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育范文

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育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4年第Z1期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挖掘到再生动的素材,如果总是做探究的表演者,难以长久保持学生的热情,只有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才能持久地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学习命题与简易逻辑部分时,4种命题及相互关系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对教材中大段的语言叙述缺乏认真研读的兴趣。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可以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故事说,有一个人要请客,请了4位客人:甲、乙、丙、丁。要开宴了,只到了甲、乙、丙3个人。主人说了一句:“该来的没来。”甲听后说:“该来的没来,你是说不该来的来了,那我走。”甲走了。主人见甲走了,急忙说:“不该走的走了。”乙听后说:“他是不该走的走了,你是说该走的没走,那我走。”乙起身走了。主人见乙走了,又说了一句:“我说的不是他们。”丙一听就说:“你说的不是他们,那说的是我,我走。”丙也走了,宴席没开就散了。请学生分析以上主人说的话和客人理解的话是同样的意思吗?有谁理解的不对吗?话音一落,学生议论纷纷,但说不清其中的缘由。教师抓住时机,帮助学生分析主人和客人所说话的关系。主人说:“该来的没来。”甲理解为“不该来的来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乙理解为“该走的没走。”主人再说:“说的不是他们。”丙理解为“说的是我。”教师的层层分析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此时,教师可伺机引导:“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在辩论中、在法庭上都会遇到,同学们不想辩明真伪吗?要是你的话被别人曲解,或明知别人是诡辩却解释不清楚,你不遗憾吗?”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只要搞清楚命题之间是否相互等价就一目了然了。数学不仅精于计算,还能使人明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懂4种命题一节,就知道答案了,于是所有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看书学习。这样在一个趣味故事情境引导下,学生对“否命题”、“等价命题”、“都是”的否定、4种命题及相互关系等抽象问题,有了清楚的理解。

二、培养问题意识,加强探究方法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问题意识”,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探究问题的热情。二是“善思”,善于深入思考,有独到见解,思维具有灵活性和流畅性,能够大胆猜想合情推理,善于反思和总结提高。三是“解难”,有探究数学规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知难而进、独辟蹊径、独立思考的数学思维品质。这段论述精辟地阐明了“问题意识”是“善思”、“解难”的前提,是探究问题的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善问”、“会问”使一个平平淡淡的问题变得如此“波澜壮阔”,在层层深入的探究中,学生不仅澄清了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分类情况,更重要的是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演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没有过于复杂的运算,有的是对学生思维深度及逻辑能力的训练,这正是数学教学所注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褚艳春单位:河北衡水中学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