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4年财政工作计划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支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支持扩大内需。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二是促进外贸稳步发展。引导外贸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出台的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措施,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增加研发技改投入,支持外贸企业结构调整,推动外贸出口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三是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稳控物价的财税政策措施,继续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平价商店建设。支持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增加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落实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补助政策。
二、推进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财政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最大效用,创新扶持引导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切实用好新兴产业专向引导资金,调整和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办法,加大力度引导金融资本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集聚,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专向引导资金的作用,重点支持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等十大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加快推进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每年分离20家以上。三是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快设备更新、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重点企业、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支柱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创新型人才集聚,充分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大力支持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投入力度,支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三、坚持富民优先,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富民惠民利民,着眼长远,优化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就业投入机制和城乡统筹的就业援助机制,重点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支持,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全力支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农保”、“土保”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600元;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健全帮扶和救助体系,拓展医疗救助范围,对患特殊病症的特困人员继续实施专项医疗救助服务。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依法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准,支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全力支持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四是大力支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鼓励文化建设的财税政策措施,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文物、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功能,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文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高效农业、水利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实现农民增收;继续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通过财政奖补、贴息等手段,支持村级大力发展经营性物业,推动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此外,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稳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渠道和运行机制。继续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建设,做好政法专项资金保障工作。
四、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和完善市镇(区)财政体制,制定和实施新的镇(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划分市级和镇(区)级财力,充分调动各镇(区)增收的积极性,同时,本着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原则,调整各镇(区)支出范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二是推进综合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除自收自支及涉及教育收费的事业单位外,市级所有党政机关、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除依法实行“专款专用”的款项外,所有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三是加强收支分类管理。2014年部门预算收入全部纳入国库管理,统一核算,统一调度。部门预算支出由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统一执行,按照相关规定和财务开支标准,实行集中支付。四是强化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选择社会影响较大、百姓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目标管理。支持镇(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此外,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制度,形成政府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防范腐败的特色。
五、突出效能提升,树立财政部门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机关作风建设“绩效比拼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市财政系统扎实开展绩效比拼活动,在精神状态、能力水平、攻坚克难、工作业绩以及勤廉从政上下功夫,赛出作风、比出能力、拼出业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水平。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开展财政“六五”普法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规范财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完善财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财政机关作风建设,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用优良作风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始终围绕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的目标,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完成惩防体系各项牵头工作任务。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加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财政特色的文化理念,营造健康、廉洁、活泼的工作氛围。
第二篇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2014年全市财政收支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亿元,增长16%;完成一般预算支出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保持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广大企业仍然存在困难。为此,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做大做强民营工业规模企业”、“鼓励开放型经济二次发展”、“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4+4+1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引导和鼓励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主动向科技型、节能型、环保型转变,全力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不断形成发展特色。对于项目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办法,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支持。
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市场化手段,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使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发挥市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科技三项经费、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再担保专项资金、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专利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服务外包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清理、合并、修订现有扶持政策和资金,充分体现财政资金扶持的产业导向作用,集中使用财政资金。
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民资投入、参与竞争,多形式、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一步完善政府再担保机制,创新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
认真研究国家、省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努力为我市经济发展争取更多支持。逐步建立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库和项目评审专家库,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力争2014年对上争取取得新突破。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富民惠民的公共财政导向,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实事、急事难事,使城乡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全额负担基础性养老金。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和低保边缘救助标准。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增强就业困难群众的信心。建立稳定的财政就业投入机制和城乡统筹的就业援助制度,继续采取政府购买岗位和就业补贴等形式,重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及被征地农民等实现就业。继续对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让更多有创业项目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就业优惠政策。
支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付标准提高到小学550元、初中720元。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学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支持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对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特困医疗救助的财政补助力度,新型合作医疗人均标准从09年的320元提高到410元,优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政策,提高参保人员大病医疗费用补偿比例。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各项改革配套文件,对社区卫生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有序推进。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支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投入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努力拓宽农民生产性收入。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规模型、生态型、品牌型和科技型农业示范区。集中财力,积极打造同里科技农业示范园、横扇太湖绿洲生态农业示范园、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三大农业园区建设亮点。扶持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制定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
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努力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着力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推进农村绿化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道路、河道两侧的绿化建设,支持实施重点河流、湖泊湿地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先导镇建设进度,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推进城乡道路、水利、电力、公交等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全面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实行预算外收支脱钩,即单位当年非税收入全部由财政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当年预算外收支结余归政府所有。
继续推进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财政“大监督”格局。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政策执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逐步建立财政资金预警监控机制、预算执行监督反馈机制,增强预算的约束力。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严格内部监督与控制,防范财政风险。
