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1年粮食局物流发展工作要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粮食物流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粮食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条件不断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年流通量逐步加大,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
(一)粮食物流规模巨大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外调粮食较多,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年*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2800万吨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14%。有42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粮食商品量保持在*万吨,商品率30%左右。近几年调出省外粮食年均400万吨,从外省购进小麦、玉米等粮食近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预计随着商品量的增加以及与外省粮食品种互补性的增强,到2015年,*粮食流通总量将增加到1300万吨。从流通方式看,火车运输占70%,汽车运输占25%,水路占5%。*出口粮食主要经*、*到*张家港、*港和*港换船外运。
(二)仓储设施较为完善
全省现有国有、国有控股仓储企业*个,总仓容*万吨,其中完好仓容*万吨。非国有企业总仓容在*万吨左右,基本上为完好仓容。有铁路专用线库点*个,仓容*万吨,年实际中转量*万吨。有专用码头粮库*个,泊位*个,总吨位*万吨,年实际中转量*万吨。*年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国储粮库项目*个,仓容*万吨,总投资*亿元,分布在全省*余个粮食主产县、市。散粮收发功能得到了加强,*年建设了容量*万吨的浅园仓,具备了铁路、公路的散粮接收发功能。新建粮库项目均配置了机械通风、熏蒸杀虫、粮情检测及汽车衡等先进储粮设备、检测管理系统。粮食进出库基本实现了机械操作,全省三批新建粮库共配置机械设备*台套,投资*万元。*年建设的7个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总仓容*万吨,均按散粮装卸要求设计,有力地提升了我省粮食流通“四散化”水平。
(三)粮食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粮食储藏技术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全省机械通风储粮达到90%,一批储粮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潇湘粮网”网站,各市、州粮食局和新建国储粮库按标准建立了局域网,有近300人的专业操作人员,及时粮食市场信息。省粮油产品质监站作为全国唯一的稻谷区域重点粮油产品质检站,拥有国家和*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权,承检产品(参数)达到六大类173项。全省还有8个市州建立了粮油产品质监站,并通过了国家局的验收和授牌。
(四)粮食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粮食产业形成了以米面油为支撑的加工体系,目前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408家,总资产逾100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企业377家,年加工能力450万吨。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9家、市级龙头企业142家。*年,新增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15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工大米突破300万吨、面粉面条3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2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现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8个、*名牌产品39个、全国放心粮油企业产品186个。粮食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全省现有仓储企业344家,其中仓容量5万吨以上的49家,年周转量50万吨的企业有20多个。
但从总的来看,*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适合散装、散卸的仓容仅占3%,其余97%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在新建国储库仓容中也只占到13%。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流通中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材料耗费大、粮食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人工成本非常高。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的肩背肩扛装卸方式,效率很低。目前我省还没有粮库配备专业的铁路散粮卸车设施。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整个粮食流通的发展。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主要通过编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从政策上扶持企业投资现代粮食物流。粮食物流项目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运作,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措,风险由企业自行承担。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粮食流通体制的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促进仓储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粮食物流链各个环节的无缝联结。
——整合资源、企业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整合资源,以粮食企业为主要力量,实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规划第一阶段主要建设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解决粮食物流“四散化”水平过低的突出矛盾。在规划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以及区域内部的粮食物流现代化问题。
——技术先进、注重效益。要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及粮情,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减少粮食损耗,降低流通成本。规划安排的项目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完善重要物流节点,基本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物流环节的无缝化连结,建立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以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区域性现代物流园为骨干,以宁乡横市、湘西洪源粮食物流园等遍布全省的粮食储备、加工、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统一开放、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三、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布局
1、粮食物流总量规划。近年来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900万吨,其中省外流入约300万吨,省内调出约为400万吨,省内区域间流通量约为2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1300万吨。
2、主要粮食物流通道规划。根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结合*粮食流通实际,在全省规划建设“四纵两横”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四纵”为:京广线、洛湛线、枝柳线铁路和*水道。“二横”为:湘黔线、湘桂线二条铁路。这六条通道既是我省粮食流出、流入通道,也是全国跨省粮食运输的主干道。
3、区域布局。国家发改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把*、岳阳、衡阳定为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布局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节点。根据我省实际,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四大骨干”,即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辐射省内外;以岳阳为湘北物流区域、以怀化为湘西物流区域、以衡阳为湘中南物流区域、以郴州为湘南物流区域的四大骨干,流向粤、桂、云、贵等地,形成南北对应、东西互动、地区协调、各有侧重的物流格局。
(二)主要任务
1、建设好一批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要求特别是散装散卸的粮食物流园区,完善物流节点,发挥园区功能,实现铁路、水路、公路的有效衔接和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其中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节点(重点建设好*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和霞凝粮库水运码头),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物流园为区域性骨干节点,其他为市级节点。
