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儿童歌唱与声音控制范文

小议儿童歌唱与声音控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儿童歌唱与声音控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议儿童歌唱与声音控制

一、儿童歌唱的不同发展阶段

儿童歌唱的教学需要遵循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他们的歌唱训练应有着侧重点的不同。低年级的小朋友身心发育不成熟,刚进校园正式学习歌唱,但还未能完全掌握歌唱的正确方法和气息运用法。那么这个阶段的音乐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体会歌唱的乐趣,在乐趣中感受歌曲的美感,由此建立起学生对歌唱的兴趣,丰富音乐审美感受。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儿童享受到歌唱的乐趣,训练他们控制声音轻轻的歌唱。中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慢慢掌握了歌唱的正确姿势和气息的运用等歌唱技巧,那么教师应注重巩固与提高学生歌唱时正确气息控制方法与发声技巧,并在歌唱过程中体现歌曲的美感。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变声期阶段。为了保护喉咙与保持嗓音的目的,学生在歌唱训练过程中需要轻轻歌唱。所以,在儿童歌唱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的声音控制。声音控制的歌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唱的乐趣,感受歌曲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美感水平,实现儿童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儿童歌唱与声音控制关系探析

儿童歌唱训练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歌唱的艺术需要歌唱的技术来支撑,一个人若想歌唱得好,仅凭音乐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歌唱训练,掌握歌唱的要素与技巧。那么,如何进行儿童歌唱训练与声音控制,则是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课题。很多中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倾向于鼓励学生大声歌唱,认为大声歌唱有气势,而轻声歌唱则显得无精打采。的确有些以气势取胜的歌曲需要同学们大声地唱才会有效果,但若不论歌曲的内容与风格,一律机械地硬性要求学生大声歌唱,则是音乐教学的大忌。大多数歌曲并不需要大声歌唱,反而轻声歌唱更能体现出歌曲的优美。在儿童歌唱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大声歌唱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相反轻声歌唱更适合于一般的歌曲演唱,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并有技巧地轻声歌唱,则更能发挥其歌唱水平,唱出歌曲的美妙之处。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推广轻声歌唱,训练儿童歌唱的声音控制,通过声音控制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1.通过声音控制保护儿童发声器官

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歌唱会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歌唱是儿童运用身体的发声器官来进行的,是一种运动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儿童在歌唱训练过程中,一味地发蛮力大声歌唱,则会损害到身体的歌唱器官。歌唱器官包括作为发声器官的喉头,作为歌唱动力的呼吸,以及作为音色强化器的上下共鸣腔。如果这些器官在大声歌唱中受到损害,一般难以恢复。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他们的发声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果教师在歌唱训练过程中,经常毫无节制地要求他们卖力地大声唱歌,不但会给学生带来精神压力,使其变得紧张与疲劳,而且大声歌唱带来的气息会经常性地猛烈冲击孩子们的声带部位,从而损害孩子们稚嫩的声带与呼吸器官。这样的损害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声音的沙哑,或者使声音失去光泽,特别严重者则会造成孩子再也不能放声歌唱。在日常的歌唱教学实践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参加歌唱比赛之前的歌唱训练过程中,由于不懂得如何进行声音控制,使得频繁的歌唱练习导致声音的沙哑或撕裂,从而导致歌唱比赛的失败,甚至导致声带的永久性损伤。所以,在儿童歌唱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声音的控制,有意识地保护发声器官。

2.运用声音控制训练小学生歌唱技能

儿童歌唱过程中运用声音控制,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促进他们歌唱技能的进步。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大多数轻快雅致而又流畅自然的乐曲。这样的乐曲往往并不需要孩子们特别大声地歌唱。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注意根据歌曲题材、内容、风格或形式的不同,选用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进行歌唱,不同的歌曲应有不同的唱法要求。大多数轻柔的歌曲则适宜于采用轻声唱法来歌唱,即使是一首需要展现出雄壮气势的歌曲,也不需要孩子们在整个歌唱过程中都保持高声的歌唱强度。所以,教师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声音的控制。教师训练学生真正地唱好一首歌,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这首歌的内容与含义,继而准确地把握这首歌在情感表现上的抑扬顿挫之感,以恰当的声音控制表现歌曲的抑扬顿挫,最终使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唱出这首歌。儿童能够把一些歌曲唱得声音洪亮,但是由于气息与力量跟不上,则会显得歌唱比较呆板,甚至声音是刺耳的,有时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降低了整体表现效果。但如果学生能够进行声音控制,便能随意自如地在演唱过程中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以抑扬顿挫的音调来表现歌曲情感的起伏,则会唱出动听的歌曲,达到很好的表现效果。所以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音乐课程中较为轻柔的歌曲,教师应强调学生以轻声歌唱为主,运用声音控制对学生进行嗓音训练与乐感培养,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其歌唱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3.通过声音控制培养歌唱能力与音乐审美力

教师若鼓励学生进行大声歌唱,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呼吸平衡,而且还会使他们不能细细品味歌曲的美感,甚至导致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失控。由此看来,在歌唱时的声音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教学阶段,音乐课被作为普及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是教师充分运用音乐的艺术形象与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歌唱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技能,在歌唱方面取得进步,真正从中体验到乐趣,才会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激发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引领学生去领会、体悟歌曲的思想内容与其中内蕴的情感,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到音乐之美,于是学生可以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这就是一种美的教育。有技巧地轻声歌唱可以使得这种艺术熏陶与美育过程更加自然和谐地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4.轻声唱法在歌唱训练中的优势

