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以剧本创作助推豫剧艺术发展范文

以剧本创作助推豫剧艺术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以剧本创作助推豫剧艺术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以剧本创作助推豫剧艺术发展

豫剧是我国四大剧种之一,在我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今豫剧艺术在社会进入高度商业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它不再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辉煌了。豫剧是优秀的民族艺术,继承与呵护她,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著名剧作家曹禺说:戏曲繁荣的关键是创作。豫剧如何能够使剧本创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需要豫剧界同仁们在实践中进行的探索。

一、创新发展使剧本创作深入人心

要发展豫剧艺术,必须进行剧目的改革与创新建设。河南省豫剧三团对于豫剧艺术的创新就是豫剧发展的实证。三团的创新不但体现在声腔上、音乐旋律上,而且还体现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三团的深入改革与创新,使豫剧创作的表现力更上一层楼,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创新是以专业的音乐创作为前提,以科学的发音方法为准则,以深刻的音乐内容和栩栩如生的形象来突出豫剧艺术特有的地方色彩。同时,与时俱进地传承与创新了豫剧音乐的表现手法。三团不拘一格地引进了科学的、现代的作曲技巧,拓宽了豫剧音乐的形式,丰富了豫剧的声腔。使豫剧艺术的表现体制由单旋律、单形态、单元格局的单音音乐,发展为多层次、多色彩、多元格局的复音音乐。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创新使我们得到启发。在豫剧剧本的创新中,要注重整体结构,还注意剧本中各个元素的相关性与逻辑性。不但要对台词精心设计,还要考虑唱腔与音乐主题的相关性,以及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只有韵味纯正、色彩鲜明、风格突出的音乐形象,才能深入人心;只有在旋律、形式、调式、结构、织体等音乐元素上有规律地进行创新,才能达到豫剧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另外,要注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抒情性。只有将豫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其息息相关的艺术唱腔融为一体,才能通过脍炙人口的台词与娓娓动听的唱腔吸引观众,才能让观众喜爱。

二、生活现实使剧本创作喜闻乐见

从观众的构成来说,豫剧艺术的主要欣赏对象是普通的民众,其中占大多数的是乡村的农民。因此只有让豫剧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和广大观众缩短距离,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因此,豫剧音乐要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还要有“土”味。有些剧目虽然已经有几十年,但其中的唱段我们依然记忆犹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其中的语言与唱段是通俗易懂的,并且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中的“棉花白,白生生……”,“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以及“欢迎银环”“、刘自得交鞭”等戏剧场面,都深刻地将豫剧现代戏的生活气息与乡土味儿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豫剧剧本元素的选择,不但要注重社会生活的现实,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还要力求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豫剧作家不仅要注意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观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与新时期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朝阳沟》里的唱段“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籽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瓷丁丁”,以及《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唱词“中原大厦十七楼”,“上下楼只需按电钮,晕晕乎乎似驾舟。睡那床更讲究,往上一躺一个兜。你要翻身动一动,掀几掀来悠几悠,那滋味活像只猫儿舔住脊梁沟。那只毯足有四指厚,洗澡盆大得能卧一头牛”。这些脍炙人口的唱词,来源于河南民间,传达了河南人民当时的眼光、心态与思想感情。许多观众几十年来对于这些唱段百听不厌,并且使这些剧目成为豫剧艺术的经典作品。豫剧剧本现实主义的追求,是在长期的演出中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追求,积累了许多剧本创作的经验,这是新时期豫剧剧本创新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生活是作品创作的源泉,作家要深入生活,并且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样创作出来的豫剧剧本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才能使豫剧作品蕴含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三、艺术美使剧本创作锦上添花

