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标中小学田径教学的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部分,田径运动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知到,如何在新时代教学工作中增添符合时代脉动的教学内容也成为现今中小学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委基础,从目前中小学进行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探析,归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优化中小学田径教学的策略措施,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为我国中小学田径教学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小学田径新课标教学改革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所指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应该围绕健康原则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的设计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主体,注重每个学生个体化的差异性,争取在今天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初步对于自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田径教育作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的新素质要求,改善传统田径教学的不足,改变单一跑、跳、投竞争运动形式,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1丰富田径教学理念,拓展田径学习内容
田径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阶段中核心环节,是教学内容是通过跑、跳、投掷等多种运动形式结合,对学生身体机能综合素质进行培育的教学内容。田径运动对于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灵耐力、敏捷度以及技巧性动作有着极为主要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田径运动内容广泛而丰富,其运动形式也会对中小学生的心智有着很大的提高。所以,针对田径运动的独特性以及丰富性,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适时更新自我教学理念,加入更为符合现代中小学生特点的环节;此外,尊重个体差异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体育老师单纯以各项能力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达到既定能力指标,实质上是强调提升自我锻炼的目标,通过田径教学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增强自我身体素质的目标,尽量较少传统田径教学中过分注重指标考核的方式。在田径力量训练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增添一些无氧运动的方式帮组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爆发力,特别是在对爆发力要求较高的短跑训练中;而在针对耐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在长跑训练中增添内容,比如:折返跑、定时跑、变速跑等。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老师应该切实考量每个环节的训练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素质来增添教学项目,让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多方面的进行身体素养锻炼,同时也能够避免因为缺乏科学计划的运动导致机体的损伤。
2增添多种类田径运动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爱好倾向的表现,是可以反映学生对于某些学习项目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主动、热情乐于去对某个学习项目进行研究、追求、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明显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中应该重视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田径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比如:尝试播放百米短跑决赛视频、短跑竞速的训练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田径的魅力,而且通过专业运动员比赛视频的浏览也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专业性知识要领,通过动感的方式加上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产生学校兴趣,主动地完成田径教学。另外,体育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设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田径学习的兴趣,比如:传统体育教学中通常是由老师指导学生模仿进行,实际上可以通过学生先进行模仿,而老师再进行纠正的方式进行,通过这样的翻转教学可以让学生进入教学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增添趣味性的方式不仅仅可以从课本中来,也可以尝试从生活各方面获取,比如:利用综艺节目中流行的“撕名牌”让学习参与到游戏中又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田径技能,寓教于乐。
3施行新型教学手段,综合培养学生素质
在传统田径教学中,体育老师更多的是采用动作分解讲解—亲身示范动作要求—学生模仿练习进行,这样三段式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僵硬的教学模式也不足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新课程”改革中处处强调学习需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发展。又因为不同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体育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所以,体育老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成绩的模式,应该重视学生会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的价值,比如: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养。老师在进行田径1000m测试过程中,不应该强调成绩为多少秒,而是应该注重这一次是否比上次有所提高,尊重个体化差异,强调体育运动的核心是坚持不懈,只有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热情。另外,教师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进行个性化培养,比如一些特殊项目例如跳高,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畏惧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克服自身的畏惧性,勇敢尝试,就算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老师也应该进行鼓励,这是老师对于运动目标的正确培养,建立学习良好的信心。在通过个性化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极限运动的特点,正视真身体格素质,正确进行科学训练才是培养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长远发展的方式。通过科学的培养、积极的肯定、适当的辅导能够更好地锻炼中小学生的心智,享受田径运动带来的魅力。此外,采用新型“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注重学校硬件设施的特征,保护器械的使用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设计,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双人组的方式来让学习实现合作、竞争的对抗,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实现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推行力度的加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也成为关键。田径教学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师更应该在新背景下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把田径教学中竞技性元素与“个性”培养融合起来,改变传统田径教学中过多注重指标、评价手段的误区,规避单一课程对于学生兴趣的抑制,更好地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课程的热情,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综合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敬平,麦全安.“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99-100.
[2]周宝,林春月.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6):106.
[3]冯兰志.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西部,2017(4):46-47.
[4]李飞.优化田径教学环境构建心育特色学校[J].田径,2017(1):20-21.
作者:徐琴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