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教育促进改善社会情绪范文

音乐教育促进改善社会情绪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音乐教育促进改善社会情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育促进改善社会情绪

摘要: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与目标任务是在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实现美育教育所赋予的育人功能。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学习者所处的特定的文化和经济背景,要重视情感、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情绪指的就是人们心理活动,它是反映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在收到外来的刺激的时候所呈现的一种精神状态,并以此种精神状态来自我防御和保护。社会情绪是指伴随个体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人们听到音乐时,往往会引起人体生理方面的某些反应和变化,如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音乐会诱发生理机制使情绪产生变化,功能性的音乐通过产生的生理效应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发挥作用。音乐教育对诱发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和教育价值,更好地提升音乐教育的现实效能。心理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能够起到调节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社会情绪功能性音乐心理健康

一、音乐教育与社会情绪

音乐的作用是通过听觉去理解作曲家的情感,或者对该曲进行即兴创作,从而对情感的理解进行表达,使学习者能够倾听他人的内心表达。我们可以认为这种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全面的,因为它包含了基本价值的传递,让学习者将音乐作品视为一种文化和情感产品。社会情绪的表现方式明显不同于个体人的情绪表现,如喜、怒、哀、乐、恨,个体的人可通过面部、眼神、声音、手势等个别具体展现。社会情绪可以出现类似于个体的人情绪的喜、怒、哀、乐、恨等状态。通过音乐所产生的作品不能被认为是某个人的,因为它包含了从其他时期和其他文化中引入的元素。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可以人们的身份在不同文化下发生变化,这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同时也可以与同龄人的情感相结合。音乐教育是基于不同文化教育原则上的一种教育,该教育将使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得到改善,并得以提高,从而有助于产生积极的社会情绪。

二、音乐教育改善社会情绪的途径

在MaríadelMarBernabéVillodre的研究中,以萨尔瓦多地区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发现在许多战争频发的国家,文盲和贫困人口的出现及人们对教育过程的重要性缺乏重视。这些都是战争后的不良现象,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战争的后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对自身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与家庭分离的冷漠。这些情况的产生,使许多在缺乏父母陪伴、身体和心理遭受虐待以及经济和营养匮乏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落入到了很多的帮派的手中。战争导致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学生长期缺乏父母陪伴、营养匮乏以及战后的心理创伤导致学生被迫流离失所,具有消极的社会情绪。在此情况下,由于缺乏积极的社会情绪引导以及专业的教育,直接导致了青少年暴力频发。对于这样的特殊环境及群体,进行系统教育的难度较大,无法兼顾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研究过程中教育人员结合当地学生现状,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应从基础入手,包括:增加课堂时间使教师能够尽可能多与学生相处交流;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减少和消除社会发展对其个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以想象力,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音乐教育对培养一代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完善他们的人格;音乐教育具有美育功能,对于审美以及人的整体的人格魅力的提升作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拟实现以下目标:

(一)尊重周围同学的表现,对他们的减少暴力行为

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能较好的营造出使人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促进心理调节能力。

(二)通过创造身体打击乐动作来配合歌曲,促进学生合作并进行活动(智力、社会、文化、情感等)

人的情绪处于一个高涨的状态的时候自我表现能力是非常的强烈的,学生也是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因为畏惧而不敢跟教师进行互动表达的时候,可以选择利用音乐让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欢快的曲风的音乐,或者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交给学生们,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的情谊,更能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们消除畏惧产生感情。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勇敢表现自我,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有极大帮助。

(三)结合个体差异,通过改变学习方法以改善社会情绪

音乐表演者呈现出的速度、力度、音色和连贯性,对于情绪的诱发调节有直接的联系和影响;而欣赏者的年龄、性别、音乐经验、文化背景、聆听时间及地点等因素,则对情绪的诱发调节有间接的联系和影响。当然,总体来说,它们对于音乐情绪的影响呈现出交互性、复杂性的状态。

(四)通过聆听作出身体反应,进而控制情绪

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控制力不强。轻松舒缓的音乐不仅能安抚激动的情绪,还能让学生们放松心情,进行合理的交流,能有效的调节和稳定学生的情绪。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性的发展。如果生活的环境比较嘈杂,就会变得个性不稳定、缺乏自信。所以,通过音乐为学生提供轻松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

三、音乐教育促进社会关系

音乐活动包括音乐语言、身体和器乐即兴活动、声音和听觉活动。值得指出的是,所有活动都是以集体方式组织进行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因为学生团体属于一个集体,由于其生活的社区而受到社会排斥。因此,只有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依赖的方式,他们才能理解尊重和欣赏彼此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对于诱发积极情绪有不可忽视的重要调节作用和影响,音乐节奏能够促进大脑内神经中枢的合理运转,能够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能够分泌出一种对健康有利的酶、激素、乙酰胆碱等物质,对兴奋神经细胞和血液流量起到调节作用,能够让脉搏、血压、新陈代谢、呼吸、消化液的分泌相互协调。同时,音乐节奏能促使人的情感变化,当人在音乐节奏这种自然而神奇的力量下排解了心中的困扰,能够正确的接受自己后,就能够成功地与他的外部世界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谋求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延续生命,而情绪的变化可以影响了生理机制的变化。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相反,节奏缓慢、悲伤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敌意和怨气。换言之,忧郁会产生一种对心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有副作用的物质,心情愉快的时候则会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健康有利的化学物质,这就是音乐节奏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影响的主要原因。又因为音乐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心灵上的契合,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可见,接受了正规音乐教育的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概念,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欣赏自己的同龄人,因为他们能够把自己视为艺术家并应该接受艺术教育,从而促进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延松.音乐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4]李端生.社会情绪概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4):60-63.

[8]何晨.背景音乐在大众传播时代的发展[J].大舞台,2012,(03):76-77.

[9]周志英.营造愉悦课堂与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02):85.

[10]张素华.网络时代下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作者:于锐宸 杜慧婕 常远 王延松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