在新创作的豫剧剧目中,剧作家为了体现艺术美,要更多地设置贯穿事件、贯穿冲突、重视人物内心的刻画。例如: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香魂女》,编剧不是在如何提亲、如何赢取这些事情上费笔墨,而是重点抓住香嫂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抓住环环的痛苦与善良在她的内心所掀起的层层波澜,同时也重点表现了香嫂战胜自我、实现精神升华的心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剧本创作的艺术美。在豫剧剧目中,为了体现艺术美,要科学地将舞台形式以最准确、最有力的舞台动作进行人物的心理揭示,如:豫剧《司文郎》中利用长水袖来外化人物激情澎湃的心理;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出的《金沙滩》,把舞台分割为两度空间,设置两个旋转的高台,让杨大郎和刘金定站在高台上倾诉和相互思念、相互牵挂的心声;豫剧《焦裕禄》中,焦裕禄给孤寡老人做好除夕的饺子,老人高兴而感激的吃着,而焦裕禄却坐在凳子上睡着了,此时,天幕上显示出满树的霜花,一片红光笼罩,响起深情的“千般情,万般爱……”的歌声,这其实就是创作主题的有力显示。郑州市豫剧院演出的《白蛇传》,为了揭示白娘子的复杂心理,一共用了4个白蛇。人物并不全是面对面或面对观众进行情感交流,常常背对背或背对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而虎美玲扮演的白娘子,就是在背对观众的时候,观众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那表面静若止水,内心激情澎湃的情感状态。更为“出格”的是有时不再使用演员的抒情唱段表达感情,而借用综艺晚会的群体式的舞蹈画面、多声部的大合唱宣泄人物情感情绪,给人以更鲜明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和感染。尽管我们并不认为创作者寻找的所有心理外化手段都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但是,说明豫剧的创作者们在积极地进行艺术美的探索与创造。

四、戏曲化使剧本创作内涵丰富

只要是戏曲,必是经过了大幅度夸张、变形的歌和舞。如果大幅度夸张、变形的歌舞与夸张、变形幅度不大的生活化表演必然会产生新的不协调,仍然会让观众产生新的别扭感。就豫剧剧本的创作而言,应该在追求生活化表演的时候,进行戏曲化的创作探索。在舞台戏曲化方面,豫剧现代戏的创作者要做大量努力。其一,力求生活动作的节奏化、韵律化,使得豫剧的生活化表演不仅与完全自然地照搬生活有了区别,也与话剧的表演有了区别。著名的编导艺术家杨兰春十分注意把人物的生活化动作在戏曲节奏的规范下呈现于豫剧舞台上。在排戏时,总是脑子里有旋律,嘴里有锣鼓,既讲究动作的真,又注意节奏的美。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中男女社员的锄地场面是在4/4拍的节奏中进行。在这种节奏中,演员整齐地扬锄、落锄、倒锄、迈步、擦汗,同时欢快地演唱,生活美、舞蹈美、音韵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冬去春来》中,会计李宝安打电话,别出心裁地运用了戏曲的演唱形式给予合理的表现。在传统豫剧板式的唱法上加以变化,中间有间歇和话白穿插,有问有答,抑扬顿挫,戏谑风趣,形式新颖。把传统的戏曲表现方法节奏性、虚拟性、假定性有机地用于现代戏的表演中。在豫剧剧本戏曲化的探索中,剧作家不仅要将一个个的表演动作给予节奏化、韵律化和艺术化的处理,而且要注意把整个生活场面给予节奏化、韵律化的处理。以豫剧《刘胡兰》第一场为例:装车,送军鞋,迎接、欢送解放军等场面,动作多,场面变化多,但多而不杂,人物脚下有节拍。被一时传为美谈的刘胡兰踩铡刀的舞台处理,更具有戏曲特点。原来的处理有些照搬生活,写刘胡兰一步一步地走向铡刀,解放军战士看后说:刘胡兰生得伟大,死得渺小。编导听后,重新作了处理:敌人恶狠狠地掀起铡刀,刘胡兰昂首甩发,快步登上台阶,激昂雄浑的鼓乐声中,刘胡兰脚踩在铡刀背上,踩落铡刀,刽子手目瞪口呆。刘胡兰一段大义凛然的唱词,动作干净利落,节奏感强。这样的艺术处理使观众感到了刘胡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艺术效果。豫剧现代戏在的戏曲化方面所取得的另一方面的成就是程式化的继承和程式的创造性运用。在豫剧现代戏的创作中,对程式化的继承使现代戏保留了戏曲的传统神韵,但又不是简单的继承,在采用原有程式时进行了改造,使程式向生活靠拢,与现代戏的整体风格达到和谐统一,在继承传统表现手段时注意了实现舞台形象的现代感。《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其动作吸收了传统戏花旦的身段和台步,同时又融进了现代农村青年的气质,轻快的细碎台步中穿插着扭身、转身,妩媚中露出矫健,充满了当今乡村姑娘的青春活力。三仙姑和媒婆那夸张的动作,显然是借用了传统戏彩旦的动作,但也不失现代人物的气质。《冬去春来》中,桂莲也是一位农村的青春少女,但她的性格更加开朗、泼辣,而且是在治山治水的劳动中表现性格,因此,就借用了传统戏中的马旦舞枪弄棒的舞蹈动作,那习惯性的正反手叉腰的动作又略带武生的特点。当然在借用这些传统的程式动作时,缩小了夸张的幅度,适度地向现实生活的动作进行了靠拢,有力地表现了一个农村姑娘的坦率纯真,质朴矫健。

