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6年区划地名工作要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强力推进地名普查
一是全面完成地名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把握“进度”和“质量”两个关键,强化保障、加大督导,确保100%的县(市)区完成地名普查内、外业工作和成果验收准备。市及县(市)、区普查办要通过普查目录、工作图、影像图等资料,进行“拉网”式检查核对,做到普查工作全覆盖、无遗漏;进一步对《地名调查登记表》内容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推进跨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普查,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地名相关属性信息、地名和地名标志影像资料的数据库录入,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建立完善市及县(市)区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市及各县(市)区做好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强化地名文化内涵挖掘考证,推进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撰。
二是全面做好地名普查保障工作。加强业务骨干培训,根据工作进度和重点,3月上旬举办全市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专项培训班,8月中旬举办全省地名普查修图业务培训班,重点对市、县两级技术骨干进行数据库运行与管理、数据入录与修图、制作普查成果等技能培训。加强经费保障,落实省级地名普查专项经费,严格执行普查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确保经费使用合规、节俭、安全、高效。加强督查督导,适时召开普查工作交流推进会,建构完善随机督查与情况反馈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通报相结合、全面通报与点对点通报约谈相结合的检查督促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地名网站、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等多种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地名普查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地名普查规范化建设。以全面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要求为抓手,做到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安全普查,确保地名普查质量。严格落实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审核验收办法、档案管理办法、成果数据入库验收办法,深化细化地名普查制度规范。建立完善普查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做到专人填写、专人审核、专人负责,严把登记关、审核关。成立地名专家委员会,加强咨询论证,积极探索和实行地名普查第三方质量评定与监理,市、县普查办按照“质量评价体系”标准进行自查自检,为成果验收奠定基础,确保验收合格率100%。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一)服务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围绕我市“四个中心”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科学论证,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重点推进章丘市撤市设区事项落实;做好区镇改街道办事处和商河县撤乡改镇工作;配合做好国家级新区申报工作。
(二)加强法规建设,提高行政区划管理规范化水平。树立法治民政思维,落实省厅《关于规范行政区划调整审核等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加强可行性和社会风险论证评估,完善实施监督措施,确保行政区划调整科学、规范、合理。编制2016年《市行政区划和自治组织名录》和《市行政区划图》,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全面准确的行政区划信息资料。
三、强化管理,创新形式,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地名管理法规建设。以《省地名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市地名管理办法》修改调研工作,研究细化加强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地名标志管理等意见和办法,加强地名管理规范化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审核论证,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启动编制《市城市地名规划》,形成道路名称、地名设标、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规划。继续推进电子地图、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电话(短信)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编辑《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推进地名文化遗产分类、分级保护。适时开展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申报认定。加强地名文化研究,开展地名文化展,拍摄、播放地名文化专题片,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开辟地名文化宣传专栏,选择合适地点开办固定的地名文化展览场所。
四、依法治界、创新管理,继续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一)扎实开展创建“平安边界和谐走廊”活动。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建立完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法规和机制,加大对界线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和工作支持力度;强化平安边界建设制度措施,落实共建协议、联席会议、两图一责、界管员管理等制度,强化边界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处置应急机制建设,妥善处理边界争议纠纷事件。
(二)认真完成年度界线联检任务。按照《全省第四轮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方案》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县级行政区域界线2016年度联合检查工作,确保9月底前完成10条县级界线联检任务,督促各县(市)区落实联检内容,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技术标准,按时完成联检任务。配合省厅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更换试点工作,强化界桩对界线的标示作用,进一步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权威性。
(三)推进界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界线详图集编制完成后的全省境界矢量图作为基础,进一步修订完善《市界线巡查管理系统》,年内实现全市上线运行,不断提升界线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