积极整合资源,做大投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功能,保证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抓住国家创新农村金融的机遇,加快信托投资、中小企业担保、农业担保等方面的投资,积极做好存量资产的整合置换,政府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增资、验资、评估、拍卖、拍租等方面的审核审批工作。
完善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政府财政收支体系,在09年完成市级非税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完成两个开发区和八个镇的改革工作,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收费管理、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账户管理、统一预算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实现财政资金“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的目标。
完善政府采购网上管理系统,努力把采购监管工作做深、做细,全面提高采购监督水平。继续创新采购监管手段,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工程政府采购的监管力度。
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做好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询证工作,完善会计诚信建设;推进会计人才战略,全面优化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进中介机构的党建工作,开展会计记账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会计记账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
第三篇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做好2014年的财政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十一届党代会三次会议的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2014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全面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科技、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2014年全市财政收支的目标是: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46亿元,比上年实绩增加8.46亿元,增长18%;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6.1元(不含上年结转和上级追加支出等),比上年增长17.3%。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着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才能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把握财政政策导向和专项资金流向,调整财政投资结构,支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继续对集团型、规模型企业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对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纳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集团以及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全市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由市镇(区)财政给予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支持工业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拓展中小城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集群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培训服务机构及电子商务公共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向上争取财政项目和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今年市财政初步安排节能专项资金6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支持企业使用新型能源、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结合新一轮服务业“振兴计划”的实施,继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用好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在“生财”的基础上,要按照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狠抓收入征管工作,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深入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总量。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保有压,有促有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实现财力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群众保障倾斜,重点加大在“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1、优先保障教育文化发展。按照“三增长一优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支持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标准建设,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积极探索并支持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提高文化供给能力,让全市人民都能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认真落实好新一轮促进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通过实施免费职业介绍和培训、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措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重点扶持“零就业家庭”、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及被征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实现就业。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根据财力情况,适当提高农村基本养老、“土地换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努力实现社保基金自求平衡。3、完善公共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对公共卫生投入的比重,支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支持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建设,试行药品政府差价补贴,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三)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落实好“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扶持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要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及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开展农业贷款担保工作,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创业发展进行激励引导,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投资业主、合作股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减少财政资金扶持环节,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形成合理的补贴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保险的扩面工作,今年将推出水产、家禽、林木、畜牧等险种,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3、着力优化农村环境。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要投向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灌站建设、农桥建设及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建设。要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的长效机制,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实施对农村河道的“双清”整治和污染物治理工程,继续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支持农村绿化建设,营造农村优美生态环境。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1、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要研究制定新的统一的镇(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市级和镇(区)级财力,进一步规范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市、镇(区)增收的积极性。继续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2、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综合预算,研究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的预算编制方法,细化支出定额项目,探索试行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3、积极推进财政国库改革。今年拟成立国库管理机构,逐步将各类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以及其他财政资金)统一归口到国库管理,并严格按程序开设财政资金专户,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益。继续深化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4、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改革。拟采取“先市级、后镇级、先试点、后覆盖、分布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先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实现财政资金“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的目标。5、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和领域,增加服务领域政府采购规模。继续探索实行协议采购方式,逐步实现政府采购管办分离。加强专家评委库建设,积极实施网上评标。以政府采购网上监察系统实施为契机,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和机构的监管,推进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6、继续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完善镇财政分局管理体制,分局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要尽快到位。积极转变镇财政职能,逐步实现由收入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资金分配型向分配、监管并重型转变。继续推进镇级财政集中支付改革,条件具备的乡镇要尽快实施“中心、二集中”管理制度。7、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今年,国家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新的耕地占用税条例。另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将逐步推广实施。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这些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认真测算各项税制改革对我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五)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创新管理手段,逐步消除监管的盲区,从制度上、源头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稳步推进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创新财政监督模式,由对财政资金的静态监督逐步转变为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动态监督,推动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者既分工又制约的公共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加大项目资金的检查力度,有重点地选择农业、社保、科教、文化、城建等事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提高项目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督检。2、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对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要全部实行“代建制”管理。市政府已成立了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进一步规范代建项目管理,逐步实现投资、建设、管理、运行分开。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3、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制。要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抓好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和资本运作工作,确保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对企业(公司)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属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促进公司规范有效运作和科学健康发展。完善市属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责任制和投融资管理办法,实施财务总监联签制度,做好国有资产受益收缴工作。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财政干部素质。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关键取决于财政财务干部的综合素质。要继续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要加强思想建设,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干部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要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开展分批分期培训,增强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使财政干部在思想上、理论上、业务上都有新的提高。要强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并加强督办督查,做到“再优服务,再提效率”,努力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要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源头治理腐败力度,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努力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