五、文学性使剧本创作深入人心

在剧本的编写上,豫剧创作要注意沿袭传统戏曲的线性结构,使这种结构不断发展,出现一人多事的结构,并且注意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作为全剧贯穿线,并在此基础上,立主脑,减头绪,谨慎处理主线与副线的关系,事简情繁,给歌唱和表演留取充分的空间。例如:豫剧《李双双》是一出有别于传统戏结构的一人多事的结构。但李双双和她与孙喜旺的家庭矛盾又是全剧的主线,其他的事件和矛盾冲突,都紧紧围绕着主线和主要冲突,都要在李双双和孙喜旺的家庭冲突中反映出来,加剧了剧中矛盾的主要冲突。所以,虽然是几件事,却能给人以整体感,仍然给演唱留下了空间。所以,豫剧的剧本文学要注意吸引观众,使观众在观看时兴趣盎然。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节奏是对立元素的变化所形成的,高低、明暗、快慢、张弛等都形成了社会生活的节奏。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了人们心理节奏的改变。而今的观众不会像过去那样,能够在一种状态下停留很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品味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豫剧创作要十分注意寻求与现代人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写作素材,无论是改编传统戏还是新编古装戏,或者是现代戏,都要打破以往的那种四平八稳、慢慢道来的叙事方法,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也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尽量精简事情发展过程的铺排,加大信息量。《市井人生》就是个实证,《市井人生》借鉴了影视的叙事方法,采取了无场次的结构,加快了场景、情绪的变化,强化了豫剧的叙事结构,被观众所接受。而《红果红了》则是以人物心理变化的大反差形成全剧鲜明的节奏,使观众不断产生惊异。在剧中,两对爱情三角都发生了逆向运动,刘春花原本爱着身为国家干部的宋朝贵,却转而爱上驼背的农民;路云鹏原本爱着有文化、有共同语言的宋珍珍,却转向了他不在意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小菊。在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必然有许多发展、转折与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变化。因而形成了剧本个性鲜明的节奏。豫剧剧本创作要把更多的结构用于情感的表达上。我们从青年剧作家陈涌泉创作的《风雨故园》里可以发现:该剧是一部悲凉而抒情的心理剧。以人物命运结构贯穿全剧,以人物的心理危机来贯穿情感状态。这种视角独特、情感细腻的表现形式,不但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朱安的挣扎和对希望的追求,而且深刻揭示了鲁迅的无奈和心灵突围的艰难。之后,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风雨故园》搬上舞台,使剧本与舞台呈现出细腻、典雅与如诗如画的文学品味。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

作者:姚雨 单位: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