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开区2013年工作要点范文

经开区2013年工作要点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开区2013年工作要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开区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突出重点、培育亮点、稳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发展年”、“干部素质提升年”和“全力接轨上海年”三项活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为又好又快建设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突出五大重点:突出接轨上海、招商引资、城市建设、项目推进、综合保障等五大重点。

形成三大亮点:(一)招商引资力求在“大好高”项目引进上有亮点,引进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大好高”项目1个。

(二)工作举措上力求在接轨上海方面有亮点,抢抓机遇,真正发挥桥头堡优势,引进一批上海投资和合作项目。

(三)城市建设上以江蒋漾公园为载体形成亮点,实施三横一纵道路工程,重点打造以建材城为中心的东迁区域和以江蒋漾公园为中心的南林分区,形成城市建设新亮点。

2013年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确保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到外资8000万美元;

——确保引进市外内资3.2亿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增长4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其中工业性技改投入12.55亿元,增长8.2%;

——农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下。

(一)进一步突出开放带动,突破招商引资。

1、全面接轨上海。深入开展“全力接轨上海年”活动,牢牢把握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的契机,打响“临沪牌”,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湖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优势,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大上海,深入推进接轨上海战略,积极构建接轨合作平台。利用上海加快建设“四中心”和举办世博会而产生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主动配套服务,自觉错位发展,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2013年,力争引进一批上海投资和合作项目。

2、主攻“大好高”项目。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突出招商重点,努力把招商项目与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强化对项目的选择,注重引进优势产业、科技含量高和产业链长的项目。坚持内外资并举,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上市公司上取得新突破。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个,大项目在实到外资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拓宽招商领域。坚持“走出去”战略,强化源头招商,加大外出招商力度。通过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和以商引商等方式,在欧洲、上海、港澳台粤、韩日、苏南福厦等五个重点招商区域建立招商网络,重点引进欧洲侨资。同时,引导现有独资、合资企业增资扩股,提高投资强度。积极开展活动招商,开拓国际和国内两条线招商。2013年,在境外举办主题性招商活动3次,力争引进侨资项目3个。

4、强化产业招商。充分利用地板、电梯、电子、电机、纺织服饰等特色主导产业来招商,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围绕特色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引进与产业关联度大的配套企业、大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引进和培育若干旗舰产业和旗舰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发挥国际建材城的市场导向和集聚功能,引进关联产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与本地电梯、电机、电子等企业强强联合的技术含量高、市场覆盖广的名牌企业。

(二)进一步推进工业创强,提升工业经济。

1、着力培大育强。进一步完善《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政策扶持,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在五大主导产业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管理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带动工业经济的整体提升。2013年,力争规模企业突破112家,产值超10亿元的3家。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建设。2013年,力争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2个。

2、壮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通过做大做强地板、电梯业,重点发展电子业,巩固提升电机、纺织服饰业,形成地板、电梯、电子、电机、纺织服饰等五大特色产业集聚区,真正在五大产业中打造一批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骨干企业。2013年,力争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3、强化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创中心的职能,集聚创新要素,着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激活创新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共建技术研发机构,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研发主体和受益主体;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2013年,力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市级以上新产品20个,批准新专利50项。

4、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推进为重点,继续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实行项目推进包干负责制和跟踪服务制。着力推进一批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做大做强的工业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注重项目建设形象进度,强化项目投入产出率。2013年,力争新开工项目15个,竣工投产项目14个,实施国际建材城、世友木业等2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5、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工艺和设备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7%;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和清洁生产企业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完成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项、清洁生产企业2家、绿色企业2家。

(三)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完善园区配套。

1、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拓展空间、完善功能、美化环境,通过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建设江蒋漾区域和建材城区域,努力打造城市新亮点,提升园区品味,塑造城市形象。

2、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坚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与总体规划衔接配套,进一步深化细化各类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实现规划全覆盖。完成城西分区规划调整,谋划好城西分区规划修编,编制好南林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突出以南林分区和北部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拉大园区框架,改善平台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实施人瑞路、适园路、外环北路、外环西路等三横一纵道路建设,完成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

(四)进一步统筹社会发展,强化综合保障。

1、强化资金保障。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探索融资渠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以市场化手段来推进融资,利用项目包装等各种方式筹措建设发展资金。二是深化土地运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江蒋漾地块等商住用地为重点,加快土地运作,做好土地出让。三是积极争取政策。努力向上争取各类贴息、补助和优惠政策;做好存量贷款的周转,续贷率争取在100%。2013年,力争实现新增贷款5000万元。

2、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配强村干部队伍。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真正把觉悟高、作风正、能力强的党员选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切实配齐配强村级班子,确保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二是培养机关干部队伍。按照建设一流队伍的标准,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机关干部创新破难、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部门积极性,强化部门的独立作战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激励企业家队伍建设。营造一个尊重企业、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家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企业家的发展和竞争意识。

3、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结合“六百工作制”推进,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以“先锋工程”和创“五星”工程为抓手,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强化思想教育,构筑四条防线,努力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1、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一个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需求满足、群众满意的和谐开发区。

2、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百千工程”等有效载体,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整治,逐步推广,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民新村建设模式,通过农民新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环境。2013年,实施同心、东迁、江蒋漾等6个农民新村的建设。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关注社会民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好农业、计生、卫生、水利、民兵、民政等各项农村社会工作。

3、深入开展“平安”建设。营造社会稳定大环境,充分发挥公共安全监管中心职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员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健全防控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依法信访、依法处访的“双向规范”,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营造稳定的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