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空白艺术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给孩子留出环境的空白
充分利用环境构成的不完备性与空白性,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性。
1.开放物质环境,提供充足的玩具、半成品材料。过于追求完美逼真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操作受到限制,失去动手探索的机会,必将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相反,没有固定玩法的半成品材料,没有过多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玩、去探索,让他们尽情地制造、改造,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们班的音乐区,我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铃鼓、碰铃、三角铁、圆舞板、小鼓等成品打击乐器,还放置了与幼儿一起收集来的纸盒、铁罐、塑料板、玻璃瓶、木块、易拉罐、绿豆等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作为半成品,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敲一敲、拍一拍、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的打击物品,愉快地随乐演奏,无限陶醉。而对于现成的打击乐器,在最初阶段,我并不直接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功能,只是把它们静静地放在音乐区中,等孩子去发现它们,探索它们。
2.开放心理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及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发展。“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的表达”。给幼儿一个尽情自由展现自我的环境,充当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我们班的任何一个地方,幼儿都可以自由歌唱、尽情演奏、愉快舞蹈、痛快地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是他们忠实的观众与朋友。要给环境留些空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
二、给孩子留出思维的空白
音乐中的思维是指艺术思维,它被认为是形象思维,人们将它描绘成流动变幻的云或轻快飘逸的曲线,富于丰富的创造性与想象。音乐教学中不妨有意为幼儿留出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创造一种虚幻的“空间感觉”的妙境,让幼儿自己去想象、思索、玩味。基于这一点,在音乐活动中,我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正面引导,为他们创造表现与发展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1.设置疑问。在音乐活动中,我开始注意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经常设置一些悬念与疑问,留出空间,让幼儿思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学唱歌曲《迷路的小花鸭》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把歌曲编成一个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处,我留下一个问题:“小花鸭找不到家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它想个办法。孩子们有的说:“找警察帮忙。”有的说:“找动物们帮忙。”有的说:“大声叫妈妈,妈妈听到了会来接它的。”还有的说:“打电话吧。”孩子们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又如在欣赏乐曲《狼和小羊》时,我提出:“小羊会被狼吃掉吗?”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及对音乐的理解,想出不同的情节,创造出不同的动物形象及语言,边编故事边表演,激发幼儿对创编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幼儿多参与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活动,并保护幼儿活跃的思维和自由的想象,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抛砖引玉。对于音乐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不宜直接灌输,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留出空白,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如在创编歌曲《两只老虎》的过程中,就抛出歌曲中的两只老虎一直编下去,有的说:“一只没有脚呀,一只没有手呀,真奇怪,真奇怪。”有的说:“一只没有鼻子呀,一只没有牙呀,真奇怪,真奇怪。”孩子们编得兴趣盎然,连唱带跳,把老虎滑稽可笑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发出欢快的笑声。在尽兴的、自主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快乐。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及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创造精神、创造意识的早期培养,为孩子将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础。有一次我听到一首乐曲,开始时旋律十分优美,继而旋律转为低沉、阴森。于是我在一次欣赏活动中使用了此曲,请幼儿欣赏并启发他们想象:“你听到这首乐曲有什么?”孩子们叽唧唧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大雁、有天鹅,像是一片落叶。”他们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继续放音乐)音乐突然转为低沉,孩子们表现出惊慌的样子,有的抱肩蜷缩着,有的做出凶恶的样子……而乐乐趴在地上一扭一扭地,嘴里还说着:“我是青蛇。”当音乐转换到另一段落时,孩子们高兴地说:“它们走了。”音乐结束了,我请孩子们给音乐起个名称,有的说:“叫狮子王吧!”有的说:“叫森林里的动物。”有的说:“凶猛的动物。”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多种动物的姿态,这一切都是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的。我们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创作得完美无瑕,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教师所创造的教学条件,就有如阳光、雨露是幼苗生长所必需的物候条件。
3.余音绕梁。我有时在一个音乐活动的结尾会设置空白,让幼儿回顾与升华所学内容,激起幼儿进一步的渴求心理。如节奏活动《胖胖熊与小老鼠》,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掌握了各种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在互相讨论中学会了强弱拍的处理,演奏起来非常形象,但略显单调。活动结束时,有幼儿提出听上去不太好听,提议:“高、低音乐器分开演奏。”于是,幼儿又开始尝试轮奏。还有别的演奏方案吗?当孩子的兴趣转为愿望,从无知转为求知时,无疑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通过思维,无论是否得出答案,都为以后奠定了基础。当然,“空白”并不是真正空无一物,它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是教师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是教师等待幼儿发言的停留,是教师放手让自由表现的空间,是教师创设环境时留有的空白。在这段“空白”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运用空白艺术时易陷入如下误区:(1)过度过量。设置空白,要有度。设置空白要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使幼儿深入思考后获得收获。过难,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过易,不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一个活动中运用空白的量应有所控制,不可过多滥用,否则会使内容不连贯;(2)缺乏默契。设计空白的时机与长短,需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经验,如在幼儿需要空白的地方,教师要提供机会,这样幼儿才能配合,反之,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设置空白,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门教学艺术。
作者:吴苹苹单位:绍兴市东风艺术幼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