减隔震等先进技术。认真组织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专项排查治理,集中整治一批安全隐患。与省地震局建立震情互通渠道,在职教园区、化工园区、人员密集场所、政府驻地选址安装预警信息终端,全面提升新区地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强化地震应急准备,积极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加大地震应急宣传教育,增强新区群众地震应急避险能力。
(十六)加强灾害防范准备工作。推进新区森林消防应急救援保障工程项目,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预警能力,组建新区森林防灭火半专业化救援队伍,配齐配强人员队伍。协调推进森林草原火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加大火灾防控和火源管理力度,加强重点地区巡护,严防火灾事故。协调推进新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组织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加强防洪工程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和涉水生产经营单位防洪安全监管,指导镇(中心社区)、村社完善山洪风险台账,强化转移避险“最后一公里”责任和措施。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开展基层防灾减灾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推进家庭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长效培训机制和灾情会商核定机制,提升灾情信息管理规范化水平。
(十七)推动九大防灾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党中央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协调牵头行业部门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九大防灾工程”建设进度。结合“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推动重点项目启动建设。积极配合应急部、省应急厅推进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五、全面夯实防灾安全基础工作
(十八)加大防灾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坚持面向公众、覆盖全民、丰富内容、注重实效原则,将全民防灾安全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加大安全防灾信息普及宣传力度。积极对接省上相关部门,在新区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安全防灾实训、体验基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全面开展多元化安全防灾科普活动。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化工园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训操作基地项目建设,争取达标全省第二批省级实操基地,探索建立化工园区全员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十九)持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通过业务轮训、学历教育和考取资格证书等方式培养应急干部专业素养,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监管能力薄弱问题。以危化品为重点,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争取新区人才遴选、选调、考录名额,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应急管理系统奖励暂行规定》,发挥奖励的正面激励作用,大力树立先进典型。
(二十)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支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持续提升综合救援能力,推动向“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转变。加强基本备灾能力建设,购置储备防灾救灾物资,推动建立新型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做好区域施工队伍、机械等社会救援力量和装备资源筛查排摸工作,建立健全应急调用机制。提升防灾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加快化工园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进度,制定出台社会救援力量培育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促进综合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共训共练、业务交流和融合发展。
(二十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严格落实《省高危行业领域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实施意见》,制定新区推行安责险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安责险运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危化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投保安责险,指导保险机构做好事故预防费管理使用、事故预防服务、事后理赔等工作。
(二十二)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挥应急管理智能化的引领作用,加快新区智慧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进度,加快实现与安全生产、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各领域风险动态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形成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的“智慧应急”信息化模式。
(二十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八种本领”要求,引导教育应急管理干部不断增强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本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解决监管执法宽松软和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作风不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