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教通讯杂志》2014年第三十三期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态度及看法在相关调查中,当问及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时,过半的学生表示喜爱并认为有必要开设此课程。但在本课题组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35%的在校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有20%的认为没必要,21%的认为无所谓。对于已经上过的大学语文课程,44%的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为一般,只有2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问到什么原因会导致喜欢或讨厌大学课程时,48%的学生认为是否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喜欢或不喜欢这门课的主要原因,还有32%的学生选择因为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会决定对这门课程的喜好,22%的学生表示讨厌大学语文课布置的作业。在参加问卷调查的语文教师中,有45%的老师觉得学校对学生的语文教育一般,有27%的老师认为学校对语文教育是忽视的,也有20%的老师觉得学校重视语文教育。
(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48%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所学的语文类课程与自己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相关度一般,有25%的学生认为比较高,认为很高的占15%,认为比较低的占8%。而被问及学校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时,36%的语文老师认为效果一般,36%的选择比较有效,18%的选择很有效。从数据上看,对于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评判,语文老师的预期明显比学生的要高,超过一半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比较有效的。不过,相比于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论文中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高度”肯定而言,本次接受调查的语文老师对于课程教学效果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三)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看法在被调查者中,56%的语文老师认为,要统一教材但侧重点不同,44%的老师认为,应按专业特点编订不同教材。而在问到学生对本校现有教材的看法时,58%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0%的表示非常满意,两项相加占到了78%。这表明本课题组所在学校这几年对语文教材的探索是有效的。据了解,在2007年前,学校一直采用的是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侧重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欣赏。2008年,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了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在教材的编订上,作了较大的尝试。目前使用的《高职应用语文》主要编著者全部都是本校语文教研室老师,教材内容涵盖四大模块———汉字书写、阅读鉴赏、实用写作、口才训练,入选的阅读鉴赏文章不仅有苏东坡、曹雪芹、海明威等文学巨匠的经典之作,也有文艺青年喜欢的穆旦、王小波、顾城、张晓风等,甚至还有姚明等励志文体明星的文章;在应用文写作方面,有针对文科性专业的商务文书,也有针对理工科的科技应用文,顾及到了不同专业需求。
(四)对课堂教学方式的看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45%的老师选择了专题式讲授,27%选择讨论式,18%选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选择却是56%选择了看视频,36.6%选择课堂互动表演,7.6%选择回答问题。在当面访谈学生时,问及为何喜欢看视频,学生表示因为老师讲课内容枯燥。而对于很多老师喜欢采用的回答问题法,绝大部分学生表示非常抗拒。
(五)对语文能力的看法有42%的受访在校学生认为,语文能力对个人发展以及就业比较重要,27%的认为很重要,认为一般的占22%,还有4%的认为不太重要。对于大学语文课上学到最有用的语文能力,48%的学生选择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32%选择了语文常识的学习,15%选择了写作能力,11%选择了阅读能力。但是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哪一模块的语文能力最需要花时间学习”时,28.6%认为是阅读鉴赏,24.6%认为是实用写作,选择口才训练的有27.6%,还有15%选择了汉字书写。在被调查的老师中,有63%的老师认为,学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写作能力。显然,在具体的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学生对口语表达有较高的需求,而老师认为写作是重点。在实际时间的分配上,学生的选择目标性不突出,精力不集中,对于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六)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44%的学生选择大学语文期末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20%选择撰写文章,还有25%选择演讲、朗诵表演等,只有11%选择闭卷考试。对这一问题,受访老师则在访谈中表示倾向于闭卷考试,且最后的课程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等多个子成绩组成,其中作业占50%的比重。从调查分析可知,有部分学生反映语文作业比较繁杂,且实际效用不大,尤其是练硬笔字等内容,完全是应付之作;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语文老师对作业的批改、讲评不及时,达不到书写作业对于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七)师资队伍情况在学校专职语文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之间的比例是17%、50%、33%,博士、硕士、学士所占比例分别为17%、50%、33%。从职称、学历上看,学院的师资力量比较强。但受访语文老师中,有45%的认为学校语文师资力量一般。在问及学生“结合你上过的语文课,你认为语文老师在以下哪个方面最需要提高”时,54%的学生认为老师需要提高“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22%的学生认为老师“口语表达”要改善,16%选择“要注重学生学习效果”,11%选择“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这一数据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语文老师能力的要求,与授课老师的职称、学历无关,学生看重的是语文老师实际授课过程中展现出的高水平,尤其要求老师在口语训练、应用写作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给予切实有效的引导。
二、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定位,拟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去界定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那应该不仅仅是一门通识性人文教育课程,它更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较好融合。根据国家职业汉语测试大纲的要求,ZHC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和逻辑能力,而非语文知识和语法概念;主要测查“文从字顺”而非“立意构思”、“真知灼见”。一定程度上,ZHC与传统的应试语文有非常大的区别,它是一项能力测试,不需要“死记硬背”。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用人单位将会更加重视从业人员职业汉语能力的实际运用水平。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新一轮的改革势在必行。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课程重新定位,明确该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参照ZHC的考试大纲,拟定包括课程性质、目的、要求、考核体系等内容的课程标准。[1]
(二)构建师生高效双向沟通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因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必须关心学习的实质,以及学习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效率如何等问题,必须明白要求学习者获得什么学习效果。基于大学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它承担着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重任,无论是沟通交流能力,还是实用写作及阅读理解能力,都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传统的课堂即时性讲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要利用计算机、手机网络等新的沟通媒介,构建课外的双向沟通平台,例如建立语文学习QQ群、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探索新形势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三)加强语文教师的职业汉语培训力度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提升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也需要教师加强与社会各类组织的联系,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并在对外交流中相互弥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2]高职院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专职教师也应该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定期去企业挂职锻炼,并寻求文案书写工作量大、与外界沟通频繁的工作岗位进行实地演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汉语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内在能力结构。
作者:黄丽娟单位: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