轻声唱法是声乐训练中一种简便有效并且有益身心的发声训练方法。轻声唱法既可以提升声带的发声机能,增强发声器官的耐力,同时又可以起到保护声带健康,有效医治受到损伤的声带,并加快其恢复过程的作用。许多世界著名歌唱家都表示,他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授业恩师强调用轻声唱法进行练习,不允许歌唱时将声音放得很大,几乎所有的练习都是采用小声来唱,显然他们最后都从中得益匪浅,最终在音乐领域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有权威人士介绍轻声唱的优良功效,比如轻声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母音,“纠正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还可以“改善读字不清的情况”,并且只要轻声稍微大一点,并不影响远在八尺外的人们清楚地听到歌声。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表示,“在自然领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少量的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可见,动听歌声并不需要太大的声音,只要掌握好少量的声带张力与发生气息,便可以发出美妙的歌声,实现完美的歌唱。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诸多歌唱教学及训练实践都表明,轻声唱法是歌唱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控制歌唱气息,稳定发声状态,轻松自然地唱歌,又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与掌握,并在其训练过程中得到快速提高。所以说,轻声唱法是一种将歌唱技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歌唱训练方法,应当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应用,以解决目前音乐歌唱训练中所普遍存在的弊端,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三、轻声唱法的推广实践及其在合唱领域的应用

轻声唱法在儿童的歌唱训练中具有充分的优势,应当在音乐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除了日常音乐教学过程的歌唱训练外,轻声唱法还适用于儿童歌唱的合唱领域。在儿童的合唱训练中,轻声唱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发声时所产生的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状态。在合唱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学生很自然地会用平常说话的声音去唱歌,尤其在他们唱到高音段时,便会昂起头扯着嗓子大声喊唱。这种大声喊唱的唱法是合唱训练中的一个常见误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应该预先提醒他们不要大声喊唱,而要用轻声去歌唱,可以想象并模仿妈妈哼唱催眠曲时那种轻柔的发声,轻松愉快、自然流露、不着痕迹地去歌唱。小学生容易在唱歌时大声喊唱,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有时,学生歌唱的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合唱训练之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端正姿势,做好放松练习。放松练习包括适当清清喉咙,或者打呵欠,从而把喉咙打开,同时放松颈部,让颈部及喉部的气息流畅自如。教师在对学生的合唱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论是用旋律音程训练,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提高音量。音量的提升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学生们进入歌唱状态,并在歌唱中渐渐地打开声音,直至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基本上做到呼吸自如、气息均匀通畅,才能去考虑合唱声音的力度问题。轻声唱法在合唱训练中的运用,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的紧张和僵硬,防止学生走向大声喊唱的误区,对于训练学生形成正确发声方法与歌唱技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儿童合唱中最讲究突出童声的纯净之美,而非声音力度的比拼,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务必强调学生要有效地控制声音,轻声地去唱,并训练他们在演唱时关注整体声音效果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与配合伴奏音乐,有效地避免跑调与抢节奏现象的发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大声歌唱法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引导儿童歌唱时进行声音控制则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害,产生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与美育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广轻声唱法,成为音乐教师们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推广轻声唱法,首先要求更新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歌唱的习惯。有很多音乐教师以及学生都抱有唱歌时声音越大越好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必须得到改变。教师与学生深刻认识到轻声唱法的优势与效果,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广轻声唱法。更新观念是轻声唱法得以推广的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教师要做的便是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轻声唱法的要领,提高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歌唱技能。轻声唱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教学指导与安排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歌曲都需要大声唱出来,很多轻柔歌曲用轻声来唱就可以了,同一首歌曲有的地方需要声音高一些,而另一些地方则可轻轻唱和,节奏有快慢,力度有强弱。在轻声唱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并训练学生如何运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应运用较长的气息,并保持气息的平稳性使其不颤抖。学生的歌唱训练从中音区开始练习,然后渐渐地向高音区与低音区扩展。在最初的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先尝试用母音uu或lulu进行歌唱练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发声技巧较为熟悉之后,便可以用其他的母音与母音的转换。轻声唱法的技巧在歌唱时力度弱而不虚,使发声的力度减弱并保持适宜的程度,这种力度可以较小偏轻柔,但是一定不能虚弱无力。同时,歌唱时要注意音量的适中,以准确的音调与清晰的咬字,加上抑扬顿挫的声音处理方法,充满感情地演绎歌曲,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轻声歌唱的美妙之处。

结语:

音乐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歌唱活动既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又能够推动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心智启蒙的作用。音乐教师应该重视训练儿童歌唱的基本功,注重儿童歌唱训练过程中的声音控制。有效的声音控制可以保护儿童的歌唱器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提高其歌唱能力及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乐感与音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思想素质。儿童歌唱训练要重视声音控制,注重轻声唱法,以弱而不虚的力度演绎美妙轻柔的歌曲,而声音控制与轻声唱法又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与发声规律,把握歌曲演唱的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综上所述,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特征为依据进行儿童歌唱训练,以正确的唱法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音乐,最终在动听的音乐中迈入辉煌的音乐殿堂。

作者:孔雅丽单位: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