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结合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结合的环境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己经初步开发出听障资源库、视障资源库、智障资源库供广大学生和教师使用。这些资源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软环境,而硬件基础则基于网络。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教学协作室。室内配备多媒体电脑、语言训练系统、听力接收系统。利用校园网络,统一教学资源配置。对媒体室的教师用机安装电脑监控,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调节教学节奏,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1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具体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应该根据具体课程的具体要求来实施,要注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相互交织,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
1.2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几点注意事项:(l)由于学生生理缺陷的程度不同,导致在个体上的差异比较大,在课程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实际,设计适合学生最佳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2)在课程结合中,尤其强调“人机交互”,要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能够得心应手;(3)要强调技能的培养,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要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4)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树立自信,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师生都应作好教学后的反思,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取得最好学习效果。
2、作用及效果分析
将信息技术结合到教学中去是一种手段,通过结合可以对学生产生如下作用与效果:
2.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声音、实践操作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集中其注意力,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过程来实现,其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自己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好加强练习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2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过去,学生学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另外还从社会中学习社会经验。而现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平等地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自主地获取知识。学习方式上转换为以自学为主,这将对他们的终身教育将有裨益。
2.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谋生手段,增强了社会竞争能力。未来世界聋人通过计算机的语言交流将十分普遍,他们可以从网上交流、购物、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其书面语言的能力大为改善,为较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其较强的自身素质将为其较好的适应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过去听力障碍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职业几乎只能是一些单调枯燥的体力劳动,而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现代信息的技术将使听力障碍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明显扩大了听力障碍者的职业范围。
3、结论与展望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但在结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l)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有待进一步增强;(2)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优质资源的欠缺,限制了学生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是制约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重要瓶颈;(3)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不便于检索、阅读。如果学生从小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探索、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选并加工信息、利用信息,那么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到特殊教育中是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二者结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冬梅单位: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