2、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京广线、枝柳线、湘桂线、湘黔线、洛湛线沿线有铁路专线或有月台、罩棚的粮食流通项目,增建或改造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提高粮食快速中转和供应能力。完善港口中转库及粮食码头功能,建设好洞庭湖、*水道粮食通道。其中长、株、潭、衡、郴州稻谷流出通道主要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份。环洞庭湖区粮食流出通道经水路运往东南沿海;经铁路直达两广等销区;经公铁联运销往湘中、湘西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主要是三条:一是由京广线进入全省各地;二是由京珠高速或107国道入湘;三是经海运由*抵岳阳。
3、发展散粮运输。依托现有散粮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配套设施,打破制约散粮运输发展的“瓶颈”。推动形成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储存、发放多环节一体化的散粮运输系统。加快发展散粮汽车运输,形成收纳库到中转库和收纳库、中转库到粮食加工企业的“包粮改散粮”运输,提高粮食公路散粮运输的比重;建立水运散粮中转运输系统,发展散粮船舶运输;推动散粮集装箱公铁联运,发展“门对门”散粮配送服务。
4、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加强与省外销区及省内产、销区的有效对接,搞好小麦、玉米、大豆等调入品种的产购衔接,建立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鼓励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整合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集粮食收购、储存、中转、加工和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和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加快研制并推广散粮运输工具和技术设备。制定和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编码、品质检测标准化。
6、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在全省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骨干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方式,控制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省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四、建设项目
为实现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和任务,要重点加强物流园区建设、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设施建设。
(一)项目建设内容。规划期内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物流通道,按照粮食流向、流量、区域位置、基础条件等综合要素,建设一批对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粮食物流园区。
2、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和粮食集装箱中转站等散粮中转设施,增加铁路散粮发运和接卸能力。建设标准为: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港口库、码头年中转量在50万吨以上。
3、增加散粮接收发设施。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依托物流园区、大型粮库和粮油加工企业、码头,建设与散粮车辆配套的卸粮坑,提升输送系统,提高散粮接卸能力。为物流节点上的大型平房仓等配备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备,提高散粮发运及接卸能力。
4、增加散粮运输工具。按照跨省跨区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粮食流量、品种和作业需求,增加适用的散粮运输工具。鼓励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增加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及散粮集装箱。
5、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鼓励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和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粮食电子交易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在粮食物流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粮食检验检测设施。
(二)建设项目
见附录。
(三)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募集民间资本等多渠道筹措。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用于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属于规划中的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及节点的港口、中转库、储备库装卸发放设施、运输工具等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目录,由企业自主投资,国家给予补助或贴息;属于规划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争取由中央预算内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属于规划中的新建和改建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粮食物流园区项目等,主要通过企业自主筹资建设,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及贴息。
五、组织实施
(一)项目组织。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粮食局负责本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粮食物流企业是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根据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的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项法规制度。
(二)实施步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和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分步推进实施。
(三)政策措施
1、创新体制。进一步创新粮食仓储、运输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推进仓储、码头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储粮库建设项目、世行粮食流通项目、机械化粮库项目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探索引进社会和外资进入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领域,形成粮食物流多元化投资格局,推动物流设施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2、完善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倾斜、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散粮运输,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散粮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优先审批。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项目要纳入国家和同级政府重点项目管理,加快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发展。
3、加强协调。各级政府要把粮食物流现代化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协调,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保证全省粮食物流建设专项规划的顺利实施。铁路、交通、财税等部门要从支持全省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考虑,将散粮运输纳入农产品绿色运输通道体系,改进交通工具和运输组织方式,合理调整粮食运价和税收政策,减少各种不合理的运输附加费用,降低运输总成本,促进粮食物流发展。
4、加大投入。粮食物流建设项目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建设。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投资,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对重要的粮食物流建设项目给予扶持。
5、培养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对粮食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抓紧建设一支适应粮食现代物流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现代粮食物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