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清明节前哀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又要到清明节了,一年一度的扫墓活动,在日程中又作了安排。
父亲去世快五年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再目,想想,一阵心酸,泪水噙在眼睛里,直想落泪。是啊!五年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儿子读完了初中,高中也毕业了,开始读大一了。生活在继续,一切在继续,不变的四季在替换着,人的生死便也在其中来来往往着
记得我失去的第一个亲人是我的姥爷(爷爷在他之前去世,但没有记忆),那是1977年的春天,屈指一算我那年13岁,当时的场面还依稀的记得,来了很多亲属,都是姥爷、姥姥的兄弟姐妹们,这些亲人都是我隔辈的长辈,只见他们指手划脚的安排着丧事,记得最清晰的一幕就是当众人把姥爷的尸体放到棺材里、然后钉盖的时候,长辈们便叫姥爷的女儿们喊着:“爸爸落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到现在我还是不懂其中的含义,我想,大概是让姥爷安心的上路吧!
从此,每一年的清明节前后,我就跟着众多的姨(姥姥、姥爷没有儿子,九个女儿,妈妈是二姨)扛着铁锹,带着供品去上坟,祭奠我那慈祥、可亲、可爱的姥爷。姥爷活着的时候,对他每个女儿(指已经结婚的)的孩子都好,所以我对姥爷的感情是很深的,时常想到他老人家,想着他双手拄着拐杖,站在自家大门口的样子。
后来,我长大了,参加了工作,结了婚,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对生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1993年9月9日我丈夫的爸爸(我的公公)去世,葬在了千秋公墓。
1996年12月30日我丈夫的妈妈(我的婆婆)去世,与公公合葬。
1998年11月29日姥姥去世,妈妈和我那些姨们,买了公墓把姥爷的尸骨与姥姥的骨灰合葬,听妈妈说,姥爷的尸骨是我八姨亲自捡的,亲情的力量是具大的。
2003年5月19日,死亡轮到了我父亲的身上(父亲终年65岁),葬于千秋公墓。父亲的去世,给了我重重的打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头发白了许多。很长一段日子里,也没有从想念他的状态里拔出来,忧郁重重,只要与外人提到父亲,就是流泪。当时,自己总是劝自己,“坚强些,不能太脆弱了,人总是要死的,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很多次的自尉之后,心情便平静了许多。
日子过的真快啊!,一晃,到了20*年的春天,清明节又要到了,又开始筹划扫墓的事情。其实,年年扫墓的形式都是一样的,拿着鲜花(多数是菊花),带着水果,还有能燃烧的香来到墓碑前,献上鲜花,摆好供品(水果等),点燃香,等待它的燃烧完了,之后,来的人一一鞠躬(也有磕头的),便是结束了扫墓活动。家家如此。
社会发展到今天,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也不知道是从那一年开始有了公墓,把死去的人集中到一块。清明节前后,逝去亲人的活着的人们便不约而同集中在一起,各自祭奠自己的亲人。满山手持鲜花的男女老少,象在礼堂里对号入座似的,分别来到自己亲人的墓碑前,进行扫墓活动,一群、一伙的人们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新晨
应该说是解放之前,有钱人家有自己的祖坟地界,当然是选在风水好的地方,死一个,埋一个,按辈分依次埋葬。没钱的人家死了人,找个荒山野岭的空地把人给埋了,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风水不风水的,不过也能把死去的人集中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把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们集中到一起,立了碑,便有了烈士陵园,供后人们祭奠。上小学的时候,每年清明学校都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那些英烈们。
现在的人们好象淡忘了去烈士陵园扫墓一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们,不断的送走了自己的亲人,之后要做的事,就是每年清明节的扫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