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考作文中突围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窥测出卷教授意图
高考命题是高校选拔人才的媒介,因此在江苏省2009年高考阅卷时,曾用“意深言精”、“意清言明”、“意平言平”、“意偏言嫩”、“意乱言乱”来区分一类卷到五类卷。所以对某一现象是否有理性的哲学认识,是否有自我的思考反省,是否明白进行探讨的方向,是否具备逻辑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即将步入高校的学生是否具备步入社会或科学研究行列的标准。我们非常明确地知道不会思考,或者思考浅薄的人很明显是不能够成为尖端人才的,高校乃至于国家建设不需要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的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年高考作文命题都呈现一个典型现象,都需要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现象或人生阶段(往往这个社会现象是不正常的,有问题的)。第二,你将如何看待并作出选择?第三,你是否有一些疗救的建议或手段?正因为出卷的教授们认为学生应该有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所以曾经有些专家写文章指责这一现象,他们认为把成人世界都无法解决的诸多矛盾抛给涉世未深的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去思考有欠妥当。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待的: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但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种子,这应该是一个功在千秋的事情。比如2005年的江苏高考题: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题是典型的目前为止都无法有定论的辩论题,即“你认为开端、过程、结果哪个更重要?”,我是如此揣测这个命题的,这个背后有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即万事看结果,以成败论英雄。只要失败了,开端与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可以归结于零。这是整个社会一个存在相当普遍层面的评判标准。
而我们的现状是明明知道这种标准存在极大的片面性但似乎很难改变。这种问题恰恰需要在孩子们身上找到寻求改变的可能。同理,2014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青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又一次把学生放到了岔路口,青春到底会“朽”还是“不朽”,我们照样可以揣测这其实是人生价值的一次探讨。说穿了,就是你愿意成为《赤壁赋》里的“客”还是“苏子”,在我们面对人生苦短如此不可回避的事实的时候,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消极避世、及时行乐还是努力进取?从古至今做出三种选择的人比比皆是,鉴于高考鼓励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出卷者的意图明显在最后者。
二、好切口是有效突围的最佳途径
以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那一年被几十万考生用的最多的事例是“最美司机”吴斌。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在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时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后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这个材料被用到什么程度,笔者曾经在一个小时内批到26个吴斌,而且其中有9人把吴斌的名字写错,比如“胡兵”。
这只能证明有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材料来应考,只好选择高考最近几日,新闻广播各类媒体报道得比较频繁的事件和人物。这样的事情,2013年考“拒绝平庸”时继续发生,网球赛冠军李娜成为那一年作文首选人物。这样的选材势必形成大面积撞车,增加阅卷者的阅卷疲劳,从而分数一路走低。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批了一份给他一类卷64分的作文,基本情节如下:大前天回家,突然发现素来脾气宽和,不大爱生气的父亲眉头紧锁,一个人自斟自饮,我觉得很奇怪。然后小心翼翼地询问父亲,父亲摇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父亲背后的书架似乎也叹了口气。谜底揭开,原来5月31日红学大家周汝昌去世,平素喜欢传统文化的父亲在点开网上关于周汝昌去世的消息时,也翻看了网页下面的评论,竟然有很多网友说“老头子早该死了,研究《红楼梦》有什么用”,这才是父亲生闷气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父亲对传统文化充满着爱,才会对传统文化不被理解和重视产生深深的忧。情节很简单,但水到渠成,精巧扣题。而我们会发现周汝昌去世恰恰是吴斌殉职的前一天。为什么都是高考考期附近的事件,效果会截然不同。选择材料的“去关注化”,并且能够反映民众思维上的一些问题,起了最终的有效作用。这个选材可以作为高考有效选材的一个范本。
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辨析至关重要,比如“凤凰网”上“评论”中的有些问题的思辨,是否让学生也进行思考,对有些事件不同看法投票的结果,进行投票者的心理分析。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偏爱的诸如文化类、科学类的素材,进行合理化思考发掘,寻找一条蹊径。或许才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作者:叶俊单位:江苏省溧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